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性状】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熔点】-218.4℃(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沸点:-182.9℃(变为淡蓝色液体)
【密度】1.429克/升(气),1.419克/厘米3(液),1.426克/厘米3(固)
【水溶性】不易溶于水,标准情况下,1L水中可以溶解约30mL的氧气
【贮存:】天蓝色钢瓶
【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会跟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1)氧气跟金属反应:
①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2Mg+O2=MgO(条件:点燃)
现象: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2O2=Fe3O4(条件:点燃)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③铜与氧气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铜
2Cu+O2=2CuO(条件:加热)
现象:亮红色的铜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
①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2=CO2(条件:点燃)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S+O2=SO2(条件:点燃)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红磷或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条件:点燃)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亮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3)氧气跟一些有机物反应
①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H4+2O2=2CO2+2H2O(条件:点燃)
②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2H5OH+2O2=2CO2+3H2O
氧气,化学式O2,式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 。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1-2] 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占地壳质量的48.6%,是丰度最高的元素。在烃类的氧化、废水的处理、火箭推进剂以及航空、航天和潜水中供动物及人进行呼吸等方面均需要用氧。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包括有机物的腐败)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的氧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得到补充。在金属的切割和焊接中。是用纯度93.5%~99.2%的氧气与可燃气(如乙炔)混合,产生极高温度的火焰,从而使金属熔融。冶金过程离不开氧气。为了强化硝酸和硫酸的生产过程也需要氧。不用空气而用氧与水蒸气的混合物吹人煤气气化炉中,能得到高热值的煤气。医疗用气极为重要。
⑵ 我想知道气体的全部物理性质。谢谢大家。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的方面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延展性(这个固体才有)等等。看你的气体是什么气体,要依据其分子结构去推断。通常获得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有:观察法(比如颜色,状态,),闻气味法,实验室法(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等
⑶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具体
氧气具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体如下: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有三种集气方法:
a. 排水集气法:适合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已收集满。
b.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适合相同状态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c.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差,需要验满。
(3)气体具有什么性质物理扩展阅读:
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内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排出气体。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④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⑤要用酒精灯的灯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集气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⑦用排水法集气时要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⑧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盖上玻璃片。
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主要用途:
1 冶炼工艺:在炼钢过程中吹以高纯度氧气,氧便和碳及磷、硫、硅等起氧化反应,这不但降低了钢的含碳量,还有利于清除磷、硫、硅等杂质。而且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足以维持炼钢过程所需的温度。
因此,吹氧不但缩短了冶炼时间,同时提高了钢的质量。高炉炼铁时,提高鼓风中的氧浓度可以降焦比,提高产量。在有色金属冶炼中,采用富氧也可以缩短冶炼时间提高产量。
2 化学工业: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再例如,重油的高温裂化,以及煤粉的气化等。
3 国防工业: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炸药。
4 医疗保健: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时。
5 其它方面:它本身作为助燃剂与乙炔、丙烷等可燃气体配合使用,达到焊割金属的作用,各行各业中,特别是机械企业里用途很广,作为切割之用也很方便,是首选的一种切割方法。
⑷ 高中物理中的理想气体有什么特殊的性质或者什么吗
物理中的理想气体,指的是有质量没体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可以充满任意空间。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就是没有分子势能,内能只由温度、和物质的量决定。
⑸ 初中化学中所有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1、O₂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1.14,相对蒸气密度1.43(空气=1),饱和蒸气压506.62kPa,临界温度-118.95℃,临界压力5.08MPa,辛醇/水分配系数:0.65。 大气中体积分数:20.95%。
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
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上曾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指发生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2、H₂
物理性质:
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 ℃时,氢气可转变成淡蓝色的液体;-259.1 ℃时,变成雪状固体。
常温下,氢气的性质很稳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当条件改变时,情况就不同了。如氢气被钯或铂等金属吸附后具有较强的活性。金属钯对氢气的吸附作用最强。当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75%时,遇到火源,可引起爆炸。
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09克/升,难溶于水。在-252 ℃,变成无色液体,-259 ℃时变为雪花状固体。
化学性质:
氢气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能多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可燃性(可在氧气中或氯气中燃烧)
2H₂+O₂=2H₂O
H₂+Cl₂=2HCl
还原性(使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
H₂+CuO=Cu+H₂O
3H₂+Fe₂O₃=2Fe+3H₂O
3、CO₂
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和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低浓度时无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碳元素的最高价态,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但氧化性不强。
4、CO
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中性气体,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1.25g/L,和空气密度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熔点(℃):-207,沸点(℃):-191.5,自燃点:608.89℃,溶解性:难溶于水,稳定性:稳定。
化学性质: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极弱的氧化性。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能进一步被氧化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5、Cl₂
物理性质: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或共用一个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氯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分子式Cl₂。常温常压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氯气密度是空气密度的2.5倍,标况下ρ=3.21kg/m³。
熔沸点较低,常温常压下,熔点为-101.00℃,沸点-34.05℃,常温下把氯气加压至600~700kPa或在常压下冷却到-34℃都可以使其变成液氯,液氯是一种油状的液体,其与氯气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可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饱和食盐水。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黄绿色氯水,密度为 3.170g/L,比空气密度大。
化学性质:
液态时为金黄色Cl₂可以使物质褪色,原理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会把有色的有机物氧化成无色物质,使之褪色。几乎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直接和Cl₂化合。Cl₂氧化性很强,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把浓盐酸氧化为Cl₂。Cl₂检验: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由白色变蓝色。
⑹ 所有的气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去网络里看,都很详细.
