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提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2-07-22 06:57:22

㈠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总结了提高 物理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材与教法研究;物理概念和规律;多媒体技术;分组实验
高中物理在现行的理科教学中,常常使学生头痛,主要原因是:高中物理所学内容从古代到近代,可以说点多、面广、理深,重在定量分析与计算、矢量运算性较强。从能力要求方面,包含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审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形、图转化能力等等。面对这样一门课,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消极情绪,自卑、怯弱、逆反、放弃等不良现象是常有的事,我们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分析各类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时有目的性矫正心态和方法,使学生以 健康 、饱满的心理迎接每天新的学习。以下浅谈一些物理教学中的方法策略:
一、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要知道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 教学方法 ,降低“阶差”,保护学 生物 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
二、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物理模型
教师要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 思维能力 。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其次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 注意事项 。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 抽象 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利用投影和 电脑 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 自然 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小,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或制作电脑动画,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利用先进的电脑动画技术,还可模拟许多课堂上很难演示的现象。如对比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在讲解分子运动时用课件演示布朗运动等。
四、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新的物理课改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创新思维 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因此,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齐心协力,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去设想、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分组实验中有几点要注意:实验前,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做到成竹在胸;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小组内的合作,也体现在全班的交流合作。若在交流中有的小组得出相反的结论,或提出其他见解,教师不要回避,而应该在组织学生讨论中给出明确的答案。
此外,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小实验,并让学生把自己佛如制作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其他同学起到榜样作用;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和演示,可以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使班级中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都能得到满足。增加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通过设计实验目标确定而实验途径不限的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不仅提高了实验能力,也培养了 发散思维 。总之,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实验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平时,在做题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解的解题训练方法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地回顾和运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对习题的条件进行变化,让物理情境发生变化,让学生获得一题多思、一题多练的机会。只有以变的观点、活的思想、新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条件、以变化的观点去思考分析问题,才能使他们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激励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3)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根据同一条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零碎知识融会起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也可以让学生讲解,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然后总结归纳。对于一些题目,班级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做,一部分学生没有做出。此时,我们可以让已经做好的同学上黑板来为大家演示、板书,可以树立学生的一种模范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例题讲解完以后,要对本题进行一个归纳,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做题步骤以及完善的思维体系。针对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是我们为学生讲解题目的目的。
对于典型例题的讲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点拨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正是他们思维的困惑点,当学生对于在做题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时,他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现在解释他们提出的疑问,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上课效率,对于一些学生都已掌握的问题,我们就不会重复啰嗦,学生对于新知识总是有一种求知欲望的。
(2)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是有一个下降曲线的。时间越长,学生遗忘的也就越多。所以,教师对学生做完的习题要进行及时讲解,而不应该等待很长的时间,这样学生再来熟悉题目又会需要一段时间,并且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做错,时间长了,也就遗忘了,这样他们下次还是会做错。这样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了。所以,我们要及时讲解与巩固。
(3)问题 拓展 。现在考试的题型是千变万化的,当我们讲解某一个题目时,可以对所讲的问题进行拓展,和本题相关联的知识点、会出现哪些问题来考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思考,这样,虽然我们只讲了一个题目,其实我们是讲了一类题目。
为了使学生更好 地理 解基础知识,可以优化作业设计,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备课组的力量、集体的智慧,全组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协作,扬长避短,共同讨论确定一章的基础知识及重点、难点、疑难,归纳方法,精选典型例题、组织习题,通过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各种困难,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温渡.创设活动情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1(5).
[2]吴兰红.探索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物理教学探讨,2009(19).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emphasizing the research on textbook and methods and sticking to graal principle; dialyzing physics concepts and laws and creating physical model; apply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demonstrative experiments; cultivating students’ operating ability and cooperative ability with students’ group experiment as the main content.
Key words: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research on textbook and methods; physics concepts and laws; multimedia technology; group experiment a("conten");

