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安全的定义及管控范围是什么
在网络安全中,物理设备的安全是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技术是指能够保护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等硬件设施免遭自然灾害(地震、水灾、火灾、爆炸等事故)、和人为操作错误或失误而造成的破坏。
物理安全技术包括机房环境要求、设备安全和传输介质安全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有效的防止基础设施设备等资产的损坏、丢失、敏感信息泄露及业务活动的中断。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坏、防设备故障、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抵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其目标是防止组织遇到资产损坏、资产流失、敏感信息泄露或商业活动中断的风险。它应从设备安放位置、稳定供电、传输介质安全、防火安全和防电磁泄密等方面来考虑。
设备的安放位置及保护设备
设备的安放位置应有利于减少对工作区的不必要访问,敏感数据的信息处理与存储设施应当妥善放置,降低在使用期间内对其缺乏监督的风险;要求特别保护的项目应与其他设备进行隔离,以降低所需保护的等级;采取措施,尽量降低盗窃、火灾等环境威胁所产生的潜在的风险。
㈡ 数据安全保护的方法有什么
大数据安全防护要“以数据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以管理为手段”,聚焦数据体系和生态环境,明确数据来源、组织形态、路径管理、应用场景等,围绕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共享、销毁等全过程,构建由组织管理、制度规程、技术手段组成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大数据安全防护的闭环管理。
1.大数据采集安全
元通过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类型和安全等级打标,将相应功能内嵌入后台的数据管理系统,或与其无缝对接,从而保证网络安全责任制、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等各类数据安全制度有效的落地实施。
2.大数据存储及传输安全
通过密码技术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在数据传输环节,建立不同安全域间的加密传输链路,也可直接对数据进行加密,以密文形式传输,保障传输过程安全。数据存储过程中,可采取数据加密、磁盘加密、HDFS加密等技术保障存储安全。
3.大数据应用安全
除了防火墙、入侵监测、防病毒、防DDos、漏洞扫描等安全防护措施外,还应对账号统一管理,加强数据安全域管理,使原始数据不离开数据安全域,可有效防范内部人员盗取数据的风险。另外还应对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年龄等敏感数据脱敏工作。
4.大数据共享及销毁
在数据共享时,除了应遵循相关管理制度,还应与安全域结合起来,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有效管理数据共享行为。在数据销毁过程中,可通过软件或物理方式操作,保证磁盘中存储的数据永久删除、不可恢复。
(1)物理安全措施: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等方面。处理秘密信息的系统中心机房应采用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重要的系统还应配备警卫人员进行区域保护。
(2)运行安全安全措施:运行安全主要包括备份与恢复、病毒的检测与消除、电磁兼容等。涉密系统的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应有备份,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应采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查毒杀毒。
(3)信息安全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是信息安全保密的中心任务。
(4)安全保密管理安全措施: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中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的定义是"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㈢ 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
1、人防:人力防范,是利用人们自身的传感器(眼、耳等)进行探测,发现妨害或破坏安全的目标,作出反应;用声音警告、恐吓、设障、武器还击等手段来延迟或阻止危险的发生,在自身力量不足时还要发出求援信号,以期待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制止危险的发生或处理已发生的危险。如保安、门卫、巡逻、检查、看护等;
2、物防:物理防范,主要指建筑物、墙体、栅栏、门、锁、柜等物理屏障。主要作用在于推迟危险的发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现代的实体防范,已不是单纯物质屏障的被动防范,而是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地手段,一方面使实体屏障被破坏地可能性变小,增大延迟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体屏障本身增加探测和反应的功能。
