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助>关于体温单的绘制
以前只要是降温后体温单上都是以“吊灯笼”的形式绘制,去年开始,药物降温的不用在提问上“吊灯笼”,只要护理记录单记录就行了! 查看原帖>>
‘贰’ 体温怎么写正规
体温按实际测量读数记录,不得折算。体温单内每小格为0.2℃,5小格为1℃。
一般人体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37.3℃就是发热,37.3-38℃是低烧,38.1-40℃是高烧。除此之外,口腔的正常体温为36.3-37.2℃,而直肠正常温度是36.3-37.5℃。
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
(2)物理降温后的体温单如何绘制扩展阅读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1、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周期有关, 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2、年龄因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叁’ 体温到达多少度需要画降温图
体温到达以下类型之一的,需要画降温图。依据腋窝温度,发烧可分为低热型(37.5~38摄氏度)、中热型(38.1~39摄氏度)、高热型(39.1~41摄氏度)、超高热型(>41摄氏度)。
体温、脉搏记录法:
体温单每次测得体温、脉搏数值在相应坐标上标出,以直线与前次连接,形成曲线图形。标记时要求点圆、线直。
1,用蓝笔画,用蓝线连接两个体温。
2,腋温以蓝叉表示、口温以蓝点表示、肛温以蓝圈表示。
3,如果采取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用红圈测量体温,并用红色虚线与降温前的体温垂直连接。下一次测得的温度应与冷却前的体温用蓝线连接。
(3)物理降温后的体温单如何绘制扩展阅读:
正常体温根据测试部位的不同,体温的正常值稍有差异。常用的体温包括: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
(1)口腔温度 将体温计放置在患者舌下,闭嘴约3分钟后取出,正常范围为36.3℃~37.2℃;
(2)直肠温度 测量方法是将体温计消毒后涂上润滑油,然后插入肛门,三分钟后取出,其正常值比口腔温度约高0.3℃~0.5℃;
(3)腋窝温度 因测量方便卫生,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测温方法,其测量方法是将体温计夹于腋窝,五分钟后读取数值,正常范围为36.1℃~37℃,比口腔温度约低0.2℃~0.4℃。
‘肆’ 体温单物理降温的连线法
体温、脉搏记录法
1.体温 按实际测量读数记录,不得折算,体温单内每小格为0.2℃,5小格为1℃。
(1)口腔温度以蓝点表示“●”。
(2)腋下温度以蓝叉表示“×”。
(3)直肠温度以蓝圈表示“○”
各点、叉、圈之间以蓝线相连。
(4)物理降温如温水或酒精擦浴、大动脉冰敷后的体温,以红圈表示,并用红色虚线与物理降温前的体温相连,一次体温亦应与物理降温前体温相连。
(5)遇拒试、外出、不升时,前后两次体温曲线应断开不连。
2.脉搏、体温单内每小格为4次、5小格为20次。
(1)脉率以红点表示“●”,用红线相连。
(2)心率以红圈表示“○”,用红线相连。
(3)当体温与脉搏重叠时,先画体温,然后在体温外面一红圈表示脉搏,如 肛表测温时,在蓝圈内画一红点表示脉搏如⊕
(4)若需记录脉搏短绌图表,则于心率与脉率之间以蓝笔涂满。
(4)物理降温后的体温单如何绘制扩展阅读
体温单是用于描绘患者体温、脉搏、呼吸曲线和记录患者血压、体重、出人水量、人院、出院、转科、手术、死亡等。
记录要求:数据正确,字迹清晰,一律用蓝黑墨水书写,圆点等大等圆,连线平直,达到准确、美观、整洁的目的。
‘伍’ 护理体温表怎样填写
2.书写规范
2.1.体温表
2.1.1楣栏:用蓝黑色笔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科别、床号、住院号。
a.入院日期:年份必须写4位数。
b.床号、科别:填写入院时安排的床号、科室,有转床、转科,在原床号、科室后加“→”号,并写明转往的床号、科室。例如:内二科→外一科,2→3。
2.1.2日期栏:用蓝黒色笔填写。每页第一日应填写年、月、日,中间用
