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府信息管理的安全问题中物理安全不包括( )
A、防火墙
防火墙是政府信息管理的安全问题中技术安全的范畴。
㈡ 计算机题 . 下面不属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是_。 A. 安全法规 B. 信息载体的安全保卫 C. 安全技术 D. 安全管
安全法规不属于计算机信息安全。选A。
计算机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的破坏、更改、
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涉及到个人权益、企业生存、金融风险防范、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大事。它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与公共、国家信息安全的总和。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中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2)以下哪些描述不属于信息安全中物理扩展阅读:
目前的网络安全技术只是针对个别安全问题,企业需要构造一个能彻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平台,可以自动、智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从而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
同时,企业也需要这样一套解决方案,首先它能够清楚地帮用户了解企业内部的通信行为模式,其次帮助用户根据这些行为模式制订出相应的安全策略,最后便于用户将这套策略强制实施到企业网络的每一个角落。
㈢ 网络安全,物理访问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网络的深入发展,在带来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将企业和用户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攻击者利用各种方式在网络上设下埋伏,恶意软件,假冒广告,病毒,木马,网络钓鱼等都是他们惯用的伎俩。然而,人们过多的将经历放在应用层等更高层网络结构的管理和服务上,认为应用的不安全是由于应用层的不安全引起的,却忽略了网络传输的基础——物理层。事实上,实践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网络故障(根据SageResearch的一项研究,可达80%)都归结于物理层连接。物理安全是一切安全性的起点。可靠的机房布线是物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上,网络管理员一直面临着耗时巨大、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对所有物理网络连接及任何移动、增加和改动(MAC)保持准确的纸面记录。缺乏合理性,规划性和管理的布线将使企业面临以下潜在威胁:机房布线实施前期,由于布线规划人员经验少,导致规划方案不安全可靠。对安全来说,没有好的开始就不会有好的结果,防范于未然是安全的根本。最初的布线规划非常重要,这将在以后的设备扩展更新过程中降低复杂性。在施工中发现布线的规划中的种种问题,导致工期延时。对企业来说,延时就意味着损失,宁可规划上多花点时间,也最好不要返工。线缆过于冗杂,导致散热能力下降,局部的网线过热导致传输性能下降。由于线缆颜色都一样,导致后期维护的时候错拔线缆。当不小心拔下一些不该拔的插头时,假设偶然断开的是一个VoIP交换机或一个关键服务器,一个存有关键信息的装置脱线了,后果可想而知。光纤由于技术人员经验欠缺将其弯折为锐角,导致主干线光纤断裂。线缆由于暴力施工,导致后期时有断网的情况,出现情况的时候不能很快的监测出坏点。面对这些威胁,传统布线方式已经无能为力,智能的综合布线是物理安全的重要基础。智能布线可以保证准确的存档数据库,可以跟踪所有物理层及活动的连接,提高了IT支持人员的响应速度和工作任务单的处理速度,充分利用了有源和无源的网络资产,带来更少的宕机时间,更好的管理远端工作区,审计方便。物理安全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控制。如果你能取得一个设备的物理控制,那么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你可以轻易地控制这个设备的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物理安全比其他的安全都重要的原因。从窃取数据到硬件修改的很多方面,物理安全在很多方面都可能受到攻击。每一种攻击都可能提供了访问权限或理解安全控制是如何工作的。
㈣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等方面。处理秘密信息的系统中心机房应采用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重要的系统还应配备警卫人员进行区域保护。
(2)运行安全。运行安全主要包括备份与恢复、病毒的检测与消除、电磁兼容等。涉密系统的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应有备份,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应采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查毒杀毒。
(3)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是信息安全保密的中心任务。
(4)安全保密管理。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要通过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对整个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㈤ 信息安全中的物理安全包括那几项
信息安全中的物理安全包括那几项
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涉及到整个系统的配套部件、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能、所处的环境安全以及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等方面,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 本标准提出的技术要求包括三方面:
1)信息系统的配套部件、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2)信息系统所处物理环境的安全技术要求;
3)保障信息系统可靠运行的物理安全技术要求。设备物理安全、环境物理安全及系统物理安全的安全等级技术要求,确定了为保护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所必须满足的基本的物理技术要求。
