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能够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什么
是音调、响度、音色
物理学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频率就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1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从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❷ 描述声音的物理量包括核磁分贝安培
声波的幅度决定音量,比如音响的音量开关大小;声波的长短决定音调,比如高低音;声波的波形决定音差,比如锣声和鼓声,比如不同拼音拼出不同的声音;声波的波纹决定音色。由于每个人的声音的波纹,就像指纹,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所以模仿者的假李逵一到公安部门就原形毕露。
❸ 描述声音的物理量有哪些
表示声音特性的物理量有响度、音调和音色,简称声音的三要素。
1、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
2、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3、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
(3)声音的物理量可用什么表示扩展阅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如:软木 500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自然界中,有光能,水能,生活中有机械能,电能,其实声也有能量。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物体,敲击其中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也会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声音传播是带动了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说明声音也有能量。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符号为dB。0分贝刚刚引起听觉。人们把超过听力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听力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一般的声音总是包含一定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到2万赫兹之间。高于这个范围的波动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称为次声波。狗和蝙蝠等动物可以听得到高达16万赫兹的声音。鲸和大象则可以产生频率在15到35赫兹范围内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用量子力学解释便是原子的运动,形成了声波。但这与波粒子等名词没有联系。
❹ 为了反映物体发声的大小引入的物理量是什么
为了反应物体发物体发声的大小引入的物理量是声强
反应声音高低的是频率。
❺ 声音的音量在物理学种用哪一个物理量表示
声音的音量在物理学种用响度这个物理量表示
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指人耳对所听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主观感受,其客观评价尺度是声音的振幅大小。这种感受源自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压力,即声压。物体振动通过不同的介质,将其振动能量传导开去。人们为了对声音的感受量化成可以监测的指标,就把声压分成“级”——声压级,以便能客观的表示声音的强弱,其单位称为“分贝”(dB).
❻ 描述声音的物理量有哪些 a 赫兹
不包括安培
首先有声速,然后是音色、音调、响度。声音强弱用分贝。
声音作为一种波,有振幅有频率。
再就是乐音和噪音的区分
❼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声音的强弱,与( 振动的振幅 )有关;声音的高低,与( 振动的频率 )有关。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分贝还是一种测量声音相对响度的单位。分贝用dB表示。因为任何物体的振动都会发生声音,而同一时刻,世界上将有数以万计的物体在振动,所以,可以这么说,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充满着声音,人们就是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之中。声音对人类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空气、水、食物。正因为如此,人们特别是声学专家才对声音作系统而又深刻的研究。至今,声学专家已掌握了大量有关声音规律的知识。然而,一段时间内,声学知识曾受到冷遇,具体表现在我国的中学物理课本上对声学知识一字不提,直到1984年,我国的高中物理课本才加强了声学部分的知识,介绍一些有关声学知识方面的概念。对声学知识的偏废,必然会产生一批“声盲”。不是吗?你稍加注意,在你周围认为“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是一回事的人数还是相当可观的。本节结合区分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来介绍声音的几个常用概念。声音的强弱有时又称声音的大小,它决定于使物体振动的外力的大小。如轻拨琴弦,声音就弱(小),重拨琴弦,声音就强(大)。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呼出气流力量的大小。气流对发音器官的压力大,声音就强;相反,声音就弱。以上是直接从促使声源(振动物)振动的外加策动力的大小来定义声音的强弱,属于“因果性定义”。声学上,描述声音强弱的科学术语是“响度”,有时亦称“音量”或“声量”。所谓响度,就是听觉所估计的声音强弱程度的物理量。显然,它是一个主观感觉量,其大小主要与“声强”的大小有关。而所谓声强,就是每单位时间内通过与指定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声能,它的单位是瓦特/米2。