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物理:密度是什么来的
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物质减少,所以质量减少。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
知识点 1密度的概念
1、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是表示物质本身特性(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的物理量。
4、表达式:ρ=m/V
5、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 kg/m3探究如何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
点拨根据密度的表达式 ,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表达式即可求出被测物体的密度。
例1对一块金属进行鉴别,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50.0g,将它投入盛有盐水为125.0 cm3的量筒中,水面长高到128.0 cm3的地方,通过以上实验验证该金属块是否属纯金?
思路解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可计算出金属的密度,并与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值进行对比,可确定它的成分。
正确解答对照密度表可知纯金的密度是19.3g/cm3,所以,这块金属不是纯金的。
误点警示密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因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知识点2密度的测量1、原理:2、量筒的使用用量筒可以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则需先倒入适量的水(放入物体后要能没过物体,又要不超最大测量范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再将物体放入并使其浸没,读出此时的读数V2,则该物体的体积为V=V2-V1,此种方法称为排水法。
例2张刚同学有一枚金光闪烁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制作这枚纪念币的材料是什么物质?是纯金吗?
设计实验根据 ,测出纪念币的质量和体积,求出纪念币的密度与金的密度比较,判断是否为纯金。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测量记录m=16.1g,V=1.8 cm3.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纪念币不是纯金的,查密度表可判断可能是铜或其他合金。
知识点3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或选择不同的材料。
2、计算不易直接测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例3体积为30 cm3,质量为178g的空心铜球,如果在其空心部分铸满铝,问铝的质量为多少?
思路解析要求出空心部分铸满的铝的质量,可利用公式m=ρV求得,但这里的关键是求出铝的体积。根据题意可知,铝的体积等于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而空心部分的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铜的体积。
正确解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V球-V铜=30×10-6 m3-2×10-5 m3=1×10-5 m3=V铝m铝=ρ铝V铝=2.7×103 kg/m3×1×10-5 m3=27g专题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用铝的体积与空心部分的体积相等,再借助于密度的变形公式求出。
例4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若先在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878g,然后在瓶内再装水至满瓶,称出瓶的总质量为1318g,求金属颗粒的密度。
思路解析根据公式 ,要求出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找到它的质量m和体积V.质量在本题中是容易求出的,而体积有一定的难度,其关键是能想到金属颗粒的体积和前后两次所装水的体积差是相等的。
正确解答该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700g-200g=500g则该瓶的容积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878g-200g=678g瓶内再装满水,水的质量m′水=1318g-878g=440g再次装满水,水的体积所以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500 cm3-440 cm3=60 cm3金属颗粒的密度专题点评本题很巧妙地利用了金属颗粒的体积和两次水的体积差的等值,是一道很好的应用题型,完全可以改为一道好的实验设计题。
例5有一铜球,体积是20 cm3,质量是89g,问此球是空心还是实习的?若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球的总质量是多少?(ρ铜=8.9×103 kg/m3,ρ水银=13.6×103 kg/m3,)
思路解析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可用三种方法:(1) 比较密度,根据公式 ,求出ρ物与该物质的ρ比较,若ρ物<ρ,则为空心,若ρ物=ρ,则为实心。
(2) 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习的,利用公式m=ρV,求出体积为V的实习物体的质量与球的实际质量相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是空心的,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的。
(3) 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的,利用公式 ,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的,若V=V物,则该物体为实习的。
正确解答利用方法(3)来解:因为 ,所以 ,则此铜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V空=V球-V=20 cm3-10 cm3=10 cm3,由于空心部分注满水银,所以V水银=V空=10 cm3,则球的总质量为m′球=m球+ρ水银V水银=89g+13.6×10g=225g.专题点评本题采用比较体积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方便计算总质量。在解题时还应注意统一单位,在练习中更要注意通过一题多解来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单位:kg/m3,g/cm3 1g/cm3=1.0×103 kg/m3物质的密度测量:测出质量m,体积V,利用 求出其密度
2. 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称为密度 。密度的定义是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比如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00kg/m3,就是说一立方米体积的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人体的密度仅有1.02 g/cm³,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死海海水密度达到1.3g/cm³,大于人体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来。)
(2)如何用物理角度说密度扩展阅读:
一、相关应用
1、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2、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
3、计算很难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形状比较复杂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
二、密度与浮力
1、物体在水中
ρ物体<ρ水,物体漂浮(上浮)
ρ物体= ρ水,物体悬浮
ρ物体>ρ水,物体沉底(下沉)
2、对于任何液体
ρ物体<ρ液,物体漂浮(或上浮)
ρ物体= ρ液,物体悬浮
ρ物体>ρ液,物体沉底(或下沉)
3、当ρ物体≤ρ液时(物体漂浮或悬浮)
物体在水中的体积:物体的体积=ρ物体:ρ液
当ρ物体= ρ水(物体)悬浮时,物体在水中的体积:物体的体积=1:1
3. 物理学密度是什么意思介绍得简单一点
密度是对特定体积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的定义是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计算公式:容ρ=m/V
单位:g/cm³或kg/m³
符号:ρ
(3)如何用物理角度说密度扩展阅读:
密度与生活:
1、人体的密度只有1.02g/cm,只比水的密度大一点。
2、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你在路上看到的任何油渍都会浮到水面上。
3、海水比水密度大,所以身体更容易漂浮。
(死海的水密度是1.3克/厘米,比人类的密度高,所以人可以漂浮在海中。)
4. 密度的概念是什么
