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提高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发布时间:2022-06-29 23:50:40

①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总结了提高 物理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材与教法研究;物理概念和规律;多媒体技术;分组实验
高中物理在现行的理科教学中,常常使学生头痛,主要原因是:高中物理所学内容从古代到近代,可以说点多、面广、理深,重在定量分析与计算、矢量运算性较强。从能力要求方面,包含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审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形、图转化能力等等。面对这样一门课,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消极情绪,自卑、怯弱、逆反、放弃等不良现象是常有的事,我们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分析各类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时有目的性矫正心态和方法,使学生以 健康 、饱满的心理迎接每天新的学习。以下浅谈一些物理教学中的方法策略:
一、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要知道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 教学方法 ,降低“阶差”,保护学 生物 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
二、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物理模型
教师要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 思维能力 。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其次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 注意事项 。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 抽象 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利用投影和 电脑 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 自然 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小,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或制作电脑动画,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利用先进的电脑动画技术,还可模拟许多课堂上很难演示的现象。如对比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在讲解分子运动时用课件演示布朗运动等。
四、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新的物理课改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创新思维 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因此,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齐心协力,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去设想、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分组实验中有几点要注意:实验前,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做到成竹在胸;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小组内的合作,也体现在全班的交流合作。若在交流中有的小组得出相反的结论,或提出其他见解,教师不要回避,而应该在组织学生讨论中给出明确的答案。
此外,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小实验,并让学生把自己佛如制作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其他同学起到榜样作用;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和演示,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增加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通过设计实验目标确定而实验途径不限的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不仅提高了实验能力,也培养了 发散思维 。总之,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实验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平时,在做题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解的解题训练方法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地回顾和运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对习题的条件进行变化,让物理情境发生变化,让学生获得一题多思、一题多练的机会。只有以变的观点、活的思想、新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条件、以变化的观点去思考分析问题,才能使他们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激励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3)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根据同一条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零碎知识融会起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也可以让学生讲解,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然后总结归纳。对于一些题目,班级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做,一部分学生没有做出。此时,我们可以让已经做好的同学上黑板来为大家演示、板书,可以树立学生的一种模范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例题讲解完以后,要对本题进行一个归纳,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做题步骤以及完善的思维体系。针对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是我们为学生讲解题目的目的。
对于典型例题的讲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点拨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正是他们思维的困惑点,当学生对于在做题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时,他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现在解释他们提出的疑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上课效率,对于一些学生都已掌握的问题,我们就不会重复啰嗦,学生对于新知识总是有一种求知欲望的。
(2)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是有一个下降曲线的。时间越长,学生遗忘的也就越多。所以,教师对学生做完的习题要进行及时讲解,而不应该等待很长的时间,这样学生再来熟悉题目又会需要一段时间,并且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做错,时间长了,也就遗忘了,这样他们下次还是会做错。这样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了。所以,我们要及时讲解与巩固。
(3)问题 拓展 。现在考试的题型是千变万化的,当我们讲解某一个题目时,可以对所讲的问题进行拓展,和本题相关联的知识点、会出现哪些问题来考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思考,这样,虽然我们只讲了一个题目,其实我们是讲了一类题目。
为了使学生更好 地理 解基础知识,可以优化作业设计,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备课组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全组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协作,扬长避短,共同讨论确定一章的基础知识及重点、难点、疑难,归纳方法,精选典型例题、组织习题,通过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各种困难,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温渡.创设活动情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1(5).
[2]吴兰红.探索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物理教学探讨,2009(19).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emphasizing the research on textbook and methods and sticking to graal principle; dialyzing physics concepts and laws and creating physical model; apply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demonstrative experiments; cultivating students’ operating ability and cooperative ability with students’ group experiment as the main content.
Key words: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research on textbook and methods; physics concepts and laws; multimedia technology; group experiment a("conten");

② 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做好物理演示实验

由于物理实验是了解物理定律最为直接的方式。要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在展示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各方面的细节,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和把握这个物理实验。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演示好物理实验,还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所以然,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提起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比如,我在为学生演示高中课本中的浮力定律的时候,我会在课前做好准备,然后把道具放好,在演示这个实验过程的时候,尽量做到讲解详细、操作规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个定律。

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为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会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进行浮力定律的实验中,我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我会对他们的每一个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流程进行把关,还会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我还通过要求学生写实验总结以及实验后的反思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想要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不仅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好演示,还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高中物理实验进行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杨功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3(04):18.

