A. 初二的物理小实验
初二的应该有平面镜成像,测量水的温度(有一杯冷水和热水,还要先用手估测水温),还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测量小车的速度,测量盐水的密度,测量钩码的重,还有测量摩擦力与哪些有关.
B. 初中物理用到转换法的实验有哪些
1、测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实验。
将石块体积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进行测量。
2、测曲线的长短的实验。
将曲线长度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进行测量。
3、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
将摩擦力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4、测硬币的直径实验。
将硬币直径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进行测量。
5、在磁场的存在的实验。
通过磁场的效应进行证明磁场的存在。
6、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实验。
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进行测量。
使用转换法可将不可测的量转换为可测的量进行测量,也可将不易测准的量转换为可测准的量,提高测量精度。
例如我国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把不可直接称重的大象的质量,转换为可测的石块的质量,包含了转换法的思想方法;而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则是将不易测准的体积转换为容易测准的浮力来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
还有如通过测量三线摆的周期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通过落体法测物体下落的时间或转动的角加速度测刚体转动惯量等都是转换法思想方法的体现。
由于不同物理量之间存在多种相互联系的关系和效应,所以就存在各种不同的转换测量方法,这正是物理实验最富有开创性的一面。转换测量方法使物理实验方法与各学科的发展关系更加密切,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
转换测量方法大致可分为参量转换法和能量转换法。
C.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及每种
常见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这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具体可以这样理解:当实验结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结果有何影响,就必须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保持不变的方法。具体的例子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产生的热量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实验+假设(合理外推)法 某些物理现象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于是我们先进行初步实验,再根据实验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延伸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两个这样的实验:研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3.转换法 有些物理现象直接通过感官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接进行观测加以认识,于是我们通过它们所产生或表现出来的其他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就能间接的认识它的一种方法。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间接反映了大气压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中国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是通过它吸引铁钉的数目中国来判断它的磁性强弱的;研究滑动摩擦力时通过观察匀速拉动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 实验中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会改变物理效果的一种方法。比如:研究合力与各个分力的关系时用一个合力取代了各个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时用总电阻替代了各部分电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还有很多,但作为中招考试以上四种方法是最常出现的,尤其是在实验题方面,这只是自己几十年来教学的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D. 初二物理实验有哪些
是实话。
不过前提是,你刚刚上初二的时候,对于物理要踏实地学,刚开始的几节课关键到你这学期是否能更好地接受物理。对于一些电学、物态变化的,你踏实地学,理解地记住公式,能够活用就ok了。
物理也不枯燥。我很喜欢的。
物理虽然很多公式,但运用起来很活,理解很重要。学起来很有趣的。
给你举个例子吧,像是物态变化,当你在浴室洗澡时,一大堆的烟就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镜子上的蒙蒙的雾气也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待会水蒸气消失了,就是蒸发了……
而电学呢,就可以从电流、电压、热很多方面相互转化着考。很好玩的。
但不难哦~理解就容易了。
E. 初二物理小实验(举三例),谢谢!
杠杆,小车平均速度,平面镜成像,测书本重力
F. 初二物理实验
实验一 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
实验二 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实验三 将两个带有软塑料托的压力衣钩的软塑料托相对,用力挤压,排出其间的部分空气,即使在衣钩下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易将两个衣钩分开.
��实验四 将木凳面弄湿,把像皮吸盘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压,这时吸盘内气体被挤压出来,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五 将钢笔插入墨水中,按下胶管外的弹簧片,将胶管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松开弹簧片后墨水就被“吸”进了胶管中.分析可知,管内气体被排出部分后,管内气体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强,在墨水液面大气压强作用下,将墨水压进了胶管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六 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实验七 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
实验八 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这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
哪根绳子先断?
