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学家应该干什么
"搞研究或培养下一代物理学家 "---经典!!!
物理是生活学科,可以揭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而且理化可以解决一些仪器技术问题,像生物之类的学科是必须依靠其他学科的发展的实验学科,比如说没有望远镜的发明,谁能空想出细胞的结构呢。。。。。。
2. 科学家一般每天都在做什么啊!
科学家每天在从事与科学研究相关的事,做实验,写论文,科学设计等。当然还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
3. 物理学家是干什么的
物理学家是指以探索物质的组成和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即物理学)为目的的科学家。物理学分为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物理学家也可以分为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
4. 物理学家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研究,至于研究什么,那就没人知道了,一般的时候他们会带领徒弟们研究,毕竟人的生命有限,所以要尽可能把本领传下去,为后代作些贡献。
5. 谁知道物理学家干什么
其实我是一个物理学家。
Physicist 这个词,翻译成“物理学家”并不是特别恰当,中文一说“家”就太庄重,这就好比说“练武术的”跟“武术家”的含义完全不同一样。如果效法那本英国通俗杂志《The Economist》的译法,翻译成“物理学人”,似乎又太秀气。我认为最好的译法应该是“干物理的”,不过我的确更喜欢“物理学家”这个称呼。所以我实际上是个干物理的,我干的很一般,是个普通物理学家。
这些肉麻的话一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仍然认为是正确的,正如一个小孩说太阳是圆的,这个看法也是正确的一样。外人谈物理学家,甚至很多物理系研究生谈物理学家,常常是这样动不动就抒情的文艺腔。物理行业产生了很多英雄人物,使得人们总是用或者高山仰止或者“XXX也不过如此”的极端语气谈物理学家,而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健康的。
可能有人认为文人相轻,理工科的人应该全部意见一致,其实真实的物理学家们一向都是吵来吵去。一个最有意思的现象是物理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别人给你提的问题,很少有人是因为对你的工作好奇,很多时候人们提问或者是质疑你的学说,或者是提醒你怎么没有提到他自己的相关工作。而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你的对手一定会提问。我最近看到有人说两个物理学家在 APS 上吵得面红耳赤像小人,其实面红耳赤才是真正的物理学家。
写在课本上在课堂上教的东西其实应该叫做“物理知识”,真正的物理学充满变数,是物理学家们的战场。
用“江湖”来形容物理行业是个很恰当的比喻。各个组就好像不同的门派一样,各个老头子就好像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明争暗斗的武林宗师一样。跟文人江湖不同的一点是,物理江湖有清晰的胜负。随着时间过去,对错都会有个说法。可见跟物理学家的争斗相比,文人们的骂战就好像聊天一样。
工作几年以来,我发现对我搞科研勤奋程度刺激最大的“非物理因素”,可能是各种会议。对于第一次参加物理会议的研究生来说,可能只有跟自己课题相近的东西最有意思。而对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学术会议简直跟比武大会差不多。你会发现很多人的工作都是没什么价值的灌水,你会发现有的老头子一张图讲了好几年,你甚至会发现有些人的结果更本就是错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很多人的确作出了非常漂亮的工作。
不过对一个真实的物理学家来说,开会最有价值的发现可能莫过于发现别的组正在做一个你也在做的东西!比赛开始了。谁先做出来就是谁做的。我曾经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很刺激。有一次是我本来想做,看到别人已经做了,我只好不做。另一次是我做的差不多了,突然看到别人也在做,赶紧完成文章突击发表。
学了好几年又干了好几年物理之后,我仍然发现物理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毛主席说有三个其乐无穷的“奋斗”,物理行业里面全有。有门派有斗争的行业很多,但足球运动员通常在30多岁就退役,而物理学里边既有年轻人又有老头子,而且开会的时候都平等对话。的确生物化学也是一种学术行业,但只有物理行业里面才有这么多既重要有有趣的东西可做。更何况物理学家们经常干一些特别惊人的事情,比如说 LHC,NIF,各种巨大的望远镜,和 ITER。
入行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你只想尽快发 PRL。等你发过 PRL 之后,你想要的是一次真正的突破性发现。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个非常功利的态度,我认识很多物理学家,我从未认识一个没有这种功利态度的物理学家。
第二,你不应该在博客上谈论那些前辈物理英雄们的“风雅趣闻”。据说有一个16岁的中国篮球队员到美国参加训练营,乔丹来了,他很想上去要签名,而他的教练阻止了他。教练说你的目标是将来超过他,你不是粉丝。我们不敢说超过费曼,但我们是费曼的同事,他们是费曼的粉丝。
第四,你不能自诩聪明。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得到一个以物理为生的权利。实际上这几乎是一种特权,很多人想得得不到。当然物理行业竞争激烈,得不到也不丢人。
6. 当前物理学还能干什么,物理学家在干什么
有理论物理也有实验物理,理论物理就是搞科学研究,做物理研究学说,指导科学实践;实验物理就是把理论学说变为现实。物理学家永远站在自然科学的最前方,比如航天卫星的科研工作,就是物理学家的研究方向。
7. 理论物理学家都是做什么的
理论物理学家就是用笔推导理论 用电脑计算验证 。一般在高校和研究所,工资所在单位给
8. 猜一猜:爱因斯坦正在干什么
猜猜爱因斯坦就是在干什么?爱因斯坦现在已经与世长辞了,我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纪念他。
9. 天体物理学家一般都在做什么
天文物理是天文学的分支,它运用物理和化学原理来确定天物的性质,代替了室内空间的局部和健身活动。[1][2]研究的对象包括太阳光、其他行星、行星、太阳系外行星、帝国媒体,以及宇宙微波加热。[3][4]这种星体的射线能覆盖所有的同位素波,而科学研究的特征包括同位素、相对密度、温度和成分。因为天体物理学是一门普适的课程,星体科学家们采用的定义和方法源自许多物理科学研究,包括经典的结构力学、磁感应、统计力学、热学、物理学、量子论、高能物理和各种不同的物质物理学以及它们的分子和结构物理学。
也许讲科学家作为一个职业更清楚,而天体物理学家是众多科学家中的一部分。要想让儿童和外行了解天体物理学,可能会比较难说清楚。
10. 硅芯片工艺到极限后怎么办为什么还没有取代的材料物理学家都在干什么面前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理论上来说,硅芯片想要到达极限至少还得十年时间,而且这还是理论值,实际当中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难。理论上硅晶体管的最小尺寸是厚度0.2-0.3纳米左右,宽度和长度在5纳米以下。
所以一般认为最小尺寸大约就是5纳米极限。
=======================================
现在的硅晶体技术基本已经快到尽头了,比较可能的代替方案有三四种。
一种是光电脑,也就是用光线作为介质代替现在的电流,以后计算机可以称为是“光脑”,而不叫电脑,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光脑的光感应芯片尺寸问题和介质的光吸收问题,如果以上问题解决了,光脑只需要一个屋子大小的机器就能秒杀现在地球上所有电脑CPU加起来的计算能力的综合。。
第二种是塑料CPU,具体不清楚,但是确实是inter的研究方向之一
第三种,就是用3D打印技术(或者类似的手段),提高单位体积内硅芯片的密度,使得CPU从“层”变成一个“块”,也就是从平面结构变成立体结构,这样能够把CPU计算能力以几何倍数的提升。
以上三种都是比较玄幻,而且距离现在很远的技术,
第四种就是碳纤维技术,这种比较可能,但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