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总结下物理的知识点,初中的,关于实验题的一些
常见的—些物理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某个物理量往往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剩下的某个量,找出所要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再改变所控制的物理量,进行同样的研究,最后归纳得出总的关系。
如:①探究琴弦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长度、粗细、张紧程度)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受力面积)
③探究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④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⑤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⑥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被举高度的关系
⑦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⑧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多少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2.实验推理: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
如:①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②研究真空是否能传声实验;
3.等效法:将一个或多个物理量、物理状态
如:①等效电阻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类比法;电流——水流, 电压——水压
5.等量替代法:①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②用棉线测曲线的长度,③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
的重力④用弹簧测力计测F浮;⑤利用水银柱测量大气压 等等
6.对比法(比较法):蒸发和沸腾, 晶体和非晶体,导体和绝缘体
7.转换(化)法:①比较动能大小看木块被推动的距离;②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看木桩陷入的深度;③比较磁性的强弱看吸引大头针的多少;④通过研究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的快慢可以知道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等等
8.转化、放大法:①鼓面上放米粒②微小形变
9.模型法:①光线 ②磁感线 ③杠杆 ④原子的核式结构行星模型 等
1、声音的三要素
(1)频率:发声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发声:85~1100Hz。
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
的。 声音是纵波。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2、物态变化
(1)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像一道无形的玻璃墙,起保暖作用,使气温升高,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它使 海平面 上升、 热带风暴 频发。
(2)城市周围的温度比周围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点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3)体温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 ,每10格是1℃,即分度值是0.1℃。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 可以 (以、不可以)离开人体,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 。
(4)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
种状态叫做 物态变化 。
①熔化和凝固:
概念:物质从 固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叫做熔化,要 吸 热;物质从 液态 变为 固态 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要 放 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海波、食盐、水晶、各种金属、冰等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清等是非晶体。
熔点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相同 (相同、不相同),非晶体无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熔点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吸热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同样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减少)、 (理解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②汽化和液化
概念:物质从 液态 变为 气态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吸 热。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物质从 气态 变为 液态 叫做液化,液化时要 放热 。降温和加压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液化的实例:
☆水蒸气是人眼看不到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 水蒸汽液化 成的 小水滴 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如冬天人嘴呼出“白气”、热水“冒气”、夏天的“冷气”等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汽 液化 形成的,如水管、水缸外表面的水珠、眼镜起“雾”等
☆液化石油气是在普通温度下,用 压缩体积 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罐;
☆火箭燃料液态氧、液态氢是采用 降温 、 加压 的办法把气体液化的。
③升华和凝华
概念: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吸 热;
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放 热。
升华凝华的实例:
☆碘升华 ☆用久的灯丝变细 ☆寒冬,冰雕变小、樟脑丸变小
☆霜——水蒸汽 凝华 为小冰晶形成的
☆人工降面就是利用撒在空中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升华 时 吸热 使空气中的水蒸汽 液化 生成小水滴或 凝华 为小冰粒形成的。
3、 凸透镜成像规律: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②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像距大于物距,一定成放大的像;像距小于物距,一定成缩小的像;像距等于物距,一定成等大的像。③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u=∞ v=f 像聚于一点 平行光聚焦测焦距
u>2f 2f >v>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眼睛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测焦距f=u/2=v/2
2f >u>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机
u=f v=∞ 不成像、射出平行光 平行光源
u<f (像物同侧)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1)、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由 两个透镜 组成的,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 目镜 ,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 物镜 。
(2)、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伽利略 ,伽利略望远镜以 凹
透镜 作为目镜, 凸透镜 作为物镜。
(3).德国天文学家 开普勒 用用两个凸透镜(物镜焦距 长 ,目镜焦距 短 )组成望远镜。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于观察 行星和 月球 ,通常称做 开普勒天文 望远镜。
(4).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与开普勒望远镜不同的是;物镜焦距 短 ,目镜焦距 长。
