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初中物理中怎么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利用带刻度尺的斜面,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起点为0刻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用停表记下小车到达某一刻度的时间,利用v=s/t即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⑵ 速度与平均速度这两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利用了什么法来定义
都是用比值法来定义的。
速度是位移与该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在初中物理中,是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
平均速度是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比值法是物理研究物质特性的常用的方法。如密度、电阻、功率等。
⑶ 平均速度体现了物理学中的什么研究方法
物理的那些科学方法:假设法 ,作图法 ,估算法,递推法,对称法,极限法,等效法,微元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等等 平均速度体现了物理学中的估算法, 望您采纳给分,谢谢!!!
⑷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有什么和什么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位移和时间。因为位移和时间较容易测量。注意平均速度是矢量,不能用路程除以时间。平均速度是一个用来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在高中教材中,只有单向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才可以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计算。其他情况只能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确定。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还可以通过确定初速度和末速度来求解平均速度。
⑸ 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
物理平均数的测量主要就是采用计算的方式,因为现在我们物理上的所有的实验室设备只能测出一台设备的瞬间的运行速度,所以我们只能是用路程除以时间来求他的平均速度。
⑹ 测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______和______两个物理量,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所用的计算公式为__
答:测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时间,
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秒表,
计算公式:v=
s |
t |
⑺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个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的快慢情况,这个速度就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
定义式
(△x=位移 △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其它计算公式
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还可以用(V0+Vt)÷2 来计出,此时平均速度还表示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但如果是匀变速运动,那么还有一种公式=(初速度+末速度)/2
概念
(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推导:
中间时刻Vp,中间位移Vs
Vp=Vo+at}
Vt=Vp+at}Vp=Vo+Vt/2=平均速度
Vs2—Vo2=2a_s=X}
Vt2—Vs2=2a_S=X}Vs2—Vo2=Vt2—Vs2
2Vs2=Vt2+Vo2
∴Vs=√[Vt2+Vo2]/2
又∵中间位置的速度是算术平均,中间时刻的速度是平方平均,由均值不等式可知,∴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都要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区别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路程与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它是标量。
(当是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值,比值不能衡量,一般情况下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如一个物体围绕一个圆周运动一周,花的时间是t,平均速率是2πr/t,而平均速度为0。
具体的说,平均速度指的是你所选定的时间内物体位移的速度,而在上面的例子中,t秒后此物体已返回原地,所以它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大小亦为零。
⑻ 物理 测平均速度用什么工具计时
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
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
滑块的平均速度v=
s
t
=
45cm
5s
=9cm/s;
故选b.
⑼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是
B,
A明显不对,
C在做匀速运动时能成立,非匀速时求出的就不是了,你可以自己举个例子就行。例如两秒的1m/s后是个一秒的4m/s的部分,他的平均速度应为(2+4)/3=2m/s,而不是(1+4)/2=2.5m/s。
D只有做恒速运动时成立,情况和C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