短横线隔开(如2000-2-9),其余6天不填年、月,只填日;如在6天当中遇到新的月份或年度开始时,则应填月、日或年、月、日。年份写4位数。
2.1.3住院日期栏:由当天第一次绘制体温时,用蓝黑笔填写,从入院当天为第一天写“1”,连续写
至出院当日。
2.1.4手术后(或分娩后)日数:由当天第一次绘制体温时,用红笔填写,手术当天写“0”,手术次日为手术后第一日,写“1”,依次填写(分娩后日数填写相同)。如遇第二次手术,则停写第一次手术日期,改写为“Ⅱ-0”,以回病室时间为手术后“0”日期,依次填写,例如:2000-12-18号第一次术后第9天,11:45PM第二次手术结束回病室,在原来已填写好的“9”后面加填“(Ⅱ-0)”,则写成“9(Ⅱ-0)”;如2000-12-19号0:30AM回病室,则在12月19号手术后日数栏内写上“Ⅱ-0”。手术(分娩)日数连续填写到手术第10日。
2.1.5 42~40℃栏:在相应时间栏内,用红笔纵行填写入院/手术/分娩/转入/出院/死亡后,用短竖线隔开(占一格)再写时间,按12小时记,具体到时和分,填写死亡时间应与医生一致。手术不写时间。
a.转科由接收科室填写,如下午5时30分由内一转入内二,由内二接受时填写“转入—五时三十分”。
b.急诊科送“绿色通道”病人直接入手术室者,由术后接收科室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入室时间填写“急诊入院手术”及时间,。
c.私自离院、拒绝监测体温者护士可在体温单42℃下注明 “外出”、“拒测”,填写次数按照体温监测常规,私自离院外出者需每班书写护理记录注明。
2.1.6 34~36℃栏:用蓝色签字笔在34℃上填写重要诊疗措施和特殊用药,停止时注明“停xxx”,例如:在使用日期填写“冰毯”、“地高辛”、“人工辅助呼吸”;停止日期填写“停冰毯”、“停地高辛”、“停人工辅助呼吸”。35℃下用蓝色签字笔填写降温方式等。
2.1.7体温曲线的绘制:
a.用蓝笔绘制符号:口温“●”,腋温“×”,肛温“О”,相邻两次体温用蓝直线连接,在粗线上不必连线,体温表上注明“冰毯”或私自外出未画体温者,相邻两次体温不连线。
b.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得的体温,画在降温前体温的同一纵格栏内,以红圈表示,并以红虚线与降温前温度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与降温前体温相连。例如:测得体温39℃,处理后半小时复测39.5℃,则在39.5℃处用红圈表示,红虚线连接39℃,若处理后半小时复测体温38.5℃,则在38.5℃处用红圈表示,红虚线连接39℃。在纵行35℃以下填写降温方式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敷),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物理方式降温的写“物理降温”。
c.如患者高热经过多次采取降温措施后仍持续不降,受体温单记录限制须
将体温变化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d.如体温和脉搏重叠时,在蓝叉外画红圆圈表示;肛温与脉搏重叠时,在蓝圆圈内画红圆点表示;口温与脉搏重叠时,在蓝圆点外画红圆圈表示。
e.如体温不升者,不需绘制体温,在35℃以下写明“体温不升”(需低温计测试者除外),相邻前后两次体温不需连线。
f.病人体温突然上升或下降应给予复试,复试符合,在原体温上方用蓝笔以一小写英文字母“v”表示核实。临时外出回病房后一定要补测。
2.1.8脉搏曲线绘制:
a.脉率以红圆点表示,相邻的脉搏用红线相连,心率以红圈表示,相邻的心率也用红线相连。
b.脉搏短绌的病人测量脉搏的同时必须测量心率,并在体温单上绘制,以红圆圈表示心率,红圆点表示脉搏,两者之间头尾相连。
C.如脉搏、心率超过180次/分,一律画在180次处,并在脉搏右侧同格内用红笔画一向上箭头。
2.1.9呼吸用数字表示,不做常规测试,根据病情或医嘱测试并记录。用蓝黑钢笔在呼吸栏相应时间内填写,相邻两次呼吸上下错开,先上后下。
2.1.10总入液量栏:用蓝黑色笔填写。按护理常规和医嘱要求,每24小时(7AM~次日7AM)统计一次总入量(包括输液、饮水、食物等),下夜班把数字(不写单位)填入前一日栏内。
2.1.11排出量栏:用蓝黑色笔填写,只填写数字。
a.大便次数:每隔24小时填写一次,记录昨天中午12时至今天中午12时期间的大便次数。如无大便,则以“0”表示;如系灌肠后的大便次数,则以“1/E” “0/E”表示(分子记录大便次数);若因手术需要,对已解过大便的病人仍需灌肠者,则以“13/2E”表示,(即灌肠前已解过大便一次,经二次灌肠后又解大便三次),大便失禁或假肛则用“*”表示(无法控制大便次数者,为大便失禁),清洁灌肠后多次大便用*/E,若需要记录大便量,画斜线,斜线上记录大便次数,斜线下记录大便量。例如:2/500(g)。
