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下列哪个不是属于人工因素产生的物理环境

下列哪个不是属于人工因素产生的物理环境

发布时间:2022-02-05 03:17:23

‘壹’ 下列不属于物理因素引起的护理职业损伤的是

从你下边儿给他做物理因素引起的护理职业损伤的下边儿,这个不属于这个范畴之内的。

‘贰’ 地球系统的物理化学环境与形成物

1.自然物质混杂系统及其物理化学条件

地球及其各层圈和地质体的化学组成、元素的空间分布具明显的不均匀性,同时元素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如元素组成、温度、压力和应力场等也具有千变万化的多样性,因此根据化学热力学理论可以把地球划分为尺度不等的热力学系统,称为地球物质能量系统。地球在宏观上具有时空多层次系统结构,并存在多阶段叠加演化的特征。

地球系统中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为控制的化学反应存在显着差异,这是由于自然体系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条件不是人为设定的,而是由诸多宏观因素约束自发形成的。化学元素在地球系统内的行为习性与地球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而在地球以外的环境中,如在陨石或其他天体上,元素的化学行为和状态将是完全不同的情景。地壳和地球范围内的自然体系条件和自然过程有以下特点:

1)温度、压力等变化幅度与实验室条件相比是有限的,有限的物理化学条件限制了自然化合物的种类。如地壳和上地幔的温度变化幅度为-80~1800℃,压力由百分之几帕至1010Pa (十万大气压)。现代实验条件可以从接近绝对零度(0.00001K)到超高温50000℃ (等离子火焰),以至到 10 000 000℃ (聚核反应);压力条件可由真空到 1.2× 1011 Pa。

2)多组分的复杂体系。自然作用体系中大量化学组分共存,可看成多种类物质混杂的系统,各种组分浓度相差悬殊。任意一个地球化学系统都可以看成是由 90 种元素和354 种核素组成的,作用过程中元素以其各自的丰度来决定参加化学反应的量比,这与在实验室通常为高纯试剂的给定组分体系所实现的化学反应有显着区别。地壳、地球中阴/阳离子的总摩尔数不相等,阴离子总数远小于阳离子总数,这是自然化学反应体系原子比的基本特征。

3)地球化学体系是开放系统,自然过程具单向发展演化的特征。地球化学作用中体系与环境之间存在充分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由于外来成分加入不断改变系统内作用的性质和条件。因此,地球化学过程具有分阶段单向演化的特征。

4)地球化学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不可逆过程。反应进行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受体系能量效应制约。由于作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和太阳能,因此地球热量和太阳能的空间分布控制着地球化学过程进行的规模和强度。同时,由于自然体系为多相多组分体系,化学反应还受动力学因素制约,作用过程具有非平衡性和不彻底性,体系的能量效应为制约杠杆。

2.地球和地质作用产物特征

由于上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自然作用产物具有以下特点:

1)自然稳定相 (矿物和有机化合物)及各种流体相的总数有限。自然界的核素和元素种类很多,但其丰度差异悬殊,因此自然化合物和单质的种类有限。迄今所发现的矿物总数约有3000多种,矿物化合物大类只有7种,矿物总族数不过200种。而实验室中人工制取的无机化合物总数达30多万种。据统计生物细胞中存在的有机化合物为10万多种;自然界存在的动植物种数达200万种。而人工制取加自然产出的以碳骨架为基础的有机化合物总数达2000多万种。因此,地球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有限范围约束了矿物的总数和种类,同时自然产出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数量又明显多于无机化合物。

2)元素形成自然分类组合。如果按阴离子分类,地壳中的矿物相只有含氧化合物、硫化物、卤化物、自然元素类和稀少的砷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等类型的无机化合物,以及另一大类以碳氢骨干为基础的有机化合物。

3)与各种阴离子结合的阳离子也组成特征各异的共生元素组合。如 Cu、Pb、Zn 等主要形成硫化物组合;K、Na、Ca、Mg、Al、Si,以及 Nb、Ta、Zr、Hf、REE 等倾向形成硅酸盐和氧化物 (或含氧盐)组合;Au、Ag、Fe 和 Pt 族元素等易形成单质和金属互化物。

4)自然稳定相 (矿物)都不是纯的化合物,几乎每一种矿物都是一个成分复杂、含量有一定变化范围的混入物系列。这些混入物杂质在地球范围内大多数丰度不高,属微量或痕量存在的元素。

5)在地壳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似的物质组成会使自然作用产物的类型重复出现。如不同的岩石大类和不同的矿床类型分别由各具特征的矿物组合构成,表现为矿物之间有规律的共生组合和重复形成的特征。

