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初二物理声音说什么总结

初二物理声音说什么总结

发布时间:2022-07-07 00:42:21

❶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总结

你好!以下是我学习本章时的总结,这里提供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声(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
②声源: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③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④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⑤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Sound Wave)。
⑥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它是衡量声音传播快慢的一个物理量。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⑦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⑧牢牢记住: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⑨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否则,就不会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⑩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①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②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详细解释: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③耳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④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部分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⑤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①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音调:声音的高低, 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③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频率单位是:次/秒,又记作Hz。
④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⑤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蝙蝠、海豚等可发出)
⑥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
⑦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⑧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⑨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Amplitude)。
⑩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⑪乐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响度、音调。
⑫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⑬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⑭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a)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
(b)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
(c)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⑮几个数据:
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85-1100Hz 之间;
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 20-20000Hz 之间。
一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20-4000Hz 之间;
狗的听觉范围约在 15-50000Hz 之间。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①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②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Noise)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等级:分贝(Decibel, 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 0 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 30~40 dB;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 70 dB;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90 dB以上;
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 150 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 dB。
④噪声的危害:
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⑤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①声的利用:
a. 声在医疗上的应用(中医诊病、B超彩超、雾化器、超声波碎石)
b. 声在工业上的应用(钻孔、切削、探伤、清洗)
c. 声在军事上的应用(雷达、声呐)
d. 声在生活中的应用(超声波加湿器、声音获得信息)
②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例如: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③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例如:蝙蝠)
④声呐:根据回声定位。
⑤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碎石)

❷ 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 声:频率低于20Hz。
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❸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20000Hz的声音,最敏感是200~800Hz之间的声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如:软木 500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各类物体中的传播速度:
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传播)
空气(0℃) 331m/s[1]
空气(15℃) 340m/s
空气(25℃) 346m/s
软木 500m/s
煤油(25℃) 1324m/s
蒸馏水(25℃) 1497m/s
海水(25℃) 1531m/s
冰 3230m/s[1]
铜(棒) 3750m/s
大理石 3810m/s
铝(棒) 5000m/s
铁(棒) 5200m/s
物理中,音调指乐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要区分开。
有时,我们站在山上高呼,会听到我们的回声,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障碍,会反弹回来,再次被我们听到。当两种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时差小于0.1秒时,我们就区分不开了。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当然,在一个有障碍物、阻挡物的空间内发出声音,就会有回声,也就是说,只要声音在传递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弹,发生回声现象。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较大分贝的声音在空旷环境下,人耳才会分辨出回声,而日常生活中人耳也经常收集到回声,但由于回声的分贝低或者在嘈杂环境下,所以人耳分辨不出回声,所以不能产生“日常生活中没有回声”这样的误解,其实,只是我们的耳朵分辨不出这样的声音,或者说是大脑接受到但分辨不出而已。
自然界中,有光能、水能,生活中有机械能、电能,其实声也有能量。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物体,敲击其中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也会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声音传播是带动了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说明声音也有能量。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符号为dB。0分贝刚刚引起听觉。人们把频率高于人耳所能听到的声叫做超声波,把频率低于人耳所能听到的声叫做次声波。
原理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❹ 求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 (思维导图案例),期末了复习用!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V固 > V液 >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次 声:频率低于20Hz。超 声:频率高于20000Hz。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b.判断雷声有多远。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了

❺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音的小结!急

我有一单元的,这些都是我老师说的,我总结的

第一章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
(2)传播:1)必须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不能;
2)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a.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b.影响因素:于介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湿度气压有关。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构造:
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又分为耳廓、耳道、鼓膜;内耳又分为股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迷路)又分为耳蜗、前庭、半规管
(2)骨传导:
声源——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3)膜传导:
声源——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4)双耳效应:(太多了我不打了,在书P18面第四行 声源——第七行双耳效应)

3.声音的特性
(1)音调:1)与频率有关;
2)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集散程度有关;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4.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1)来源:
1)物理学角度:噪音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角度:(P25从环保的角度看——都属于噪声)
(2)等级:分贝 dB
(3)危害:让人心烦意乱,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4)控制:(P26最后一行)

5.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
(2)声与能量

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同介质中的声音的速度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
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
5、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
(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6、噪声的含义:(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7、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90dB,会破坏听力。
8、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声的利用:
(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装置,医学上的“B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原理。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如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❼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征

1、音调是说明声音高低的一个概念,一个声音音调的高低由产生这种声音的振动频率(频率:振动的快慢,它的定义是
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来决定,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响度是说明声音大小的一个概念,一个声音响度的大小由产生这种声音的振动幅度(幅度:振动时偏离初始位置的最大距离)来决定,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通俗地说,音调是指声音的尖细,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厂互班就直脚绊协豹茅小。如,小孩的窃窃私语声,音调高,但响度小;而大人的厉声斥吓声,音调低,但响度大。
3、物理其实不难学:首先要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然后要熟悉描述这些现象的一些概念,最后通过对简单规律的掌握去预测物理现象变化的趋势和结果。建立信心,世上无难事!祝你好运!

❽ 初二物理声的利用知识点

声的利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将有雨,再比如可以用雷达来探测海底的深度、利用雷达定位地方飞机或潜艇的位置,利用B超检查身体(超声波的应用),还有中医的望闻问切中的“闻”也是通过声音来判断疾病的(不如通过敲击肚子发出的声音可以判断有无积水)
2、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超声波治疗结石(超声波可以将结石击碎,从而排除体外)、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❾ 初二物理声学总结论文

第一章
声现象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阅读全文

与初二物理声音说什么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