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大纲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药 -0607- 中
适用对象: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专业(注:理科基地除外)
一、前言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和药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等。其目的是探索安全高效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的新化合物。并根据已阐明结构的成分,按植物的亲缘关系在生物界探寻同类成分,以扩大药用资源,发掘新的有效成分,研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中随生长季节的变化规律,提高中药质量的方法。为开发和创制新药奠定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测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总学时为 80 ,其中讲课 40 学时,实验 36 学时,自学 4 学时。学分 3.5 。
教材选用吴立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年出版。实验教材选用徐绥绪主编《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沈阳药科大学 2000 年出版。
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药学(理科基地除外)、制药工程专业的指定选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总论
( 6 学时)
[ 基本内容 ]
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任务。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史及其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各类化合物化学成分简介。
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与生物合成,一次代谢与二次代谢的概念,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及二次代谢产物的关系。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如:醋酸 - 丙二酸途径( AA-AM 途径)、甲戊二羟酸途径( MVA 途径)、桂皮( Cinnamic Acid Pathway )及莽草酸途径( Shikinmic Acid Pathway )、氨基酸途径( Amino Acid Pathway )、复合途径等。
13 C-NMR 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的 13 C-NMR 谱的特征及解析方法,了解 13 C 核的化学位移范围及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以及各种取代基位移(如苯的取代基位置位移、苷化位移、酰化位移等)对结构测定的影响。
旋光光谱( ORD )基本概念、原理及测定意义。八区律应用于含有羰基化合物的判定方法。
[ 基本要求 ]
掌握 13 C-NMR 谱特征及其解析方法。
熟悉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范围,课程的学习重点;各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了解 ORD 谱的应用范围及八区律使用方法。
第二章 糖和苷类
( 4 学时)
[ 基本内容 ]
常见的几种单糖的结构特征;氨基糖、去氧糖、糖醛酸的结构特点。
糖的化学性质:过碘酸氧化及苷键裂解中的过碘酸裂解( Smith 降解),醚化反应,酰化反应、缩酮和缩醛反应,以及硼酸络合反应的条件及在分离或分析、结构测定工作中的意义。苷键的裂解。
碱催化水解酯苷和类酯苷键。酶催化水解的特点。
糖的核磁共振谱学特征:糖上的质子在 1 H-NMR 谱上出现的大致位置。糖上的碳原子信号在 13 C-NMR 上出现的大致位置。根据 J 值判断多数糖苷端基碳原子构型。醇苷、酚苷基酯苷的苷化位移规律。
[ 基本要求 ]
掌握苷键的裂解规律和影响因素。
熟悉苷结构特征、分类和鉴别方法;糖苷的苷化位移规律。
第三章 苯丙素类
( 4 学时)
[ 基本内容 ]
香豆素类:
简单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常见的取代基及取代图式,以及因异戊烯基的活泼双键与酚羟基环和形式不同构成的四种基本骨架的结构特点。
与结构特征相关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内酯性质、吡喃酮环的碱裂解、 C 3 -C 4 双键性质和加成、氧化及热解等反应。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及波谱特征, NMR 特征及 MS 裂解规律,以及在结构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的生理活性(抗菌、抗凝、光敏等)。
木脂素类:
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其主要的构成单位:桂皮酸(偶为桂皮醛)、桂皮醇、丙烯苯及烯丙苯等四种。由前两单位构成α - 碳原子氧化型的新木脂素类,有后两单位构成γ - 碳原子氧化型的木脂素类。
木脂素的理化性质,光学异构现象,构型与生理活性的关系,遇酸构型转变与生理活性的变化。
木脂素的结构测定方法:氧化裂解、 UV 及 NMR 等。
木脂素的生理活性。
[ 基本要求 ]
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 1 H-NMR 特征。
熟悉木脂素类化合物分类和结构鉴定方法。
了解苯丙素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 2 学时)
[ 基本内容 ]
醌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类型(如苯醌、萘酯、菲醌及蒽醌)、结构及常见的取代基图式。
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提取分离与结构测定中的意义。化学性质:酸性强弱与取代基位置的关系,以及重要的呈色反应,如 Feigl 反应、 Bormtrager 反应、醋酸镁反应等。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醌类衍生物的波谱特征及结构测定。
[ 基本要求 ]
掌握醌类化合物结构,影响酸性大小的规律和鉴别方法。
熟悉缓冲纸层析设备 PH 梯度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蒽醌类化合物谱学特征。
B. 请问木质素和木脂素有什么区别
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即C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而得名。
木质素属于膳食纤维的一种,是不溶性膳食纤维。