地球化学的任务是研究在地球等自然环境中原子间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的规律和自然产物的特征。地球的物理化学条件、元素在自然体系中的丰度以及原子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等决定了元素在自然界的结合和共生规律。习惯上称为元素的结合习性或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叁’ 病区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哪些

一、病区物理环境的管理

物理环境对增进医疗效果,帮助患者适应病人角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管理的重点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整洁病区整洁主要指病区的空间环境及各类陈设的规格统一,布局整齐;各种设备和用物设置合理,清洁卫生。达到避免污垢积存,防止细菌护散,给病人以清新、舒适、美感的目的。保持环境整洁的措施;①物有定位,用后归位,养成随时随地注意清理环境,保持整洁的习惯。②病室内墙定期除尘,地面及所有物品用湿式清扫法;③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病人的排泄物;④非病人必需的生活用品及非医疗护理必需用物一律不得带入病区。

(二)安静清静的环境能减轻病人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进也是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康复、医护人员能够专注有序地投入工作的重要保证。(1)根据国际噪音标准规定,白天病区的噪音不超过38Db。(2)控制噪音医护人员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3)易发出响声的椅脚应钉橡胶垫,推车的轮轴、门窗交合链应定期滴注润滑油。(4)积极开展保持环境安静的教育和管理。

(三)舒适舒适的环境主要指病人能置身于恬静、温湿适宜、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用物清洁、生活方便的环境中,才有安宁、惬意,心情舒畅感。

1.温度、湿度病室温度过高神经系统易受抑制,影响人体散热;室温过低,使机体肌肉紧张、冷气袭人导致病人在接受诊疗护理时受凉。病室适宜的温度一般冬季为18-22℃,夏季19-24℃,儿科病室22-24℃之间,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且机体散热慢,病人感到湿闷不适;温度过低,则空气干燥,人体水分蒸发快,热能散发易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口干咽痛影响气管切开或呼吸道感染者康复。因此,应根据季节和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开窗通风、地面洒水、空气调节器等措施,调节室内温湿度,使病人感到心境愉悦,安泰处之。

2.通风病室空气流通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微生物的密度,使患者感到舒适宜人,避免产生烦闷、倦怠、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利于病体康复。合理的做法是: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定时开窗通风,冬季一般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病室应为无烟区(不得在室内吸烟);及时清除污物及不良气味。

3.阳光病室阳光充足,不仅能保护病人的视力,增加活力;且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发挥其杀菌作用,净化室内空气;适当的“阳光浴”还可以增进病人的体质,尤其是冬季的阳光,使病人感觉温暖舒适,激发情趣。但必须注意:阳光不宜直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午睡时宜用窗帘遮挡阳光,不至于影响患者午休;室内的人工光源,既要保证晚夜间的工作、生活照明,又不可影响患者睡眠。

(四)安全病区管理工作中应全力消除一切妨碍病人安全的因素,安全保障好,病人心理松弛,可以避免意外事故,提高治愈率,增进护理的社会效应。①避免各种因素所致的意外损伤。如浴洗室地面潮湿,致使病人滑倒跌伤;昏迷病人未加床档、保护具而坠床或撞伤;神志不清或躁动病人触接电源而灼伤等等。②杜绝医源性损害。如粗心大意引发的护理事故、差错;服务态度欠佳,致使病人心理失衡等。③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详见第五章)。所有上述不安全因素,都可通过科学管理加以避免,收到满意的效果。首先应改善服务态度,事事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改善病区的安全设施,如厕所、走廊设有扶手,给功能障碍的病人带来安全感;电源插座远离神志不清的病人,夜间设有地灯照明,方便病人的生活;有严格的环境清扫、物品清洁、消毒制度;病房、治疗室设有符合卫生学要求的流水洗手设备等。

(五)美观 病区美化包括环境美和生活美两方面的内容;

1.环境美 主要指布局、设施、用品整洁美,色调美。一般多采用浅蓝、浅绿等冷色,能给人以沉静、富有生气的感受;在病室和病区内走廊亦可摆设绿色盆景植物、花卉、壁画等,借以点缀美化环境,调节病人的精神生活。

2.生活美 主要指病人休养生活涉及到的各个侧面如护理工具、餐具等生活用品美观适用;护士的心灵、语言、行为美;患者医护人员的服饰美;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艺术设计美等等。所有这些都按审美规律来做,就能激励病人热爱生活,调适护患心理距离,满足病人的精神心理需要。

