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二物理哪些知识点需要注意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m/s。
3.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实像和虚像:
区别 概念 能否用光屏承接 倒立与正立 举例
实像 真实光线会聚成的像 能 一般为倒立 小孔成像
虚像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 否 一般为正立 平面镜成像
6.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透明、不透明物体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第三章 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2f >u>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的单位:℃。
(3)液体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是常见的晶体;蜡、沥青、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
3.熔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固体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是否升高 有无熔点
晶体 吸热 保持不变 有
非晶体 吸热 升高 无
(4)冰的熔点:0℃。
4.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2)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熔液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是否降低 有无凝固点
晶体 放热 保持不变 有
非晶体 放热 降低 无
(3)水的凝固点:0℃。
5.对同一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沸腾:
①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④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100℃。
(3)蒸发:
①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要加快蒸发,就要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③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
相同点 汽化现象、吸热过程
6.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7.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8.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9.雾、露、霜的成因:
(1)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第五章 电流与电路
1.电荷:
(1)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负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验电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通过验电器两片金属箔是否张开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6)电荷量:用字母Q表示。
①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②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2.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等。
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5.电路:
(1)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电路各部分作用:
①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它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它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接通和断开电路。控制用电器是否工作。
④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它是用来传输电能的。
6.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2)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断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这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且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
7.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电路:
电路 连接方法 电流
路径 有无节点 各用电器间是否互相影响 开关个数 改变开关位置是否影响电路
串联电路 用电器首尾相连 一条 无 互相影响 一个 不影响
并联电路 用电器两端分别连接在一起 两条或多条 有 互不影响 可以多个 可能影响
8.电流(强度):
(1)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简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
(2)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
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9.电流表:
(1)清楚实验室使用的电流表的符号、外观、表盘、量程、接线柱。
(2)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②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10.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公式表示:I = I1= I2。
(2)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公式表示:I = I1+ I2。
第六章 电压与电阻
1. 电压:用字母U表示。
(1)电压的作用: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电源的作用: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3)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单位换算关系:1kV=1000V,1 mV=10-3V,1μV=10-6V。
(4)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2.电压表:
(1)清楚实验室使用的电压表的符号、外观、表盘、量程、接线柱。
(2)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公式表示:U=U1+U2。
(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公式表示:U=U1=U2。
4.电阻:
(1)概念: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叫做电阻。用符号R表示。
(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1kΩ=103Ω,1MΩ=106Ω。
(3)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具体的定性关系)
5.滑动变阻器:
(1)清楚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连接方法。
(2)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流、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灯泡的实际功率(亮度),但不能改变电路总电压。
第七章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 UR 。
2.串并联电路电阻规律:
(1)串联电路电阻规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公式:R = R1+R2。
(2)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电阻倒数之和,公式:1R = 1R1 = 1R2 。(对于两个电阻的并联公式,常用R = R1R2R1+R2 。)
第八章 电功率
1. 电能:
(1)电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106J。
(2)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2. 电功:用符号W表示。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2)单位:J。
(3)电功公式:W=UIt。
(4)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3.电功率:用符号P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3)公式:P = Wt 。
(4)单位:瓦特,简称瓦(W)。另有单位千瓦(kW),1 kW=1000W。
(5)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P =UI。
