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理的许多常识 的知识大全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❷ 写科幻小说需要什么水平的理论物理基础
只要剧情好,理论是次要的,有个高中就足够,不知道的东西可以网上搜索。
三体是目前科幻小说的旗帜,其实他的很多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二维空间四维甚至十维空间,人类现在也只是提出了二维和四维的猜想,根本就没有任何理论更不用说证明了,至于十维则连想都想不出来是什么(金木水火土东南西北中?哈哈)。还有光速飞船屁股后面留的什么尾巴之类的,都是小说理论不是科学理论。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诋毁该小说,事实上我对这部小说非常推崇。只要你剧情好,哪怕你的理论跟事实理论完全相反把太阳写成三角形的,都照样会有很多书迷。
所以说,小说好不好,主要看剧情(任何类型的小说都一样)。对比武侠小说,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就相当于科幻里的那些高科技了,但是武侠小说的好与坏从来都不取决于武功秘籍的多少。
❸ 如何写一个物理风格的玄幻小说
建议你去看《量子江湖》
书里描述的新武学,并不是玄幻修仙之类的奇门异术,而是完全秉承了从《七侠五义》到还珠楼主到金、古、梁等大师建立起来的武学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理性思维脱胎换骨而出一套全新的武学体系。
在故事的设定中,武学在一千多年里已经由历史上几位划时代的武学大师,例如达摩祖师、黄裳、黄药师、张三丰等建立起了一个经典严密的框架,武学界称之为“黄裳——张三丰”体系。黄裳第一个解释了内力的来源,张三丰则用三个公式量化了所有的武功招式。这些武学大师虽然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更多的还是借鉴了他们在金庸小说中被重塑的形象。
“黄——张体系”几乎完美地涵盖了各门各派的武功,只有极少数的武学现象无法被纳入这个体系,最有名的三样就是武林史中被广泛记载的降龙掌法,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这一构思显然是借用了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力学的发展轨迹。三种武功的名称则引自金庸的名着《天龙八部》。
当世最好的武学家都企图通过对黄张体系缝缝补补来把那三种武学现象包容进去,却都失败了,直到小说的主人公周远另辟蹊径,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武学理论——量子武学。
量子武学的诞生揭开了《量子江湖》的序幕,但是新武学的崛起却远不止于此。小说一开始就不断暗示,另一种和黄张体系不同的“相对武学”其实早就在魔教里传承,朝廷过去十几年里也一直进行着秘密的研究。
武林后来还相继出现了“弦武学”、“超弦武学”,“暗武学”等等……产生了许多全新的强大的武功。第五部《思过崖》里,十二年一度的华山论剑在朝廷和江湖各派势力的明争暗斗中举行,华山之巅也成为了所有这些武学一较高下的大舞台。
然而《量子江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武学的发展并没有仅仅止步于新理论、新招式的逻辑演进和呈现,而是从头至尾保留了对武学本身何去何从的一个悬念。随着故事的深入,主人公们将开始意识到一个关于自然力和这个世界的更加本质的终极命题……
❹ 写科幻小说,需要了解或者通晓哪些方面的知识
除了科学知识,写小说必须具备很高的人文素质,比如你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体制,以及社会风貌与思想思潮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❺ 小说、故事有必要完全符合物理常识和逻辑常识吗
一般来说,写的东西需要来源于生活如果不符合那么写的东西只能被认为是没有知识和不负责的。对读者的不尊重。
❻ 科幻小说家都需要强大的物理学知识么
给你推本书《今与昔的文明之决》(硬科幻),告诉你,可能是,但……也有很多是标个科幻就开始瞎写,《吞噬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