‘肆’ 物理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轻松愉快的游戏能开发孩子的右脑,增强记忆力,提高注意力。

很多孩子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造成的,这点不用多解释。

如果能够提供优越一些的条件来教养孩子的话,我相信这样的孩子以后会不同寻常。

物理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的设施、建筑物等物质系统.社会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互相作用的人的集合它包含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因素。

物理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的设施、建筑物等物质系统.社会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互相作用的人的集合它包含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因素。

物理环境是指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同人体健康和舒适程度有密切关系.改善住宅内部的空气环境主要靠通风换气,而通风不仅能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污染空气,还能调节室内温湿度。

物理环境是指除病人本身以外,影响健康及疾病过程中所有的疾病因素,如清洁、空气、光、水、排水设备、温暖、被褥、食品、噪音、穿堂风等。

物理环境是指基地自然条件和人工环境,它制约着建筑入口设里、室内外联系、形态构成等方面.如地形、气候、植被、文通和城市空间肌理等。

‘伍’ 下列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光 B.温度 C.水、空气 D.荷花

ABC、光、温度、水、空气都属于非生物因素,ABC正确;
D、荷花是生物属于生物因素,不是非生物因素,D不正确.
故选:D

‘陆’ 下列选项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空气B.温度C.人D.土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A空气,B温度、D土壤属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C人属于环境中的生物因素.
故选:C.

‘柒’ 环境的分类

人类活动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而环境系统也是从各个方面反作用于人类,其效应也是综合性的。人类与其他的生物不同,不仅仅以自己的生存为目的来影响环境、使自己的身体适应环境,而是为了提高生存质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造环境,把自然环境转变为新的生存环境。这种新的生存环境有可能更适合人类生存,但也有可能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这一反复曲折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存环境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结构复杂的、多层次、多组元相互交融的动态环境体系 (Hierarchical System)。
环境分类一般按照空间范围的大小、环境要素的差异、环境的性质等为依据。
1、人类环境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物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自然地理学上,通常把这些构成自然环境总体的因素,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村、工矿区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演替,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以及社会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其质量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之一。
2、如从性质来考虑的话,可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3、如果按照环境要素来分类,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质环境、土壤环境及生物环境。
4、通常,按照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范围,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等层次结构,而每一层次均包含各种不同的环境性质和要素,并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法学的角度对环境概念进行阐述:“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一条 为规范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解释工作(以下简称“法规解释”),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行政法规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环境保护法律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者作出补充规定的问题,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办理。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者作出补充规定的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行政法规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办理。
第三条 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具体适用的问题,部门规章理解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授权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解释的问题,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第四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法规解释,具有普遍执行的效力,可作为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执法依据,可以在有关环境法律文书中直接引用。
第五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行国家环境法规解释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执行国家环境法规解释的具体行政行为与解释相违背的,责成其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应当作出法规解释:
(一)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法规解释请示的;
(二)其他国家机关建议或者商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出法规解释的;
(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环境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认为需要作出法规解释的;
(四)需要作出法规解释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报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出法规解释时,除提出请示解释的问题外,应当同时提出本部门的意见,并附送有关本案的主要背景材料。 报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出法规解释的请示,应当一事一请示。
第八条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出法规解释,应当以正式文件提出请示,以其他形式提出的请示,不作为办理法规解释的依据。
第九条 省级以下的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报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出法规解释的,应当按程序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决定,并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请示;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的,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法规部门管理和组织办理法规解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司(办)配合法规部门办理涉及其职责范围的法规解释。
第十一条 法规解释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根据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法规部门确定法规解释项目;
(二)法规部门组织研究提出法规解释草案,涉及核安全法规解释的问题,由总局核安全部门提出解释草案;
(三)法规部门组织论证,必要时可征求国家有关机关的意见,提出法规解释送审稿;
(四)按照程序将解释送审稿报总局局长签发。
第十二条 对已经确定的法规解释项目,应当在两个月内完成。
对于重大和复杂问题的解释,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第十三条 法规解释文件分别使用以下形式:
(一)对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的解释,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的形式作出;
(二)对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的解释,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函的形式作出。
第十四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出的法规解释,除发送提出请示的部门外,可视情况在全国公开发行的主要环境报刊上公布,必要时抄送国家有关机关。
第十五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作出的法规解释,如与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部门规章不一致的,原已作出的法规解释自动失效。
第十六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应适时对法规解释文件进行清理。对需要修改、补充或者废止的法规解释,参照本办法有关制定解释的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并由总局标准部门参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组织办理。
第十八条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请示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建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的问题,如不属于环境保护法规解释的范围,由有关司(办)按职责分工办理。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标准的解释,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的权限,参照本办法办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在这期间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Only one Earth
● 1975年 人类居住
Human Settlements
●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
●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 1981年 地下水,人类食物链中的有毒化学品,环境经济学
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1982年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 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 1984年 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 1986年 和平之树
A Tree for Peace
● 1987年 环境与居住:不仅有个屋顶
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 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One Earth One Family
●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For Life on Earth
●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 行动起来吧!
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 2001年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 2002年 使地球充满生机
Give Earth a Chance
● 2003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 2004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 2005年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et!
● 2006年 莫使旱地变荒漠
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Don't Desert Drylands!
● 2007年 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
Melting Ice ——a Hot Topic?
● 2008年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
Kick the Habit!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 2009年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Earth needs you:to unite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 2010年 气候变化——环境和社会问题之源头
Cimate Change - the Mother of All Environmental and Community Issues
●2011年 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Forest:Nature For Your Service
●2012年 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Green Economy: Does it include you?
●2013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Think,Eat,Save.
●2014年 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Raise 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 2012 –里约热内卢,巴西
2011 –新德里和孟买,印度
2010 – 基加利,卢旺达
2009 –墨西哥城,墨西哥
2008 –惠灵顿,新西兰
2007 – 特罗瑟姆,挪威
2006 – 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
2005 –旧金山,美国
2004 – 巴塞罗那,西班牙
2003 – 贝鲁特,黎巴嫩
2002 –深圳,中国
2001 –都灵,意大利 和 哈瓦那,古巴
2000 – 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1999 –东京,日本
1998 –莫斯科,俄罗斯
1997 –首尔(汉城),韩国
1996 –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1995 – 比勒陀利亚,南非
1994 –伦敦,英国
1993 –北京,中国
1992 – 里约热内卢,巴西
1991 – 斯德哥尔摩,瑞典
1990 – 墨西哥城,墨西哥
1989 – 布鲁塞尔,比利时
1988 – 曼谷,泰国
1987 – 内罗毕,肯尼亚
当今环境越来越差,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差,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人们能自觉做到保护环境。
2015年6月5日我国发行了《环境日》邮票一套一枚 反馈环境问题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拨打举报电话。调查中发现,知道“12369”这个热线举报电话的公众不足两成,而其中打过这个电话的仅有9.2%。