4.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功率;
(3)用电器的电阻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R = U2额P额 。
5.电流的热效应:
(1)概念: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这一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内能。
(2)焦耳定律:
①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②公式:Q=I2Rt。
(3)利用电流热效应,制成电热器。
6.家庭电路:
(1)组成:——火线、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电灯。
(2)家庭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①输电线:传输电能。
②电能表:测量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③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④保险装置:有较大电流通过时,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⑤插座:将用电器连入电路。
⑥电灯:照明。
(3)火线、零线之间的电压:220V。
(4)保险丝:保险丝是用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5)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短路。
(6)家庭电路中总功率与各用电器功率的关系:P = P1+ P2 +……+ Pn。
第九章 电和磁
1. 磁现象:
(1)磁性:磁体能够吸引钢铁类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北极(N)、南极(S)。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的现象。
(6)磁体的性质:吸铁性、指向性。
2.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使磁针偏转的物质。
(2)磁场的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体周围磁感线的方向: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
3.电流的磁场:
(1)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现象。
(2)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4)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4.电磁铁:
(1)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就构成了一个电磁铁。
(2)铁芯的作用:由于铁芯被磁化,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3)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①与电流大小有关。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②与线圈匝数有关。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线圈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5.电磁继电器:
(1)构造:电磁铁、衔铁、弹簧、动触点、静触点。
(2)作用:间接控制、远距离控制、自动控制。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有关系。
(3)电动机:
①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②能量转化: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电磁感应:
(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发电机:
①原理:电磁感应。
②能量转化: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Ⅱ 怎样学好初二物理
一、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物理的世界
物理并不陌生。大至整个宇宙,小至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种种的物理现象。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有如五光十色的万花筒。要问:"天有多高?"那就要研究大气层及更遥远的空间。在大自然,会发生惊天动地的雷鸣和划破长空的闪电。可是,有没有注意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雷"和"电"?电话给人类交往带来很多方便,有什么不足之处?也许不少同学都看过杂技"飞车走壁"吧,在倾斜度很大的墙壁上,一辆摩托车或小汽车在高速行驶,却不会掉下来,坐在汽车里的演员显得那样悠然自得。在惊讶之余,也许会佩服演员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胆量。其实,这些都是运用了物理中力学的一些原理。为什么大型拖拉机和坦克要安装上履带,自行车的车轮外胎及钢丝钳口上要有花纹?保温瓶为什么既能保持物体"高温",又能保持物体的"低温"?这些问题,学习了物理,就能得到答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刚刚向物理学宫迈进的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兴趣。自然界万物的运动和变化,以及人们创造的一切,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在自己的心灵中点燃起强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浓厚的兴趣进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学习中体验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求得知识的欢乐。让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你处于欲罢不能,顽强奋进的状态吧。
二、读书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翻开每一个科学家成功的奋斗史,都看到"着迷"地读书的篇章。读书,首先要认真精读课本。物理课本是经过很长时间教学实践后编写出来的,讲述的是本学科的最基础的知识,里面珍藏着"科学巨人们"的智慧之果。阅读课本时,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师的指导,非常认真地一个概念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公式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要注意课文的思路——它要说明什么问题,是怎样说明的。对重点的段落和关键的内容,要特别用心细致地阅读,一字一句地理解。对物理中说明问题的特点——有事实的根据,有充分的理由,要注意领会。对书中的例题,不能只看如何应用公式,还要看它是怎样分析问题的,看看自己合上课本后能否重做出来,看看自己还能不能有别的方法去做。在学完每章之后,还应把整章内容做一个小结,把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系统地掌握它。还要学习应用课本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不要对课本不读不看,一味只是赶着完成作业,这样是决不能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
除了精读课本外,同学们还可以广泛阅读更多的物理课外书刊。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大懂的内容,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开阔眼界,扩充知识回,使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在更广阔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观察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每一个人,从婴儿时起。由于对周围千变万化的现象感到好奇,留心地观察,逐步积累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真有伪,要去伪存真。特别是在学习物理时,更要认真采用观察的方法,要从单纯的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
怎样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呢?首先,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例如,一个物体受力时是否可能没有别的物体作用于它?在日常接触到的各种物质中,哪些较易或不易传热?要用正确经验做基础,深入理解有关知识。
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在做演示实验之前,老师往往会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样做,希望同学们观察些什么。这些话都是很重要的,是我们观察的依据,我们都要听清楚,还要边听边思考,想一想将会得到什么结果。