③ 怎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下面就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灵活运用实验手段、优化教学语言、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课题

一节课的教学应从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什么”开始,使学生明确学习课题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通过实验引出课题

开始上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某个物理现象,或做某些实验给学生看,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疑问,从而让学生自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课题,开始产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做一个实验:向盖子紧盖的热的薄铁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状规则的铁皮桶发出阵阵响声变扁了。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

(2)由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入课题

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而这些现象又不便在课堂演示或观察,教师可以从列举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始引入课题。例如:在《热机》一节教学中,可从“水沸腾时壶盖被顶起”这个生活中常见现象引入热机的物理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教学。

(3)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引入课题。例如: 教授“电磁感应”时,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电可以产生磁,那么磁是否也可以产生电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讨论,引入课题。

二、运用实验手段拓清误解,明晰概念和规律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效果很有意义。

1、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对这些概念或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左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或规律的记忆保持更久的时间。运用实验手段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

例如:在将装有水的纸制的锅放在酒精灯上烧,教师问学生:“纸锅里的水能烧开吗?”学生往往认为这样不可能将水烧开,他们以为加热时纸杯先烧坏了,当他们看到经一段时间,锅内的水竟然会沸腾,惊奇不已,印象将非常深刻,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这样学生对“水沸腾会吸热”和“水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沸腾过程中温度不会改变”的记忆将能永久保持。

2、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进而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

多数学生对永久磁铁都很熟悉,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一定有磁铁,教师告诉学生,铁钉上绕上漆包线,漆包线通电后,原来没有磁性的铁钉就会有磁性,学生知道这样能使普通的铁钉变成磁铁,都会很兴奋,恨不得自己马上试一试,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做“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学生兴趣盎然,即使是平时学习最没劲头的学生,也会很认真地做这个实验。

三、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对教师偶象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提高课堂效果,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讲究科学的方法。

④ 怎样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果

、教师要精备课
备教材.教师要反复阅读教纲物理教科书,深刻理解纲总体教内容目标,真掌握物理教总体要求;握每节课教内容、教目标、教重点、教难点及教关键,知道本内容整教材位及作用.二备.要摸清知识水平、情素及性特点等等.三备教.要选择数乐于且能接受教手段.
二、教师尽能优化教流程.教师通要提前三钟进课堂,让理,习用品等各面做课切准备,(包括拿书、笔等),再准课,应该提前课.课,新课引入要尽能具强烈吸引力,例魔术,游戏等引入新课;知识传授要符合认知规律,由性认识理性认识,由浅入深.讲授电阻,教师引导,让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并提问题,让析解决问题,浅入深,影响电阻素,先教,堂反馈;课堂45钟教实度,注重精讲,致少讲,练,且记点:必须按课,要拖堂.课让反思本节收获,教师更应该反思,及改进并提高教效.
三、突主体作用.限度调全体积极性主性,让所课堂都处于积极状态.教师断提问题,让随准备答,让都能尝试体验习功快乐,教师提问要针性,比,难度较问题找基础解决,较简单问题找基础差,避免冷落差,充让自主习,尽能控制教师课堂占用间,限度课堂间给,及培养各种能力,,观察能力、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手能力,等等,特别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磨练意志,增强自尊自信,使觉自能行,自定行.
四、加强实验教.做做演示实验.适增加组实验.演示实验改组实验,让充手,脑,培养自种素质.鼓励做课外实验、制作,使手能力增强.
五、应用媒体.应用投影、录音、电视、录像、微机等现代化教设备,增加课堂容量,让身临其境,改善课堂教效.
六、精设计作业.作业质量定要高,深度、广度、梯度、难度要恰处,注意作业难度能太,杜绝偏、怪题,形式要化,准备些选作题.课堂指导,纠错及、批改作业要,做同注意褒扬,肯定确解题,更要表扬能够确完作业品格,做错既要确指现问题,要尊重护,能伤自尊.适安排课堂检查,周结.
七、树立教师威信
1、教师要威信,教师要求做事情,才能够乐意完.教师更能唯我独尊,要征求意见建议.
通实际问题体现知识要举身边例,现象,应用,能举例打比喻,举身边例帮助更记忆理解知识点,才亲近,讲定要风趣点,太闷使越越死板,物理忌死板,思维阔!

