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原子核物理讲什么

原子核物理讲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29 06:19:45

1. 求数理方程和原子物理的课程描述翻译 感谢~

­­Mathematical equations: ­­­­This course will use wave equation, heat conction equation and field potential equation as examples for initial value problem, boundary value problem and mixed problem. Overview methods including method to solve the 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characteristic lines, the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method, the integral transform method, Green function method and variational method, as well as special functions frequently used in physics. Theory issues such as the inherent value problem of a self-adjoint operator, the generalized solution of the generalized function will be introc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partment’s requirement.
The teaching goal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basic thought and main methods to get the exact solutions of the 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capability to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raised by physics and other fields with mathematical tools, to lay a preliminary basis for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undergraate student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or practical work.
Atomic physics: This course introces the preliminary basic concepts of quantum mechanics, on the basis of introcing 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the matter and interaction, including atomic molecular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physical phenomena, experimental facts and the concept of physics, and to learn to deal with simple atoms and simple homonuclear diatomic molecular energy levels and spectrum, nuclear properties and nuclear structure problems. Main lectures involve atomic model and single electron atom, introctory quantum mechanics, atomic magnetic moment and electron spin, helium atom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ulti-electron atoms and molecule, molecular spectros, the basic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nucleus, etc..

2. 分子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等的都是属于粒子物理学范畴吗

这个方向名称叫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简称核物理。
分子物理应该算凝聚态物理,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应该都属于原子核物理,一般讲原子属于粒子一种,但实际学科中粒子物理研究对象(r aβ n p)与原子核物理不同

3. 不知哪位哥有关于原子核物理的资料,小生跪求

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发现还得从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利用中子轰击铀核的实验研究工作谈起。当人工放射性核素发现以后,科学家们就纷汾利用α粒子、质子以及中子去轰击周期表上各种元素,以求获得更多的人工放射性核素。而费米就是利用α粒子轰击铍能发射中子的核反应过程,把镭和铍均匀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制成能发射大量中子的镭-铍中子源。然后,利用这些中子去轰击各种元素,并用自制的高灵敏度盖革—弥勒计数管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将近六十多种被中子照射过的元素中,约有四十多种能产生放射性核素。
后来,费米在长期的实验工作中发现,如果把所用的镭-铍中子源加以适当改进,在中子源和银圆筒之间加上一层石蜡或其它含氢物质,就能使银的放射性强度大大增加,这可从盖革—弥勒计数管上得到反映。

这是因为镭-铍中子源所发射的快中子能量很大,不易和银发生反应。现在通过石蜡后快中子被减速成热中子,其能量和分子热运动能量相当,即能量为0.0253电子伏或速度为每秒2200米。由于热中子运动速度很慢,它在核周围的停留时问就会加长,因此和核作用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产生的放射性也就越强,计数就大大增加。

费米在获得热中子后,重新对铀核进行轰击试验。看它能否被铀核俘获生成更多的原子序数大于92的93、94……一系列超铀元素。然而,大量实验结果证明,在铀核俘获中子后的生成物中,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辐射成分。在测量中发现它们是由多种β射线所组成,先后共测得四种不同能量的β射线,根据它们辐射强度随时间衰减的曲线分析,得到四种不同的半衰期,分别为10秒、40秒、12分和90分。而费米及其助手当时也无法从这些复杂的放射性物质中识别出事先想找到的93号新元素。这是因为他们中间缺少精通化学分析的科学家。即使在这些新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中确已存在93号元素,他们也不能用化学方法由辨别它们。

由于费米及其同事在生产人工放射性核素中一直认为元素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β衰变能生成原子序数增加1的新元素,所以费米等人总是专心致志地去寻找原子序数比铀更大的超铀元素。因而对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复杂的β衰变现象未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解释,对铀核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放射性核素,也未能作直接的化学测定,就误认为93号元素已经找到。这样也就错过了发现“铀核裂变”的良机。