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因为演示实验是在讲台上做,仪器有时比较小,而实验现象往往变化很快,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现象看到,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必须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实验中的每一步骤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要不遗漏,慢的要有耐心。很多实验往往又分几个步骤。例如做证明运动着的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阻力的缘故这一演示实验时,是让小车先后3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而桌面处3次分别放上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我们要认真注意到3次放的高度是相同的,并要想一下为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在3个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小车所走距离有什么不同,这3个不同的表面提供了什么不同的条件等等。
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除了沿着老师指导的方向得出结论外,还要想一想,这个实验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法。而且,联系这一演示实验,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例如,联系上面提到的实验,我们很容易想到,如果坐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在柏油路上就会比在沙路上冲得更远。
四、手脑并用做好实验
实验,在学习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在实验中应通过自己动手,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解决下面的问题:
1.通过实验,对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有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易于理解。如物质的三态变化,从固态到液态要吸热,晶体熔解时温度不变,这些现象通过苯的熔解实验后,将深信不疑,印象深刻。
2.通过动手操作,更仔细地认识各种物理仪器、装置的构造和性能,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常用仪器。物理实验使用的各种基本仪表和装置,就是今后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装置的基础,今天学会了操作,将来就有了操作的技能基础。
3.在实验中掌握一些基本测量方法。例如测定细小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多绕很多圈来测量的"以大量小"法;在测定未知电阻值时可以用"替代法","比较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等。这些实验的基本方法都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4.在实验中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实验课前做好预习;实验时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忠实记录,按时完成;保持清洁,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实验报告。养成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品质,将来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生产者和科学工作者。
五、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例如对于电阻,要搞清楚:根据什么实验事实而引入电阻概念?电阻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怎样测量导体的电阻?等等。
有比较才能鉴别。应用对比法,是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使它们不会混淆起来,从而正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一种好方法。
首先,接触到每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把它和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观念相对比,看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同的,纠正生活中对概念的模糊看法。例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但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错误的感性认识,认为要保持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是要用力的。我们必须把这一错误的看法拿出来对比,然后才能正确地掌握力的概念,对物体惯性的认识和应用惯性定律分析问题,才不会产生错误。
其次,把前后学过的相互联系的概念进行对比,例如质量与密度,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热量和比热等等。这一对对概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伸延,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要从定义、物理意义、单位、实际应用加以对比。对一些类似的概念和规律可以用列表法进行对比,例如列表对比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等。
在物理学习中,还应经常运用分析综合这一思维方法。如学习简单机械时,我们应先是对各种不同的简单机械(杠杆、轮轴、动滑轮、定滑轮等)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杠杆的不同形式,因而都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计算动力和阻力关系;它们都遵从功的原理,只能省力,不能省功。
六、要正确使用数学工具
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物理时,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运用好这一工具。应用数学工具学习物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概念、规律的数学公式,与用文字、语言叙述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单从纯数学关系上理解公式,避免产生物理意义上的错误。例如,物质密度的定义式是ρ=m/v,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的数学关系,说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呢?不能,因为密度ρ是描述每种物质固有特性的物理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X103千克/米3,不管把铝做成小铆钉,还是大铝块,ρ都是这个数值,怎能说它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呢?所以公式ρ=m/v只是提供了一种测量和计算密度的方法,即,当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一公式计算出构成这一物体的物质的密度。
(2)在进行物理计算、推理时,要把物理计算和简洁的文字说理结合起来,才能使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简明严格。计算得到的结果,也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
(3)要养成用作图来表示物理过程和规律的习惯,如画物体受力图,简单机械的力图,晶体的熔解曲线,物体的运动情况图,光路图等。自觉学会按题画图,看图识义,提高正确用图的能力,克服做练习不画图,不用图的坏习惯。
七、做好练习
在课文每一单元后面,都有一些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可分为四类:
1.问答题。在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后,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要求应用刚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答。
2.讨论题。根据题目所提出的物理现象和条件,应用物理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回答题中提出来的"是什么"、"如何变化"、"情况又如何"等问题。
3.计算题。应用物理规律和公式,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数值计算未知结果。
4.实验题。应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或联接线路,或进行实验验证物理定律,或测定某些数值,并作出分析、判断和讨论。
八、既要懂得,又要记得
反对在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不理解的情况下,把它们硬背下来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必须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高中要应用初中学过的东西,大学要应用高、初中学过的东西。学过的东西记住了,到时才能从大脑信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如果学过后就不记得了,"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就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楼房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怎样才能加强自己的记忆呢?
