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物理常见的电路分析方法 具体电路 让分析各支路上电流电压的变化 要具体点的
准确恰当地分析电路,从电路中获得有利于得到正确结果的信息是
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
在分析具体电路时要注意电路特征:
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共用一条电流通路.
2、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分别构成电流通路.
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常常会给正确分
析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对于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要认识清楚:
1、不考虑导线电阻,且导线可以任意变形、伸长或缩短.
右图中三个电阻连接方式的分
析方法是:把点1和点3及点2和点4
之间连接的导线缩短(点1和点3是同一点;点2和点4也是同一点).便
可看出R1接在AB间(左A右B)、R2接在
AB间(左B右A)、R3同样也接在AB间
(左A右B),三个电阻的联接方式是并联
(如右图).
如果R1=R2=R3=R=9欧,则AB间的总电阻:
RAB=R/3=3欧
如果把R2换成一个电压表且
A端接电源正级B端接电源负极,
则表的接法应该如右图.
2、电压表相当于断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在分析电路时把表去掉,
用导线代替电流表.
把左图中的电流表和
电压表去掉,以IA、
UV分别表示它们的测
量点,可看出电路的
连接方式(右图).
3、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必然导致电流、电压的变化.
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
分析各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把图中的各表去掉,它们的示数以
U和I表示.简化后可以看出:R1与R2并
联后与R串联接在电源两端(如下图)
电压表测量的电源电压(电源电压
保持不变,U1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
片向左移动过程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变小,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总电流
将变大(I1变大);R1与R2并联的电阻
(R12)保持不变,而通过它们的总电流变大,因此U2变大(U=I1R12);
对R2利用欧姆定律(I2=U12/R2),通过R2的电流将变大(I2变大).
通过以上分析应该体会到:电路中某一部分电阻的变化将引起整个
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总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总
电流的变化会引起部分电路电压、电流的变化.
分析电路的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部分…
整体:电路的连接形式(串、并联);部分:变化情况(电阻或
电流、电压);整体:部分变化对整体的影响(总电阻、总电流);
部分:整体变化引起部分的变化.
⑵ 初中物理如何分析电路图
分析电路图有很多种方法。我说一个我比较喜欢的就是分路分析法。就是从电源正极出发讲这个电路的每一条支路分开来进行分析。没一条直路单独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干路的电路特点然后对整个电路进行分析总结
⑶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的简单方法
如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与电源两极间连接良好,并且电压表没被短路,如果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流表所在电路是通路,电路故障很可能是某处短路。
一、开路的判断
1、如果电路中用电器不工作(常是灯不亮),且电路中无电流,则电路开路。
2、具体到那一部分开路,有两种判断方式:
①把电压表分别和各处并联,则有示数且比较大(常表述为等于电源电压)则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的电路开路(电源除外);
②把电流表分别与各部分并联,如其他部分能正常工作,电流表有电流,则当时与电流表并联的部分断开了(适用于多用电器串联电路) 。
二、短路的判断
1、串联电路或者串联部分中一部分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他部分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则不能正常工作的部分短路。
2、把电压表分别和各部分并联,导线部分的电压为零表示导线正常,如某一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零,则此用电器短路。
(3)物理电路如何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用电器不工作
(1)若题中电路是串联电路,看其它用电器能否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均不能工作,说明可能某处发生了断路;如果其它用电器仍在工作,说明该用电器被短路了。
(2)若题中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所有用电器均不工作,说明干路发生了断路;如果其它用电器仍在工作,说明该用电器所在的支路断路。
电压表示数为零
(1)电压表的两接线柱到电源两极之间的电路断路;
(2)电压表的两接线柱间被短路。
电流表示数为零
(1)电流表所在的电路与电源两极构成的回路上有断路。
(2)电流表所在电路电阻非常大,导致电流过小,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如有电压表串联电路中)。
(3)电流表被短路。
⑷ 高中物理电路图分析方法
a电流增大你已经知道了,然后a的电压也增大了,然后根据你知道的路端电压是减少的,所以剩余给bc并联的电压就更少了,所以c的电压减少,然后c的电流也少了,然后总电流增多,而c这个支路电流还少,所以b的电流就多了,b的电压就高了。
总的来说,到了外电路后,就要先分析不变的,再分析变化的。
然后你说的等电势法分析电路,是指的什么哦。是用来把复杂电路变形的?