这类木脂素的结构中既有联苯的结构,又具有联苯与侧链环合成的八元环结构,五味子中的木脂素即属于此类。
这类木脂素中两个苯丙素连接的位置常常是由苯环与侧链相连接,或者通过氧键连接,其侧链γ-碳原子多为未氧化型。
木脂素分子中常具有多个手性碳原子或手性中心结构,所以大部分都有光学活性。木脂素的生理活性常与手性碳的构型有关,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应注意操作条件,以避免提取的成分发生结构改变。
C. 天然雌激素有哪些
病情分析:
雌激素是一种女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产生。雌激素的作用是任何激素都不能替代的,当体内雌激素比例失衡时,就会引发很多疾病。
指导意见:
植物雌激素主要有两种类型:异黄酮和木脂素。
异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类、水果和蔬菜,特别是富含于大豆及豆制品中。临床医学有研究显示,黄豆及豆制品具有平衡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当体内雌激素太低时,黄豆或豆制品会使它增加,但当雌激素太高时,黄豆或豆制品也会使它减少。
木脂素主要存在于扁豆、谷类、小麦和黑米以及茴香、葵花籽、洋葱等食物中。核桃、松仁、葵花籽油等都是亚麻酸(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上好来源,有刺激雌性激素合成的功能。
D. 木脂素的分类及代表性物质有哪些
木脂素的分类及代表性物质
E. 木脂素的结构与分类
木脂素存在于植物中,属于一种植物雌激素,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亚麻籽及芝麻中木脂素的含量较高,谷物类食物(如黑麦,小麦,燕麦,大麦等),大豆和十字花科植物(如西兰花)和一些水果(如草莓)中也含木脂素。木脂素能结合雌激素受体,并干扰癌促效应。因此,可能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等有防治作用。
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成分,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四种:①桂皮酸,偶有桂皮醛。②桂皮醇。③丙烯苯。④烯丙苯。
分类依据:按木脂素的基本碳架和缩合情况进行分类。 二芳基丁烷类:叶下珠脂素
清热利尿,明目,消积、
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腹胀、纳差、恶心、便溏 两分子C6-C3单元,除8-8′相连外,还有7-0-7′,9-0-9′,7-0-9′等形成的环氧结构(形成呋喃或四氢呋喃环)。[举例说明]其代表物有毕澄茄脂素和橄榄脂素。
蕴含高效抗皱精华,能迅速滋润补充水分。 木脂内酯是由单环氧木脂素中的四氢呋喃环氧化成内酯环,它常与其去氢化合物共存于同一植物中。[结构式略]
例如牛蒡子中的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即属于木脂内酯。 溏芳基奈类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痰消肿、抗肿瘤、抗病毒
由简单木脂素环合而成的环木脂素[结构式略]。其代表物为异紫杉脂素。 这是由两分子苯丙素侧链相互连接形成两个环氧结构的一类木脂素,天然存在的双环氧木脂素结构中都具有顺式连接的双骈四氢呋喃环。
连翘中的连翘脂素及连翘苷都是双环氧木脂素。 游离的木脂素是亲脂性的,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和乙醇中。
具有酚羟基的木脂素还可溶于碱性水溶液中。 木脂素与糖结合成苷时则亲水性增加,对水的溶解性也增大。 游离的木脂素是亲脂性的,能溶于乙醚等低极性溶剂,可用低极性有机溶剂直接提取,或用乙醇(或丙酮)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石油醚或乙醚溶解,经过多次溶出,即可得到纯品。[注意事项:其在植物体内往往与树脂共存,溶剂处理是容易树脂化,不宜分离。]
木脂素苷亲水性强,可以按苷类的提取方法进行提取,由于苷元分子相对较大,应采用中低极性的溶剂。具内酯结构的木脂素也可利用其溶于碱液的性质,而与其他非皂化的亲脂性成分分离,但要注意木脂素的异构化,尤其不适用于有旋光活性的木脂素。 某些木脂素还具有cAMP磷酸二酯酶抑制活性、免疫增强、促进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等多种作用。
F. 木质素溶解于什么样的溶液
摘要 你好,
G. 641药学综合考什么
考察《生药学》内容:
一生药学绪论
1、要求考生掌握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2、要求考生掌握我国古代重要本草着作
3、要求考生掌握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二、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1、要求考生掌握生药的分类方法
2、要求考生掌握生药记载项目及生药的拉丁名
三、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1、要求考生掌握生药各类成分(包括苷类、黄酮类、萜类、环烯醚萜累、皂苷类、生物碱类、 强心苷类、醌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木脂素类、多糖类、挥发油类、鞣质类)的结构特征、理化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2、要求考生掌握重要类型成分在植物科及常用生药中的分布。
四、生药的鉴定
1、要求考生掌握生药鉴定的意义、一般程序与方法
2、要求考生掌握生药的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 DNA 分子标记鉴定
五、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
1、要求考生掌握生药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
2、要求考生掌握生药采收期如何确定、一般采收原则、采收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要求考生掌握生药产地加工的目的、产地加工任务和产地加工方法,及生药的产地加工。
4、要求考生掌握生药的贮藏与保管。
六、中药材的炮制
1、要求考生掌握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2、要求考生掌握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3、要求考生掌握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4、要求考生掌握中药材炮制的机制
七、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1、要求考生掌握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2、要求考生掌握中药材的道地性与道地药材
3、要求考生掌握生药的安全性相关问题
