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三物理公式有多少
速度公式: v=s/t
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p=m/v
浮力公式:
F浮=G – F
F浮=G排=m排g
F浮=ρ水gV排
悬浮、漂浮 F浮=G
压强公式:
p= f/s
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滑轮组:
F =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2 ∴F =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功率公式:
P = w/t
机械效率:=w有/w总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 mq
电流定义式:
I=C/t
欧姆定律:
I=U/R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U/R →→W =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分压原理: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w=I²R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分流原理: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w=U²/R
‘贰’ 物理初三所有公式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一:物理公式
一、 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ρ=m/v 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ρ
密度 kg/m3 m
质量 kg V
体积 m3
g/cm3 g cm3
2 v = s / t 求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v 速度 m/s s 路程 m t 时间 s
km/h km h
3 P = W / t 求做功的功率、功和做功时间 P 功率 w W 功 J t 时间 s
kw kw•h h
二、 基本公式(只能采用国际单位)
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G = m g 求物体的重力和质量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9.8N/kg
2 F浮=ρg v 求受到的浮力液体密度、体积 F浮 浮力
N ρ 液体密度
kg/m3 v 排开(浸在)液体体积 m3
3 P =ρg h 求液体的压强、密度和深度 P 压强
Pa ρ 液体密度
kg/m3 h 深度
m
4 P = F / S 求物体的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压强
Pa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2
5 W = F S 求机械做功的多少、力和距离 W 功
J F 做功的力
N S 做功的距离
m
6 η=W有/W总 求机械效率和有用功、总功 η 机械效率 W有 有用功
J W总 总功
J
7 I = U / R 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Ω
8 P = U I 求电功率、电压和电流 P 电功率
W U 电压
V I 电流
A
9 Q=I2Rt 求电路产生的电热 Q电热
J I 电流
A R 电阻
Ω t 时间
s
10 Q = m q 求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料质量、热值 Q 热量
J m 质量
kg q 热值
J/kg (J/ m3)
11 Q = cmΔt 求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量 Q热量
J c 比热容
J/(kg ℃) m 质量
kg Δt温差
℃
12 F1L1=F2L2 求作用在杠杆的力和力臂 F1 F2 动力和阻力
N L1 L2 动力臂和阻力臂
m
三、 推导出的公式(只能使用国际单位)
公式 适用范围 公式 适用范围
F浮 = G-F拉 知道弹簧测力计在空气和液体中的示数差求浮力 F浮 = G 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求浮力
W有=Gh 求把物体抬高时做的有用功 W总 = F S 求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做的总功
F=1/n(G+G动) 滑轮组中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求拉力 S = n h 求绳子自由端的距离S和物体或动滑轮移动的距离h
η=G / n F 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R = U2 / P 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
P = I2 R 已知电流和电阻或在串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P = U2 / R 已知电压和电阻或在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W = U I t 已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求消耗的电能。 Q = P t 纯电阻电路中求用电器产生的热量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二:常用估算量
1. 电流: 计算器100μA 灯0.2A 电冰箱 1A 空调 5A
2. 电功率:计算器 0.5mW 电灯60W 电冰箱 100W 空调 1000W
洗衣机 500W 电热水器1000W
3. 质量:硬币 6g 中学生 50Kg 鸡蛋50g
4. 密度:人 1×10 3 k g / m 3 空气 1.29 kg/m3 冰0.9×10 3kg/m3 ρ金属 >ρ水 >ρ油
5. 体积:教室180 m 3 人0.05 m 3
6. 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 cm 2,
7. 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大气压强10 5Pa
8. 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车 5m/s 小汽车40m/s
9. 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长1m 课桌椅1m 教室长10m宽6m高3m
10. 力:2个鸡蛋的重力 1N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常见隐含条件
1. 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 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 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合力为零
5. 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合力为零
6. 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 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 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9. 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10. 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11. 升高到:物体的末温
12. 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
13. 白气:液化现象,是小水滴
14. 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15. 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16. 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 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7. 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 /R 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8. 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
19. 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
20. 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叁’ 初三物理公式速记
初三物理公式汇总
第一板块
【1】密度公式:ρ=m/V ρ 密度→国际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 m 质量→国际单位:kg →常用单位:g V 体积→国际单位:m3 →常用单位:cm3 单位换算(1)1L(升)=1×10-3m3 1mL(毫升)=1cm3=1×10-6m3 (2)1g/cm3=1×103kg/m3 1×103kg/m3=1g/cm3 (3)1t=1000kg 1g=10-3kg 公式变形:(1)求质量:m=ρV (2)求体积:V= m/ρ 【2】速度公式:v=s/t v 速度→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s 路程→国际单位:m →常用单位:km t 时间→国际单位:s →常用单位:h 单位换算(1)1 m/s=3.6 km/h 1 km/h= 1/3.6 m/s (2)1km=1000m 1cm=0.1m 1mm=0.01m (3)1h=3600s 1min=60s=1/60h 公式变形:(1)求路程:s=vt (2)求时间:t=s/v