在敞开的两扇门上面横放一根木棍,中间拴一根细绳,绳下面系上一本硬皮的厚书,再在书的下面用同样粗细的绳子拴把一小尺子。
想一想,怎样拉尺子,才能仅仅把绳子拉断,不会把书拉下来。如果小心翼翼地慢慢拉尺子,绳子会在书的上部断;猛然一拉,就会在书的下部断开。
为什么慢慢拉尺子会使书上部的绳子断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书上部那段绳子承受的力量,除了手的拉力以外还有书的重量,而书下面的绳子却只受到手的拉力。猛然拉绳子的情况就不同了。这时拉力虽然很大,但是由于硬皮书的惯性较大,还没有来得及运动去绷紧上面的绳子,书下面的那段绳子就断了。
水面浮针
你能把一根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让它像麦秆似的浮着吗?
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铁的比重比水的大,水的浮力不能托起铁针。
如果你也是这“很多人”中的一个,那么下面的实验可以使你改变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引的纸,再在纸面上轻轻地平放一枚缝衣针。等这张纸完全湿透以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
水的表面有一层弹性的薄膜,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钢针如果不被沾湿或刺破这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一样把钢针托住。在钢针上抹油就是为了不让水沾湿钢针,所以你在重复做这个实验以前,一定要把这枚纲针擦干,重新抹上一层油。
夏日,你在池塘里一定见过一些能在水面上爬来爬去的昆虫,叫做水黾虫(黾mǐn)。它不陷到水里的原因就是足上有一层油,身体又很轻,所以它在水面上就像在陆地上行走一样。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仪器和器材】
长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属棒(直径10毫米左右)。
【实验方法】
把几块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块(用其他表面较光滑的稍重的物体也可以,如大棋子、满装的火柴盒等)叠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属棒对准其中任一块水平敲击,则被击的一块飞出,其余的仍然叠在原位。
一、奇特的杠杆
(1)实验目的 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2)实验器材 约4米长的木杆1根,木支架1个,重约5千克的石块1块,桌子1张(桌面略低于木支架)。
(3)实验过程 ①取石块放在桌面上,并让其1/3露出桌面,再让一位同学拿着木杆一端;用木杆另一端把石块用力往上挑,这时,石块被能挑动吗?②仍让这位同学拿着木杆一端,再在桌子前面用一个木架支起木杆。然后用木杆另一端顶住石下方,再用手往下按,石块能被挑动吗?③把支架慢慢移向桌子,并不断撬动石块,所用的力是越来越大不是越来越小?④把支架慢慢移开,使之离桌子越来越远,并不断撬动石头,所用的力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二、这只气球会爆炸吗?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
你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你也许认为气球要爆炸了吧!其实,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炸掉。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这个实验的原理,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防爆车胎就是据此原理制成的。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用凸透镜做热辐射实验
(1) 取一张白纸(大小不限),用墨汁将一半涂黑待干。如图3所示。
(2) 实验:将凸透镜放于太阳光之下,找好焦点(使太阳光在凸透镜下面会聚的亮点最圆最小),然后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先将(1)里的白纸放在凸透镜下的焦点位置上,并启动钟表计时,过很长时间纸才被烧焦。再将涂黑的纸移到凸透镜的焦点位置上,同样启动钟表,时过不多,则见黑纸先冒烟,后起火星,黑纸被烧了个洞。实验表明: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吸热快。
G. 初二物理小实验和原理。谁知道
把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盛有清水的器皿中,鸡蛋会沉在水底,逐渐往水中加盐,到一定浓度时鸡蛋会慢慢的往上浮!!
原理:盐水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要大,鸡蛋受的浮力大!!
H.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有哪些实验
学校的实验根据器材定,一般分组实验有: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测量液体的温度、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I. 初二物理小实验,急急急
用大塑料可乐瓶制成一种物理实验器材,并简述制作过程及用它所演示的物理现象。
解析:塑料可乐瓶具有透明、易开孔切割、瓶壁较薄等特点,虽软却很有弹性,同时又有较大容积。利用它可做以下实验:
①取一塑料可乐瓶,在瓶子的侧面距瓶底的不同高度上,用小铁钉钻几个小孔,然后往瓶内装满水。通过实验探究可发现,从不同的孔向外喷水的水平射程不同,从而演示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的现象。若在可乐瓶体同一平面的不同方向上,用小铁钉钻很多小孔,然后往瓶内装满水,可看到水从不同的小孔向各个方向喷出,这证明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往塑料可乐瓶内装半瓶水,在瓶底用铁钉钻一小孔,可看到水从孔中喷出。若这时让塑料瓶自由下落,可看到水不再向外喷出。这就验证了水的失重现象。
例2利用注射器,你能做哪些实验?