‘捌’ 物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物理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它包括天然物理环境和人工物理环境。天然物理环境由自然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辐射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构成;人工物理环境由人工因素产生形成的人工噪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辐射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构成。。

‘玖’ 一个或许是关于进化的问题

所谓的“一下子”指的不是断断的一瞬间,而是长达上千万年的时间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原因探讨

寒武爆发吸引了无数的古生物学家和进化论者去寻找证据探讨其起因。100多年以来的证据产生出解释寒武爆发的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寒武爆发是一种假象,这是某些达尔文或新达尔主义者所持的观点。由于进化是渐进的,所谓的“爆发”只是表明首次在生物化石记录中发现了早在前寒武纪就已经广泛存在并发展的生物,其它的生物化石群则可能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而“缺档”,造成这种“缺档”的原因是前寒武纪地层经历着热与压力,其中的化石被销毁了。由于发现前寒武纪化石沉积层中存在大量象细菌和蓝藻这样简单的原核生物,因而这一解释不再有说服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寒武爆发代表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真实事件,科学家从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

1965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寒武爆发是由于地球大气的氧水平这个物理因素造成的。他们认为,在早期地球的大气中含有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自由氧,氧是前寒武纪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并逐渐积累形成的。后生动物需要大量的氧,一方面用于呼吸作用,另一方面氧还以臭氧的形式在大气中吸收大量有害的紫外线,使后生动物免于有害辐射的损伤。

生物学家则从生物本身的生态关系来探讨这一问题,因为地质学的证据否定了这种氧理论的观点。大约在距今10亿年至20亿年之间广泛沉积层中含有大量严重氧化的岩石,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存在足够生命爆发的氧条件。因而生物学家从两个重要事件的出现来探索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即有性生殖的产生和生物收割者的出现。

从化石资料来看,真核藻类大约在9亿年前出现了有性生殖,实际上,有性生殖出现得更早。有性生殖的发生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由于有性生殖提供了遗传变异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是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之一。