【3】 重力公式:G=mg G 重力→国际单位:N (牛) m 质量→国际单位:kg g重力常数→g=9.8N/kg 或常用g=10N/kg 公式变形:求质量:m=G/g
【4】压强公式:p=F/S p 压强→国际单位:Pa(帕) F 压力→国际单位:N→水平面上,F=G=mg S 受力面积→国际单位:m2 单位换算:(1)1cm2=10-4m2 1dm2=10-2m2 公式变形:(1)求压力:F=pS (2)求受力面积:S=F/p
【6】液体压强公式p=ρgh ρ 液体密度→国际单位:kg/m3 h 深度(某点距水面的距离)→国际单位:m(米) p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国际单位:Pa(帕)
【7】阿基米德定律(浮力公式)F浮=G排 I.阿基米德定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的重力 公式推导:(1)F浮=G排=m排g m排 排水量(排开液体的质量)→多用于轮船的排水量求浮力 (2)F浮=ρ液V排g V排 排开液体的体积→国际单位:m3 单位换算(1)1cm3=10-6m3 1dm3=10-3m3 公式表明: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深度无关 公式变形:求排开液体体积V排=F浮/ρ液g II.浮力公式之二(称重法测浮力):F浮=G1-G2 G1 →物体的重力 G2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重力”(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III.浮力公式之三(二力平衡):F浮=G 用于物体静止状态(漂浮或悬浮) G→物体自重
【8】 做功公式 (1)W=Fs W 做功 →国际单位:J(焦)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国际单位:N(牛)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国际单位:m(米) (2)W=Pt P 功率 →国际单位:W(瓦) t做功所用的时间→国际单位: s (秒)
【9】 功率公式:P=W/t P 功率→国际单位:W(瓦) →表示做功的快慢 t 做功所用的时间 →国际单位: s (秒) W 做功的多少 →国际单位:J(焦耳)
【10】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 W有用指有用功→W有用=Gh; (G→物重;h→物体上升的高度) W总指总功→ W总=Fs; (F→自由端拉力;s→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注意事项: (1) s = nh (n指提升重物的绳子段数) (2) W总=W有用+ W额外; (3) 在不计滑轮组的绳重与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和重物有关
第二板块
【2】欧姆定律:I=U/R I 电流→国际单位:A(安) U 电压→国际单位:V(伏) R 电阻→国际单位:Ω(欧姆) 单位换算:1mA(毫安)=1×10-3A 1mV(毫伏)=1×10-3V 1kV=1×103V 公式推导:(1)电阻公式:R=U/I(电阻是导体属性,与电流电压无关) (2)电压公式:U=IR(电压由电源决定)
【3】电功率公式: (1)P=UI P 电功率→国际单位:W(瓦特)→常用单位kW(千瓦) (2)P=W/t 公式表明: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电流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电流做功)的多少叫电功率 W 电能(电功)→国际单位:J(焦耳)→常用单位:kW•h(度,千瓦时)
【4】额定功率:P额=U额I额 P额 额定功率→表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国际单位:W U额 额定电压→表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国际单位:V I额 额定电流→表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国际单位:A 5.实际功率:P实=U实I实=U实2/R P实 实际功率→表示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功率 6.电能(电功)公式:W=Pt W 电能 →国际单位:J(焦耳)→常用单位:kW·h(千瓦时,也叫度) P 电功率 →国际单位:W →常用单位:kW t 时间 →国际单位:s →常用单位:h 单位换算:1kW•h=1000W·3600s=3.6×106J *7.焦耳定律(电热公式):Q=I2Rt(此公式并非常用公式) Q 电流经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国际单位:J(焦耳) 公式解析:电流经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 第三板块 1. 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放热公式: Q=cm△t 公式展开:Q吸=cm(t-t0),Q放=cm(t0-t)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国际单位:J(焦耳) c 物质的比热容 →国际单位:J/(kg℃) →c水=4.2×103 J/(kg℃) m 物体的质量 →国际单位:kg △t 温度的变化量 →国际单位: ℃ t0表示初温→℃;t表示末温→℃ 2.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Q燃=qm 或Q燃=qV(常用于气体燃料) q 燃料的热值 →国际单位:J/kg m 燃料的质量 →国际单位:kg V 气体燃料的体积 →国际单位:m3 3.热效率:η=Q吸/Q总 ×100% (分三种情况) Q吸 水温上升时吸收的热量 →国际单位:J Q总 水吸收热量的来源 →国际单位:J 用不同的热源对水加热时的三种情况分析: (1)由太阳能提供热量 η=Q吸/Q太 ×100% (2)由电能提供热量 η=Q吸/W电 ×100%(其中W电=Pt) (3)由燃料燃烧提供热量 η=Q吸/Q燃 ×100%(其中Q燃= qm)
‘肆’ 九年级物理公式归纳有哪些
九年级物理公式如下:
1、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2、1/R=1/R1+1/R2 [ R=R1R2/(R1+R2)]。
3、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4、密度计算公式:ρ=m/v。
5、固体压强计算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NS表示面积,单位m2P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Pa)。
‘伍’ 初三物理有哪些公式
速度V(m/S) v=S/t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I=U/R(I是电流,U是电压,R是电阻)
W=UIt(W电功,U电压,T是时间)
P=UI(P是电功率,I是电流,U是电压)
‘陆’ 初三物理常用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在你知道路程和时间项要求取速度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公式。(注意必须是总路程和总时间)
2.有用推论Vt^2-Vo^2=2ax:这个公式一般是用来变形求取加速度,即式子当中的a,在你知道速度,初速度,总路程的时候可以使用。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一般用于平均速度/中间速度的求取,当然你必须知道初速度和末速度才可以使用。
4.末速度Vt=Vo+at:这个是末速度的求取。当你知道时间、初速度、加速度的时候就可以求取末速度。
5.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加速度有很多作用,在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是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6)物理初三有哪些公式扩展阅读:
重力G(N) G=mg; m:质量 ;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³) ρ= 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6]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视重(测量值)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S=2 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n,S=nh,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功 W = Fs = P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103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Gh= W总– W额=ηW总
额外功 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Fs= W有用/η
机械效率 η=G /(nF)= G物/(G物+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 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 P=ρgh P: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参考资料:
物理公式_网络
‘柒’ 初三物理公式有多少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