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光的振动一般用什么物理量表示

光的振动一般用什么物理量表示

发布时间:2022-06-26 18:42:21

㈠ 光是概率波还是横波,为什么物理书3-4,3-5说的不一样

选修3-4知识点8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Ⅱ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1)回复力不为零。(2)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 (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2)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是以弹簧振子和单摆这两个特例来认识和掌握简谐振动规律的。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1)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2)振幅A: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3)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4)频率f: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5)角频率: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 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 (6)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现行中学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同相和反相两种情况。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 (1)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 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2)用运动学方法研究: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随时间作正弦或余弦规律的变化,这种用正弦或余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 (3)用图象法研究:熟练掌握用位移时间图象来研究简谐振动有关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 (4)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简谐振动过程,系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和振幅有关。5、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振幅A,周期T,相位,初相6、简谐运动图象描述振动的物理量1.直接描述量:①振幅A;②周期T;③任意时刻的位移t。2.间接描述量:③x-t图线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V。3.从振动图象中的x分析有关物理量(v,a,F)简谐运动的特点是周期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在空间上有往复性,即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的变加速(或变减速)运动;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即每经过一定时间,运动就要重复一次。我们能否利用振动图象来判断质点x,F,v,a的变化,它们变化的周期虽相等,但变化步调不同,只有真正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才能进一步判断质点的运动情况。小结: 1.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与运动轨迹不同。 2.简谐运动图象反应了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根据简谐运动图象可以知道物体的振幅、周期、任一时刻的位移。83.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探究)Ⅰ 单摆周期公式 上述公式是高考要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周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简谐振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条件决定的。②单摆周期公式中的L是指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一般也叫等效摆长。 例如图1中 ,三根等长的绳L1、L2、L3共同系住一个密度均匀的小球m,球直径为d,L2、L3与天花板的夹角 < 30。若摆球在纸面内作小角度的左右摆动,则摆的圆弧的圆心在O1外,故等效摆长为 ,周期T1=2;若摆球做垂直纸面的小角度摆动,叫摆动圆弧的圆心在O处,故等效摆长为,周期T2=. 单摆周期公式中的g,由单摆所在的空间位置决定,还由单摆系统的运动状态决定。所以g也叫等效重力加速度。由可知,地球表面不同位置、不同高度,不同星球表面g值都不相同,因此应求出单摆所在地的等效g值代入公式,即g不一定等于9.8m/s2。单摆系统运动状态不同g值也不相同。例如单摆在向上加速发射的航天飞机内,设加速度为a,此时摆球处于超重状态,沿圆弧切线的回复力变大,摆球质量不变,则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 = g + a。再比如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飞机内的单摆、摆球完全失重,回复力为零,则重力加速度等效值g = 0,周期无穷大,即单摆不摆动了。g还由单摆所处的物理环境决定。如带小电球做成的单摆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回复力应是重力和竖直的电场合力在圆弧切向方向的分力,所以也有-g的问题。一般情况下g值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84.受迫振动和共振Ⅰ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规律是: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固有频率无关。当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共振是受迫振动的一种特殊情况。85.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横波的图象Ⅰ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横波和纵波: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和液体不能传播横波,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声波的频率从20到2万赫兹。 机械波的特点: (1)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振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波只是传播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并不随波迁移。 横波的图象 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简谐波的图象是正弦曲线,也叫正弦波 简谐波的波形曲线与质点的振动图象都是正弦曲线,但他们的意义是不同的。波形曲线表示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介质中“某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86.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Ⅰ 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 (3)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波速的大小由介质决定。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87.波的反射和折射 波的干涉和衍射Ⅰ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2.根据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可以确定下一时刻的波阵面。波的反射 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2.反射规律反射定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i)和反射角(i’):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 叫做反射角.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波的折射 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2.折射规律: (1).折射角(r):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2).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当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法线.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离法线.当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属折射中的特例.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 波发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波的干涉和衍射 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显着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使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 稳定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区和减弱区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减弱区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判断加强与减弱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画峰谷波形图,峰峰或谷谷相遇增强,峰谷相遇减弱。