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物理光学作图技巧
掌握光在反射和折射中方向改变的特点也就是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入射光到达入射点,作出该点的法线,然后根据角度关系作出反射线、折射线。
在透镜成像作图中,掌握什么是透镜中心、光轴、焦点、以及入射光线与透镜光轴之间的不同情况下,折射后光线与焦点之间的关系: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光轴的入射光通过透镜后通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由物体上一点出发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汇聚于一点(或与反向延长线汇聚于一点),这点就是物体上这一点的“像”。
大体上作光路图就不会太麻烦。
❷ 物理画图怎麽画啊,我初三,帮帮忙将初一到
初中物理作图题汇总1-10
序号
标题
页
1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资料】作图专题
2——
2
★光的反射作图强化训练
——
3
2010中考力学作图题专题训练
——
4
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电和磁基础训练和作图训练
——
5
计算、问答、作图专题复习
——
6
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作图、计算专题
——
7
九年级物理作图题
——
8
力学1作图
——
9
例说初中物理作图题的类型
——
10
启迪家教2010年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电和磁作图题训练
——
二轮复习资料
专题六 作图专题
作图题解题技法
1.作图题的特点
作图题是反映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题型.它分布在各个知识点的落实中,由于各部分知识的特点不同,所以对作图要求也就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要求以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作图题的主要特点是:
(1)规律性
作图题的解答完全以所学习的物理规律为依据.因此这类作图题能够反映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量化性
作图题可以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相关物理量的相互关系用数学方法在图象上表示出来.这类作图题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物理公式的理解水平,同时也能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学科的综合能力.
(3)需求性
作图题可以表现物理现象的准确性.这类作图题主要体现某种物理现象形成时所必需的合理条件.它能反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能力.
2.作图题的解答方法
作图题是由题目要求来决定解答形式的.作图题可以反映某个物理量的特点,也可以描述某个物理规律,要做好作图题应该对所学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准确理解,并以所研究的物理量或物理规律为依据,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正确解答相关的作图题.下面介绍几种作图题的解答方法.
(1)力的示意图
作力的示意图,是中考中必考的作图内容,复习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画力的示意图要做到“三定三标”:定作用点、定方向、定长度、标箭头、标力的数值和标单位。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首先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然后再分析物体受哪些力,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按重力、弹力(如压力、支持力等)、外力(如拉力、推力等)、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不要无缘无故的添加和省去一个力。
例1.画出图所示斜面上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分析:首先力的示意图必须能用图表示出一个具有惟一作用效果的力,而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所以应该明确每个力的三要素,才能准确地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这个力。而力的示意图只要求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可,力的大小可标可不标。
(2)光学作图
根据对称法做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作图等知识点是光学作图的必考内容。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作图时,要注意光线上的箭头方向。另外在画图时要根据物理现象所遵循的规律为依据,灵活运用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科学合理地作出能够反映题目要求的图解.
例2.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o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请通过作图确定平面镜位置,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应等于 ·
分析:此题描述的是关于光的反射现象的问题,应该以光的反射定律为依据,作出合理的图解.题目中给出了光路要求;这样就可以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50°;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可得到法线,而镜面则与法线垂直,从图解中各个角的关系 (运用数学的几何证明)便可得到要求的答案。
解:如图所示,OB为射向井底的反射光线,则∠AOB=60°+90°=150°,过O点作∠AOB的角平分线ON,则∠AON=150°/2=75°∠PON=75°—60°=15°,
∠MOP=90°一15°=75°,即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为75°.
点拨:本题画图与解题过程应用的就是几何法画图与解题,几何法在光学部分尤其是作图方面应用比较多,画图的步骤是:(1)确定反射光线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2)过顶点作这个角的角平分线ON(即法线);(3)过O点作ON的垂线即为镜面位置.
例3.一块玻璃砖,中间有一梭形的气泡,如图3—3—7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玻璃砖(射到空气泡上),画出射出玻璃砖后的光线.
分析:此题是关于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质应用的现象.设想把玻璃砖从中间分开,则此玻璃砖成为两个平行放置的玻璃凹透镜,平行光通过它后将会变得发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判定光学元件的特点,并运用这种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质来确定光路.
答案:如图3—3—8所示.
