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实验室的主要伤害类型有哪些

物理实验室的主要伤害类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5 05:00:25

A. 物理实验室的主要伤害类型有哪些

第一、实验室设计的要求:

1、室内装修应舒适宜人、简洁明快。装修材料应选用易清洁、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火性能好的耐用材料,应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2、既能进行实验员实验、演示实验,也能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且实验台按2人或6人一组设计。一般分组实验为2人一组,科学探究活动为4-6人一组。

3、双人单侧实验桌,长度不小于1200㎜,宽度不小于600㎜。四人双侧实验桌,长度不小于1500㎜,宽度不小于900㎜。岛式实验桌,每个实验员所占的长度不小于600㎜,实验桌宽度不小于1250㎜。圆形实验桌直径不小于1200㎜;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超过四人的岛式或圆式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

B. 实验室安全隐患有哪些

1.火灾事故
原因:
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 引起着火等。
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任何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2.爆炸事故
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
引起爆炸。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

3.生物安全事故
原因: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物甚至比化学实验室的更危险,生物废弃物含有传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

4.毒害事故
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质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

5.设备损坏事故
原因: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这类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

6.机电伤人事故
原因:
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

7.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
原因:
实验室人员流动大,设备和技术管理难度大,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这类事故是实验室安全常发事件,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C. 实验室环境污染种类及危害是什么

你好,确定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需要对实验室的类型、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及实验室所处的环境功能区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分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化学试验型实验室:

废气:(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即通过通风橱、烟道、引风机、及其他管道向外境 排放;药品蒸发、挥发、导致局部区域环境空气污染,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废水:化学反应废液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善直排如城市下水管网。(含多种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废热)有毒有害化学制剂,导致水体污染和有毒有害污染物进入水体,对工农业用水及生活饮用水产生危害。
废渣:药品残渣、包装物、边角料(未按固废管理规定进行储存、处置),污染地表水及淋滤后污染地下水。
噪声:设备运转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环境风险: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性药品的泄露、火灾、爆炸风险
放射性污染:核工业和其他具有放射源的实验室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对环境和人群的放射性污染危害。

生物实验室:
除了具有部分或者全部化学实验室的环境影响外还涉及到生物实验过程中病原菌、病毒的传播危害人群健康的风险。
实验室污染环境主要是在大气、水、声、渣、环境风险方面,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措施,防止对区域大气、水、声、人群健康的影响。

D. 未经安全考试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危害

容易总成实验事故。
在实验室中,常遇到的大多数危害分别为化学、物理、生物三种
一、化学危害
在研究实验室中使用化学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滥用或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伤害或伤害。
1、危险通信标准,涉及到非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培训。
2、实验室识别危害,“实验室标准”适用于化学品的实验室使用,并强制规定标准操作程序(SOP),以解决安全使用所需的特殊危害和预防措施。
二、生物危害
1、生物危害包括微生物,重组生物和病毒载体。它们还包括引入实验动物的生物制剂。遏制,复制能力和潜在生物效应等健康和安全问题都很重要。在处理生物危害时,请确保安全地执行程序。
2、就发生频率而言,普遍的生物危害是与实验动物的使用和护理相关的简单过敏原。
三、物理危害
1、研究设施本身具有重大的物理危害。这里包括电气安全危害,与手动材料处理和设备使用相关的人体工程学危害。
2、实验室中的许多操作可能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持续或重复的别扭姿势。应以中立,平衡的姿势进行工作。磁力辅助或可编程移液器可以减少防止工人受伤所需的手力频率。
3、注意尖锐物容器的危害,工作人员不要移除标签或尝试转移物质,确保这些容器仅用于“尖锐物”。
4、注意实验室内滑倒,绊倒和摔倒问题,一些物品如层中的袋子,容器,束等应该堆叠,封闭,互锁并且限制高度
电气危险
1、潮湿的地方装备所有电源插座,并配备接地故障断路器或GFCI,以防止意外触电。
2、当少量电流开始流到地时,GFCI被设计为“跳闸”并断开电路。
3、潮湿的位置通常包括位于水槽,水龙头或其他水源六英尺内的出口,可以单独使用特定的GFCI插座,也可以在电气面板中安装GFCI以保护整个电路。
4、不可将延长线作为永久接线的替代品,电线绝缘应处于良好状态并继续插入插头端。
5、在研究实验室设施中广泛使用悬挂式吊坠和电源插座,以帮助将电线从地板上移开并避开。
6、检查电气垂饰是否有适当的应变消除和所用的盒子类型。盒子应该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任何孔。如果它包含用于安装的孔或孔,则它不适合悬挂式吊坠。
7、注意检查照明,应保护距离地面7英尺范围内的所有灯光,以防止意外破损。在将屏幕安装或安装到固定装置上之前,在塑料灯泡上滑动塑料保护管。

