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油水分离器的原理和作用
油水分离器主要工作原理是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在含油污水大流量不间断同步(油水同速即相对紊流)流经的瞬间,油珠借助污水高速流动时的动能,连续碰撞,由小变大,由此加速运动,使不同比重的油与水分流、分层和分离,最终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
主要的作用就是除去柴油中的水分,以降低喷油嘴故障,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原理主要是根据水和燃油的密度差,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杂质和水份的分离器,内部还有扩散锥,滤网等分离元件。油水分离器还有别的功能,如对燃油进行预加热防止结蜡,过滤杂质等。
(1)油和水分离是什么物理知识扩展阅读:
工作原理:
1:由污水泵将含油污水送入油水分离器,通过扩散喷嘴后,大颗粒油滴即上浮在左集油室顶部
2:含小油滴的污水进入下部分的波纹板聚结器,在此聚合部分油滴成较大的油滴至右集油室
3:含更小颗粒的油滴的污水通过细滤器,出去水中杂质,依次进入纤维聚合器,使细小油滴聚合成较大的油滴与水分离。
4:分离后,清洁水通过排除口排除,左右集油室中污油通过电磁阀自动排除,而在纤维聚合器分离出去的污油,则通过手动阀排除。
水油分离系统,内部采用不锈钢丝网聚结填料,壳体用钢制焊接罐体结构,一般使用压力为0.1Mpa-2.5Mpa。其原理是利用旋风与不锈钢丝网捕雾的有机结合,同时采用直接拦截、惯性碰撞、布朗扩散及凝聚等机理,能有效的去除压缩空气中的尘、水、油雾,除水量、除油量大,适应工况范围广。
当含有油和水的压缩空气等气体通入油水分离器,大液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油水分离器底部,雾状小液滴被丝网捕获凝结成大液滴落到油水分离器底部。夹带的的液体因此被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液体流入下部经人工打开阀门排出或者在下部装上空气排液阀排出体外
船用油水分离器共计十个规格型号,最小的YWC-0.25(z)型船用油水分离器可以配置于1000吨以下的船舶,最大的YWC-5型船用油水分离器可以配置于30万吨以上的大型船舶,所有的油水分离器要通过中国船级社的型式认可试验。
⑵ 油水分离的方法及工作原理(化学法)
油水分离工艺的方法介绍
1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是使装有含油废水的容器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力场,因固体颗粒、油珠与废水的密度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达到从废水中去除固体颗粒、油珠的方法。常用的设备是水力旋流分离器。
2浮选法
浮选法,又称气浮法,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与不断推广的一种水处理技术。该法是在水中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含油泡沫层) ,然后使用适当的撇油器将油撇去。该法主要用于处理隔油池处理后残留于水中粒经为10~60μm 的分散油、乳化油及细小的悬浮固体物,出水的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20~30 mg/ L 。根据产生气泡的方式不同,气浮法又分为加压气浮、鼓气气浮、电解气浮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加压溶气气浮法。
3生物氧化法
生物氧化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油类是一种烃类有机物,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多以溶解态和乳化态,BOD5 较高,利于生物的氧化作用。对于含油质量浓度在30~50 mg/ L 以下、同时还含有其他可生物降解的有害物质的废水,常用生化法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油。含油废水常见的生化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过滤法、生物转盘法等。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好,主要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稳定的废水。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附着于填料载体表面,使繁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存在,从而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但是,由于附着在载体表面的微生物量较难控制,因而在运转操作上灵活性差,而且容积负荷有限。
4重力分离法
重力分离法是典型的初级处理方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 2 过滤法
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颗粒介质组成的滤层,利用其截留、筛分、惯性碰撞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油分等有害物质得以去除。常用的过滤方法有3 种:分层过滤、隔膜过滤和纤维介质过滤。膜过滤法又称为膜分离法[5 ] ,是利用微孔膜将油珠和表面活性剂截留,主要用于除去乳化油和某些溶解油。滤膜包括超滤膜、反渗透膜和混合滤膜等。膜材料包括有机膜和无机膜两种,常见的有机膜有醋酸纤维膜、聚砜膜、聚丙烯膜等,常用的无机膜有陶瓷膜、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钛等。乳化油处于稳定状态,用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很难将其分离。随着膜科学的飞速发展,膜过程处理乳化油污水已逐步被人们接受并在工业中应用。
5 化学法
