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大气圈按物理性质又分为哪些层

大气圈按物理性质又分为哪些层

发布时间:2022-07-04 12:05:56

❶ 大气圈分为哪五层

目前
根据整个大气层(大气圈)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以下几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电离层(暖热层)
外层(散逸层)

当然有的观点 有别的分法,这里就不多说了

具体可以参考网络“大气层”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❷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哪些

类地行星的大气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地球大气层有1000多公里厚,90%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距地面15公里之内。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将地球大气从下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电离层。地球大气的成分受地表生物的影响很大,氮占78%,氧占21%,还有其他少量的气体和水分。而水星所谓的大气主要受太阳风的作用,包含氢和氦的成分。金星和火星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

一般认为,行星上有适宜的温度、有合适的大气成分和比较丰富的水,这个行星上就很可能有生物圈存在。地球上到处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目前生存着大约150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形成一个以人类为主宰的大生物圈。这是其他行星所望尘莫及的。

❸ 大气圈的分层

所有组成大气圈的物质,都要受到地球的重力、磁力的控制,太阳辐射,以及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大气圈中的物质向固体地球表面聚集,愈靠近海平面密度愈大;大气中水蒸气、碳酸气和尘埃等较重的成分的含量,也是高度愈低就愈多。大气的压力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平面上是1个大气压(=105Pa),到5000m的高度就减为一半左右。在不同高度上,大气圈的温度也在有规律地变化(图4-2)。

根据大气圈在不同高度的温度变化及各种物理特征,通常将它划分为如下几层:

对流层(troposphere) 贴近地面、最稠密的大气层,整个大气圈质量的75%集中在这里。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1~13km,赤道上可达17~18km,在两极上则只有8~9km,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使大气圈在赤道部位凸出。在对流层中,愈向高处,温度愈低。降低的数值在不同高度、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均有所不同,平均每升高1000m约降低6.5℃。靠近海面的气温,平均约15℃,而在对流层顶部,一般降到-50℃以下。上下温度相差很大,可促使对流层中的大气不断运动,气体可产生垂向对流。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对流层中,特别是在高度5km以下的空间内。因此风霜雨雪,寒潮热浪,种种天气现象都产生在对流层的下部。尘埃也主要散布在这一层中。

平流层(stratosphere) 为从对流层的顶面到海平面之上55km一带,几乎占有大气圈质量的25%。在平流层中,气温总体上是随高度而升高,到平流层顶部,温度从底部的-50℃以下,升到0℃左右。大气的垂直对流几乎没有,而是沿水平方向运动。这里几乎没有水蒸气和尘埃。飞机进入平流层时,尽管下面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这里总是晴空万里,可平稳飞行。在平流层上部,气温增加最快,因为这一带的大气中含臭氧较多。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来的紫外线,使这里得到更多的热量。这些臭氧是在平流层边缘及其以上的稀薄空气中形成的。由于它比普通的氧气重,下沉到平流层,使地球上90%的臭氧集中到平流层中。在25km高度一带的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最多,但按体积计算也只不过占十万分之一左右。如把这些臭氧置于海面上常温(15℃)时的标准大气压力状态下,其厚度不过3mm左右,但实际上从地面附近到几十千米的高空,都有臭氧分布。人们将大气圈中臭氧含量相对较多的部分,称为臭氧层(ozone layer)(图4-3),它没有的明确边界,一般把它划定在高出海面20~35km的范围内。

图4-2 大气圈温度、压力随高度的分布与进一步的分层

中间层(mesosphere) 越过平流层,大气圈的质量已所剩无几,但弥漫在空间中的仍然是稀薄的空气。温度再次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到中间层的顶部,即80~90km的高度,已降到-83℃左右。中间层里再次出现显着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但这里的空气实在太稀薄,又缺少水蒸气,所以没有风和雨。

暖层(thermosphere) 在中间层之上,温度转为直线上升。这里的大气更稀薄了,它的密度在底部已小到只有海面上空气的百万分之一;升到120km的高度上,更减到只有百亿分之一了。而温度则迅速升高,在300km高度,可达到1000℃以上。暖层除底部氮的分子较多,主要为原子状态的氧所占据,如前所述,氧能吸收紫外线,得到许多热量,所以温度增加得很快,同时有电子脱离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在空间中流动,原子变成了离子,即处于电离状态,所以这层也叫电离层(ionosphere)。无线电短波发射出去,遇到电离层就会反射回地面,如此多次反复,就能传到地球上的各个地方。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暖层的上部边界很不稳定,约在高500~800km一带。

图4-3 臭氧在大气圈中的形成与分布(据张家诚等,1986;引自U.S.Standard《Atmosphere》,1976)

