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计算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
太阳辐射出的能量精确值是大约
3.826×10^26瓦特。由于从太阳看地球的角直径只有1/11,000弧度,所以从太阳看地球的立体角只有1/140,000,000球面度。因此,地球获得的能量是太阳辐射能量的20亿分之一。通过这几个数字应该可以算出来,但我不知道怎么算。
告诉你数值: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决定采用1380w/m2。1976年,美国宇航局根据高空平台的观测结果,发布的太阳常数值为1353(±21)w/m2。1981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w/m2。
㈡ 如何计算太阳的质量
可以由万有引力公式得到.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为GMm/R^2,地球公转的向心力为mV^2/R
两者相等.约去地球质量m,即可得到太阳质量为M=V^2R/G
其中V为地球公转线速度,R为地球公转半径,G为万有引力常数.
㈢ 物理 计算太阳与地球的质量之比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R=c*t (c是光速,t是8分20秒)
GMm/R^2=mv^2/R,G是万有引力常量,M是太阳质量,m是地球质量,v是地球速度。v*T=2*pi*R,T是地球公转周期,也就是1年。这样就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对于地球上的物体,G*m*m'/r^2=m'*g,m'是物体的质量,g=9.8,r是地球半径,这样就可以算出地球质量。
然后比一下。据说是地球的33万倍。
㈣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太阳应该多少度啊!
太阳内部可以高达1600-1700万摄氏度,光球层6000摄氏度,色球层几千到几万摄氏度,日冕大概有几百万摄氏度。太阳的 温度跟日出日落没什么 关系。之所以有颜色变化食因为大气对各种颜色的光折射率不一样。
㈤ 太阳的温度约
太阳的温度大约有6000℃。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92,000,000℃,太阳的表面温度为6000℃。
太阳温度的测量
在很久以前,人们是没有办法来测量太阳的湿度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科学家研制出一些精密的测量仪器,借助这些仪器与工具,可以测定推算出太阳的温度。
最早的一次对太阳温度的测量,是由一位俄国天文学家采拉斯基教授发起的,他在实验中得到灵感,他通过实验估算出太阳的温度一定会高于3500℃。
太阳以光的形式向宇宙空间辐射着世大的能量,通过专门仪器测定太阳辐射量,然后根据辐射量与温度间的关系来测定温度,物理学家斯特凡推算出物体的辐射量与它的温度的千次方成正比,根据这一定律,推算出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
后来,科学家们根据物体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改变颜色的特点,根据太阳的颜色来估计它的温度,光球的颜色呈黄白色,因此估算出太阳的温度大约为6000℃。
太阳的不同位置的温度
太阳的温度多高,与其位置有很大关系。在太阳的不同区域,温度差异很大。太阳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1、核心
太阳的核心区域的半径,约为太阳半径的四分之一,这是太阳的能量来源。在这里太阳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氢不断结合成氦并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核心的温度是太阳中最高的地方,可达1500万开氏度。
2、辐射区
太阳核心向外延伸到太阳半径70%的区域是辐射区,核心产生的辐射在这里不断被物质吸收和发射。
因此,在核心形成的光子需要数万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表面,然后再用8.3分钟的时间传播到地球上。人的肉眼所看到的太阳,其实是一颗非常古老的太阳。该区域的温度范围在200万至700万开氏度,温度随着远离核心而逐渐下降。
3、对流层
从辐射区一直到太阳表面是对流层(中间还有一层很薄的差旋层),这一层与太阳表面相连接。太阳上的冷热物质在这里发生对流,能量从内向外传递。
4、光球层
光球层是在地球上用肉眼所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为500公里。在其上下方的太阳区域很少辐射出可见光,所以肉眼只能看到光球层。
根据测量,太阳光球层的温度约为5772开氏度(约为5500摄氏度)。此外,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黑子,那里的温度相对较低,只有3000至4500开氏度。
5、色球层
色球层是太阳的大气层,位于太阳表面上方3000公里,厚度约为2000公里,平均温度大约为4600开氏度。
6、日冕
在色球层上方是向太空延伸数百万公里的日冕,这是太阳的最外层大气,那里的温度高达100万至200万摄氏度。
以上就是太阳的湿度有多高的介绍了,太阳的表面温度为6000℃,在太阳的不同位置,温度有着较大的差异。
㈥ 太阳离地球多远怎么计算
1、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理由是:太阳离我们远约6,400 公里(即地球的半径),但这个差别相对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来说可算是微不足道(地日距离约为150,000,000公里),所以早上和中午的太阳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样远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2、中午的时候近,早上的时候我们是离太阳远,
理由:相对在同一的距日点上,中午的时候,地球自转到正对太阳,和早上看太阳的时候,之间有个角度差别,几何计算,假设太阳不动,为一个点,地球的早晨和中午的观测,在一个球面上相差一段弧度,具体怎么算,我还没算,但是可以想的出来,中午的时候是比早晨近 那么一点点。
3、要分情况讨论呢,要是在两个极点,就不管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一样近了。要是在赤道上,正午比子夜少了一个地球的直径距离。
我以为,以上3种情况解释的似乎有道理,但是都不是考虑的太全面,地球由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的这段时间是一种情况,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的这段时间是一钟情况。而这两种情形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所引起的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看起来又大又圆,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要小一些,那末,在一天之内,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离我们近呢?
众所周知,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的轨道,地球距离太阳的远点距离为15200万公里,近点距离为14700万公里,两者相差500万公里,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用时365天,也即8760小时,其沿径向运动的距离为1000万公里,沿径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141.5公里/小时,从早晨到中午的时间按6小时计,则地球距离太阳由于地球沿径向运动速度产生的位移为:6849公里,显然,这一量值大于地球的半径。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天之内太阳何时离我们更近,是由地球在太阳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当地球到达近日点(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离地球最近,从这一天开始,地球开始远离太阳,一直到远日点(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达到最远,因此,地球从近日点往远日点运动的过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阳总会比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而从远日点到近日点运动的过程中,每天早晨的太阳则总比中午的太阳远。
㈦ 初二物理题:太阳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约为8min。算算看,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多少千米
光的传播速度是:3x10^8m/s
太阳光传到地球的时间是t=8min=8x60=480s
那么距离是s=vt=3x10^8x480=1.44x10^11m=1.44x10^8km.
㈧ 太阳的质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可以由万有引力公式得到。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为GMm/R^2,地球公转的向心力为mV^2/R
两者相等。约去地球质量m,即可得到太阳质量为M=V^2R/G
其中V为地球公转线速度,R为地球公转半径,G为万有引力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