E.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一、实验室防火安全

1.实验室内必须存放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指定专人管理,全体人员要爱护消防器材,并且按要求定期检查更换。

2.实验室内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氢气、氮气、氧气等)必须与火源、电源保持一定距离,不得随意堆放。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烟火。

3.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头,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电源开关箱内不得堆放物品。

4.电器设备和线路、插头插座应经常检查,保持完好状态,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和绝缘破损、老化等情况必须通知电工进行修理。电加热器、电烤箱等设备应做到人走电断。

5.使用电烙铁,要放在非燃隔热的支架上,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用后立即拨下电源插头。

6.可燃性气体钢瓶与助燃气体钢瓶不得混合放置,各种钢瓶不得靠近热
源、明火,要有防晒措施,禁止碰撞与敲击,保持油漆标志完好,专瓶专用。使用的可燃性气瓶,一般应放置室外阴凉和空气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内,
氢、氧和乙炔不能混放一处,要与使用的火源保持10m以上的距离。所有钢瓶都必须有固定装置固定,以防倾倒

7.实验室内未经批准、备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以免超出用电负荷。

8.严禁在楼内走廊上堆放物品,保证消防通畅通。

二、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

1.各级各类实验室所用化学药品的必须由学校统一组织购置,任何实验室和个人不得私自购置。购置剧毒类和易制毒类药品需经公安部门许可,持许可证方可购置。

2.化学药品要分类存放,相互作用的药品不能混放,必须隔离存放。所有药品都必须有明确的标签,贮存室和柜必须保持整齐清洁。有特殊性质的药品必须按其特性要求存放。无名物、变质过期的药品要及时清理销毁。实验室内不得存放剧毒类药品。

3.危险化学药品容器应有清晰的标识或标签。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药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受阳光照射易燃烧、易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药品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区域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4.剧毒物品必须存放在学校专门的剧毒品库内,库房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必须做到“双人双锁”妥善保管。领用剧毒物品必须经学校保卫处批准,应根据使用情况领取最少数量,做到“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同时要做到并且做好使用登记和消耗记录,须严格按管理规定,做到“双人双锁”妥善保管。

5.从事危险化学药品实验的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做到熟悉所使用药品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应药品的操作方法。特别是使用易燃易爆、剧毒、致病性以及有压力反应等危险性较大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实验,严禁盲目操作,必须有相关的操作规程,并以国家和行业的相应规定为标准,严格执行。

6.各实验室产生的验废液废物不得随意丢弃,随意排入地面、地下管道以及任何水源,防止污染环境。实验废液废物要采取适当措施做“无害化”处理,确实无法处理的各实验室不得私自排放、处理,实验室应采用专用容器分类盛装、存放,防止渗漏、丢失造成二次污染。

7.各实验室将收集的各类废液、废物统一运送至实验室设备管理处下设的废物回收库,由实室室设备管理处联系环保局指定认可的具有处理资质的部门统一处置。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

1.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国家对生物安全的管理高度重视,各有关实验室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有效监控和预防实验室生物污染,要定期检查和自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并处理解决。