本标准以GB17859-1999对于五个安全等级的划分为基础,依据GB/T20271-2006五个安全等级中对于物理安全技术的不同要求,结合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适度保护的原则,将物理安全技术等级分为五个不同级别,并对信息系统安全提出了物理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不同安全等级的物理安全平台为相对应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提供应有的物理安全保护能力。第一级物理安全平台为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提供基本的物理安全保护,第二级物理安全平台为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提供适当的物理安全保护,第三级物理安全平台为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提供较高程度的物理安全保护,第四级物理安全平台为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提供更高程度的物理安全保护,第五级物理安全平台为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提供最高程度的物理安全保护。随着物理安全等级的依次提高,信息系统物理安全的可信度也随之增加,信息系统所面对的物理安全风险也逐渐减少。
本标准按照GB17859-1999的五个安全等级的划分,对每一级物理安全技术要求做详细的描述。因第五级物理安全技术要求涉及最高程度物理安全技术,本标准略去相关内容。附录A对物理安全相关概念进行了描述,并对物理安全技术等级划分进行了说明。为清晰表示每一个安全等级比较低一级安全等级的物理安全技术要求的增加和增强,每一级的新增部分用“宋体加粗字”表示。
㈥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即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
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
完整性:指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
未授权拷贝
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辨识系统中的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达到的其核心目标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五个安全目标。
㈦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安全的特征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安全的特征(答案:B)
A、网络信息安全是跨时空、无边界的安全
B、网络信息安全不动态的安全
C、网络信息安全是系统的安全
D、网络信息安全是非传统的安全
㈧ 什么是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所有信息处理调用的指令,包括指示和控制计算机硬件的操作性指令(程序)和信息处理中使用的过程指令。程序包括操作系统程序、电子表格程序、文字处理程序等。过程包括数据输入流程、错误改正流程、数据传送流程等。
数据资源包括:由数字、字母以及其他字符组成,描述组织活动和其他事情的字母数字型数据;句子与段落组成的文本数据;图形和图表形式的图像数据;记录人与其他声音的音频数据。
满足不同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信息系统构成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它提高了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的生产和管理效率,方便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前进。
(1)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和来自系统外部的威胁。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存在具有特定威胁动机的威胁源,通过使用各种攻击方法,利用信息系统的各种脆弱性,对信息系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信息安全问题和事件。
(2)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就是针对信息系统在运行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在策略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信息安全保障架构或模型,采取技术、管理等安全保障措施,将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从而实现其业务使命。
(3)使命
描述了信息系统在设计、执行、测试、运行、维护、废弃整个生命周期中运行的需求和目标。信息系统的使命与其安全保障密不可分,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安全措施来保障目标的正确执行。随着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及运行环境的变化,安全保障也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正确运行。
风险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方法。信息安全保障应当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威胁和自身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信息安全不是追求绝对的安全,追求的是可管控的安全风险。最适宜的信息安全策略就是最优的风险管理对策,这是一个在有限资源前提下的最优选择问题。信息系统防范措施不足会造成直接损失,会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也就是说,信息安全保障的问题就是安全的效用问题,要从经济、技术、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做出权衡和取舍。
㈨ 【信息安全应知应会】以下哪些是物理安全攻击的相关手段
XSS攻击和CSRF攻击。
攻击手段有:
1、XSS攻击(CrossSiteScripting)全称跨站脚本攻击:是一种常见的攻击手段之一,攻击者主要通过嵌入恶意脚本程序,当用户打开网页时,脚本程序便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中执行,以盗取客户端cookie,用户名密码,下载执行病毒木马程序等。
2,CSRF攻击(CrossSiteRequestforgery)全称跨站请求伪造:攻击者盗用你在某网站的身份如cookie,以你的名义向该网站发送恶意请求。这个就比较可怕了,能够利用你的身份发邮件,发短信,甚至转账,盗取账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