㈡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性

物理习题课可以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因此,提高习题课教学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但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怎样使物理单元习题课教学成为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初中物理单元习题课的有效教学应该从下面三个主要方面进行:
一、选择合适的习题,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要提高单元习题课的有效性,首先老师应该明确单元中每节知识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习题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其次老师应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作调查研究,比如通过批改作业、小测等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次,要考虑学生在这一节课应巩固哪些知识,拓展哪些知识,怎样教会学生求解物理问题,提升学生能力应达到怎样的程度等等。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习题。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如果放松了基本训练,不熟练地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一味追求综合题、难题,无异于舍本逐末,追求空中楼阁,常常会事倍功半。为巩固基础知识,可通过列表、提纲等形式让学生填空,使他们重温和思考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指出并分析在学生近期作业中发现的一般性错误和缺点,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如学生作业中常出现“05kg=5N”和“1m3=1000kg”等错误表达,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出错的地方并能及时改正。又如学生在解“液面升降”问题时,常常凭感觉去选择答案,不善于应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可选择相应的习题,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题钥匙。
例1:如下图甲乙所示,空心小木盒分别放入和吊上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放入水中,判断它们水面的高低。
教师在课堂上作为一名引导者,怎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架起一座桥梁?我想在教学中,老师可把解题的步骤换成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设问:小木盒和铜块看成一个整体,它们在水中的状态怎样?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关系和大小怎样表达等。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使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迎刃而解。这样,学生尝试到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快乐,调动了课堂学习的气氛,又能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
可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习题,能解决学生的疑问,又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搭建解题平台,实现物理方法的提练。
习题课是以习题为载体,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要学的有关知识。就解题本身而言,教师要像庖丁解牛一般,把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部分,为学生搭建好解题的平台。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去思考,最后实现突破。
《电学》中,电路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如下图示:
好些学生对电路图看不懂,更谈不上根据电路图去求解物理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电流分析法去画等效电路,如上图等效为:
若电路中出现电流表或电压表时,我们可把电流表看成一根导线,电压表看成断路。这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判断电路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应坚持“由浅入深,化难为易”的原则,力求让学生能够深入浅出。
又如判断电压表测量哪部分电路的电压,对初学者是一个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方法,现以下图说明之。
在分析电路时,可将用电器或电表的接线柱沿导线(含开关)随意移动,但移动过程中不能越过用电器或电源。否则就改变了原电路。上图中,电压表接在L1左端的接点沿导线开关可最终移至L2右端。等效电路为:
此时学生便容易看出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分析时要注意向学生强调不能将电压表接在L2左端的接点移至L1右端,因为这样越过了电源。
总之,为学生搭建解题平台,既实现物理方法的提练,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既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维度引导,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物理习题课教学,若能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则其知识与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深化和提高。例如2:如图1是一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0℃的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当温度上升冰完全熔化后,水面是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这道题涉及的物理知识点较多,是一道综合性的经典习题。学完《浮力》知识后,可引导学生比较冰块完全熔化为水的体积与冰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关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的乐趣。当学生洋溢着“我会了”的快乐之时,不妨向他们说还有另外方法解题,让我们来试试吧。此时把提纲式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讨论,再由学生代表来得出结论。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不变,冰与水的总质量不变,冰熔化后,容器底所受的压力正好等于里面液体的总重。故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不变,从而得出液体的深度不变,即液面不变。
再回到例1,当学生懂得从甲图变化到乙图液面不变时,可向学生提出:将船上的石头投入水中,水面如何变化?若要知道答案,请同学们的目光投向乙图,把图中的细线剪断,水面如何变化?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1)剪断细线后,铜块和小木盒的运动状态将怎样?(铜块下沉,而小木盒上浮直至漂浮。)(2)剪断细线前后,铜块和小木盒各自排开水的体积如何变化?(铜块前后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木盒上浮排开水的体积减小。)
通过分析,细线剪断后,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水面将下降。这样适时向学生提出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分析物理问题。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使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物理单元习题课的有效教学,应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打好基础是教学的关键,提练物理方法是通向成功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然而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得法不仅要做好这些,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地设计和施教。

㈢ 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做好物理演示实验

由于物理实验是了解物理定律最为直接的方式。要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在展示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各方面的细节,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和把握这个物理实验。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演示好物理实验,还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所以然,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提起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比如,我在为学生演示高中课本中的浮力定律的时候,我会在课前做好准备,然后把道具放好,在演示这个实验过程的时候,尽量做到讲解详细、操作规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个定律。

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为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会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进行浮力定律的实验中,我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我会对他们的每一个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流程进行把关,还会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我还通过要求学生写实验总结以及实验后的反思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想要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不仅在实验教学中要做好演示,还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高中物理实验进行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杨功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3(04):18.