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质量的度量,密度是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其数学表达式是:p=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通常密度小的物质比较轻,密度大的物质比较重。相同质量的物质,比重大的物质占用空间比较少。
5. 物理学密度的概念
密度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密度 英文名称:optical density;density 定义1:感光层经曝光和摄影处理后的变黑程度。以阻光率的常用对数表示。 所属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二级学科) 定义2:每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3: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群落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4:单位体积土体的质量。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岩石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二级学科);土力学(水利)(三级学科) 定义5:单位面积草地上的植物个体数。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草地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网络名片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读作rōu)。国际主单位为单位 为千克/米^3,常用单位还有 克/厘米^3。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目录密度的物理意义,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用水举例,水的密度在4℃时为10^3千克/米^3或1克/立方厘米(1.0×10^3kg/m^3,)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密度通常用“ρ ”表示,读“rou”,第四声。(“若”或“肉”) 密度[1]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0^3千克/米^3。 标准状况下干燥空气的平均密度为0.001293×10^3千克/米^3。 定义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g/c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表示。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 度,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印刷术语在印刷术语中,反射密度指一种表面的遮光能力;透射密度指一种过滤器的遮光能力。 感官材中意义感光材料的密度是指其经曝光显影后,影像深浅的程度。如胶片,画面愈是透明的地方,密度愈小;反之,愈是不透明的地方,其密度愈大。 编辑本段物理量简介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物质减少,所以质量减少。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 公式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判断正误): (1)ρ一定时,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时,ρ与 V 成反比 ; (3)V 一定时,ρ与 m 成正比。 结合物理意义,三种情况只有(1)的说法正确,(2)(3) 都是错误的。因为同种物质 密度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千克 / 米^3;。 正确读法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 常用的单位是克/厘米^3;, 正确读法是克每立方厘米 , 符号为 g/cm^3;。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l g/cm3=10^3kg/m^3; 例如水的密度是1g/cm^3,也就是1*10^3kg/m^3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值为 1000kg/m^3; 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kg. (1立方米=1吨) 公式变形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判断是否空心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判定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 (1)根据公式, 求出其密度ρ1,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 ,若ρ1 < ρ , 则为空心 , 若ρ1 =ρ,为实心 密度。 (2)已知质量,由公式V=m/ρ ,求出V ,再与V物比较,若V物 > V ,则为空心,若V=V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 (3) 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对待 , 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 然后将m 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 若m>m物时,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 。 其它人体的密度仅有1.07 g/cm^3;,竟然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所以学游泳应该不会太难吧! 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了吧。 海水的密度大于水,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 水的密度竟然大于冰,你现在就去冰箱里拿一些冰块,把它丢在半杯水中,看看冰块是浮着呢?还是沉下。物质的密度会受温度的影响而改变。一般而言,物质的质量不受温度影响(影响非常小),但是体积会热胀冷缩。所以温度上升时体积膨胀,密度相对就变小了。相反的,物质在温度下降时体积缩小,密度会变大。不过水是例外,因为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水温只要从4℃上升或下降,密度都会变小。也就是说4℃的水,体积在受热时也膨胀、冷却时也膨胀。所以水总是由表面开始结冰,密度最大的4℃的水会沉入最底层。这个性质非常重要,在严寒的冬天,虽然水的表面已结冰,但在湖泊的底层仍维持4℃左右,使水中的生物可安然度过冬天。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根据密度的大小,人们可以鉴别物质;选择密度不同的物质,可以满足制造的不同需要;通过测定密度,科学研究中还可能发现其他新物质。 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kg/m^3;”,这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单位,不少同学却感到困难了。例如:铁的密度是7.8×10^3kg/m^3;=()g/cm^3;。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单位换算中的基本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分子里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就变大多少倍:1千克=10^3克;分母中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要变小多少倍:1m^3;=10^6cm^3;,因此,7.8×10^3kg 密度/m^3;=7.8×10^3×(10^3/10^6)g/cm^3;=7.8g/cm^3;;根据这种换算方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密度的单位有一个规律,即:对于某种物质的密度,在分别用“g/cm^3;”,“kg/dm^3;”和“t/m^3;”来做单位时,它们的数值是相同的。例如,铁的密度,按照这个规律可知:ρ水=7.8g/cm^3;=7.8kg/dm^3;=7.8t/m^3;。这个“7.8”就是课本上密度表中铁的密度值去掉10^3得到的。记住这个规律,不但给密度单位的换算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使一些涉及密度计算的问题变得简单。例如用这种方法来记算水的质量,就是1厘米^3;(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1分米^3;(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1米^3;水的质量是1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形状、空间位置无关。但与温度、状态有关,大部分的物质随温度升高而密度降低,即热涨冷缩,而水在0~4摄氏度时有反膨胀现象。另外,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定值;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注意是“一般”哦~)。 