4、要求考生掌握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5、要求考生掌握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八、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1、要求考生掌握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2、要求考生掌握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3、要求考生掌握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4、要求考生掌握生物技术在生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九、生药学各论
要求考生重点掌握被子植物类生药、裸子植物类生药、菌类生药等。
考生需掌握以下《天然药物化学》内容:
一、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1.要求考生了解天然化合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2.要求考生熟悉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各种提取和分离方法。
3.要求考生掌握天然化合物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了解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二、糖和苷
1.要求考生掌握糖类、苷类、氨基糖、去氧糖、糖醛酸、低聚糖、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 树胶、醇苷、酚苷、糖苷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形式。
2.要求考生掌握苷键的裂解反应过程;了解糖链结构鉴定中纯度测定的主要方法、单糖绝对构型测定的主要方法。
三、苯丙素类
1.要求考生掌握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基本概念。
2.要求考生了解香豆素、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四、黄酮类化合物
1.要求考生掌握黄酮类化合物基本概念及主要结构类型。
2.要求考生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五、萜类和挥发油
1.要求考生掌握萜、环烯醚萜、倍半萜、二萜、挥发油基本概念。
2.要求考生掌握挥发油的组成、分类、性质及提取和分离方法。
六、生物碱
1.要求考生了解生物碱在植物体的存在形式。
2.要求考生了解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七、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1.要求考生掌握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考生需掌握以下《分析化学》内容:
一、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要求考生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 法则。
2.要求考生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二、光谱分析法概论
1.要求考生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及特征,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带的类型、特点 及影响因素以及一些基本概念;Lambert-Beer 定律的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组分定量的各种方法,多组分定量的线性方程组法和双波 长法。
2.要求考生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工作原理及几种光路类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别和纯度检查的方法;多组分定量的其他方法。
3.要求考生了解紫外光谱与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关系,比色法的原理及应用。
三、红外吸收光谱法
1.要求考生掌握振动形式的书写,基团振动形式的表述;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及吸收峰的强度;吸收峰位置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峰位的因素;基频峰和泛频峰,特征峰和相关峰;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红外光谱的解析方法。
2.要求考生熟悉振动能级和振动频率;振动自由度;红外光谱仪的性能。
3.要求考生了解红外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试样的制备。
四、核磁共振波谱法
1.要求考生掌握核自旋类型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共振吸收条件,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广义 n+1 规律;氢谱的峰面积(积分高度)与基团氢核数目的关系;核磁共振氢谱一级图谱的解析。
2.要求考生熟悉自旋系统及其命名原则,常见的质子化学位移以及简单的二级图谱的解析。
3.要求考生了解碳谱及相关谱;核磁共振仪
五、质谱法
1.要求考生掌握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分子离子峰的判断依据,不同离子类型在结构分析中的作用,常见阳离子裂解类型及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2.要求考生熟悉质谱仪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几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及质谱解析的一般步骤, 综合波谱解析方法及一般步骤。
六、色谱分析法概论
1.要求考生掌握色谱法的有关概念和各种参数的计算公式,包括保留值:保留时间、保留体积、调整保留时间及体积、死时间及死体积、保留指数,区域宽度:标准差、半峰宽和峰宽;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的定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保留时间与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的关系;色谱分离的前提;塔板理论,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速率理论及影响柱效的各种动力学因素。
2.要求考生熟悉色谱过程;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空间排阻色谱四类基本类型色谱的分离机制、固定相和流动相、影响组分保留行为的因素。
3.要求考生了解色谱法的分类及色谱法的发展。
七、气相色谱法
1.要求考生掌握色谱法的基本术语和基本公式;固定液的分类及选择;定量方法中归一化法和内标法以及相对重量校正因子的计算。