2.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未经学习培训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根据本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进行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4.未经农业部或市农业局批准,不得擅自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重大动物疫病病料,不得转让、赠送已初步认定为重大动物疫病或者已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病料,不得私自将病料样本寄往国外或者携带出境。

5.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动物残体等)应用专用容器收集,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后处理。生物实验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EB致癌物质的物品应统一收集和处理,不得丢弃在普通垃圾箱内。

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6.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7.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新建、改建、扩建应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经有关部门评估,确定实验室级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8.实验室应当建立病源微生物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病源微生物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0年。实验室建立并保留的实验档案应当如实记录与病源微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活动和设施、设备工作状态情况,以及实验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以及检验的情况。

9.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场所、设备必须与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级别相适应,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实验室从事生物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10.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

11.实验室所需病源微生物样品不得随意采集和私自购买,样品的采集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且必须由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在具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的情况方可进行,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如需购买必须报学校,由学校联系具有相关资质的经销商统一购买。

12.实验室对各种病源微生物要严格保存、保管,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内不得随意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经上级主管理部门批准充许保存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

13.实验室发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进一步扩散,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并同时向学校及上级部门报告。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

14.我校执行国家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制度,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国家、行业均为制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

15.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16.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时,必须向上级管理部门申请实验动物充可证,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未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实验室,不得从事与实验动物有关的活动。

17.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实验室和个人不得随意购买实验动物,应当从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供应单位购买实验动物,并索要合格证。

18.动物实验环境设施要符合相应实验动物的等级标准,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涉及放射性和感染性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19.进行动物实验应根据实验目的,使用相应等级标准的实验动物及饲料、用品、用具。不同品种、不同等级和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不得在同一试验间进行。

20.利用实验动物从实验工作的实验室,要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准许的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进行相应的实验。

21.实验动物患病死亡的,应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记录在案。做好实验动物的防疫免疫工作,防止病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22.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实验室必须具有标准操作规程;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垫料及饮水以及实验动物的相关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3.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当通过专业培训,并经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岗位证书,持证上岗。未经培训和未取得岗位证书的,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24.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对工作人员应当采取预防保护和保健措施,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及时调整健康状况不宜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

25.使用实验动物中,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应对饲养室和实验室内外环境采取严格的消毒、杀虫、灭鼠措施。同时要封锁、隔离整个区域;解除隔离时应当经消毒、杀虫、灭鼠处理。发生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时,要立即向校实学校及上级部门报告,并视具体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26.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实验室和个人对不使用的实验动物尸体以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废水、废气等,应当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符合环境保护规定。

四、实验室防辐射安全

1.各涉源单位开展相关工作前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申领许可证和环评,通过环评和取得许可证后方可开展相关工作。

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并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有资质单位举办的辐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培训合格证、个人计量检测数据、健康体检结果参加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定期审查。

3.辐射工作场所必须安装防盗、防火、防泄漏设施,保证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安全。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射线装置、辐射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必须放置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信号。

4.各涉源单位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各实验室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相关实验室应经常性检查辐射表面污染状况,并做好记录。检测记录要妥善保存,接受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和上级部门的检查监督。

5.购买放射源、同位素试剂和射线装置时,应首先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审核并报保卫处备案同意后,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办理“准购证”,方能委托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6.各涉源单位要建立健全放射性同位素保管、领用和消耗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实验过程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7.对同位素实验等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包括同位素包装容器),不得作为普通垃圾擅自处理。必须向学校申报,经学校同意后,由学校请有资质的公司或单位进行统一处置。

五、大型仪器设备安全

1.每台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配有一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要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要根据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提供安装使用仪器设备的场所,做好水、电供应,并应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情况落实防火、防潮、防热、防冻、防尘、防震、防磁、防腐蚀、防辐射等技术措施。