二是相干波源振动相同时,某点到二波源程波差是波长整数倍时振动增强,是半波长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干涉和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88.多普勒效应Ⅰ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他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3.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4.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①现代医学上使用的胎心检测器、血流测定仪等有许多都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②根据汽笛声判断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炮弹的飞行方向等。③红移现象: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星系的谱线有“红衣现象”,所谓“红衣现象”,就是整个光谱结构向光谱红色的一端偏移,这种现象可以用多普勒效应加以解释:由于星系远离我们运动,接收到的星光的频率变小,谱线就向频率变小(即波长变大)的红端移动。科学家从红移的大小还可以算出这种远离运动的速度。这种现象,是证明宇宙在膨胀的一个有力证据。89.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播Ⅰ一、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 (涡旋电场) ◎理解: (1) 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2) 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理解: (1) 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 (2) 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 〖规律总结〗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恒定的磁场不产生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电场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2、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关系二、电磁波1、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这个过程可以用下图表达。2、电磁波: 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3、电磁波的特点:(1) 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 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 v=λf(3) 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三、赫兹的电火花 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90.电磁振荡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Ⅰ LC回路振荡电流的产生 先给电容器充电,把能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器中。 (1)闭合电路,电容器C通过电感线圈L开始放电。由于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放电开始瞬时电路中电流为零,磁场能为零,极板上电荷量最大。随后,电路中电流加大,磁场能加大,电场能减少,直到电容器C两端电压为零。放电结束,电流达到最大、磁场能最多。 (2)由于电感线圈L中自感电动势的阻碍作用电流不会立即消失,保持原来电流方向,对电容器反方向充电,磁场能减少,电场能增多。充电流由大到小,充电结束时,电流为零。 接着电容器又开始放电,重复(1)、(2)过程,但电流方向与(1)时的电流方向相反。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有效的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因为频率越高,发射电磁波的本领越大。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才有可能有效的将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去。 采用什么手段可以有效的向外界发射电磁波? 改造 振荡电路——由闭合电路成开放电路 电磁波的接收条件 ①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 ②调谐: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通过改变电容器电容来改变调谐电路的频率。 ③检波: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中“检”出所携带的信号。91.电磁波谱及其应用Ⅰ 光的电磁说(1)麦克斯韦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说明光具有电磁本质(2)电磁波谱电磁波谱 无线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射线产生机理 在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运动产生 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产生的 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3)光谱 ①观察光谱的仪器,分光镜 ②光谱的分类,产生和特征 发射光谱 连续光谱 产生 特征 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 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 明线光谱 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 由不连续的一些亮线组成吸收光谱 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物质后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而产生的 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由一些不连续的暗线组成的光谱 ③ 光谱分析: 一种元素,在高温下发出一些特点波长的光,在低温下,也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所以把明线光波中的亮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称为该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用来进行光谱分析。 电磁波的应用: 1、电视简单地说:电视信号是电视台先把影像信号转变为可以发射的电信号 ,发射出去后被接收的电信号通过还原,被还原为光的图象重现荧光屏。电子束把一幅图象按照各点的明暗情况,逐点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通过天线把带有图象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雷达工作原理利用发射与接收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出物体的距离。 3、手机在待机状态下,手机不断的发射电磁波,与周围环境交换信息。手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发射的电磁波特别强。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共同点: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它们波动的频率都取决于波源的频率;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都不变. 不同点: 机械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其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波的频率无关.而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均为3.0×108m/s,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和波长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频率有关.不同电磁波产生的机理 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的运动产生的.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伦琴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频率(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出作用不同.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和进行红外线遥感;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可用来杀菌和消毒; 伦琴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本领,利用其穿透本领与物质的密度有关,进行对人体的透视和检查部件的缺陷;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更大,在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探伤,测厚或用γ刀进行手术.92.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Ⅱ光的折射定律,也叫斯涅耳定律: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折射率: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虽然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n,但是对不同的介质来说,这个常数n是不同的.这个常数n跟介质有关系,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介质的折射率.i是光线在真空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r是光线在介质中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叫做该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也简称为某种介质的折射率