⑸ 物理电学中的电路图的分析方法有几种
有两种;一种是电流走向分析;一种是信号走向分析。在无线电路图中,一般在分析电流走向时,可以将电容断开,将电感短路;而在分析信号走向时,则将电容短路,电感断开。
⑹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怎么分析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的简单方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常用的方法如下:
元件连接特点法,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电流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流动的观察,如始终沿一条线路流动并回到电源的负极,则电路是串联。
若电流流到某分支点,分成支路流经各点元件后又汇合一点,最后流回到电源负极,则电路为并联。元件开路法,若把电路中的任一元件断开,其它元件就没有电流通过,则电路是串联的,若把电路中的任一元件断开,其它元件仍有电流流过,则电路是并联。
特征法,若电路中有一个元件烧断,其它元件都不能工作,即电路中各元件工作互相影响,彼此制约,则该电路为串联电路,若电路中有一个元件烧断,其它元件仍能照常工作,即电路中各元件工作互不影响则该电路为并联电路。
⑺ 高中物理如何分析电路图
节点法,即只要两个节点之间无电阻,那就把它们看为一个点,这样把所有的节点编上号,如a,b......画好节点图后再在两个不同字母间加上电阻即可简化电路。电路简化后,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即可。
⑻ 高中物理常见的电路分析方法
准确恰当地分析电路,从电路中获得有利于得到正确结果的信息是
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
在分析具体电路时要注意电路特征:
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共用一条电流通路。
2、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几只用电器分别构成电流通路。
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导线、电压表、电流表常常会给正确分
析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对于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要认识清楚:
1、不考虑导线电阻,且导线可以任意变形、伸长或缩短。
右图中三个电阻连接方式的分
析方法是:把点1和点3及点2和点4
之间连接的导线缩短(点1和点3是同一点;点2和点4也是同一点)。便
可看出R1接在AB间(左A右B)、R2接在
AB间(左B右A)、R3同样也接在AB间
(左A右B),三个电阻的联接方式是并联
(如右图)。
如果R1=R2=R3=R=9欧,则AB间的总电阻:
RAB=R/3=3欧
如果把R2换成一个电压表且
A端接电源正级B端接电源负极,
则表的接法应该如右图。
2、电压表相当于断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在分析电路时把表去掉,
用导线代替电流表。
把左图中的电流表和
电压表去掉,以IA、
UV分别表示它们的测
量点,可看出电路的
连接方式(右图)。
3、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必然导致电流、电压的变化。
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
分析各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把图中的各表去掉,它们的示数以
U和I表示。简化后可以看出:R1与R2并
联后与R串联接在电源两端(如下图)
电压表测量的电源电压(电源电压
保持不变,U1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
片向左移动过程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变小,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总电流
将变大(I1变大);R1与R2并联的电阻
(R12)保持不变,而通过它们的总电流变大,因此U2变大(U=I1R12);
对R2利用欧姆定律(I2=U12/R2),通过R2的电流将变大(I2变大)。
通过以上分析应该体会到:电路中某一部分电阻的变化将引起整个
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总电阻的变化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总
电流的变化会引起部分电路电压、电流的变化。
分析电路的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部分…
整体:电路的连接形式(串、并联);部分:变化情况(电阻或
电流、电压);整体:部分变化对整体的影响(总电阻、总电流);
部分:整体变化引起部分的变化。
⑼ 初中物理电路图分析方法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
串联电路是指将所有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而组成的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将所有用电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再连入电路的两点间而组成的电路。当电路中有n个用电器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路径,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却有n条路径。
识别电路是连接电路、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基础,它包括许多的方面。而识别串、并联电路,在初中物理范围内非常重要。
识别串.并联电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电流分路法
此方法的要点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方向找,直到电源的负极为止。不管电路如何弯曲,只要是电流不分路,即电流从一个用电器流向另一个用电器,一直流下去,那么用电器就是串联接法,组成的就是串联电路。如果电路在某点出现分路,表明这个电路中既有干路,又有支路,那么电流通过支路上的用电器后将在另一点汇合,在回到电源的负极。当干路上没有用电器,而每条支路上只要一个用电器时,这些用电器就组成并联电路。
(2)节点法
对于具有串.并联电路初步知识的同学来说,从规范的电路中看出用电器的接法是很容易的。但当面对的是一个不规范的电路,特别是电路中的导线在多处交叉相连时,初学者往往会感到困惑。
识别这种电路可采用“节点法”。所谓节点指的是电路中那些“导线交叉相连”的点,包括分流点和汇流点。
⑽ 高中物理怎么分析电路图
首先要将电路简化,有如下几种方法:
1.支路电流法: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2.等电势法: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字符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字符)。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将这些方法掌握好就可以将复杂电路转化为简单电路(一般等电势法比较好用),只要再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就好了,如电压表、电流表、欧姆元件、串并联电路等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对电路图进行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