正像约里奥·居里夫妇在1932年研究α粒子轰击铍时,未能及时发现中子一样,费米他们虽然已到了发现铀核裂变的门口,却未能再往前路一步,没有能及早揭开铀核裂变的秘密。直至1939年,93号元素才被美国物理学家麦克米伦和艾贝尔森在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辐射实验室,用热中子轰击铀靶而生成。并用化学方法鉴别出第一个难以捉摸的超铀元素—镎。

与此同时,奥地利物理学家梅特涅和她的合作者—德国物理化学家哈恩一起在柏林威廉皇家研究院,从事中子轰击铀核的研究工作,并利用他们在化学分析工作方面的有利条件,对所生成的多种放射性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研究。

他们在测量中发现,实际情况要比费米最初预料的还要复杂得多。这是指各种放射性强度的衰减曲线在不同的观测时间内变化很大,也就是税,即使中子照射停止,有些放射性物质仍能不断产生,其衰变过程还是相当复杂的。

另外,他们还测得了费米没有测到的半衰期,其中包括某些长半衰期,一共有九种,—它们分别为10秒、40秒、2.2分、16分(费米测得为13分)、23分、59分(费米测得为90分)、5.7小时、45小时和66小时。然而,在分析与这些半衰期相对应的放射性同位素时,他们却仍认为是生成了超铀元素,即想象在铀元素中形成了类铂、类金、类铼、类锇和类铱的93、94、95、96和97号新元素。但是,当用化学方法对它们进行鉴别时,很快发现这种想象是错误的。

梅特涅和哈恩他们所用的化学鉴别法是一种在放射化学中常用的分析微量放射性物质的方法。即为了能取得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往往预先加入几毫克相同的稳定元素或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通常称为载体),这种裁体能把微量放射性物质载带入沉淀物中。如果不是同种元素,则可设法把微量放射性物质与裁体分离。哈恩他们曾经选择了各种元素作为载体,并把它加入被中子轰击过的铀元素里。其中有一种钡元素,当他们把钡从中子轰击过的铀元素中分离出来进行测量时,果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放射性物质被钡载带出来。

那末这些放射性物质到底是什么核素呢?由于他们和费米一样,也是一心想寻找超铀元素,而不愿往“铀前”元索(原子序数远小于铀)方面考虑。为此他们认为那些化学性质和钡相似的放射性核素很可能是“镭”。它在周期表中是第83号元素,位于钡元素的下面,和钡是同族元素,所以在化学性质上,镭和钡确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两者毕竟不是同一种元素,所以可用化学方法把载体钡和放射性物质“镭”分离开来。但事与愿违,虽然作了很大努力,但始终未能把“镭”从钡载体中分离开来。事实上,这一实验结果已经表明此种“镭”放射性物质就是钡,但他们就是不敢下此结论。

与此同时,法国的约里奥·居里夫妇也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过中子轰击铀的试验。同样他们也测得了一些被命名为“类铼”、“类锇”和“类铱”的93、94和95号元素。他们的实验结果也未能超越费米等人的结论。

然而,有些在思想上框框比较少的年轻科学家,他们根据在实验中一方面未能直接分离得到超铀元素;另一方面从钡载体中确实测得了放射性物质的存在,且又不能把它同钡分离出来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富有创见的大胆设想。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年轻科学家诺达克夫妇,他们当时都在布列斯高的弗莱堡大学物理化学学院中工作。他们认为费米所做的中子轰击铀的实验,在化学分析方面未能对超铀元素的发现提出过令人信服的论据。

为此,他们在1934年曾经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铀核在中子作用下发生了核裂变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和其它核反应有很大区别,似乎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被分裂成几块碎片是完全可能的。同时,这些碎片应是已知元素的同位素,但不是被轰击元素铀的相邻元素。

这是一个后来在1939年被证实的极其有价值的假定。然而当时却未能引起像费米那样的物理学权威人士的重视,当然也就根本谈不被被承认了。费米在获悉这些不同意见后,仍坚持认为能量很低的热中子决不能击破如此坚固的原子核堡垒,使核发生裂变,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当费米得知当时世界—致公认的放射化学权威哈恩也同意他已经获得超铀元素的看法时,他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就更加确信无疑了,这样费米他们也就又一次失去了完成—项重大发现的机会,这也是费米在自己的科研生涯中所犯的一次最大的失误。