生物收割者假说是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的,是一种解释寒武爆发的生态学理论,即收割原则。斯坦利认为,在前寒武纪的25亿年的多数时间里,海洋是一个以原核蓝藻这样简单的初级生产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内的群落在生态学上属于单一不变的群落,营养级也是简单唯一的。由于物理空间被这种种类少但数量大的生物群落顽强地占据着,所以这种群落的进化非常缓慢,从未有过丰富的多样性。寒武爆发的关键是草食收割者的出现和进化,即食用原核细胞(蓝藻)的原生动物的出现和进化。收割者为生产者有更大的多样性制造了空间,而这种生产者多样性的增加又导致了更特异的收割者的进化。营养级金字塔按两个方向迅速发展:较底层次的生产者增加了许多新物种,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在顶端又增加了新的“收割者”,丰富了营养级的多样性。从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最终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产生。

对于“收割理论”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其正确性,然而,一些间接的证据支持了这一理论。间接证据之一来自于前寒武纪叠层石,这些由藻类组成的叠层石中保存了前寒武纪最丰富的生产者群落。今天,叠层石仅盛产于缺少后生动物收割者的贫瘠环境中,如超盐量的咸水湖中。藻类在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大量存在,大概反映了当时收割者的贫乏。另外,生态学野外研究也提供了一些间接的证据,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性鱼,会增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而多样性下降。

寒武爆发作为地史上的第二大悬案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随着化石的不断发现及新理论的建立,这一地史之迷最终将大白于天下。

自《生物学通报》2000年第7期

美国科学家日前发现的证据表明,海洋中钙的大量涌现可能在寒武纪大爆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约在5.3亿年前,地球上的动物经历了一次新生,所有现生动物的祖先在这个时候进化出了骨骼和壳体。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迷惑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促使了地球生命在寒武纪时突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
动物为什么会进化出壳体?最明显的理由是为了避免被吃掉。另外一个观点也许有助于解释生命的这一硬体部分为什么最初出现在早寒武纪:大气中含氧量的上升让动物能够建立起更为复杂的身体结构。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假设:在早寒武纪的环境中为了消化身体中突然涌现的钙,海洋生物开始了壳的进化。但是,海洋化学变化一直缺乏直接证据。
保存有早寒武纪海水的微小包块隐藏在岩石内部。现在,三位地球化学家对这些小包块中的钙含量进行了测量。美国地质调查署的Sean Brennan、纽约州立大学的Tim Lowenstein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Juske Horita对24个可能是在5.44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时期在海底形成的盐晶体进行了检测,同时还对14个大约是在5.15亿年前形成的早寒武纪样品进行了测试。他们将晶体打碎,分析了其中微型水滴的组成。他们在6月份出版的《地质学》中报告说,早寒武纪的钙含量比原生代的钙含量至少高出3倍。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钙应该来自于地中海海脊火山爆发时喷入热海水中的钙。他们强调指出高水平的地壳活动、钙的喷入和“寒武纪大爆发”看似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早期生命演化出壳和骨骼是为了解决海水中钙含量升高而造成的潜在毒性。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地质学家Robert Goldstein说,海水化学性质影响生命进化的观点令人激动。他说,虽然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明白海洋中的钙究竟是生命进化的原因或是结果,但钙应该是个重要因素。其它的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

‘拾’ 有利的物理环境因素

谓物理环境因素,系指有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物理性危害的力、热、声、光、电(磁)等物理现象。
不良物理环境因素主要有:①异常的温度和湿度;②不良的光照;③噪声;④振动;⑤气压或水压;⑥电磁波及各种射线。
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是指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包括 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等物质系·

中文名
物理环境

影响因素
空气、光、湿度、温暖

分类
有生命的、无生命等物质系

领域
环境

名词解释
1,社会环境 是指研究对象周围相互作用的人和物.它包含了各种社会关系自然关系等等。

2,物理环境是指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同人体健康和舒适程度有密切关系.改善住宅内部的空气环境主要靠通风换气,而通风不仅能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排除污染空气,还能调节室内温湿度。

3,物理环境是指除病人本身以外,影响健康及疾病过程中所有的疾病因素,如空气、光、湿度、温暖、被褥、食品、噪音、风等。

4,物理环境是指基地自然条件和人工环境,它制约着建筑入口设里、室内外联系、形态构成等方面.如地形、气候、植被、文通和城市空间肌理等。
谓物理环境因素,系指有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物理性危害的力、热、声、光、电(磁)等物理现象。
不良物理环境因素主要有:①异常的温度和湿度;②不良的光照;③噪声;④振动;⑤气压或水压;⑥电磁波及各种射线。

阅读全文

与下列哪个不是属于人工因素产生的物理环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