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6个物理性质的例子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如:碳(石墨)的熔点是3652℃。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如:水的沸点是1标准大气压下100℃。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如:当用力吸吸管时,吸管内的压强减小,饮料就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吸管,从而喝到饮料,而并非我们平常说的吸进。
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如:铜的密度8.9g/cm3。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如:盐溶于水。
6、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1)物理性质的现象有什么扩展阅读
其他的物理性质:
1、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2、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3、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4、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5、延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② 物理性质有哪些
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y)是物理学专业术语,其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即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 气味、 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 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 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如水的蒸发;蜡烛质软,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蜡成白色;纸张破碎等。不通过 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 化学性质。
③ 什么现象能表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
“在常温下,1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是物理性质
强调物理变化
“溶解的氯气中有一部分跟水反映,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是化学性质
发生了化学反应
④ 物理性质是什么
物理性质之一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之二
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通常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光泽和溶解性;可以闻气味,尝味道(实验室里的药品多数有毒,未经教师允许绝不能用口尝);也可以用仪器测量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应注意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例:1 物质的物理性质就是指色味态密熔沸以及溶解度
2 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常常伴随物理变化如熔化。
3 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区别:物理变化是一个过程,物理性质是一个结论
如,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能蒸发是物理性质
⑤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哪些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防腐性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编辑本段物理性质之二
通常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和溶解性;可以闻气味(实验室里的药品多数有毒,未经教师允许绝不能用鼻子闻和口尝);也可以用仪器测量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⑥ 物理性质的例子有哪些
物理性质:
性状,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熔点,-218.4℃(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沸点:-182.9℃(变为淡蓝色液体)。
密度,1.429克/升(气),1.419克/厘米3(液),1.426克/厘米3(固)。
水溶性,不易溶于水,标准情况下,1L水中可以溶解约30mL的氧气。
贮存,天蓝色钢瓶。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会跟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1. 氧气跟金属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2Mg+O2=MgO(条件:点燃)。
现象: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2.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2O2=Fe3O4(条件:点燃)。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 铜与氧气在高温下生成氧化铜。
2Cu+O2=2CuO(条件:加热)。
现象:亮红色的铜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⑦ 物理性质都包含哪些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如水的蒸发;蜡烛质软,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蜡成白色;纸张破碎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7)物理性质的现象有什么扩展阅读:
概念区别
应注意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
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络合性、腐蚀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 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参考资料:网络----物理性质
⑧ 物质的物理属性都有哪些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
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如水的蒸发;蜡烛质软,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蜡成白色;纸张破碎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8)物理性质的现象有什么扩展阅读:
特点
物理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即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
例如:物质的颜色是大量分子集体所具有的性质,是单个分子所不具有的。
研究方法
通常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和溶解性;可以闻气味(实验室里的药品多数有毒,未经教师允许绝不能用鼻子闻和口尝);也可以用仪器测量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和挥发性、吸附性、磁性。
⑨ 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
一、物理性质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二、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H2、CO、C。
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9)物理性质的现象有什么扩展阅读
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具体体现。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⑩ 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物理性质,哪些现象是化学性质啊
物理现象:磁铁吸引铁制物品,虹吸作用,利用滑轮运输物品,香水在空中扩散,冬天头发的静电,自然界中的雾,雨,露都是。
化学现象:食物的变质,燃烧,动物呼吸,镁在空气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