解析:注射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若能开动脑筋,利用它“活塞能拉动”、“封闭一部分气体”等特点也能做不少物理实验。
①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另一只手用力向外拉活塞,会感到很费力。若停止用力,活塞就会退缩一段距离,这就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
②拿一支注射器,把活塞推到底部,用手指将前端小孔堵住,把活塞拉到注射器的中部。然后,把注射器浸人水中,移开手指,就会看到水进人注射器内部。这就验证了抽水机的原理—它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例3 给你一张纸,适当添加一些辅助器材,你能做哪些实验?
解析:纸对同学们来说是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然而利用它却能做许多物理实验,你想体验一下探究的乐趣吗?
①找一铁块,将它放在纸上,迅速地拉动纸片,可看到铁块保持静止,此实验可验证铁块具有惯性。若慢慢地拉动铁块,可使它由静止变为运动,因为铁块受到了摩擦力作用,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用一张纸与装满水的杯子,可做水和纸不掉落的“覆杯”实验,从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
③用纸做一个纸锅,加人适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一段时间后,虽然水会沸腾,但纸锅却不会烧坏,这验证了水在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却保持在沸点不变的结论。
例4 若你手中有一根钢锯条,你能利用它做实验验证哪些结论?
解析:钢锯条在力学实验中经常遇到,认真思考可发现它能验证如下结论:
①将钢锯条拨动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若在振动的钢锯条旁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会发现烛焰在摇晃,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②用力按锯齿,手会感到疼,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用力按钢锯条,可将钢锯条压弯或折断,这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③将钢锯条向前抛出去,钢锯条能继续向前飞行,这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用力推桌面上的钢锯条,能使它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4 若你手中有一根钢锯条,你能利用它做实验验证哪些结论?
解析:钢锯条在力学实验中经常遇到,认真思考可发现它能验证如下结论:
①将钢锯条拨动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若在振动的钢锯条旁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会发现烛焰在摇晃,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②用力按锯齿,手会感到疼,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用力按钢锯条,可将钢锯条压弯或折断,这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③将钢锯条向前抛出去,钢锯条能继续向前飞行,这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用力推桌面上的钢锯条,能使它由静止变为运动,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5 给你一支削好的圆铅笔,请用它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
解析:这是一道很好的培养同学们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型实验题,现将答案收集整理如下:
①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头,两手指压痕深浅不同,说明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手指压铅笔尖时手指也会感觉到疼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用细铁丝绕在铅笔的一端或将图钉压人铅笔的一端,使之竖直漂浮在水或其他液体中,根据铅笔浸人液体中的深度,可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
③将细铁丝密绕在圆铅笔上,然后用尺测出n圈细铁丝的总宽度D,则可求出细铁丝的直径d=D/n
④将一小灯泡、电池和铅笔芯用导线串联起来,让导线的一端与铅笔芯的一端接好,另一端在铅笔芯上滑动,以改变铅笔芯连入电路的长短,发现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此实验能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J. 初二物理简单的实验
1、找一根长约1米的细漆包线(或带有绝缘皮的细导线),把它密绕在一根大铁钉上,大约50--100圈之间,当然圈数越多效果越明显。这样就可以做成一个电磁铁,电池可用干电池一节(新旧都可以),可用这个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等轻小的铁制物体。原因:电可生磁。
2、找一个小漏斗(漏斗口径越小越好)、一个乒乓球,漏斗口朝下,用手把乒乓球托到漏斗里,用嘴用力向下吹气,放开手后乒乓球也不会落下来。原因:气流大的地方压强小。
3、用圆珠笔的塑料往头发摩擦几下,再用它去靠近已撕好的小纸屑,可以把浊纸屑吸引。原因:摩擦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