⑤ 如何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重视演示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 ? 即边学边实验.
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惯性的实验
教学中老师们多用一个鸡蛋放在水杯上的小卡片上,然后用手快速的将卡片弹走,看到鸡蛋落到了水杯中,以次来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3、做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4、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二、上好分组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设计探究实验课过程中,首先,老师必须对新教材作深入的纵向了解,与旧教材在内容深度安排、内容顺序编排、实验和作业等方面作横向比较,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探究实验的设计应该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探究实验学案.学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另一方面,实验的内容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再者,根据探究实验不同要求,可让学生在课堂按预习的内容做实验,以得出一些简单的规律或解决学案上的问题(重点不在于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或让学生预先在家里做简单的实验,仔细观察并按学案作记录或在课堂上利用简单的仪器,模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用品或现象,又或让学生到户外进行实验.
第四,根据学校情况利用好实验仪器,尽可能通过简单的实验去得出概念,发现规律.在这里要求老师了解大量的物理小实验,具备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要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备用.最好在上课前让学生明确仪器的管理规定.
第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必要时,老师可让学生暂停实验,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它信息.
第六,注意把握好时间的安排.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适应,故学生预习与否、纪律情况、仪器质量问题等方面都能够影响到实验的进行情况.上探究性实验课最好是两个课时.
第七,注重实验结果的评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或根据生产和实际生活的常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第八,要求学生做好数据记录和课后的实验报告,规范报告形式.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积极的作用.
第九,制定评价标准,做好各名学生实验情况的登记.评价标准是影响学生探究热情的因素.教师在合理安排探究实验的同时要设法让学生从探究实验中更多地得到教师的鼓励.从活动的过程中去评价一个学生,不以成败论优劣.如何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此次实习过程在评价方面并无大的突破.主要通过小论文、小制作、电脑制作和图片制作,以及传统作业等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目前在教改中提到的评价方式主要也就是以上几种.
最后,将优秀的作业、作品在年级展示.这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同时也必定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发挥 “小实验”作用,训练制作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综上所述,要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⑥ 如何提高中学物理实验的效果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和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呢?我谈谈我的一点拙见.
一、教师要精心备课
一备教材.教师要反复阅读教学大纲和物理教科书,深刻理解大纲的总体教学内容和目标,真正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总体要求;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学关键,知道本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二备学生.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因素及个性特点等等.三备教法.要选择大多数学生乐于且能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教师尽可能优化教学流程.教师通常要提前三分钟进课堂,让学生从心理,学习用品等各方面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包括拿出书、笔等),再准时上课,而不应该提前上课.上课时,新课的引入要尽可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例如魔术,游戏等引入新课;知识的传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如讲授“电阻”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浅入深,最后得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先学后教,当堂反馈;课堂45分钟的教学实时有度,注重精讲,以致少讲,学生多练,且记一点:必须按时下课,不要拖堂.课后让学生反思本节收获,教师更应该反思,及时改进并提高教学效果.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随时准备回答,让学生都能尝试体验学习成功时的快乐,当然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比如,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找基础好的学生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可以找基础差的学生,避免冷落差生,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控制教师课堂的占用时间,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及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等,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觉得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行.
四、加强实验教学.多做和做好演示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如把有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充分动手,动脑,培养自己的多种素质.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
五、应用多媒体.如应用投影、录音、电视、录像、微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加课堂容量,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六、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质量一定要高,在深度、广度、梯度、难度上要恰到好处,注意作业的难度不能太大,杜绝偏、怪题,形式要多样化,也可以准备一些选作题.课堂上指导,纠错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要有心,做对的同学注意褒扬,肯定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更要表扬学生能够正确完成作业的品格,做错的既要正确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不能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安排好课堂检查,最好一周一结.
七、树立教师威信
1、教师在学生中只要有威信,教师要求学生做的事情,学生才能够很乐意去完成.教师在学生中更不能唯我独尊,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实际问题体现的知识要多举身边的例子,现象,应用,不能举例就打比喻,多举身边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记忆和理解知识点的,因为生活才是最亲近学生的,讲话一定要风趣一点,太闷了就会使学生越学越死板,物理最忌就是死板,思维不开阔是学不好的!