㈣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提高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笔者的思考与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愉快的,精神是饱满的。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师生间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教师的情绪和精神极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其次,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死板,善于创设各种情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物理》机械运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基本概念显得抽象、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诗词引入法: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配上动画效果,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验到自然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美丽的。然后笔者又创设情景: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旅行,让我们在从郑州到北京的旅途中来学习几个物理量。从而引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路程等几个物理基本概念,辨别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到抽象的物理知识,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耐人寻味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冷水来降低物体的温度,而学生经常认为只有提高温度才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而在此实验中,给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由于这个实验现象与日常观察到的现象相悖,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和点拨。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笔者精心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奇特的演示实验: 上课伊始,笔者在讲台上放了一个转盘,上面竖直放着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后面放着一只透明的杯子,玻璃前放了一支蜡烛,并点燃了它。随后,笔者调整了一下转盘,这时学生们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玻璃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 蜡烛当然会熄灭了。同学们异口同声。 听了学生们的回答,笔者笑而不答,而是拿了一瓶水,缓缓地倒向杯中。当水面没过蜡烛的火焰时,学生们惊奇地发现火焰并没有熄灭。 听到学生们惊奇的声音,笔者笑眯眯地调整了转盘。这时学生们发现,刚刚在杯中看到的蜡烛不见了,只有一杯水。 笔者说:其实杯中本来就没有蜡烛,大家刚才看到的杯中蜡烛是玻璃板前面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到平面镜成像的合作探究中,提高了学习过程的高效性。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