点拨:不少同学在解此题时会因空气泡的形状像凸透镜而错误地认为光线是会聚的.在思考问题遇到障碍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把“陌生”的“新”问题变换、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老”问题,开拓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掌握灵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3)简单机械作图
日常生活中常用机械的作图是中考中的考点之一。常见的题型有画力臂、力的示意图和滑轮组的绕线等。碰到杠杆实例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解决问题,当遇到滑轮组绕线时,要注意绳配的方法。
图5 22222
图4
图6
F例4.在做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时,小红根据如图4所示的实验现象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为了说明这一结论不正确,请你在图5所示的杠杠上画出需要对杠杠施加的力的示意图和这个力的力臂
分析: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答案:如图6所示。
例5.利用图中的滑轮组恰好可以用500 N的力匀速提起一个1 500 N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在图中画出此滑轮组的绕法.
分析:该题是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但最终解答问题的关键是必须知道该滑轮组中有几股绳子承担物重,之后才能画出滑轮组的绕法.
解:根据
该题中没有要求拉力的方向,且给出了滑轮的组装,这种情况下—般以最少的滑轮个数设计滑轮组.如果题中没有给出滑轮的组装,也没有要求拉力方向,那么还可以有另一种绕线情况.如图(乙)所示.
(4)电和磁的作用作图
用右手螺旋定则处理通电螺线管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和运用右手螺旋定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例6.在图中,电路图未画完整,请根据所画出的磁感线,在通电螺线管上方B处填入电池组的符号,并标出通电螺线管A端的极性(选填“N”或“S”)。
分析:本题考查通电螺线管电流的方向。由图中的磁感线的方向可断定通电螺线管的A端为S极,再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即可判断出电流的方向。
作图题专题训练
1.如图 (甲)所示,一石块重10N,请按给出的标度画出石块所受重力的图示.在图 (乙)中画出折射光线.(大致位置)
2.画出图中施加在铡刀上最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3. (1)在图甲中,—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画出它大致的折射光线(画出法线). (2)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开关、灯泡正确连接到家庭电路中. (3)在图丙中,实心铁球正在水中F沉.画出此时小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4.给你一个带铁芯的螺线管、蓄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如图3—3—16所示.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连线不要交叉),要求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a.组成一个可以改变电磁铁磁性强弱的电路.
b.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2)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5.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照射,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射到水面后的传播路径.
6.(1 )图中画出了通过透镜前后光线的方向,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透镜.
(2) 在图中,一个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较小的力通过滑轮组将重物提起来,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7.如图丙,O是简易晾衣架的支点,请在图中作出绳子拉力F的力臂和衣服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8.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请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9.①重为1ON的木球静止在水面上,在图14中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图14
图15
玻璃砖
图16
F1
②在图15中画出水平木棒所受阻力F2以及阻力F2的力臂和动力F1的力臂。
③如图16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不好意思,好像图不能传上去哟!
❸ 物理杠杆作图技巧
1、用实线表示力。
2、在线段的末端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比如重力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或者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
3、一个物体受多个力时,可以将各力的作用点都画在重心上。
4、在箭头附近要标出力的符号,若题中给出了力的大小,则需要标出其大小。
5、在同一个图上画多个力时,力越大,则表示该力的线段要越长。
6、力臂一定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必须标注垂直符号。千万不能认为是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线段。
7、力臂的起始位置可用箭头指示,也可用大括号标示,要注意标注相应的字母。
(3)如何物理作图扩展阅读: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析天平、杆秤等工具来理解。
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L1>L2,F12。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2,F1>F2。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力。
❹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物理作图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如果一个图能准确地表征所要解答的计算题、尤其是高考的压轴题,可以说它已解决了一半.如果学生不会作图、或作图能力差,它将直接影响到复杂问题的解决.正如Kaplan和Simon的研究结果表明,问题解决过程中顿悟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被试找到了适宜的表征方式.表征物理问题时,图像是以视觉表象和直观形象的表征为主,以抽象符号表征为辅的一种问题表征方法,〔因为物理符号是一种最简洁的物理语言).这种表征方式,使问题的表达力求简洁,以便对问题的实质进行分析,也便于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实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作图能力.
2物理作图的界定
在作图的活动过程中,人用眼睛看,用手去画,用脑去思考,实现人与外界的间接的相互作用.虽然它以图的形式反映出来,但是这种图不是简单的对外界物体的摹写,也不是一种艺术形象,而是与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相对应的图,是一种概括化的,并从客观世界抽象出典型的物理特征且反映物理规律的图.这种图就是一种物理模型,是形象与抽象的结合体.个体通过对物理模型的掌握,去同化和顺应头脑中原有的图式,在不断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中,解决物理问题,掌握了物理知识,这应该是物理作图过程.
物理作图是一种视觉思维的方式,它通过观察、想象和构绘,将外部信息转化为表象并通过表象作用,再转化为图示与图象等约定信息的形式,并以此实现人对外部客观世界的间接的作用过程.物理作图就是借助于图形来思考,简单的说,就是以图助思.