化学法又称药剂法,是投加药剂由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化学方法有中和、沉淀、混凝、氧化还原等。对含油废水主要用混凝法。混凝法是向含油废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在水中水解后形成带正电荷的胶团与带负电荷的乳化油产生电中和,油粒聚集,粒径变大,同时生成絮状物吸附细小油滴,然后通过沉降或气浮的方法实现油水分离。常见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PAC) 、三氯化铁、硫酸铝、硫酸亚铁等无机絮凝剂和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 PAM) 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不同的絮凝剂的投加量和pH 值适用范围不同。此法适合于靠重力沉降不能分离的乳化状态的油滴和其他细小悬浮物。
6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亲油性材料,吸附废水中的溶解油及其他溶解性有机物。最常用的吸油材料是活性炭,可吸附废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由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对油一般为30~80 mg/ g) ,成本高,再生困,一般只用作含油废水多级处理的最后一级处理,出水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0. 1~0. 2 mg/ L 。1976 年湖南长岭炼油厂在废水处理中就采用了活性碳吸附进行深度处理。国内外对于新型吸附剂的研制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研究发现,片状石墨能吸附由海上油轮漏油事件释放的重油并易于与水分离。吸附树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有机吸附材料,吸附性能好,再生容易,有逐步取代活性炭的趋势。
⑶ 油水分离器的原理
现在的油水分离器多半是利用二者密度不同来分离的。最简单的就是将油水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油浮在水上面,则从底部放出来的就是水,从顶上取出的就是油了。还有离心式等等,原理仍然是利用密度差异来分离。此外,有利用油和水对某些涂层浸润性不同来分离,利用某些东西对油和水吸附能力不同来分离等等。
离心式分离器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油和水二者密度不同,当混合物进入一个容器中并高速旋转时,水因其密度大而靠外圈旋转,靠中心取出的就是油了。化验室也有专门的离心机,将混合物放在试管中,置入离心机中高速旋转,使油水分离。工厂里大规模分离一般是连续进入和连续排出的,如离心式滤油机。
⑷ 中国航天员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怎样的
中国航天员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怎样的?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能够看到宇航员在太空为我们做实验说实话真的是像做梦一样,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有强大的实力来为孩子们展示各种实验,孩子们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之后继承前人们的努力,将成果继续发扬光大!
⑸ 油水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油水分离后的效果如何
油水分离器这个概念比较广
油水分离的方法较多,有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电浮分离法等。
物理分离法是利用油水的密度差或过滤吸附等物理现象使油水分离的方法,主要特点是不改变油的化学性质而将油水分离,主要包括重力分离法、过滤分离法、聚结分离法、气浮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超滤膜分离法及反渗透分离法等。
化学分离法是向含油污水中投放絮凝剂或聚集剂,其中絮凝剂可使油凝聚成凝胶体而沉淀,而聚集剂则使油凝聚成胶体使其上浮,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一种方法。
电浮分离法是把含油污水引进装有电极的舱柜中,利用电解产生的气泡在上浮过程中附着油滴而加以分离,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此外,乳化油可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化学法)分离。
重力分离法的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缺点:只能分离自由状态的油,而不能分离乳化状态的油。一般认为油粒直径小于50m就很难分离。
重力分离法如按其作用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机械分离,静置分离和离心分离3种:
机械分离法:让含油污水流过斜板、波纹板细管和滤器等,使之产生涡流、转折和碰撞,以促使微小油粒聚集成较大的油粒,再经密度差的作用而上浮,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静置分离法:将含油污水贮存在舱柜内,在单纯的重力作用下,经过沉淀使油液自然上浮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装置,同时也难以连续使用。
离心分离法:利用高速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使油、水在离心力和密度差的作用下实现分离,它的特点是油污水在分离器中的停留时间很短,所以分离器体积较小。
离心分离法,可采用水旋分离法,即分离器本体固定不动,而使污水沿切线方向流人分离体内,造成旋转运动。也可采用器旋分离法,即分离器本体高速旋转,并带动体内污水一起高速旋转。
⑹ 水油分离是什么原因
水是极性溶剂。水分子中氢氧电负性差距大,电子偏向氧,使分子有极性(也就是有“正负极”)。
油是非极性分子,不表现极性。
根据相似相溶,极性之间或非极性之间可以互溶,而极性和非极性之间不互溶,表现出分离。可以想象成光滑小球,一些有磁性,一些没有磁性,有磁性的会聚在一起,不会混入没有磁性的。而由于油密度比水小,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