理解是正确、完整、巩固的记忆的基础,要通过分析综合,将知识的理解强化和深入,记忆才能深刻。对一个概念的分析,要突出它的要素,抓住关键。例如,分析功的概念时,要注意它的两个要素是:力和距离。一个关键是:距离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对于多个类似的概念和规律,就要进行相互比较,知识将在不断相互比较和联系中不断强化、提高和深印在脑海中。
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有人以为,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一个人的一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物,但只有那极少数(有人统计认为不足5%)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反复应用的事物,我们才能记住。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九、学知识,学方法,长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中,将学到什么呢?不少同学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学到物理知识。"这一回答最多只算对了一半。因为学习物理学,不但要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培养从事生产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只要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阶段,可以学得快而好,参加建设工作后,就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有所创造发明。
Ⅲ 如何学好八年级物理
物理学习掌握八个关键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熟记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论;记住一些结论对于提高解题速度、提高应试技巧等是大有帮助的。
二、重视随堂笔记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讲过的一些好的解题方法、例题,或者是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争取把漏洞、难点都掌握;另一方面,“温故而知新”通过对课堂笔记的回忆,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解题方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知识当时可能学会了,便间隔一段时间后容易淡忘,如果能及时地做好笔记,不间断地加以复习,形成永久记忆,把所学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独立完成、不依赖他人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思考,有时可能慢一些,有时可能会走弯路,有时可能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物理学习优异者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四、学会画图分析物理过程
不论题目难易都要尽量画图分析,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知识需要通过画图来达成,画图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通过反复的训练,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物理问题其实会变得很简单。
五、重视物理知识的巩固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就是对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在弄懂、弄会的基础上,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尽可能的节约解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高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对知识进行巩固。
六、学会勤学多问
在物理学习中不清楚和不理解的问题要与老师或与同学进行及时的讨论、交流。好多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果总有知识漏洞不及时加以解决,久而久之,漏洞就越积越多,这样会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了兴趣,则很难把这门学科学好的。
七、重视总结知识点
及时总结知识点,同类题型及时做好归纳,以便做到举一反三,及时融会贯通。研究表明,有系统的学习会比零散的知识点容易掌握。习惯性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慢慢就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解题思维,知识就慢慢变成自己的了。
八、重视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在物理学习中好多同学总是因计算失误导致丢分严重。“数理不分家”,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平时一定要勤练计算准确的基本功,要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
Ⅳ 初二物理学习中要注意什么我的物理成绩很差,而且做练习是什么都挺理解的,可是考试中却一头雾水了
是心态问题吗?你可以多巩固,相信自己,既然做练习会,那你就要找到原因,解决它,还是考试比较难?总之初二物理嘛,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还是能学好的.