3、技防:技术防范,利用电子、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如电子报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出入口控制技术、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软件、系统工程等安全防范的技术手段进行的安全防范。
㈣ 为保证机房和网络设备的物理安全,所采取的措施一般包括
摘要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㈤ 谷歌数据中心需要采取物理安全措施,常见的物理安全措施有几种
有五种方法,
1、找寻非常安全的保存位置
2、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和保护系统
3、设置多层访问控制系统
4、设立视频监控,进行多方面监控
5、多次进行安全控制测试
㈥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物理安全包括的内容:
1、主机的物理安全,包括机柜的安全,特别是硬盘的安全,例如公司的重要数据的硬盘一定要妥善保管。
2、周围安全,相关的网络设备等,网络设备没有被破坏或者因为食物等等导致的硬件损坏。
3、就是环境安全,指其他对自然灾害的抵抗程度,比如水灾火灾、漏电等等情况。
(6)保障物理安全的措施有哪些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的内容:
网络平台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和网络系统的安全,是整个网络安全的基础和技术支撑。安全的网络结构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便于维护管理和安全控制及功能拓展,并应设置冗余链路及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设备。
网络系统安全主要涉及访问控制及内外网的有效隔离、内网不同区域的隔离及访问控制、网络安全检测、审计与监控(记录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活动过程)、网络防病毒和网络备份等方面内容。
㈦ 四,问答题 1.物理安全包含哪些内容
1、物理安全主要是指通过物理隔离实现网络安全
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开启了信息化时代人类文明的新纪元。Internet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方面,网络应用越来越深地渗透到政府、金融、国防等关键领域;另一方面,网络用户成分越来越多样化,出于各种目的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越来越频繁。
安全保障能力是新世纪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夸张地说,它在下个世纪里完全可以与核武器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2、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数据的威胁; 二是对网络设备的威胁。这些威胁可能来源于各种因素:外部和内部人员的恶意攻击,是电子商务、政府上网工程等顺利发展的最大障碍。 我国的安全官员认为:没有与网络连接,网络安全威胁便受到限制。
国家保密局2000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第二章保密制度第六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7)保障物理安全的措施有哪些扩展阅读:
《物理安全》把物理安全作为信息系统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对与信息系统实体有关的威胁、缺陷和防范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包括物理安全概述、物理安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物理安全》分析了物理安全设计和配置方面的因素,保护设施免遭非授权访问的方法,设备和信息失窃以及保护人员、设施及其资源所需的环境和相关措施;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个问题研究相关技术,提出预防策略,旨在建立基于物理、技术和行政等多方面有效控制的物理安全机制,构筑安全的物理网络。
㈧ 系统安全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哪些
内容如下:
1、物理安全控制。物理安全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各种设备和环境设施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2、人员及管理控制。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用户合法身份检验是防止有意或无意的非法进入系统的最常用的措施。
3、存取控制。通过用户鉴别,获得使用计算机权的用户,应根据预先定义好的用户权限进行存取,称为存取控制。
4、数据加密。数据加密由加密(编码)和解密(解码)两部分组成。加密是将明文信息进行编码,使它转换成一种不可理解的内容。这种不可理解的内容称为密文。解密是加密的逆过程,即将密文还原成原来可理解的形式。