㈤ 如何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但这一指标又包罗万象,本文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自己看法:
一、精设课堂导入,让学生有兴趣、有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设计和运用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都愉快地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尽管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有较好的效果。(1)实验导入法。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在一个瓶子里装满矿泉水,用软木塞塞住,中间插入一根玻璃管,让学生去吸水,结果学生都吸不上来,颠覆了他们一贯认为的饮料是吸上来的固有经验,这样不仅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再如,学习发电机原理时,先用发电机模型发电,学生感觉很新奇,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了发电机上,给发电机的原理教学起了一个好头。(2)设疑导入法。例如,学习比热容的时候,可以用沿海的学生熟悉的现象提问:为什么夏天的海边沙滩烫海水很凉。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可以通过让学生照镜子,然后远离镜子观察镜子里像的大小变化,学生肯定会说像变小了,然后提出像真的变小了吗?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在学习水的沸腾时,提出让学生说出沸腾的现象,很多学生会说产生很多的气泡,然后老师就问,产生气泡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导学生去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就导入了新课。(3)故事导入法。例如在讲到相对运动时,我每次讲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德国的子弹”时,总是能发现很多学生好奇的目光投过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拉进书本,这样的导入自然是成功、有效的。
二、优化问题设计,让学生愿意想,想得到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半天都没有一学生回答。提问的问题让学生答不出来,这样的问题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设计成一个让学生通过适当思考就可以回答的,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把一个深奥难理解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问题,层层深入的来提出问题,达到最终的解决。例如:在学习比热容时,为了解释为什么炎热夏天沙滩烫,海水凉。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a、查表读出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并说出他的物理意义。b、由于他们相差约为4倍,为了分析方便,我把水和沙石的比热容设为4.0和1.0,那么当1Kg的水和沙石都吸收4.0×103J的热量时,水和沙石分别升高几度(学生答1℃和4℃)?那么如果水升高10℃,沙石应该升高几度(学生答升高40℃)?那么在夏天海水和沙子同样受到太阳的曝晒,为什么沙滩很烫,海水很凉呢(学生答,沙子比热容小,升高温度比较多)?这样设计问题就把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轻松的化解了,学生的课堂反应也很好,有些同学还在拼谁最快回答出来,参与积极,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提升讲解技巧,让学生愿意听,听得进
好的讲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来源于某种过度的、不恰当的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往往上面滔滔不绝,下面昏昏欲睡,这就极大的制约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让教师的讲解生动、活泼,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卷入进来,使学生由被动静听转为主动参与,让他们愿意听,听得进,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把单调、乏味、难懂的知识生动的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做功改变内能时,我模拟瓶子中的气体推动塞子做功,做举重状,学生们都笑了,饶有兴趣的听老师讲解,最后也能说出对外做功内能是要减小的。又如在讲解电流的形成时,我把电流比作一个纵队在一二一的行进,还做了齐步走的动作,学生们也感觉挺有意思,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的作用,也使得学生理解了电流的形成。
四、捕捉课堂生成,让学生能动手、爱动脑
课堂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或过程。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课堂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如何使“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成为激励师生教与学质量的催化剂呢?
记得在上《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近距离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正当同学们还在边观察边讨论看到的奇秒景象时,后面传来两位男生的大声争论声:“左右反的”、“正的”,两人谁也不甘示弱,争得面红而赤,其它同学一下子被他俩的争吵声镇住了,教室顿时便鸦雀无声,“又是这两个捣蛋鬼”一股怒火由然而生,就在我即将要开口时,一个念头转变了我:何不给他俩一个解释的机会?我先请有争议的那个先站起来,要求他演示给大家看,只见他站起来举着凸透镜对着黑板上方的标语看,说看到了倒立、缩小、左右相反的字,我不动声色,让其它同学也试试,同学们通过观察证实他的说法,此时我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果?“因为是远距离观察”,同学们在争议中不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秒,同时还学到了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多动手、多动脑,一定会找到不一样的收获。
五、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得赏识、有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能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创设起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关系融洽。客观、恰当、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得到赏识的喜悦心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配合老师来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相反,千篇一律,奉承式的评价不仅没有用,还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在敷衍自己,起到了不良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许多因素及发展变化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客观、恰当地进行评价。
如我在提问一个学习较好的男生时,我问啥他答啥,虽然回答的内容不全部是对的,但表现得很得体、大方,不像有的学生一回答错误就支支吾吾的甚至不敢再回答了。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对他评价说像这位同学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后一定是个人才,现在社会就是需要这种敢于展现自我的人。自从那次评价之后,班上敢于举手回答的人多了起来了。