2.要求考生掌握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柱温的选择,载气及其选择,检测器的分类以及选择。
3.要求考生了解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分类与特点;高分子多孔微球,载体;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操作条件;定性分析方法。
八、高效液相色谱法
1.要求考生掌握反相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机制、保留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分离条件选择; 化学键合相的性质、特点和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流动相对色谱分离的影响;HPLC 中的速率理论及其对选择实验条件的指导作用;定量分析。
2.要求考生熟悉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和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及其分离条件的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部件;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和适用范围。
3.要求考生了解溶剂强度和选择性,混合溶剂强度参数的计算和流动相优化方法。
九、色谱联用分析法
1.要求考生掌握色谱-质谱联用的主要扫描模式及所提供的信息,全扫描、选择离子监测、选择反应监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主要接口:电喷雾和大气压化学电离。
2.要求考生熟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全二维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联用。
3.要求考生了解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的特点;毛细管电泳-质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波谱联用及薄层色谱有关的联用技术。
考试总分:300 分 考试时间:3 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H. 天然产物的植物源有效成分
来源于植物界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挥发油类、醌类、萜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皂苷类、强心苷类、酚酸类及氨基酸与酶等。现将主要成分简介如下: 多糖(polysaccharide)又称多聚糖(polysaccharides),由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是聚合度大于10的极性复杂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是葡聚糖,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达数百万。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作为来自高等动植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细胞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构成生命活动的4大基本物质之一。目前已发现的活性多糖有几百种,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真菌多糖、高等植物多糖、藻类地衣多糖、动物多糖、细菌多糖5大类。
植物多糖结构组成非常复杂,不同种的植物多糖的分子构成及分子量各不相同,植物的不同部位,因功能不同,多糖的种类和功能各不相同,生物活性也不同。多糖的结构与蛋白质一样也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植物多糖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一或β一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不同种的植物多糖的分子构成及分子量各不相同。淀粉、纤维素等多糖,大多为无定形化合物,无甜味和还原性,难溶于水;除淀粉、纤维素、果胶以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聚糖,是一般,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在常温下能挥发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大多数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能使水具有挥发油的特殊气味和生物活性,挥发油常存于植物组织表皮的腺毛、油室、油细胞或油管中,大多数成油滴状态存在。有时挥发油与树脂共存于树脂道内(如松茎),少数以甙的形式存在(如冬绿甙、其水解后的产物水杨酸甲酯为冬绿油的主成分)。
挥发油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有多种多样。有的全株植物都含有(荆芥、紫苏);有的则在根(当归)、根茎(姜)、花(丁香)、果(柑橘)、种子(豆蔻)等部分器官中含量较多。挥发油为多种类型成分的混合物,一种挥发油往往含有几十种到一、二百种成分,其中以某种或数种成分占较大的分量。其基本组成为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化合物。挥发油中存在的萜类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通常它们含量较高,但无香气,不是挥发油的芳香成分。挥发油易溶于醚、氯仿、石油醚、二硫化碳和脂肪油等有机溶剂中,能完全溶于无水乙醇。 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是植物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有色物质,在植物界分布较广泛,高等植物中大约有50多个科100余属的植物中含有醌类,集中分布于蓼科、茜草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紫葳科等植物中。天然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丹参、番泻叶、芦荟、紫草中的有效成分都是醌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多数存在于植物的根、皮、叶及心材中,也有存在于茎、种子和果实中。