二十年后,在安葬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时,曾经参加过这项实验的费米的一位学生物理学家西格列说:“上帝按照他自己的不可思议的动机,使我们当时在核分裂现象上成为盲人”。当然实际上使他们迷失方向的决非是上帝的旨意,而是当时他们在化学知识方面的不足,以及主观上犯了先验论的错误所致。世上任何一位科学家在自己短暂的科学生活中,总是难免有不足之处的,但他们对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不朽功勋却永远值得大家称颂。

不管怎样,许多科学家在用中子轰击铀核的实验中,不断找到各种各样铀前元素的事实有力地冲击着费米等人认为获得了超铀元素的错误结论。例如,在1938年,伊伦·居里和萨维基从被中子轰击过的铀中,测得了一种在哈恩等人实验中所没有测得的半衰期为3.5小时的新的放射性核素。它的化学性质和稀土元素镧十分相似,起初假定它是锕的放射性同位素。但在进一步测量中发现,这种放射性同位素可用化学方法把它和锕分离,却不能与镧分开。

由此可见,这些半衰期为3.5小时的放射性物质与其说是锕的同位素,倒不如说是镧的同位素更符合实际。这就是说他们实际上已经测得了铀核的裂变产物镧,发现了铀核的裂变现象。但当他们发表找到镧元素的论文时,却仍认为镧是由铀俘获中子后所形成的超铀元素衰变而成,决没有想到镧是铀核在中子直接作用下的裂变产物。仍旧未能冲破权威们关于生成超铀元素的束缚。

正当原子核科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候,希特勒法西斯统治下的纳粹德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正在逐步升级。1938年3月,中立的奥地利被德国所吞并。而这时正在德国从事铀核裂变研究工作的梅特涅教授,由于她是犹太人,她的奥地利国籍使她成了敌对国的公民,这样她就被迫离开拍林前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避难。

她的合作者、德国籍的哈恩和施特拉斯曼仍旧留在柏林继续对铀核的裂变现象进行研究,且也向伊伦·居里等人一样找到了镧的同位素。同时他们得到启发,把过去同钡载体—齐沉淀下来的“镭”同位素,重新进行化学分离。

当时他们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分步结晶法”的化学分离技术,结果仍然未能从钡载体中分离出所想象的“镭”,看来这种和钡载体结合得如此紧密的放射性核素只能是钡本身。正如哈恩和施特拉斯曼后来在自己着作中所描述的那样:“作为化学家的我们,不得不肯定地声明,铀俘获中子后所产生的新物质的性质并不和镭相同,而恰恰是和钡相同”。

至此应该说他们已经发现了铀核在中子作用下发生了裂变的奇迹,可是奇迹的创造者却还是不敢承认。这是因为虽从化学角度上看,这些精通各种化学分析方法的着名化学家,他们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是深信不疑的,但从核物理观点上看,这似乎又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即当用能量很低的热中子去轰击周期表上最重的铀核时,结果怎么会得到原子序数为56的中等质量数的钡元素呢?它只比铀元素的—半大一点。

如果铀核不是分裂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片。那末钡是得不到的。像铀核这种密度很高的坚硬堡垒,很难想象它能被能量很低的热中子炸成两半。难怪哈恩他们即使早已发现了铀核的裂变现象,但却迟迟不敢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

然而哈恩他们也深深懂得科学研究本身是不能有任何虚假的。在被中子轰击过的铀元素中,钡核镧等中等质量元素的出现是谁也抹煞不了的实验事实,为了尊重事实,他们觉得完全有必要赶快把这个新发现的实验结果公布与世。