3.必须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

4.注意仪器设备的接地、电磁辐射、网络等安全事项,避免事故发生。

六、实验技术安全

1.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前,要提前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要对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警示。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学生要严格按照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

2.对进行受压容器、强电、驾驶、易燃、易爆、剧毒等实验的实验室,应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制定本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细则。对从事上述实验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3.实验室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针对高温、低温、
辐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要切实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管和劳动保护工作。

七、实验室网络安全

1.实验室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实验室网络安全具体细则参照《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2.对所承担的保密科研项目或实验技术项目的分析测试数据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图纸等信息、资料,必须按保密等级存放,设专人管理,严禁外泄。

八、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注意事项

各实验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保持镇定,确定发生事故类型,及时拨打相应的报警电话,并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和实验室设备管理处报告。

1.应急措施注意事项:

致电求助时应说明:①事故地点;②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③你的姓名、位置及联系电话。

2.发生紧急事故时,应以下列优先次序处置:①保护人身安全,即本人安全及他人安全;②保护公共财产;③保存学术资料。

3.重要电话号码:

①火警电话:119;②匪警电话:110;③医疗急救:120。

F. 实验室的生物危害有哪些类型,人们会通过

新科教学设备为您解答:
做分子实验用的菌、小白鼠啊、还有转基因得到的植物啦,动物啦都可能产生危害。

1、实验室生物安全内容主要涉及微生物危害分类、危险度评估、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标准操作规范和人员安全等.
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点任务是控制实验室感染、控制实验室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管理、控制实验室感染性实验材料.

G. 实验室安全事故名称及事故原因还有预防措施

常见实验室事故的类型

1火灾性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① 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 起着火;(2005年8月8日,首都师范大学一实验室失火,火灾原因:该校硕士研究生魏某上午在实验室做实验,中午出去吃饭 未关电源,实验仪器“转子”还在运转,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 。② 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③ 对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不慎或保管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④ 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2爆炸性事故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① 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压力容器(如高压气瓶)而导致爆炸。② 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 引起爆炸。③ 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当,导致燃烧爆炸;该类物品(如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硝 酸铵、叠氮化物等)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④ 强氧化剂与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⑤ 由火灾事故发生引起仪器设备、药品等的爆炸。

3毒害性事故

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①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例如:南京某大学一工作人员盛夏时误将冰箱中的含苯胺的中间产品当酸梅汤喝了,引起中毒,原因就是 因为该冰箱中曾存放过供工作人员饮用的酸梅汤)。②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③管理不善,操作不慎或违规操作,实验后有毒物质处理不当,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人员中毒、环境污染。④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4机电伤人性事故

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

①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②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 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③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

5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

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例如:不久前在湖南某高校两次发生的约20根汞电管报废事故(损失约1.5万),就是因为突然停电而造成的。

常见实验室事故的处理方法

1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在使用苯、乙醇、乙醚、丙酮等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机溶剂时如操作不慎,易引起火灾事故。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随时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和处理易燃、易爆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对易爆炸固体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如用盐酸或硝酸分解金属炔化物);不要把未熄灭的火柴梗乱丢;对于易发生自燃 的物质(如加氢反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镍)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仪器装置是否正确、稳妥与严密;操作要求正确、严格;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系统密闭,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对沸点低于80℃的液体,一般蒸馏时应采用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实验操作中,应防止有机物蒸气泄漏出来,更不要用敞口装置加热。若要进行除去溶剂的操作,则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3)实验室里不允许贮放大量易燃物。 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


常用的方法有:

1.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2.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3.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4.金属钾、钠或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可用干砂、石墨粉扑灭。5.注意电器设备导线等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6.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盖熄,或者迅速脱下衣服,火势较大时,应卧地打滚以扑灭火焰。7.发现烘箱有异味或冒烟时,应迅速切断电源,使其慢慢降温,并准备好灭火器备用。千万不要急于打开烘箱门,以免突然供入空气助燃(爆),引起火灾。8. 发生火灾时应注意保护现场。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若有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9. 熟悉实验室内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发生火灾时要做到三会:

①会报火警;②会使用消防设施扑救初起火灾;③会自救逃生。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①先撕掉小铅块,拔出保险销;②再用一手压下压把后提起灭火器;③另一手握住喷嘴,将干粉射流喷向燃烧区火焰根部即可。


2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某些化合物容易爆炸。

如:有机化合物中的过氧化物、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和 硝酸酯、干燥的重氮盐、叠氮化物、重金属的炔化物等,均是易爆物品,在使用和 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含过氧化物的乙醚蒸馏时,有爆炸的危险,事先必须除去过氧化物。若有过氧化物,可加入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予以除去。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不宜在烘箱内干燥。乙醇和浓硝酸混合在一起,会引起极强烈的爆炸。


(2)仪器装置不正确或操作错误,有时会引起爆炸。

如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加热 回流,仪器必须与大气相通。在蒸馏时要注意,不要将物料蒸干。在减压操作时,不能使用不耐外压的玻璃仪器(例如平底烧瓶和锥形烧瓶等)。


(3)氢气、乙炔、环氧乙烷等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会生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即会爆炸。因此,使用上述物质时必须严禁明火。对于放热量很大的合成反应,要小心地慢慢滴加物料,并注意冷却,同时要防止因 滴液漏斗的活塞漏液而造的事故。


3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实验中的许多试剂都是有毒的。有毒物质往往通过呼吸吸入、皮肤渗入、误食等方式导致中毒。

处理具有刺激性、恶臭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 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实验中应避免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尤其严禁手直接接触剧毒品。沾在皮肤上的 有机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洗去,切莫用有机溶剂洗,否则只会增加化学药品渗入皮肤的速度。溅落在桌面或地面的有机物应及时除去。如不慎损坏水银温度计,撒落在地上的水银应尽量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撒落的地方。实验中所用剧毒物质由各课题组技术负责人负责保管、适量发给使用人员并要回收剩余。实验装有毒物质的器皿要贴标签注明,用后及时清洗,经常使用有毒物质 实验的操作台及水槽要注明,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不准乱丢。 操作有毒物质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 恶心呕吐、心悸头晕等症状时,则可能系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a) 固体或液体毒物中毒:有毒物质尚在嘴里的立即吐掉,用大量水漱口。误 食碱者,先饮大量水再喝些牛奶。误食酸者,先喝水,再服Mg(OH)2乳剂,最后饮些牛奶。不要用催吐药,也不要服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不要服催吐 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b) 吸入气体或蒸气中毒者:立即转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和钮扣,呼吸新鲜气。对休克者应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对口法。立即送医院急救。


4实验室触电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实验中常使用电炉、电热套、电动搅拌机等,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 部分直接接触及石棉网金属丝与电炉电阻丝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电热套内严禁滴入水等溶剂,以防止电器短路。
为了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先关仪器开关, 再将连接电源的插头拨下。检查电器设备是否漏电应该用试电笔,凡是漏电的仪器,一律不能使用。


发生触电时急救方法:

①关闭电源。②用干木棍使导线与被害者分开。③使被害者和土地分离,急救时急救者必须做好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手或脚必须绝缘。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救治。


5实验室其他事故的急救知识

(1)玻璃割伤一般轻伤应及时挤出污血,并用消过毒的镊子取出玻璃碎片,用蒸 馏水洗净伤口,涂上碘酒,再用创可贴或绷带包扎;大伤口应立即用绷带扎紧伤口上部,使伤口停止流血,急送医院就诊。


(2)烫伤被火焰、蒸气、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应立即将伤口处用大量水 冲洗或浸泡,从而迅速降温避免温度烧伤。若起水泡则不宜挑破,应用纱布包扎后 送医院治疗。对轻微烫伤,可在伤处涂些鱼肝油或烫伤油膏或万花油后包扎。若皮肤起泡(二级灼伤),不要弄破水泡,防止感染;若伤处皮肤呈棕色或黑色(三级灼伤),应用干燥而无菌的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急送医院治疗。