散逸层(exosphere) 也叫扩散层,在暖层之上,物质更为稀薄,继续以原子、离子状态出现,从低到高,分别以氧、氦和氢为主。这里气温高,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快,受地球的引力作用又很小,还时刻都要受到太阳风的冲击和太阳电磁场的影响,上部边界模糊而不稳定,不断有粒子散失到太空中去。此层构成地球的外磁场,也可称为磁层(magnetosphere)。在本书第十一章中将专门讨论之。

❹ 大气层一共分为几层

大气层分为六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它同时是地球大气层里密度最高的一层,它蕴含了整个大气层约75%的质量,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2、平流层:是对流层顶部至平流层中下层区域,是平流层里温度最低(中高纬度地区同温层温度在-45°左右)且温度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的区域。

3、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

4、中间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

5、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

6、散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

(4)大气圈按物理性质又分为哪些层扩展阅读:

1、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

2、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3、大气层结是大气中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不同的大气层结对天气、大气物理情况有不同的影响。

4、当大气处于绝对不稳定情形时,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产生积状云,出现不稳定性天气,如阵雨、雷阵雨、阵性大风,甚至产生冰雹、龙卷风等。

❺ 大气层分为哪几层

大气分层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

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3、中间层

自平流层顶到80km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

暖层它位于中间层顶以上。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

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5)大气圈按物理性质又分为哪些层扩展阅读

大气形成的过程

1、原始大气

大约在50亿年前,大气伴随着地球的诞生就神秘地“出世”了。也就是拉普拉斯所说的星云开始凝聚时,地球周围就已经包围了大量的气体了。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氦、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当地球形成以后,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进而引起能量的转换。

这种转换对于地球大气的维持和消亡都是有作用的,再加上太阳风的强烈作用和地球刚形成时的引力较小,使得原始大气很快就消失掉了。

2、次生大气

地球生成以后,由于温度的下降,地球表面发生冷凝现象,而地球内部的高温又促使火山频繁活动,火山爆发时所形成的挥发气体,就逐渐代替了原始大气,而成为次生大气。次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

这些气体和地球的固体物质之间,互相吸引,互相依存。气体没有被地球偌大的离心力所抛弃,而成为大气的第二次生命枣次生大气。

3、今日大气阶

随着太阳辐射向地球表面的纵深发展,光波比较短的紫外线强烈的光合作用,使地球上的次生大气中生成了氧,而且氧的数量不断地增加。有了氧,就为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温床”。

经过几十亿年的分解、同化和演变,生命终于在地球这个襁褓中诞生了。今天的大气虽然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氮,其次是氧,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但数量则极其微小的。

❻ 大气分为哪几个层

大气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大气层又被称作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最低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我们常见的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该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平流层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一般在这一层中飞行;另外,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的有害辐射。该层中温度随高度迅速增高。
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
从80km到约500km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散逸层又被叫做外层、逃逸层,暖层以上的大气层,也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使质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过中性氢原子的含量。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

❼ 大气层分为几层

按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分为5层。

1、对流层

(1)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

(2)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

(3)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

(4)这层的顶部叫对流层顶,这里气温不再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变,是一个很稳定的层次,对流层里的天气影响不到这儿来。这里经常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空气平稳,非常适宜喷气客气的飞行。

2、平流层

(1)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

(2)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因而这一层又称臭氧层。

(3)平流层虽然水汽极少,天气现象比较少见,但随着气象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发现这一层的气流等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3、中间层

(1)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简称中层。

(2)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

4、热层

(1)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

(2)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

5、逃逸层

(1)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

(2)再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地飞来飞去,一旦向上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大气层被称为逃逸层。

(3)这一层温度极高,但近于等温。这里的空气也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逃逸层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7)大气圈按物理性质又分为哪些层扩展阅读

除了按温度分层外,根据大气的电磁特性,还可以将大气划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

中性层是指地面到60千米高度,这里大气各成分多处于中性,即非电离状态;

在60千米~500千米的大气层称为电离层。

500千米以上的称为磁层。

大气层的作用:

1、这层大气既为生命所必需,又为地面生物提供良好的保护。

2、如果没有大气,来自太空的陨石将像超级炮弹一样,将地面的一切毁坏净尽。因有大气保护,绝大部分陨石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

3、由此所产生的细微粉尘,既为雨滴提供适当的凝集核心,使降雨成为可能,并且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这一散射对人的视觉非常重要。

4、它不但使天空呈现明亮美丽的蔚蓝色,而且使地面的光照变得柔和均匀,使人获得均衡的视觉。否则,地面景物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明暗对比将过分强烈,难以形成清晰的视像。

5、天上则除炫目的日光和刺眼的星斗之外,整个天空背景无论昼夜都将是一片漆黑,既无苍穹碧落,也无良辰美景,举目所见,唯有黑白分明。

阅读全文

与大气圈按物理性质又分为哪些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