醌类化合物包括醌类或容易转化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基本上具有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当其分子中连有OH、OCH3等助色团时,多显示黄、红、紫等颜色。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型,在中药中以蒽醌及其衍生物尤为重要。游离的醌类多具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类及苯酮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可因此进行提取、精制。游离醌类极性较小,一般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不溶或难溶于水;与糖结合成苷后极性显着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中,溶于热水,但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几乎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中。 木脂素(lignan)又称木脂体,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C6-C3)聚合而成,单体主要是肉桂酸和苯甲酸及其羟甲基衍生物。是一类植物小分子量次生代谢物,在体内大多呈游离状态,也有与糖结合成甙存在于植物的树脂状物质中。木脂素常见于夹竹桃科、爵床科、马兜铃科植物中,广泛分布于植物的根、根状茎、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木质部和树脂等部位。因为从木质部和树脂中发现较早,并且分布较多,故而得名木脂素。木脂素类化合物可分为两大类,即木脂素和新木脂素。木脂素类是指C6-C3单位通过边链的β位碳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芳基萘、二苄基丁内酯、四氢呋喃、二苄基丁烷和联苯环辛烯等类型。C6-C3单位不通过边链β位碳连接形成的聚合体被归为新木脂素。
木脂素多数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新木脂素除外),多数无挥发性,少数能升华,如去甲二氢愈创酸。游离木脂素偏亲脂性,难溶于水,能溶于苯、氯仿、乙醚、乙醇等。与糖结合成苷者水溶性增大,并易被酶或酸水解。木脂素分子结构中常含醇羟基、酚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及内脂环等官能团,具有这些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具有酚羟基的木脂素还可溶于碱性水溶液中。 香豆素类化合物(Coumarins)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该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有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三种类型,是生药中的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伞形科、豆科、菊科、芸香科、茄科、瑞香科、兰科等植物中。
游离的香豆素多数有较好的结晶,且大多有香味。香豆素中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并能升华。香豆素苷多数无香味和挥发性,也不能升华。游离的香豆素能溶于沸水,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甲醇、乙醇、叙情和乙醚;香豆素苷类能溶于水、甲醇和乙醇,而难溶于乙醇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皂苷(saponins)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特殊的苷类,它的水溶液振摇后可生产持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是由甾体皂苷元或三萜皂苷元与糖或糖醛酸缩合而成的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中均有分布,尤以薯蓣科、玄参科、百合科、五加科、豆科、远志科、桔梗科、石竹科等植物中分布最普遍,含量也较高,例如薯蓣、人参、柴胡、甘草、知母、桔梗等都含有皂苷。此外在海洋生物如海参、海星和动物中亦有发现。按皂苷配基的结构分为两类:甾族皂苷,多存在于百合科和薯蓣科植物中;三萜皂苷,多存在于五加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根据水解后生成皂苷元的结构,皂苷可分为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两大类。
皂苷大多为白色或乳白色的无定形粉末,味苦而辛辣,具吸湿性,能刺激粘膜而引起喷嚏,无明显的熔点。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热甲醇、热乙醇,不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皂苷易溶于水饱和的丁醇或戊醇,因此常从水溶液中用丁醇或戊醇提取,借以与糖、蛋白质等亲水性成分分开。皂苷经酶或酸水解生成皂苷元为结晶状物质,可溶于丙酮、乙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强心苷类(cardiac glycosides)是指天然界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着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患,由强心苷元及糖缩合而成,其苷元是甾体衍生物,所连接的糖有多种类型。强心苷的基本结构是由甾醇母核和连在C17位上的不饱和共轭内酯环构成苷元部分,然后通过甾醇母核C3位上的羟基和糖缩而合成。根据苷元部分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的类型分为甲型和乙型两类。甲型,是目前临床应用的强心苷及植物体中发现的绝大多数强心苷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如洋地黄、毛花洋地黄、毒毛旋花、羊角拗、黄花夹竹桃、夹竹桃、福寿草、侧金盏花、北五加皮、铃兰、万年青等所含的强心苷。
强心苷类成分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味苦,对黏膜有刺激性。可溶于水、丙酮及醇类等极性溶剂,略溶于醋酸乙酯、含醇三氯甲烷(2∶1或3∶1),几乎不溶于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它们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随分子中糖数目增加而增加。苷元难溶于极性溶剂而易溶于三氯甲烷、醋酸乙酯中。强心苷的苷键可被酸、酶水解,分子中具有酯键结构的还能被碱水解。
I. 木脂素SDG真的对乳腺有好处么美国的同学推荐我服用,说是美国那边医生会开的,求大神解答,广告勿扰
首先,木脂素SDG真的对乳腺有好处。
经研究表明,女性的木脂素在自己的乳房的最高水平有乳房健康的最高水平Secoisolariciresinol(SDG)是在高水平的亚麻籽中发现的天然木脂素。研究表明,当这些木脂素是存在于大量的血液和尿液,妇女有许多慢性疾病包括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
亚麻籽和其主要的木脂素SDG具有多种雌激素的代谢和受体的影响。当转化哺乳动物木酚素通过他们成为被称为植物雌激素肠道细菌的作用。 这种转变的影响很容易从研究结果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