(3)被酸、碱或溴液灼伤

(a)皮肤被酸灼伤要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 水进行中和,最后用水冲洗,涂上药品凡士林。(b)碱液灼伤要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2%醋酸洗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最后用水冲洗,再涂上药品凡士林。(c) 酚灼伤时立即用30%酒精揩洗数遍,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而后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4~6小时,由于酚用水冲淡1:1或2:1浓度时,瞬间可使皮肤损伤加重而增加酚吸收,故不可先用水冲洗污染面。 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重伤者经初步处理后,急送医务室。


(4)酸液、碱液或其他异物溅入眼中

(a)酸液溅入眼中,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1%碳酸氢钠溶液冲洗。(b)若为碱液,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硼酸溶液冲洗。洗眼时要保持眼皮张开,可由他人帮助翻开眼睑,持续冲洗15分钟。重伤者经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治疗。(c)若木屑、尘粒等异物,可由他人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轻轻取出异物,或任其流泪,待异物排出后,再滴入几滴鱼肝油。若玻璃屑进入眼睛内是比较危险的。这时要尽量保持平静,绝不可用手揉擦,也不要让别人翻眼睑,尽量不要转动眼球,可任其流泪,有时碎屑会随泪水流出。用纱布,轻轻包住眼睛后,立即将伤者急送医院处理。


(5)对于强酸性腐蚀毒物

先饮大量的水,再服氢氧化铝膏、鸡蛋白;对于强碱性毒物,最好要先饮大量的水,然后服用醋、酸果汁、鸡蛋白。不论酸或碱中毒都需灌注牛奶,不要吃呕吐剂。


(6)水银容易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以经皮肤直接吸收而引起积累性中毒。


严重中毒的征象是口中有金属气味,呼出气体也有气味;流唾液,牙床及嘴唇上有硫化汞的黑色;淋巴腺及唾液腺肿大。若不慎中毒时,应送医院急救。急性中毒时,通 常用碳粉或呕吐剂彻底洗胃,或者食入蛋白(如1升牛奶加3个鸡蛋清)或蓖麻油解毒并使之呕吐。答案来自

H. 实验室存在的危险及危险来源有哪些

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方法应该和常规分类一致:

  1. 爆炸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两种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

  2. 2.气体:易燃气体,非易燃无毒气体

  3. 3.易燃液体:

  4. 4.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5. 5.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6. 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7. 7.放射性物质

  8. 8.腐蚀性物质

  9. 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10. 希望对您有用.

I. 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那个最危险

化学实验室可能会接触有毒物质;
物理实验室可能会触电;
生物实验室可能会感染细菌和病毒。
所以都有危险。
认真学习所在实验室实验手册,预习好实验,降低风险。

J. 高校实验室常见事故类型分为

一、火灾性事故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造成实验室火灾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1、未能随手关闭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

2、实验室内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

3、对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不慎或保管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燃易燃物;

4、相关实验过程操作不当,导致漏泄,或者发生放热反应,或者自然。

二、爆炸性事故

爆炸性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造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1、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压力容器(如高压气瓶)而导致爆炸;

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3、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当,导致燃烧爆炸;该类物品(如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物等)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

4、强氧化剂与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

5、由火灾事故发生引起仪器设备、药品等的爆炸。

三、毒害性事故

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造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1、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导致有毒物沾染到食物,或直接发生误食,从而引发中毒事故;

2、验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事故;

3、管理不善,操作不慎或违规操作,实验后有毒物质处理不当,造成有毒物品泄露流失,引起人员中毒、造成环境污染;

4、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直接引起环境污染。

四、机电伤人性事故

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

1、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

2、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以及电弧火花伤人;

3、错误操作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造成伤害。

五、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导致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照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

阅读全文

与物理实验室的主要伤害类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