在1938年8月22日,他们终于正式发表了这—重要的实验事实,同时还写信给在瑞典避难的梅特纳教授。她曾和他们共事过三十年,由于希特勒的战争政策和迫害犹太人的罪恶行径,使她未能参加最后阶段的实验工作。但现在她终于知道了在被中子轰击过的铀元素中,确实存在着钡同位素。喜悦的心情使她久久不能平静,她反复思考铀核俘获中子后怎么会生成钡的奇怪现象。

她想铀核中有92个质子146个中子;而钡只有56个质子和82个中子。两者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相差这样大,这在以往的任何核反应过程中都是从未有过的。不论是α粒子或质子和中子,当它们轰击靶核时,只能生成某种和原来靶核质量数相近的新元素,同时伴随着放射出某些质量数较小的粒子,如α粒子、质子、中子、电子或正电子等。而在中子与铀核的反应过程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钡元素,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她想很可能在铀核俘获中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某种特殊的核反应。

为此她大胆地假定是否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当稳定性较差的铀核吞噬中子后,使铀核得到了多余的能量,并处于激发态,显得更加不稳定,最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碎片,而铀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也将分成大约相等的两部分。这样就能满意地解释哈恩他们所发现的钡和镧的实验结果,因为它们的质量数几乎是铀的一半。

接着,梅特涅又立刻把上述想法告诉了她的侄子弗里施,当时他流亡丹麦,在哥本哈根玻尔所主持的研究所工作。他们两人经过仔细而又深入的讨论后,完成了关于解释铀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并想在1939年1月发表。于此同时,弗里施把论文送给了与梅特涅教授有着很密切联系的玻尔教授。因为在他们的论文中,引用了玻尔的核理论对铀核的裂变现象进行了说明。当时有位美国生物学家阿诺德刚好也在哥本哈根工作,他建议把铀核分裂成两片的现象仿照活细胞的一分为二现象称作为“裂变”,从此这个名称就一直被沿用至今。

梅特涅和弗里施在关于铀原子核俘获中子产生裂变的论文中,主要引用了玻尔关于原子核结构的液滴模型理论,对铀核所以能产生裂变得到钡和澜等元素的结果,进行了十分生动而又令人信服的描述。弗里施在描述当时的情况中说:“我们逐渐清楚了,铀原子核被破裂成两个几乎相等的部分……可以说是完全按照—定形式发生的。情形是这样的……原始的铀核逐渐变形,中部变窄,最终分裂成两半。这种情况与生物学上细胞繁殖的分裂过程非常相似,这使我们有理由把这种现象在自己的第一篇报告中称作为‘核分裂’”。

他们在分析铀核为什么能产生裂变的出发点是把铀核看为带电的液滴,这就是玻尔的核液滴模型的根据。由于铀核中有92个质子和146个中子,这同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稳定核相比较,可看出铀核中存在着过量的中子,所以铀核本身就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原子核。

它像普通的水滴是由水分子间的表面张力维持形状一样,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称核力)促使原子核也能保持一定的形状。而带正电子的质子又同普通电子一样,也有趋向于表面的特性,它们各自在核表面上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另外质子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质子有逃逸出核的可能,而核力又要把质子拉回到核里。

铀原子核内各核子间虽然受到十分复杂的作用,而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但是如果没有外来的干扰,大多数情况下,铀核还能维持比较完整的形状。

然而,一旦铀核俘获了一个中子以后,形成铀的复合核,并受到中子带来的额外能量的扰动,结果使得铀核内的核子更加剧烈地颤动起来,铀核变成了椭圆形。随后就愈变愈烈成为不能复原的哑铃状形。直到核内的电磁斥力把几乎相等的两部分从哑铃的颈部完全断裂开来,形成两个新的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同时放射出2~3个中子。

此外,由于铀核的分裂并不是每次都在同一个哑铃颈上断开,所以许多铀核分裂的结果就能得到—系列不同质量数的裂变碎片,这就是铀核裂变产物十分复杂的主要原因。不过通常仍然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分裂形式,即分裂成钡和镧。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56和36,加起来刚好等于铀的原子序数92。这和很多科学家在研究铀核俘获中子的实验中,多次测得钡元素的结果相—致。

