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发烧物理降温应该怎么做
多喝开水帮助排汗,这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常用的。温水擦浴也可以用酒精,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处。泡温水澡也是不错的办法。物理降温的同时可以喝点姜汤以助驱寒排汗。经过上述处理不降温就必须服药了。
1、发热一般是感染引起居多,物理降温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效果不佳时候最好药物治疗。
2、物理降温常用酒精擦浴,就是用棉球蘸酒精后在头部或者全身擦拭,由于酒精挥发缘故可以起到降温作用,有的高热40度以上为了保护头部,可以使用冰帽,就是把冰块放特制帽子里起到降低头部温度保护脑细胞作用。多饮水,通过增加排泄也可以起到降温作用。
3、物理降温效果不佳使用药物,常用降温药物消炎痛栓、芬必得、臣功再欣、安宫牛黄丸。存在感染抗感染,药物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等。
B. 保育员幼儿发热的物理降温方法有哪些
幼儿发热的物理降温方法有1、头部冷敷;头部冷敷适合小儿的一般发热,体温并不特别高的孩子。方法是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患儿的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在脑下。2、酒精擦拭。酒精擦浴适合于发热较高的患儿。方法是用30%—50%浓度的酒精,如无酒精亦可用白酒代替,用小毛巾浸湿后擦拭患儿颈部、四肢、后背、手足心等部位。尤其重点擦拭腋下、肘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注意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不宜采用酒精擦浴。3、温水浴。温水擦浴适合于高热患儿的降温。方法是用32℃—34℃左右的温水擦拭患儿的全身皮肤。在腋窝、腹股沟、腋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间可稍长一些,以助散热。胸部、腹部等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出疹的孩子发热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C. 发烧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都有哪些
一、冷敷法
冷敷能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也可减轻疼痛,制止炎症扩散,降低体温。
冰枕冷敷:适用于发烧头痛。
注意:冰枕不要触及肩膀以下部位,宝宝用冰枕时如感到过冷,用垫毛巾等方法来调节。
如果没有冰袋,用厚一些的塑料袋也行,装完冰后如果过冷,可以用毛巾包裹,但时间一长毛巾会变热,失去治疗作用,所以要勤换。
二、酒精擦浴
酒精可以扩张血管,蒸发时可以带走大量热量,宝宝发烧时可以以此来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等量温水并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之间。水温不能过冷因为可能会导致肌肉收缩,导致体温再度回升。擦浴时,用宝宝的毛巾式活手帕蘸取配好的酒精液,可先从一侧颈部开始,从上往下沿臂部外侧擦到手背,再从腋下上臂内侧往下擦到手掌,擦完一侧用相同的方法擦另一侧。擦下半身时要从大腿的外侧擦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着大腿内侧擦至足心。酒精擦浴时最好用点力气,擦到宝宝皮肤发红为止。注意宝宝的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的反应。并且新生儿不适用于这种方法。
三、洗温水澡
用温水洗澡可以帮助宝宝快速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很好,就可以多洗洗澡,水温要控制在27~37摄氏度之间。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引起缺血缺氧,使病情加重。
四、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宝宝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妙处在于能够帮助宝宝降温。泡脚要用足盆或者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维持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准。泡脚时妈妈轻轻搓搓宝宝的脚丫,这样既能让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5
五、降温贴的使用方法
宝宝突然发烧,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可以使用降温贴。
宝宝出牙时常出现低烧或发热的情况,此时贴于脸部牙床位置能舒缓不适感。
宝宝运动后皮肤发热或小腿过于劳累,肌肉酸疼,用它来冷敷,可以减轻疲劳,缓解酸痛症状。
有扭伤、夹伤、碰撞等不出血的外伤时,用它来冷敷,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消除瘀血、红肿等症状。
D. 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都有哪几种
你好哦
No.1 可以用装有冰块的袋子敷在额头上
原理 冰熔化吸热
No.2 可以用酒精涂在身体上
原理 酒精蒸发吸热
其他降温方法基本同理
不懂追问呢 亲 哦
E. 对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有哪几种途径
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湿敷、冷盐水保留灌肠、冰袋或冰帽降温等
F. 发烧时用什么物理降温
答:
感冒发烧的时候,只要没有四肢发冷的情况,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比如可以使用头部冷敷,头部冷敷适合患者的一般发热,体温并不特别高的情况。方法是用毛巾用凉水浸湿以后,敷在患者的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1次。还可以用温毛巾擦浴,温水擦浴适合于高热患者的降温。方法是用32度-34度左右的温水,擦拭患者的全身皮肤,尤其在腋窝、腹股沟、颈部等血管比较丰富的地方,擦拭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能够帮助散热。胸部、腹部等部位对于冷刺激比较敏感,最好不要擦这些地方。出疹的患者发热的时候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还可以用低浓度的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的方法是一样的。
G. 物理降温的方法都有哪些
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与方法,选择一种即可:
(1)温水擦浴:一般水温为32~36℃,以擦浴为主,通过温水擦浴,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达到传导散热之目的.
(2)温湿敷:用毛巾浸于35℃左右的水中,取出后拧去水份,每10~15分钟换敷一次胸腹部.但要注意,如患儿不适应,出现发抖,面色发灰,肢端冷,应立即停敷.
(3)酒精擦浴:用纱布沾取30~50%的温水酒精,反复擦洗腋窝,腹股沟区,肘部,颈胸,后背及手足心等血管丰富的区域,通过蒸发降温.擦浴巾避开小儿心前区,观察面色变化,30分钟测一次体温,以防着凉和降温过度.
(4)冰敷:以冰块或冰水作成冰帽,冰袋,冰枕等冷敷头部及腋下腹股沟等处.重点降低颅脑部温度,减少代谢及耗氧,保护大脑,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5)冷盐水灌汤:持续高热或体温达40℃左右的清醒患儿,可用4℃等渗盐水300~500毫升灌肠.对菌痢引起的高热更适宜,既可降温又有治疗作用.
物理降温简单易行,家庭或医院均可广泛应用,进行物理降温时应注意如下情况:
(1)高热伴有畏寒的患儿;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病等禁用擦浴.
(2)降温要掌握适度,一般降至38℃左右即可,并注意密切观察病人,以防降温过快,过低引起虚脱.
(3)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满意,可适当配合药物降温.
(4)降温过程中,掌握好液体出入量,维持好水,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