㈡ 物理中用什么描述振动的剧烈程度

用振幅描述振动的剧烈程度。在机械振动中,振幅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最大位移的绝对值,振幅在数值上等于最大位移的大小。振幅是标量,单位用米或厘米表示。振幅描述了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和振动的强弱。

㈢ 光波振幅的单位

单位用米或厘米。
振幅与光源能量有关,能量越大,振幅越大。振幅是指振动的物理量可能达到的最大值,通常以A表示。它是表示振动的范围和强度的物理量。
简谐振动的振幅是不变的,它是由谐振动的初始条件决定的常数。谐振动的能量与振幅平方成正比。因此,振幅的平方可作为谐振动强度的标志。强迫振动的稳定阶段振幅也是一个常数,阻尼振动的振幅是逐渐减小的。

㈣ 光的性质

光是什么?它在空间是怎样传播的?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有多大?这些问题对晶体光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光曾经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沿直线高速传播的粒子流;另一种是惠更斯的波动说,认为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直到19世纪后期随电磁学的发展,麦克斯韦和赫兹分别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光的电磁性,确定了光实际上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振动(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光波和无线电波一样,都是电磁波,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c=3×108 m/s,即每秒30万千米。

到了20世纪初,许多有关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如光电效应,不能用波动说来解释,这促使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光子假说,光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把光当作一种电磁波,又把光看作由光子组成,由此认识到光既有波动性,又具粒子性,得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结论。光的粒子性可以用光子能量(E)和动量(P)来表征,光的波动性则用电磁波的频率(f)和波长(λ)来描述。

光作为电磁波,可以用两个相互垂直振动的电矢量与磁矢量来表示,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为E和H的垂线方向C(图1-1),光学中一般只考虑电矢量的振动(因为人眼对电矢量敏感),称光振动。

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互相垂直,即电磁波是横波,故光波亦是横波(图1-2)。光波是横波,在晶体光学中不少现象(单偏光、正交偏光、干涉)都与此相关。

图1-1 电磁波的电矢量和磁矢量与传播方向的关系(据Wahlstrom,1979)

图1-2 自然光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

电磁波谱具有一个广阔的区段,根据其波长大小可依次划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图1-3)。

图1-3 电磁波谱与可见光谱波长比较

从电磁波谱中可看出,可见光谱在电磁波谱中是一个很窄的区段,其波长范围大致为390~770 nm,波长由短至长相应的颜色次序为:紫、靛、蓝、绿、黄、橙、红七色。通常所见的“白光”没有一定的波长,它是七色光按比例组成的混合光。每一种单色光都有其特定波长,如580 nm的光是一种黄光(图1-3)。

从一个颜色到另一个颜色,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因此这些波段分法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光谱中各个波长的强度大致相等,那么我们看见的就是白光,如太阳光。

描述光波的基本物理量有光速、波长、周期、频率和振幅。

光速(Velocity):真空中光速用c表示,是一个常数:c=3×108 m/s。

在介质中光速(V)与介质折射率N有关:。

波长(Wavelength):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就是沿光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同位相点(如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以λ表示。波长等于光速和周期的乘积,即:λ=c×T。波长单位通常用纳米(nm)或埃(Å)表示。它们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为:1 nm=10-3μm=10-6mm=10-7cm=10 Å。

周期(Periods):波源完成一次振动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以T表示。

频率(Frequency):波源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以f表示(f=c/λ)。例如紫外线波长λ=3000 Å,其频率f=3×1018/(3×103)Hz=1×1015 Hz。

振幅(Amplitude):质点在振动方向上距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距离,称为振幅,以A表示。

位相(Phase):是描述物体振动状态的物理量,它与物体离开波源的距离及时间有关:

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

φo———初相位(与波源有关);x———距离;

t———时间。

位相差(Phase difference):是指两束波长、振幅、传播方向相同的相干波到达空间某点时,两光波的位相之差。

图1 4 光谱以三种数字方式标志颜色(据拿骚,1991)