Ⅳ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有哪些应该注意的
首先要掌握好各单元的知识
第一章中最难的是通过声音传播时间来计算距离,像已知看到闪电后过几秒听到雷声,求闪电离你的距离,要注意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并光速可忽略有些题要注意“÷2”
第二和第三章都是光学,要记住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四章物态变化中要搞清楚熔化 凝固 液化 汽化 升华 凝华的特点。以及他们中那些吸热,那些放热。
第五章的电学要搞清楚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和特点 画电路图时一定要用电路符号,不要把元器件画在拐角处。连接实物图时注意开关是干路开关还是支路开关,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要连反了,导线不能交叉。
Ⅵ 写给即将初二的新生:初中物理学习,你该注意啥
物理是一门博大精深却又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较为困难的学科,可你只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你定能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若想要学好这门学科你得做好以下几点
1,首先你必须要准备一个笔记本,一个能至少用到初中结束的笔记本,用这个笔记本你得记好老师上课或课本上每一个重要的公式,注意点,以及易错点,笔记是又一本教材,学会时常看它,复习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笔记本的背面可以用来总结你的错题为什么错,将每一个你没有掌握,不熟悉的知识点总结下来,再好好搞懂它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物理是一门公式极其多的学科,可以说初高中阶段比数学都还要多,你必须记牢每一个重要的公式,它们死板却合理,包含着这个宇宙的运行规律与万物变化规则,是前人一代代总结,推算出来的智慧结晶,想要记住他们,你可能必须得通过一次又一次做题来运用它们并掌握它们,最后融为你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记住,记住并理解并运用物理公式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另外就是练题,若你真的想学好,切记,千万不能大面积的抄作业,作为过来人,也知道学生时代再厉害的学霸也有抄作业的时候,但都是可能逼不得已的时候才抄一点,但是,理科的科目,大面积的抄作业真的太致命了,扎扎实实打好每一个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到了后面,你会发现,你抄的作业,你都会补回来的,因为漏洞实在太多。另外,做完的题一定要总结,特别是错题,一定要讲错的原因,知识点不懂的,记下来,反复看,你才可能避免下一次继续出错,因为错题往往是你的漏洞所在,你若不补上,下一次出现依然做不起。
Ⅶ 学好八年级物理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物理学习掌握八个关键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熟记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论;记住一些结论对于提高解题速度、提高应试技巧等是大有帮助的。
二、重视随堂笔记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讲过的一些好的解题方法、例题,或者是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争取把漏洞、难点都掌握;另一方面,“温故而知新”通过对课堂笔记的回忆,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解题方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知识当时可能学会了,便间隔一段时间后容易淡忘,如果能及时地做好笔记,不间断地加以复习,形成永久记忆,把所学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重视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独立完成、不依赖他人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思考,有时可能慢一些,有时可能会走弯路,有时可能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物理学习优异者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四、学会画图分析物理过程
不论题目难易都要尽量画图分析,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知识需要通过画图来达成,画图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通过反复的训练,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复杂的物理问题其实会变得很简单。
五、重视物理知识的巩固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就是对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在弄懂、弄会的基础上,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尽可能的节约解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高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对知识进行巩固。
六、学会勤学多问
在物理学习中不清楚和不理解的问题要与老师或与同学进行及时的讨论、交流。好多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果总有知识漏洞不及时加以解决,久而久之,漏洞就越积越多,这样会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了兴趣,则很难把这门学科学好的。
七、重视总结知识点
及时总结知识点,同类题型及时做好归纳,以便做到举一反三,及时融会贯通。研究表明,有系统的学习会比零散的知识点容易掌握。习惯性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慢慢就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解题思维,知识就慢慢变成自己的了。
八、重视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在物理学习中好多同学总是因计算失误导致丢分严重。“数理不分家”,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平时一定要勤练计算准确的基本功,要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
Ⅷ 要上初二了,怎样学好初中物理,注意什么
物理是一种理科课程.初中物理呢,是应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现象的学科.比较贴近于生活.也来自生活.要是想学好物理呢,就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的话.你根本就学不会物理的,因为物理是有逻辑性的.那么怎么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学好物理呢?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
第五、不懂就问
发现自己有不会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的问同学或者是老师.不懂就问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就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在你的脑子里边了.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而不是别人的东西.
关于怎么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已经告诉给大家了,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上面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对于你们提高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Ⅸ 、初二的物理学习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呢
要学好关键是听课,而上课时的笔记是必须记下来的。物理中的概念不仅仅是能背出来,还要知道运用,规律定理也如此.作业要认真做,最好买一些参考书,比如《点拨》,参考书上的例题、习题有详尽的解答过程最好。平时多观察,动手做做小实验,对于学习物理是有很大帮助的。
Ⅹ 初二物理怎么样学习那些地方应该注意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七)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八)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九)知识结构.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十)数学.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十一)体育活动.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好的保证,旺盛的精力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要会一种,二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要终生参加体育活动,不能间断,仅由兴趣出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搞体育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好处.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锻炼身体.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以减少睡觉的时间去增加学习的时间,这种办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为代价去换取一点好成绩,不能动不动就讲所谓"冲刺","拼搏",学习也要讲究规律性,也就是总是努力,不搞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