⑦ 如何利用实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免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演示实验则在整个中学物理实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理演示实验中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演示实验是将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更好的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概念及规律,从而使整节物理课活力无限。但有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往往为了应付了事,教材有的,我就做;教材没有的,我就不做。而且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平平淡淡,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下来,学生睡倒一大片。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把演示实验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想办法利用演示实验来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使演示实验达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改进传统式演示实验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看教师表演,先是“教师做,学生看”,后是“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对知识深入引导和研讨,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亲自探索知识。而高中物理教材给出的实验方案也往往比较平淡,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改进传统的实验。实验改进可以是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稍加修改,也可以是自制另一实验仪器加以取代。
如:在演示线圈的自感作用时,可改进以往平淡的实验,让学生手拉手一起尝试一下几节干电池通过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来触电的感觉。再如,在学习“动量定理”一节时,可进行“高空落鸡蛋”的实验演示;学习“机械能守恒”一节时,可进行“铁球碰鼻”实验(铁球自鼻尖无初速度释放再摆回,看学生怕不怕铁球碰伤鼻子),惊险刺激而不乏趣味性,印象深刻。这些改进过的具有新奇现象的实验和亲身的体验肯定给学生带来对物理学习的无限兴趣。
二.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一节好的物理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新课程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参与其中,演示实验并不全是老师的任务,往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会让他们在科学实验的体验过程中轻松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如果操作简单的演示实验,我往往会叫几个学生上讲台代替老师来演示,而我就在旁边指导。因为有了同伴的操作,所以其他的学生会有更大的好奇心,想看看同学的演示是否成功,因而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效率就容易提高。
除了让学生参与操作演示实验外,我在教学中还喜欢让学生充当“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这样课堂互动效果会非堂好。
如:在《曲线运动》教学中,在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时,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就是一颗小铁球在水平面沿直线滚动,拿一根磁铁在旁边吸引铁球,使铁球偏离原来的直线轨道而做曲线运动,从而引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为“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但这个实验很难控制,并且学生观看比较辛苦。我在教学中就取消了这个演示实验,而是叫两个学生充当仪器进行实验。过程为:
(1)让学生A沿着直线在教室前慢走,另一位同学B在后面推A,A就向前加速,依然做直线运动;
(2)学生A沿着直线慢走,学生B在前面作用一个向后的力推学生A,学生A就减速,但依然做直线运动;
(3)学生A沿直线向前慢走,学生B从侧面作用一个力推学生A,学生A就偏离原来的直线运动而做曲线运动。通过这样的类似游戏的实验演示,学生很快就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在《机械波》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清楚理解机械波向前传播,而质点没有向前运动,只是上下振动,我就让全班同学都做起了在足球场里常见的“人浪”,学生在做“人浪”的过程中很好地理解了“质点上下振动,波向前移动”的知识点。
三.合理利用媒体进行演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会越来越普及,现在很多学校的课室都配有多媒体平台,如果我们在演示实验中合理应用多媒体平台,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如果演示实验的仪器比较细小,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下面有可能看不清楚,特别是后面的学生,他们一旦看不清楚,就会觉得课堂乏味,进而分心或者睡觉。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看清楚一点,除了可以把仪器垫高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的实物投影功能,把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投影到屏幕上放大,这样学生就会看得更清楚。特别在电学实验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表盘比较小,学生很难看得清楚,如果利用实物投影把表盘投影到屏幕上,学生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演示实验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如果某个示验操作起来非常麻烦,或者在课堂上根本就没办法演示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播放该实验的操作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从而达到演示的效果。譬如:在讲授“惯性定律”时,我们可以播放汽车紧急刹车时,车内的乘客往前倾的视频,让学生回想自己坐车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惯性。在讲授“动量守恒”中的碰撞情景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些丁俊辉打台球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碰撞的兴趣。
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效率。新课程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演示实验也要把学生作为中心,为学生而演示,而不是为教学而演示。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好以上几点,再困骓的演示实验也会变容易,再枯燥的课也会变得有滋味,再差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其中,这样,课堂的效率就提高了。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