再如有一次我提问一个学习较差的男生时,他回答错误,我给他提示了,还是错误,但一直都回答比较大声,到了第三次回答错时,我看到他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我赶快给予评价说,他回答是错误的,说明他的知识有缺漏或没有注意听讲,但他回答的过程是很认真的,是很大方的,比起有的学生一回答错误就不敢再说话的要好得多,我比较欣赏这样的同学,自那次后,我发现他上课比以前认真了,回答也很积极,好几次还能在其他同学之前回答对,于是我又适时给与积极的评价,整个班级上课的气氛就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当然,教师一味说好也是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的,必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恰当评价并略微提升,评价更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将可能使学生讨厌你甚至讨厌物理。总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实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体验成功,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㈥ 如何提高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教学使广大学生能够得到基本的技能以及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高。通过分析全国各地的中考以及高考物理试题发现,物理实验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并且对学生的能力也具有非常高的要
求。所以,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鉴于这个原因,笔者阐明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期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
1.趣味性
物理实验都是在假设与验证下进行的探究,因此,它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为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目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实验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通过创设出趣味实验的方式,使实验教学多样化、系列化,从而使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显着提高。
2.微型化
新课程下物理实验具有材料少、仪器简易、现象明显等特征。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体现出这一特点,因微型实验的器材具有非常广泛的来源,其取材非常易于实现,能够保持学生人手一套器材,最终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人人动手。
3.生活化以及社会化
物理属于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物理知识遍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教师积极创设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在生活中接受到教育。同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已经在物理中得到落实,要求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贴近,使学生得到“有用的物理”。实验应该注重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际进行联系,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体验到物理存在于生活之中,同时充分掌握物理理论。
二、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方面
首先,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教师口头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却注重理论和分数,根本不关心实验,将许多本来可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使学生无法体会到真实的实验。其次,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方式非常落后。当前,实验教学在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等方面均未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仅仅通过纯粹的机械操作进行,学生应付的现象时有出现。因此,广大物理教师的观念需要进行更新,其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学生方面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其理论掌握程度明显落后。一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差,对仪器的使用不规范,有一部分学生以“背”实验结论的方式代替操作,有的学生拿到实验题目之后,仅仅依靠脑子对实验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仅仅是机械性地对实验结论进行默写。同时,一部分学生用笔“做实验”。教师编制了许多实验试题,一方面使学生的负担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使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从而使实验教学成为应试教育。
3.评价体系方面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无法得到评定,实验操作评价理论难以和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无法制订出可行的评定标准。学校的教育评价仅仅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在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分数,造成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等各个方面均忽视了物理实验的真正意义。
三、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积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观念具有很大关系,因此,推动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就成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要转变观念,应该将整个社会的观念转变。使学校、教师与社会各界能够弄清教育不应该急于求成,应该注重未来,尤其是注重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作用,努力将追求短期学生成绩以及升学率的不当思想摒弃。
2.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养成实验能力
是否能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产生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
进行思维活动的重要前提。可以通过演示一些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扩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完善的实验评价体制
首先,应该使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分析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系统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其次,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以及各种实验素养等。在操作评价中,观察学生能否正确安装和调整仪器,使用工具;能否遵守操作规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能否迅速准确地选定观察对象,读数准确,判断无误;能否科学合理地分析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等。
总之,在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物理实验课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㈦ 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落实有效性教学的总目标,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积极探索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

㈧ 怎样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好物理学科,对解决身边的实际困难、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有利于学生对内容和规律的掌握,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事实上,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一定程度一L就提高r物理学科的教学实效。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点谈一下这方面的看法:

㈨ 怎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下面就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灵活运用实验手段、优化教学语言、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课题

一节课的教学应从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什么”开始,使学生明确学习课题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通过实验引出课题

开始上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某个物理现象,或做某些实验给学生看,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疑问,从而让学生自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课题,开始产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做一个实验:向盖子紧盖的热的薄铁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状规则的铁皮桶发出阵阵响声变扁了。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

(2)由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入课题

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而这些现象又不便在课堂演示或观察,教师可以从列举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始引入课题。例如:在《热机》一节教学中,可从“水沸腾时壶盖被顶起”这个生活中常见现象引入热机的物理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教学。

(3)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引入课题。例如: 教授“电磁感应”时,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电可以产生磁,那么磁是否也可以产生电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讨论,引入课题。

二、运用实验手段拓清误解,明晰概念和规律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效果很有意义。

1、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对这些概念或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左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或规律的记忆保持更久的时间。运用实验手段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

例如:在将装有水的纸制的锅放在酒精灯上烧,教师问学生:“纸锅里的水能烧开吗?”学生往往认为这样不可能将水烧开,他们以为加热时纸杯先烧坏了,当他们看到经一段时间,锅内的水竟然会沸腾,惊奇不已,印象将非常深刻,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这样学生对“水沸腾会吸热”和“水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沸腾过程中温度不会改变”的记忆将能永久保持。

2、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进而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

多数学生对永久磁铁都很熟悉,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一定有磁铁,教师告诉学生,铁钉上绕上漆包线,漆包线通电后,原来没有磁性的铁钉就会有磁性,学生知道这样能使普通的铁钉变成磁铁,都会很兴奋,恨不得自己马上试一试,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做“探究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学生兴趣盎然,即使是平时学习最没劲头的学生,也会很认真地做这个实验。

三、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对教师偶象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提高课堂效果,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讲究科学的方法。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