一般人的耳朵可以感受声强变化范围很宽的声波(大约从10-12瓦特/米2~1瓦特/米2),但是,人耳对声强的变化感觉却很迟钝,这种感觉大致与声强的对数成正比。例如,声强增大10倍时,入耳听起来只感到响度为原先的2倍;声强增大100倍时,听起来也只觉得响度大约为原先的3倍。于是,人们规定用对数标度来描述声强的大小,选定(空气中)声强的参考基准I0=10-12瓦特/米2,则某一声强I与I0之比的对数再乘以10,就称作为声强的声强级LI,即[Math Processing Error](分贝)。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的压力(p)会围绕大气压(p0)发生涨落,涨落值(Δp=p-p0)就叫做声压。随着声音(波)的传播,声压时刻在变化,而通常所说的声压实指它的有效值。事实上,声强的测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而测量声压却很方便。因此,描述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常采用声压。声音的强弱不仅与声压(或声强)有关,也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实验证明,人耳对中、低声压级的低频声音与高频声音的听觉相对不敏感,而对频率3000~4000赫之间的声音最敏感。响度的单位是宋或毫宋,40分贝声级的1000赫的纯音的响度就是1宋,1毫宋的响度相当于刚能听到的声音。不过人们更加常用响度级来描述声音的强弱,响度级的单位是方,某个声音由正常人耳判断与1000赫纯音的1分贝声压级等响,则它的响度级就定为1方,声音响度级的方数等于与它等响的1000赫纯音声压级的分贝数。
❽ 音量的单位是什么,它表示什么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分贝是较常用的计量单位。可表示为:
1、表示功率量之比的一种单位,等于功率强度之比的常用对数的10倍。
2、表示场量之比的一种单位,等于场强幅值之比的常用对数的20倍。
3、声压级的单位,大约等于人耳通常可觉察响度差别的最小分度值。
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指人耳对所听到的声音大小强弱的主观感受,其客观评价尺度是声音的振幅大小。这种感受源自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压力,即声压。
物体振动通过不同的介质,将其振动能量传导开去。人们为了对声音的感受量化成可以监测的指标,就把声压分成“级”——声压级,以便能客观的表示声音的强弱,其单位称为“分贝”(dB)。
分贝是较常用的计量单位。可表示为:
1、表示功率量之比的一种单位,等于功率强度之比的常用对数的10倍。
2、表示场量之比的一种单位,等于场强幅值之比的常用对数的20倍。
3、声压级的单位,大约等于人耳通常可觉察响度差别的最小分度值。
分贝最初来源于长途电讯的计测, 后被广泛应用在电工、无线电、力学、冲击振动、机械功率和声学等领域。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间的声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如:软木 500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❾ 描述声音的物理量是什么
描述声音的物理量是分贝。
分贝是较常用的计量单位。可表示为:
1、表示功率量之比的一种单位,等于功率强度之比的常用对数的10倍。
2、表示场量之比的一种单位,等于场强幅值之比的常用对数的20倍。
3、声压级的单位,大约等于人耳通常可觉察响度差别的最小分度值。
分贝最初来源于长途电讯的计测, 后被广泛应用在电工、无线电、力学、冲击振动、机械功率和声学等领域。
分贝是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级差单位,表示为DB , 其定义为:“两个同类功率量或可与功率类比的量之比值的常用对数乘以10 等于1时的级差” 。
同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单位的补充说明中对“可与功率类比的量” 加以了说明:“ 通常是指电流平方、电压平方、质点速度平方、声压平方、位移平方、速度平方、加速平方、力平方、振幅平方、场强和声能密度等” 。
(9)声音的物理量可用什么表示扩展阅读:
噪音大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方面,老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被干扰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多梦,并使熟睡的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以使人惊醒。一般来说,40分贝大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
70分贝可影响50%;而突发动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等。在高噪声环境里,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50~60%以上。
(2)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
研究表明,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如播音室、医院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如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50~60分贝则属于较吵的环境,此时脑力劳动受到影响,谈话也受到干扰。
当打电话时,周围噪声达65分贝则对话有困难;在80分贝时,则听不清楚。在噪声达80~90分贝时,距离约0.15米也得提高嗓门才能进行对话。如果噪声分贝数再高,实际上不可能进行对话。
(3)噪声损伤听觉 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如果长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就会延长,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听力可以恢复。
这种可以恢复听力的损失称为听觉疲劳。随着听觉疲劳的加重会造成听觉机能恢复不全。因此,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