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孔成像怎么制作呢尽量用最简单的材料
制作步骤:
1、用剪刀把易拉罐的开口的一端剪去
实验说明:
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景物上方射来的光线经过小孔射在屏幕的下方,反过来下方的光线经过小孔来到屏幕的上方,所以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倒立的像。
安全措施:
1、这个实验使用剪刀和改锥,要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
2、易拉罐的剪口很锋利,更要小心,最好是在剪开的易拉罐口贴一圈透明胶条。
(1)物理课本如何制作小孔成像扩展阅读:
成像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
原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太阳给人类以光和热,这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白昼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笼罩着大地。生活在远古的人类祖先,对黑夜是无能为力的。黑暗给人们以可怕、可恶的感觉。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人类才发现火也能提供光和热。
开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后又发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发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划时代进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约在几万年前人类又学会了用钻木的方法人工取火。
火在长时期里一直是人们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后来人们创造了油灯、蜡烛,还是离不开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发明才取代了火。通过对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沿着密林树叶间隙射到地面的光线形成射线状的光束,从小窗中进入屋里的日光也是这样。
大量的观察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证明光的这一性质,大约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墨翟和他的学生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虽然他讲的并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B. 初中物理自制实验用具:小孔成像:两个易拉罐,一个底部打小孔,中间用薄膜可做成
这个薄膜是做成光屏,外面发光物体(如点亮的蜡烛火焰)经小孔成像在光屏上。
C. 初二物理实验小孔成像具体怎么做
实验器材:蜡烛一根,火柴一盒,硬纸板一张
实验步骤:在硬纸板上钻上小孔,用火柴将蜡烛点燃,将其固定在离墙30cm左右的地方,将硬纸板放在蜡烛和墙之间,将室内的光线遮住,把蜡烛的高度调整好,使蜡烛的火苗刚好对准硬纸板上的小孔,前后慢慢移动硬纸板,直到看到墙面上有清楚的影子为止。
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3)物理课本如何制作小孔成像扩展阅读
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墨经》中这样记录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
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影。“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墨经》在两千多年前关于小孔成像的描述,与照相光学所讲的是完全吻合的。
D. 初中物理资料-制作针孔照相机
小实验:自制针孔照相机
趣味物理 物理小知识
1135
在光线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的纸板。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塑料薄膜上就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利用“小孔成像”制作针孔照相机
实验材料:做硬纸筒用的硬纸、剪刀、胶水、黑纸、塑料薄膜。
实验步骤:
1.做两个可以套在一起的硬纸筒,如下左图所示。
2.在外筒的前端蒙上一块黑纸,黑纸上穿一个小孔(直径约1mm)。
3.在内筒的一端蒙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4.让小孔对着屋子外面明亮的物体,塑料薄膜上就形成室外物体倒立的像。
5.前后拉动内筒,像的大小和明亮程度就随着变化如下右图。
资料收集:
早在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并且用光的直线传播对小孔成像作出了正确的解释。
你收集到哪些资料?试列举一下。
提出新问题:
针孔照相机与真实的照相机有哪些不同?找一个照相机观察比较一下。
E. 小孔成像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
准备材料/工具:纸杯,白纸,针,蜡烛,打火机。
1、准备一个纸杯,开口的一边用白纸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