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冰袋物理降温应避开的部位
,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⑵ 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拭哪些部位和禁止擦拭哪些部位
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拭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禁擦拭的部位有耳后跟肚脐。
⑶ 酒精降温,哪些部位不能擦,哪些不能同时擦
酒精降温可以用干净的酒精棉球擦拭腋窝、腘窝、手足心、胸部,颈部两侧、肘窝、手腕内侧、大腿根。前胸、腹部等部位对冷刺激敏感,不宜擦拭。
用来擦拭的酒精浓度一般是25-30%,若是用75%医用酒精,加不到2倍的水就可以用了。
首先在病人的头部放置凉毛巾降温,可防止酒精擦浴时,表皮血管的收缩,使得血液集中到头部而引起脑组织充血。
擦浴时,首先将蘸有酒精的棉球或纱布拧至半干,自病人一侧颈部开始,沿上臂外侧至手背,再从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掌,擦完后,用干毛巾拭干皮肤上的酒精。
同法擦浴另一侧后,让病人侧卧,擦浴背部。背部擦完后开始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擦至足心。
酒精降温的注意事项:
1、酒精浓度
医用酒精的乙醇浓度为75%,高烧时用它擦拭身体降温,需要稀释到25%—50%,大致等于一份医用酒精加相同量的水。酒精浓度太高不但刺激皮肤,还会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2、兑水温度
兑水时水温宜稍高于体温,以用手腕内侧试水觉得不烫为原则。一般选32-34℃。这样调和后的酒精,温度接近体温,不会因太凉引起不适,也避免了水温太高导致酒精挥发过快。
3、宜用纱布
擦拭时选用一小块全棉纱布或手绢,吸水性好,摩擦力适中,用酒精蘸湿后拧至半干后擦拭身体。如果没有纱布,也可以用小毛巾,为避免浪费,最好不要浸透,只需把毛巾的一角蘸湿即可。
4、擦拭部位
用酒精物理降温时,宜取自上而下擦拭血管丰富的部位。而要避开胸前区、腹部、后颈等处,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可刺激性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
5、擦拭力度
皮肤擦至发红为宜,擦洗时动作要轻柔,不要将皮肤擦破。力量要均匀,一手擦拭,另一手要轻轻按摩以促进血管扩张。擦至腋窝、肘窝、大腿根部等血管丰富部位,不妨停留时间稍长,以提高散热效果。
6、宜忌人群
用酒精擦拭只适用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患者。出汗通畅时,表明体温已经开始下降,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⑷ 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哪些部位
物理降温避开的部位
1、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易引起冻伤。
2、心前区:用冷水刺激可导致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纤颤或心室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
3、腹部:用冷易引起腹泻。
4、足底:用冷可导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⑸ 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_ _部位
发烧应考虑染验血主物理降温用冰冰贴贴部发烧建议檫身体伤口输液口应避免水防止染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⑹ 物理降温时应避开患者的哪些部位 老师说有七处地方应该避开!
物理降温禁擦颈后.胸前区.腹部及足底.因为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可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腹泻等不良反应.
⑺ 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物理降温是高热病人首选的降温方法,包括有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块、冰盐水、冰帽、医用化学袋降温、灌肠、冰液体静脉输入等方法。 在采用物理降温措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颤,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可选用温水擦浴等降温措施。 2、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应同时在足心置热水袋,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更应重视,降低头部温度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一般认为,体温下降10OC脑细胞代谢可降低6.5%,颅内压可降低5.5%。因此,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更为重要。 3、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加重。擦浴时禁擦后背、胸前区、腹部和足底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采用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5、使用冰块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应用医用冰毯降温的病人,探头应放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中间为宜。
⑻ 物理降温禁止的部位
物理降温禁止用在枕后、耳后、阴囊处、胸前区、腹部、足底等区域。
枕后、耳廓、阴囊处易被冻伤;心前区被冷刺激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腹部受冷易引起腹泻;足底受冷可能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冰袋和冰囊降温法、冰帽降温法、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灌肠降温法。
其中,温水擦浴、冰袋和冰囊降温、酒精擦浴三种方法最为常用。
(8)物理降温时应避开患者的哪些部位扩展阅读
不适合物理降温的人群有
1、血液循环障碍者禁用。
血液循环障碍者会有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异常表现,充血、淤血或缺血;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异常,如血管内成分溢出血管外,表现为水肿和出血;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常,包括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受冷会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2、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者禁用。
比如,慢性关节炎、外伤挫裂伤造成的伤口化脓性感染慢性炎症或者深部化脓病灶。皮肤受冷可使局部血流减少,妨碍炎症吸收。
3、组织损伤、破裂、水肿者禁用。
此时受冷可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增加组织损伤,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影响细胞间液的吸收。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皮疹患者,或皮下出血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患者,禁用酒精擦浴,否则会使出血症状加重。
4、对冷刺激过敏者禁用。
对冷敏感的患者受冷后会出现寒战,使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
5、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慎用。
冰袋温度过低且使用时间过长时,会导致这几类患者末梢循环不好,加重血液循环障碍,若要使用需专人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