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二年级物理题目《两道有关杠杆的计算题》
1、O为支点,OA为重力力臂OB为拉力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
G= (F×OB)/OA= (9N×0.4m)/(0.4m+0.2m)=6N
故答案:6N
2、如果是 OA:OB=1:2,做法如下:
(1) 、当F2的方向垂直杆向上时,力最小
OA:OB=1:2
F1xOA=F2XOB
F2=6N
(2)、将F2的作用点移动至A点处
如果是 OA:AB=1:2,做法如下:
(1) 、当F2的方向垂直杆向上时,力最小
OA:AB=1:2,所以OA:OB=1:3
F1xOA=F2XOB
F2=4N
(2)、F1xOA=F2XOB
6*OA=4*OB
OB=1.5 OA
将F2的作用点移动至O为1.5倍OA处
⑵ 物理中杠杆的计算公式怎么理解,怎么的得到的,什么原理
力乘以力臂等于力乘以力臂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⑶ 一个关于杠杆原理的物理奥赛题,怎么做
我初中高中那个都参加过物理竞赛,拿过国家级奖,你的问题解答时这样的:
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解决,而且可以解决量程不足的问题。
首先,在水平面上放置要测量的木棒,把木棒的左端放在称上(微微抬起即可,避免误差),右端放在原地。记下称上显示的数据F1。放下左端后同样的操作再去称一下右端。记下数据F2。假设木棒的重力为G,重心里左端距离为L1,离右端L2。假设整个木棒长度是L。显然,一个木棒的重心离左端的距离加上离右端的距离就等于木棒的总长度(你画一个图就很清楚)。
对两次称量列杠杆原理的方程:
G*L2=F1*L
G*L1=F2*L
而且还有 : L1+L2=L (未知数:G,L1,L2,三个未知数三个方程)
得到:G=(F1*L+F2*L)/L=F1+F2
所以就等于两次测量的值之和,很简单吧。
⑷ 求初中物理杠杆的计算题,五道以上,带答案。最好是难点的
一根长1m 的杠杆,在它的左端挂上20N物体,右端挂80N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问支点离左端多远的位置上?如果在左端物体下增加5N的物体,右端物体下增加20N的物体,杠杆还能平衡吗?请通过计算说明.
解:设支点离左端为L,则左端力臂为L,右端力臂为(1-L),
由平衡条件得:G
1
L=G
2
(1-L);
20N×L=80N×(1m-L)
解得:L=0.8m;
支点离左端0.8m的位置上;
增加物体后,(20N+5N)×0.8m=(80N+20N)×(1m-0.8m);
杠杆还能平衡.
⑸ 中考物理杠杆部分该如何学习
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学习中要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够在图中表示出他们,可以画出实际的杠杆简图。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析天平、杆秤等工具来理解。知道杠杆的几种类别,并能列举实例说明。
省力杠杆:撬杠;
费力杠杆:门把手;
等臂杠杆:托盘天平。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多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等,考查的知识点多在:杠杆的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
误区提醒
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L1>L2,F12。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2,F1>F2。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力。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所示,杠杆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杆仍然在图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关系正确的是(B为OA的中点)()
A.F1>F2=G/2
B.F1=F2>G
C.F12=2G
D.F1>F2>G
解析:
当杠杆OA受两个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绳子拉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只要比较F1、F2二力关于对支点的力臂的长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正确选项为D。
⑹ 初二物理关于杠杆的计算方法~~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可以写成:
F1*L1=F2*L2
动力臂和阻力臂就是支点到力的垂线的距离
⑺ 物理计算题不会写怎么办,谁能把初中的物理公式给我啊。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解释:
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差。
物体在液体中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物体在液体中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所以合力为F向上-F向下,原因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物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给它的一个向下的压力,而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给它的一个向上的压力。由于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很明显要大于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所以是F向上-F向下(理论推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浮力
⑻ 初二物理杠杆计算题
1、2Kg*4=0.25Kg*x 得x=32cm
x*4=0.25*60 得x=3.75kg
2、F*1=10*9.8*0.8 得F=78.4N
3、0.2*G=0.4*10 得G=20N
⑼ 物理关于杠杆的一题计算题,解答过程要详细
当支点在离粗端30cm处时,木棒可保持水平平衡。说明此点即为木棒的重心所在位置.
支点移到离粗端50cm处时,要使木棒恢复水平平衡,必须在细端挂合适的重物
设此重物的重力为G
G*40cm=19.6N*(50cm-30cm)
G=9.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