编辑本段密度图像的信息知识由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相同;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一般不同.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反映了物质的某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ρ=m/V。当液体体积V增大时,液体质量m一定增大,即m和V为正比关系。 解题对于此类考题,其解题关键有二: 1、要特别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即要看懂图像的物理意义:一般情况下,图像中横轴表示体积,单位是cm,纵轴是质量,单位是g,整个图像表示了质量随体积的变化; 2、要较好的运用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物理量中对某一个物理量进行大小比较,必须控制另外一个物理量相同,方可进行讨论。 例题用图像表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初中常遇到的问题,搞清图像的物理意义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分析,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例1 图1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 ).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C>ρB>ρA,且ρA<ρ水 D.ρC>ρB>ρA,且ρA>ρ水 [分析] 利用图像的直观性,我们可方便地比较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根据密度的定义,我们可取A、B、C三种物质的相同体积(横坐标)来比较它们的质量(纵坐标),质量大者其密度也大;也可取A、B、C三种物质的相同质量(纵坐标)来比较它们的体积(横坐标),体积大者其密度反而小.由图像可知:当mC=mB=mA=30g时,VC<VB<VA,所以ρC>ρB>ρA. 由图像可知,图线OB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质量)与横坐标(体积)之比都为1g/cm,表明这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或这种物质就是水(ρB=ρ水),因而可判定ρA<ρ水. [答案] C 例2 如图2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观察这个图像,可以得知,水在 时的密度最大. [分析] 该图像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体积,表达的是一定质量的水,其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由于质量一定,根据ρ=m/V,只要找出体积最小时所对应的温度,就可确定水在何时密度最大.不难看出,水在4℃时体积最小,所以水在4℃时密度最大. [答案] 4℃ 例3 由图3所示的图线可以知道,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____.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________. [分析] 通过图3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可以分别读出甲、乙两种物质某一体积时物质的质量,从而求出它们的密度,然后利用求出的密度进行比例计算. 快捷方法可以通过相同体积(横坐标)的质量(纵坐标)比来表示密度之比,如当体积为6cm^3时,甲的质量为9g,乙的质量为4g,即ρ甲:ρ乙= m甲:m乙= 9:4.而相同质量(纵坐标)时它们的体积(横坐标)之比,可以通过在质量都为6g时的体积的比值.这要比公式计算快得多! [答案]9:4 ,4:9 编辑本段应用密度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可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2.可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 3.可计算某些很难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形状比较复杂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ρ或 ,v=m/ρ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特别是一些质量和体积不便直接测量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纪念碑的质量等。 4.可判定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用“分析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判定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 (1)根据公式 , 求出其密度 ,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 ,若 > ρ , 则为空心 , 若 =ρ,为实心。 (2)已知质量,由公式V=m/ρ ,求出V ,再与V物比较,若V物 > V ,则为空心,若V=V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 密度(3) 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对待,利用 , 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 然后将m 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 若m>m物时,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 。 5.可计算液体内部压强以及浮力等。 综上所述,可见密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鉴别未知物质,密度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氩”就是通过计算未知气体的密度发现的。经多次实验后又经光谱分析,确认空气中含有一种以前不知道的新气体,把它命名为氩。在农业上可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含腐殖质多的土壤肥沃,其密度一般为2.3×103千克/米3。根据密度即可判断土壤的肥力。在选种时可根据种子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进行选种:饱满健壮的种子因密度大而下沉;瘪壳和其他杂草种子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在工业生产上如淀粉的生产以薯仔为原料,一般来说含淀粉多的薯仔密度较大,故通过测定薯仔的密度可估计淀粉的产量。又如,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之前,需估计熔化多少金属,可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算出需要的金属量。
6. 物理中的密度是什么
网络里有....
帮你粘过来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读作rōu)。国际主单位为单位
为千克/米^3,常用单位还有
克/厘米^3。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体积的主单位是立方米,于是取1立方米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对于非均匀物质则称为“平均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密度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含物质减少,所以质量减少。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公式密度的公式
: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判断正误):
1.ρ一定时,m和V
成正比;
2.m
一定时,ρ与
V
成反比
;
3.V
一定时,ρ与
m
成正比。
结合物理意义,三种情况只有(1)的说法正确,(2)(3)
都是错误的。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千克
/
米^3;。正确读法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常用的单位是克/厘米^3;,正确读法是克每立方厘米,符号为
g/cm^3;。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l
g/cm^3=10^3kg/m^3;
例如水的密度是1g/cm^3,也就是1*10^3kg/m^3变化规律一定温度下,对于一般溶液来说,单位体积所含的溶质越多密度越大,但是氨水等溶液例外,在氨水中,单位体积所含的氨分子越多,其密度越小,最浓的氨水含氨35.28%,密度0.88g/cm3。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值为
1000kg/m^-3,即1g/cm^3;
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水的质量为1克。
7. 物理的密度的公式表示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计算密度公式是
ρ=m/V
;
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 初中物理怎么理解密度特性
密度的物理意义,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