系统安全技术包括: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㈨ 物理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及机械设备或工具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经济有效、毒副作用少的优点。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以及其在植保应用上毒副作用少、无残留的突出优点,开辟了物理机械防治法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上的广阔前景。其常见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设施防护 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夏季覆盖遮阳网,具有遮阳、降温、防雨、防虫、增产、提高品质等多种作用。覆盖银灰色遮阳网还有驱避蚜虫的作用。遮阳网可以在温室和大中小棚上应用,也可搭平棚覆盖。防虫网除了具有一般遮阳网的作用外,还能很好地阻止害虫迁入棚室,起到防虫、防病的效果。可以实现无药或少药生产。
(2)人工清除田间中心病株和病叶 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病叶时,应立即拔除或摘除,防止传染其他健康植株,这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更为重要。也可用药喷施中心病株及其周围的植株,对病害进行封锁控制,避免整个棚室内用药,以免空气湿度过大,又给病虫害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3)人工捕杀 当害虫个体较大、群体较小、发生面积不大、劳力允许时,进行人工捕杀效果较好,既可以消灭虫害、减少用药,还不污染蔬菜产品。
(4)诱杀与驱避 昆虫对外界刺激(如光线、颜色、气味、温度、射线、超声波等)会表现出一定的趋性或避性反应,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进行诱杀,减少虫源或驱避害虫。①诱杀。它又包括灯光诱杀、潜所诱杀、食饵诱杀、色板诱杀四种。
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方法。用于光诱杀害虫的灯包括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等。
潜所诱杀。有些害虫有选择特定条件潜伏的习性。利用这一习性,人们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诱杀。如棉铃虫、黏虫的成虫有在杨树枝上潜伏的习性,可以在一定面积上放置一些杨树枝把,诱其潜伏,集中捕杀。
食饵诱杀。用害虫特别喜欢食用的材料做成诱饵,引其集中取食而消灭之。如利用糖浆、醋诱蛾;臭猪肉和臭鱼诱集蝇类;马粪、麦麸诱集蝼蛄等。
色板诱杀。在棚室内放置一些涂上黏液或蜜液的黄板诱蚜,使蚜虫、粉虱类害虫粘到黄板上,或用蓝板诱杀瓜蓟马等,起到防治的作用。放置的密度因虫害的种类、密度、黄色板的面积而定。一般在每30~80米2放置一块。
②驱避。在棚室上覆盖银灰色遮阳网或田间挂一些银灰色的条状农膜,或覆盖银灰地膜能有效驱避蚜虫。
(5)高温消毒①种子高温消毒。有些病虫害是通过种子传播的。在播种前高温处理种子可有效地杀死种子所带的病原菌和虫卵,切断种子带毒这条传播途径。具体方法是将种子充分干燥后,用温汤浸种。在温汤浸种的过程中要不断搅动,防止局部受热,烫伤种胚,浸种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就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所带的病菌和病毒。如55~60℃左右10分钟可以杀死真菌,60~65℃10分钟可以杀死细菌,而65~70℃10分钟可以杀死病毒。
②土壤高温消毒。克服连作障碍,土壤高温消毒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杀死土壤中有害的生物,既可灭菌,解决土壤带菌的问题,也可以消灭虫卵和线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大多数土壤病原菌在60℃消毒30分钟即可杀死,但烟草花叶病毒 (TWV)、黄瓜花叶病毒 (TMV)等病毒则需要90℃蒸汽消毒10分钟。多数杂草的种子则需要80℃左右消毒10分钟才能杀死。但需注意的是,高温消毒在消灭有害生物的同时,如掌握不当也会影响有益微生物,如铵化细菌、硝化细菌等,这样会造成作物的生育障碍。因此,一定要掌握好消毒的温度和消毒的时间。高温消毒是一项无污染的有效的物理措施,具有如下优点:一是不用药剂,无残留毒害;二是不需要移动土壤或换土,消毒时间短,省工省时;三是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使不溶态的养分变为可溶态的养分;四是无需增加任何加温设备,蒸汽消毒用温室的加温锅炉即可。
高温消毒有蒸汽消毒和高温闷棚两种。
蒸汽消毒。在土壤消毒之前,需将待消毒的土壤疏松好,用帆布或耐高温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待消毒的土壤上面,四周要密封,并将高温蒸汽输送管放置在覆盖物下,每次消毒的面积与消毒机锅炉的大小或能力有关。要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每平方米土壤每小时需要50千克的高温蒸汽。具体消毒方法和高温蒸汽的用量要因土壤消毒深度、土壤类型、天气状况、土壤的基础温度等而定。
夏季高温闷棚消毒。在盛夏,待作物收获后,浇透水,扣严大棚,利用太阳能提高棚室温度,消毒处理1周。
(6)臭氧防治 利用臭氧发生器防治病虫害。
(7)农业工程改土 当土壤污染严重时,可根据土壤的性质、污染程度、污染特点,通过农业工程改土克服连作障碍,进而达到防病的目的。如生产应用的换土 (即客土法)、去除污染表层(即排土法)、深耕翻转污染土层等几种方法,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防治重金属污染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