当玻尔看到自己的液滴模型核理论能如此精确无误地解释铀核俘获中子的裂变现象时,其兴奋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表达的。正像他在自己短短的1500字的自传中曾经描述过的那样:“有助于揭开那遮蔽真理帐幕的—角,并且从而可以走到较为接近真理的路上,也许是一个科学家所能获得的最大快乐”。

当时玻尔为此差一点没有赶上去美国的火车。就在他赴美开会之际,梅特纳和弗里施为了验证他们对铀核裂变现象的解释,再一次对铀核俘获中子后的裂变产物进行了测量。他们从中不仅找到了钡和镧等其它元素,而且当他们将裂变后的两部分裂变碎片的质量相加时,发现它们比裂变前的铀核和中子的质量之和要小。这就是说,在铀核的裂变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质量亏损。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即能量E等于质量和光速平方的乘积。这些失去的质量必定在铀核发生裂变反应的过程中,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弗里施在实验中观测到了这个异常巨大的能量,它能把测量仪表的指针逼到刻度以外,其数值约为200兆电子伏。

接着他们又把这个伟大发现通过海底电报告诉了已抵达美国的玻尔。当玻尔得知这一足以震惊世界的消息已被证实后,立即在一次物理学家会议上宣布了关于发现铀核裂变的消息。与会者无不为之激动万分,并立刻投入到铀核裂变研究中去。数周之后,各国科学家也都先后证实了铀核被中子裂变,和能释放出巨大能最的事实。从此以后,核科学研究工作也就进入了利用原子核能,为人类造福的新时代。

4. 物理讲的是什么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物理学(physics):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

物理学研究的范围 ——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

(4)原子核物理讲什么扩展阅读:

一、分类简介

1、牛顿力学(Newton mechanics)与分析力学(analytical 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2、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与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3、热力学(thermodynamics)与统计力学(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4、狭义相对论(special 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以及相关的动力学规律。

5、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研究在大质量物体附近,物体在强引力场下的动力学行为。

6、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

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

二、物理学史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人类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奠定了人类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基础。

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学。

1926年 建立了费米狄拉克统计。

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论。

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带的猜想。

1929年 派尔斯提出禁带、空穴的概念,同年贝特提出了费米面的概念。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

1957年 皮帕得测量了第一个费米面超晶格材料纳米材料光子。

1958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5. 原子核物理杨福家视频讲课

原子核(atomic nucleus)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15m~10-14m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