b.尿量:按医嘱要求,每24小时(7AM~次日7AM)统计一次尿量,下夜班把数字填入前一日尿量栏内。导尿病人尿量以ml/c记录,小便失禁用“*”表示。
c.排出量空白栏:每24小时(7AM~次日7AM)统计总量一次,下夜班把数字填入前一日栏内。按医嘱要求,记录各种引流量,一条引流管记录一栏,引
流量用词统一,如“腹腔引流”“胃管引流”“胸腔引流(左)/(右)”“膀胱引流”“T管引流”,如2栏填满,则在药敏试验栏下面填写。根据医嘱可将24小
时的痰量、抽出液等记入空白栏。
d.按医嘱统计24小时总量者,除在体温表上填写一次总量外,必须在特殊观察病人护理记录单上分次记录出、入量。
2.1.12血压栏:用蓝黑钢笔填写,血压单位用mmHg。
a.按照医嘱测量并记录,每周最少一次,新入院病人当天须测血压一次。
b.医嘱每天测一次血压,则填入上午栏,每天测二次血压,则填入上、下午栏。
c.按医嘱要求每天测量血压3次以上(含3次)者,除危重(特殊观察)护理记录单上填写外,把8AM及4PM的血压填入相应栏内。
2.1.13体重栏:用蓝黑色笔填写。病人入院时应测量体重一次,如不能测量时,应注明“平车”或“轮椅”。住院期间,每周测量一次,暂不能测量者,应注明“卧床”,病情需要可增加测量次数。
2.1.14药敏试验栏:
a.根据医嘱用蓝黑色笔填写药物名称,青霉素简写“PG”, 链霉素简写“SM”, 破伤风抗毒素简写“TAT”,碘过敏试验简写“I”,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等无规范简写者均用文字填写。例:PG皮试(-),普鲁卡因皮试(-)。
b.药敏试验结果:蓝黑色笔写括号,阴性结果用在括号内写“-”;阳性结果,用红笔在括号内写“+”,并在第一页体温表的背面用红笔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时间某药敏试验阳性,并注明两个感叹号,例“2001年4月7日10AM青霉素药敏试验阳性!!”。
c.记录时间:在相应日期栏内填写结果,同一天做两种药敏试验时,一格填写一个结果,依此纵形排列。同一天做两种以上药敏试验,则在栏下加写。
d.入院评估时,询问病人有过敏史者,记录方式例:第一页体温表背面用红笔记录为有某药物过敏史,后注明两个感叹号,例:“有青霉素过敏史!!”。
2.1.15周数:用蓝黑色笔依次序填写。
2.1.16体温测试要求:
‘陆’ 电子板的物理降温怎么绘制三测单
高热患者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用红空圈表示,与降温前体温画在同一纵格栏内,并用红虚线与降温前温度相连,下次测得的温度与降温前相连。。。.
‘柒’ 体温单同一时间内有入院、转科、死亡等怎么绘制
红钢笔纵行填写入院、手术、分娩、转科、出院或死亡的时间。一个字或数字占一小格,竖线占两小格。
体温的绘制及记录
1、将测量后的体温用蓝铅笔绘制在体温单上,符号为:口温“●”、腋温“X”、肛温O”相邻的两次符号之间用蓝铅笔相连。
(7)物理降温后的体温单如何绘制扩展阅读:
体温计的选择:
1、温度计的测量精度需要是±0.05℃,很多电子温度计都称显示精度为±0.01℃,其实只有两个小数点后才显示,其实精度是达不到的哦,MM一定要注意避免上当受骗。
2、最好有液晶显示屏直接显示测量结果,对所测温度的数字反射清晰,灵敏清晰,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你使用温度计,你需要看到一个小刻度,它可能是困难的,可能不准确。
3、测量完成后自动哔哔提示功能,无需查看测量时间更人性化。如果温度计不能自动显示它已被取下,将会由于放置时间的长度而导致温度偏差。
4、在材质上最好选用多些环保抗菌保健品,这样更清洁卫生,因为把保健品放入口中,使用、测量放心。
5、因此,当买体温计时,也应该去正规的药店或购物中心。除了温度计外,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持续的测量也很重要。
‘捌’ 物理降温后30分钟,所测体温的绘制符号式
物理降温后30分钟,所测体温的绘制符号式
t表示最后温度
to表示初始温度
‘玖’ 物理降温后体温反而升高,体温单上怎么表示
要标注 。 蓝笔直接连 ,升到多少度就连多少度 红灯笼标到那个升高的温度点上面就是了 红灯笼画法一样 就是方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