氧气物理化学性质 氧 是 无 色 、无 臭 、无 味 的 气 体 ,熔点-218.4℃ ,沸点-182.962℃ ,气体密度1.429克/厘米3 ,液态氧是淡蓝色的 。氧是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 单质氮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标准情况下的气体密度是1.25g·dm-3,氮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6℃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 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16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如H2SO4、HCl)、强碱(如NaOH)或强氧化剂(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应。 二氧化碳无色无臭气体,有酸味【密度】1.977g/L【熔点(℃)】-56.6(5270帕)【沸点(℃)】-78.48(升华)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臭氧【密度】气体密度( 0℃,g/L)2.144;液体密度(-150℃,g/cm3 )1.473【熔点(℃)】(固)-251【沸点(℃)】(液)-112 气态臭氧厚层带蓝色,有特殊臭味,浓度高时与氯气气味相像;液态臭氧深蓝色,固态臭氧紫黑色。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
⑺ 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气体既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如果把气体放在大的物体里,它会充满整个物体,如果把气体放在方的物体里,它还是充满整个物体,所以,气体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的。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⑻ 初中化学各种气体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氧气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比空气重。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金属镁、铜、铁等反应,能与非金属碳、硫、磷等反应,还能与氢气、甲烷、乙炔等气体反应。
氢气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氢气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比空气重。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略轻。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⑼ 氮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占空气体积分数约78%(氧气约21%)。熔点是63 K,沸点是77 K,临界温度是126 K,难于液化。溶解度很小,常压下在283 K 时一体积水可溶解0.02体积的氮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被用来制作防腐剂。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来制取对人类有用的新物质。
(9)气体具有什么性质物理扩展阅读
氮气,化学式为N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一般氮气比空气密度小。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08%(体积分数),是空气的主要成份之一。在标准大气压下,氮气冷却至-195.8℃时,变成无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被用来制作防腐剂。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来制取对人类有用的新物质。
氮气在大气中含量虽多于氧气,但是由于它的性质不活泼,所以人们是在认识氧气之后才认识氮气的。不过它的发现却早于氧气。
1755年英国化学家布拉克(Black,J.1728-1799)发现碳酸气之后不久,发现木炭在玻璃罩内燃烧后所生成的碳酸气,即使用苛性钾溶液吸收后仍然有较大量的空气剩下来。后来他的学生D·卢瑟福继续用动物做实验,把老鼠放进封闭的玻璃罩里直至其死后,发现玻璃罩中空气体积减少1/10;若将剩余的气体再用苛性钾溶液吸收,则会继续减少1/11的体积。
D·卢瑟福发现老鼠不能生存的空气里燃烧蜡烛,仍然可以见到微弱的烛光;待蜡烛熄灭后,往其中放入少量的磷,磷仍能燃烧一会,对除掉空气中的助燃气来说,效果是好的。把磷燃烧后剩余的气体进行研究,D·卢瑟福发现这气体不能维持生命,具有灭火性质,也不溶于苛性钾溶液,因此命名为“浊气”或“毒气”。
在同一年,普利斯特里作类似的燃烧实验,发现使1/5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同D·卢瑟福都是深信燃素学说的,因此他们把剩下来的气体叫做“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