6. 核物理专业就业前景

核物理是一门小众专业,但其就业前景却相当大众。
提起核物理,绝大多数的人都感觉核物理既神秘而又高深,距离我们又很遥远。其实不然,核物理已走出了实验室和研究室,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核电站、核医学、放射测年法等等。
核物理又称原子核物理学,作为20世纪新建立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分支,起源于1896年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核物理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理论意义深刻,实践意义重大的科学分支。它主要的研究范围为原子核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射线束的产生、探测和分析技术以及同核能、核技术应用有关的物理问题。
学习核物理专业需要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重点掌握的学习内容是核物理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和体系,包括原子核物理学、核电子学、核物理实验方法、核技术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适应核物理学科个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
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什么
物理,在大学和中学的学习中,有着明显的差别。大学物理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推导和积累,特别是在大一阶段的学习,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算法一定要掌握得十分深入和熟练。由于物理专业,在大二以后有不同的细化分支,后续进阶的学习都需要良好的数理计算机基础。
以北大物理学院为例,学院设有四个方向:物理类、核物理、天文学、大气科学。北大大一就已经将天文学专业单独设置,大二下分流出大气科学和物理类。在不同专业的细分下还会有研究方向的分类,比如物理类的细分研究方向有:理论物理、凝聚态与材料物理、光学、量子物理等。
由于大二下学期才是真正的专业分流,在此之前,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学习严密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理论,形成扎实的物理和数学功底。而在专业分流之后,不同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目标不同,课程设置也就出现了差异。
所有物理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主干课程为: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或微机原理或计算方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四大力学等。
专业分流后,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要学习不同专业的课程,做不同方面的准备。
总结来说,无论选择什么方向,物理专业的学生最终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都应该包括三块:打下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应用数理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物理方面的问题。
培养要求
通过对原子核物理学、核电子学、核物理实验方法、核技术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核物理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和体系,并受到相关专业实验的训练,从而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核物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适应核物理学科各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
职业发展
一般来说,基础理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每年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选择直接工作。作为理论导向强的物理专业,尤其如此,例如2017届北大物理学院毕业生中,只有5%做出了这个选择。
基本而言,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工作的物理专业毕业生,极少有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人。
理由在于,物理专业相关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研发、研究和分析岗位,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以及扎实的研究能力,本科生专业知识较浅,即使曾经有过科研经历,也并非十分系统、正规,因此经历的学术训练少,在知识、技能方面,都不如研究生,因此无法胜任对口工作。
另外,需要物理专业的工作岗位,硬性要求一般也是“至少硕士学历”,物理本科生在简历筛选第一关,就失去了竞争的资格。因此,物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大多选择转行工作。
就业方向
通常来说,本科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分为两种:无法保研而被迫就业的人,和可以保研却主动就业的人。
前者,由于成绩不够、研究经历不足,而无法在本校保研。又由于考研花费的时间周期长、不确定性强,因此选择进入就业市场。
后者,虽然成绩足够保研,但由于个人兴趣所致,以及有能力凭借本科学历,找到高薪、满意的工作,而选择了本科后直接就业。
有的人选择进入教育行业,比如不要求研究生学历的公立学校,学科培训机构,做物理老师。
进入教育行业,如果是公立学校,对求职者的物理基础功底要求依然较高,还需要有一定师范教育方面的经历,和教师类硬性资格。从这一点来说,非师范类物理专业的人,要比师范背景物理专业的人,适应性相对更弱,后期要补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也要更多。
而如果进入教育培训机构,则更重要是化学知识基础、研发能力,和讲课能力、沟通能力。
还有一些人,本科毕业后,选择了与物理关联不大的行业,如咨询、快消、广告、金融、证券,做量化分析、数据分析等工作,而这些工作则需要较强的数理基础,物理专业的学生相对较有优势。
要想毕业后进入金融、计算机行业,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规划,并及早进行相关职业准备。比如修经济、金融双学位,或在大一时期就准备转专业,或自行补充相关知识,并参加该领域的社团、活动,暑期寻找相关实习,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当然,要进入金融、咨询等行业,同样需要较好的成绩排名、足够的职业准备、丰富的实习经验,以及高水平的英语能力。因此,这部分人也依然需要在大学期间,平衡好学习与活动、实习,获得好的排名同时,做好职业准备,压力并不比选择深造的学生小。

7. 学核物理要看哪几本书最好有电子版的,麻烦推荐几本!急啊!!!

如果你需要原子核物理读物,推荐你从《原子物理学》开始读书,这是一本由浅入深较有启蒙和引导性质的的先期读物。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原子核物理,可以阅读核《核与粒子物理导论》,此书同时需你具备一定的量子力学基础。同时作为以核物理为专业学科的,可以定期详看《原子核物理评论》,这是核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核物理学会会刊,有丰富信息量和高质量的文章。

8. 高二物理学的什么内容

高二物理学主要学习机械振动、机械波、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气体、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

1、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或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作有规律的往复运动。振动的强弱用振动量来衡量,振动量可以是振动体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

2、电磁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感生电流)。

3、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4、电势: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5、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数学表达式:U=Ed;该公式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9. 如何学好原子物理

你要先了解原子核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核的基本特性,核力,还有核模型,核的放射现象,核反应,原子能等。先了解这些方面的概念。
因为你们目前知识水平的限制,这些刚开始看都会很难懂,所以要多看,在思想上有这些概念,在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中,可以慢慢运用到这些思想。积累,这是学习的第一步。

10. 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0基础,求好书,

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但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体育活动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教材完全解读这本书不错!

阅读全文

与原子核物理讲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