下沉:F浮<G物 ρ液<ρ物 V排=V物
4、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时) 悬浮:F浮=G物 ρ液=ρ物 V排=V物
上浮:F浮>G物 ρ液>ρ物 V排=V物
上浮的最终结果——漂浮:F浮=G物 V排<V物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的作用 (2)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分配 (3)在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中的作用: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和不为额定电压,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比较灯泡的发光情况。(4)在测电阻中的作用;便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5)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的变化;(6)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的作用:保持不同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6、电动机——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工作过程中把 电能 转化为 机械能 和内能。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工作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和内能。
电铃、电磁继电器、电磁铁、电磁起重机等——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
7、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过程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圈,对外做一次功。
8、速度是表示 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表示:自行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铁的密度7.9×103kg/m3,表示:每一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9×103kg。
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 的物理量。某同学站立时对水平面的压强是2×104pa,表示: 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104N 。
功率是表示 物体做功快慢 的物理量。某同学上楼的功率为200W,表示:该同学每秒钟做功200J。
电功率表示 电流做功快慢 的物理量。白炽灯的功率是40W,表示:每秒钟电流通过白炽灯做功40J。
滑轮组的效率为80%,表示:用该滑轮组提升物体,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之八十。
9、实验中常要测量三次,不同实验的目的不同:
(1)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
例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2)为了避免一次实验数据得结论的偶然性,找普遍规律
例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探究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为了比较
例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量同一滑轮组提起不同物体时的机械效率。
B. 物理学包含哪些东西
物理学包含了以下几方面:
1. 牛顿力学(Mechanics)与理论力学(Rational 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2. 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与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2. 热力学(Thermodynamics)与统计力学(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3. 相对论(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以及相关的动力学规律;
4.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
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
C.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物理学中部分研究方法试题归纳: 一.对比(比较法): 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颜料混合;研究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D. 什么是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以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指无需对被测的量与其它实测的量进行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可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间接测量指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已知函数关系经过计算从而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环境、人员的观察力等种种因素的局限,测量是不能无限精确的,测量结果与客观存在的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存在测量误差。因此分析测量中产生的各种误差,尽量消除或减小其影响,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作出估计,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就是物理实验和科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的概念、特性、产生的原因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概念与估算方法等的有关知识。
E. 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
使地面上的物体摆脱地球或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向宇宙空间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发射速度。根据飞向星际空间后,物体运动情况的不同,分别有第一、第二、第三3种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指使物体从地面发射后,能绕以地球为圆心的圆周运动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值为v1=7.9km/s
F. 物理学包含哪些东西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简称物理。物理学研究的范围
——
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物理学
(Physics)质子
10-15
m空间尺度: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微观粒子Microscopic介观物质mesoscopic宏观物质macroscopic宇观物质cosmological类星体
10
26
m时间尺度:基本粒子寿命
10-25
s宇宙寿命
1018
s绪
论E-15E-12E-09E-06E-031mE+03E+06E+09E+12E+15E+18E+21E+24E+27最小
的细胞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长度星系团银河系最近恒
星的距离太阳系太阳山哈勃半径超星系团人蛇吞尾图,形象地表示了物质空间尺寸的层次物理现象按空间尺度划分:量子力学经典物理学宇宙物理学按速率大小划分:
相对论物理学非相对论物理学按客体大小划分:
微观系统宏观系统
按运动速度划分:
低速现象高速现象
实验物理理论物理计算物理今日物理学物理学的发展。
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理论逐渐完善。
其次,物理又是一种智能。
G. 什么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
物理实验就是利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解决已经发现了的问题的过程。
H. 物理实验都有什么步骤
一般来说,物理实验步骤为1.发现问题;2.作出猜想与假设;3.设计制定实验;4.进行实验与得出结论;5评估;6.交流与讨论。而具体实验步骤可能会有不同,随时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