3物理作图的能力要求
3.1从表象空间到几何空间
研究物体的结构及其运动,就要确定物体的空间几何关系,即将表象的空间通过构图反映为平面上的几何空间,也就是画出各种侧面图,立体图,俯视图,截面图等,并能够相互转化.
3.2从原型到模型
把实际问题中的原型抽象成物理和数学模型.
3.3学生应具有信息的转换和整合的能力
在把信息要全面准确的反映在图上,既有空间关系的表达,又有语言逻辑的分析,还有隐含条件的挖掘等.
3.4规律应用于图的能力
画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思考,画图不仅是利用直觉,物理表象的形象性进行思考,更主要的是要结合抽象的物理规律、概念、几何关系等进行思考.即形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5几何构图的能力
4提高中学生物理作图能力的策略
根据物理作图的界定和能力要求,笔者提出以下提高中学生物理作图能力的策略.
❺ 初中物理的光学作图如何做。
1.成像的主要原因
a.光的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
b.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
c.光的折射,如水中的折射成像、透镜成像等。
2.成像的性质
像的性质主要有:虚与实、倒与正、放大与缩小或等大。
实像是由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件会聚形成的,不仅能用眼睛看见,还能用光屏接收并保存下来;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后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倒与正”、“放大、缩小或等大”都是物体所成的像相对物体而言的。
3.像的动态变化
当物体相对光学器件运动时,所成的像的大小、像离光学器件的距离都有相应的改变,初中阶级主要考查平面镜与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其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整理成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像同侧虚像正,物像异侧实像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则像近像小,像距物距唱反调。即: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虚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实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异侧;物体向焦点运动,所成的像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二、作图要点
1.光的反射作图要点:
a.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b.平面镜是物点和像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且法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时,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2.光的折射作图要点:
a.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
b.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等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作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作图一定要规范。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❻ 大学物理实验作图五要素
大学物理实验作图五要素:做图纸的选择、坐标比例的选取和标度、数据点的标出、曲线的描绘、注解和说明。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为后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但工科专业以力学基础和电磁学为主要授课。
基本概要: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拥有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
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❼ 物理中如何力学作图
掌握规律就好画啦。比如光学,就光的反射和折射。记住定律利用定律来作图。做光的反射图象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来画,具体方法:首先在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上任取一点,其次作出这点的像,最后连接交点与像,标上箭头,那么这条线就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啦。力学图一般都是根据力的三要素来作图。要记着长见的几种力作用点在那里,方向如何,大小怎么计算。比如重力,第一步。画出重力的作用点,重力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第二步,标出重利的大小G=?大小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公式G=mg第三步,标出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特别注意的是在作一个物体受多个力的示意图时,线段的长短一定要有所区别,因为线段的长短代表力的大小。
❽ 初中物理学中怎样才能画好电路图
画电路图题型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看实物画出电路图。
2、看图连元件作图。
3、根据要求设计电路。
4、识别错误电路,并画出正确的图。一般考试就以上四种作图,下面就它们的作图方法详细说明。
(一)看实物画电路图,关键是在看图,图看不明白,就无法作好图,中考有个内部规定,混联作图是不要求的,那么你心里应该明白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顺序是: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能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对并联电路,判断方法如下,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中文“分”字,(遇到电压表不理它,当断开没有处理)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分点到电源正极之间为干路,分点到电源负极之间也是干路,看一看干路中分别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确的基础上开始作电路图,具体步骤如下: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铅笔作图检查无误后,将电压表画到被测电路的两端。
(二)看电路图连元件作图
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楚干路中有无开并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接电流表,电压表的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动变阻器,必须一上,一下作图,检查电路无误后,最后将电压表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三)设计电路方法如下:
首先读题、审题、明电路,(混联不要求)一般只有两种电路,串联和并联,串联比较容易,关键在并联要注意干路中的开关和电流表管全部电路,支路中的电流表和开关只管本支路的用电器,明确后分支路作图,最后电压表并在被测用电器两端。完毕检查电路,电路作图必须用铅笔,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画元件,作图应规范。
(四)识别错误电路一般错误发生有下列几种情况:
1、是否产生电源短路,也就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
2、是否产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电器不能工作;
3、是否电压表、电流表和正负接线柱错接了,或者量程选的不合适(过大或过小了);
4、滑动变阻器错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参考资料:丁玉祥物理网
有关电路和电路图例题
查看更多答案>>
❾ 如何将物理图画在电脑上
将物理图画在电脑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将原图扫描到电脑上。
2、用电脑自带的画图软件来画图。
3、用word中的画图来画图。这个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网上有画图的插件,名称忘记了。好像叫物理画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