另外,光谱颜色除用波长表示外,还可用频率及能量表示,例如黑色火钳放在火中,随温度升高,它的颜色便会发生变化,从黑色经历红与黄到蓝白色,这个序列必然相应于光能的增加。物质越热,物体中的原子振动能就越大,能量也就越高,有相应的光的频率与之对应。这种对应关系表示在图1-4中。图1-4说明了光谱以许多方式中的三种方式来标志颜色:频率,单位为赫兹(Hz);波长,单位为纳米(nm);能量,单位为电子伏(eV)。波长和能量成反比,即能量越大,波长越短。

㈤ 光的度量常用物理量是

光强度 cd 坎德拉 (Candela) I = F/Ω 光源在指定方向的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

光亮度 cd/m² 表示发光面明亮程度的,指发光表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垂直且指定方向的发光面的面积之比。

光通量 lm 流明 (Lumen) F 单位时间里通过某一面积的光能,称为通过这一面积的辐射能通量。
绝对黑体在铂的凝固温度下,从5.305*10³cm²面积上辐射出来的光通量为1lm。
为表明光强和光通量的关系,发光强度为1cd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1球面度)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lm。

光照度 lx 勒克斯 (Lux) 被光均匀照射的物体,距离该光源1米处,在1m²面积上得到的光通量是1lm时,它的照度是1lux。 习称“烛光米”。

㈥ 光波的振幅与什么有关

振幅与光源能量有关,能量越大,振幅越大。
振幅是指振动的物理量可能达到的最大值,通常以A表示。它是表示振动的范围和强度的物理量。
在机械振动中,振幅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最大位移的绝对值,振幅在数值上等于最大位移的大小。振幅是标量,单位用米或厘米表示。振幅描述了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和振动的强弱。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振幅或电压振幅是指电流或电压变化的最大值,也叫电压或电流的峰值。
在声振动中,振幅是声压与静止压强之差的最大值。声波的振幅以分贝为单位。声波振幅的大小能够决定音强。
简谐振动的振幅是不变的,它是由谐振动的初始条件(初位移和初速度)决定的常数。谐振动的能量与振幅平方成正比。因此,振幅的平方可作为谐振动强度的标志。强迫振动的稳定阶段振幅也是一个常数,阻尼振动的振幅是逐渐减小的。

㈦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了什么一般用那个矢量表示光的振动方向

说明光的振动方向并不局限于一个方向。
一般用电场矢量表示光振动的方向。

㈧ 光的物理量有哪些

光是由电磁波,包括了人眼可见和不可见的部份。频率决定了某种光的能量。这是光电效应已经验证了的事实。

在真空中各种色光的速度相同的C,在同一媒质中各种色光的速度不相同v,C与v的比值称为该媒质对此色光的折射率n。

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能包含了人眼可见和不可见的两部分。光能的总量称为该光源的辐射功。

我们以可见光部分研究,因而引入光通量Φ来表征可见光的光能效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发射出使人能产生视觉的能量。单位流明(lm)。它的量纲是功率(P)。多数光源含有多种波长的单色光其光通量为所含各单色光的光通量之和。

对于光源它是向各个方向发射光子的。而对于某特定的灯具,由于灯罩的影响因而使得光子反弹并在某一方向上光通量增加,这称之为发光强度(Iθ)。特定方向用球面角来度量:球面的受光面积与该球的半径平方之比Sr=A/r。Iθ=Φ/Sr单位坎得拉(cd)。

辐射功,光通量,发光强度都是对光源而言。而照度,亮度都是对被照物体而言的。

照度(E)是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光通量,单位勒克斯(lux),lm/m2。不同物体在相同照度下,因材料颜色不同,对人眼所产生的亮度感觉不同。相同物体因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与周围环境的明暗对比不同,因而亮度也不同。

由于人眼的直观反映的需要引入亮度(L)的概念。它是单位面积上反射出的发光强度与该面积的比值,L=I/Scosθ,单位尼特(nt)cd/m2。可见亮度和物体材料,颜色密切有关。有些国家也用亮度作为设计标准。通常都用照度作为设计标准。

㈨ 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是___或___,振动的强弱用___表示.

周期是完成一个全振动需要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二者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表示振动的强弱.
故答案为:周期,频率,振幅

阅读全文

与光的振动一般用什么物理量表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