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弹球闪电有什么用

物理弹球闪电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2022-07-31 22:49:56

1. 球形闪电也叫火球,是什么东西。

要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十分困难,但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着。1955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提出理论认为,球形闪电可能是由于诸如在雷电风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学家在《自然》上报告称,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由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形闪电的现象,他们的人造等离子体“火球”也显示了球形闪电的一些少见的性质,比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而不受其影响。这一研究为卡皮查的理论提供了一些佐证;1996年,俄罗斯媒体报道说,该国物理数学副博士韦杜塔认为,球形闪电就像一个双层“马特廖什卡”木偶(即一个木偶里面套着另一个木偶),体内充满电磁辐射线,这些射线挤压等离子体构成的外壳,使等离子体彼此不碰撞,而等离子体外壳则像一面镜子,把射线反射回去。其中等离子体完全与外界隔绝,温度可超过热核反应的温度。这位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一个直径60厘米的白热化的“大木偶”,内含一个自由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直径20厘米的球状体,可产生高达50兆瓦的热功率。占主流理论之一的是新西兰两名科学家的解释。2000年,这两位科学家在《自然》上撰文称,当土壤被闪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另一个理论是,被闪电电离的气体与水蒸气结合成一个高温的等离子体球,外边包着冷的等离子体外壳,与上述韦杜塔的理论有点相似。 但试图让现今的这些理论中的某一个令人信服地解释出球形闪电的所有故事还是不太可能。科学家推测,球形闪电有可能是多种不同自然作用的产物。他们按照假设的这些作用在实验室里模拟出了微型的球形闪电,但它与真实世界中的球形闪电相比,不仅在体积上相去甚远,其存在时间也短暂得近似不存在。 球形闪电不但有趣,而且包含着许多秘密,一旦解开这个现象,对人类的生活或许有着深远的影响。“努力明白这些事件很重要,”美国马里兰州研究球形闪电现象已经几十年的物理化学家戴维·特纳说。他认为,揭开球形闪电之谜有助于找到人体自燃等现象的真实原因。而更多的科学家认为,研究球形闪电最直接的作用是有助于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2. 什么是球形闪电,是不是非常危险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这是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它十分亮,近圆球形,直径约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仅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至2分钟的记录。颜色除常见的橙色和红色外,还有黄色、紫色、蓝色、亮白色、幽绿色的光环,呈多种多样的色彩。

球状闪电的危害较大,它可以随气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飘飞或逆风而行。它可以通过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因为碰到障碍物爆炸。

球状闪电是形成雷电的电动趋势,在半击穿空气时产生的空气离子球。它其中携带能量,包裹相对稳定。当有导体破坏它的平衡时,它会和周围的空气中和,并释放出能量。

球形闪电是一团密度不大的常温等离子体,由于“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轰击,包围地球的空气被电离成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形成的离子层。当离子层部分离子和电子集聚,便可能形成球状闪电。

(2)物理弹球闪电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球状闪电一般会持续几秒钟,有些可长达1分钟及以上。

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

极少情况会形成噼里啪啦或嘶嘶的声音。消失时会产生爆炸。球状闪电的高温能把周围树木烤焦,偶尔也有人类因球状闪电受伤死亡的案例。球状闪电一般都像路灯一样亮。它们有时白天即可见到。

它们通常发生在雷暴之时,但极少也会发生在之前或之后。大多数的球状闪电都伴随着普通闪电——盘旋着待机而发,但有时它们也像普通闪电一样从云端直击大地。

3. 揭开球形闪电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很久以来,很多人都对球形闪电是否存在表示怀疑,直到160多年前,人们才开始认真对待它们,并开始研究它们。不过,由于球形闪电并不多见,科学家很难做系统的观测,并加以研究。至今也没有人拍摄到高质量的球形闪电的照片来做科学研究。尽管如此,有关球形闪电的研究依然在进行。那么,球形闪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少的想法。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一篇《关于球形闪电的形成原理》的文章。在该文章中,他们提出了三种理论。

第一种理论认为,球形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他们认为,球形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在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的相互作用下,水合离子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在很早以前,苏联的一位物理学家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强雷的影响下,地球中的电场强度加强,击中大气中的水滴,而且还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这时如果有异质(灰尘、沙子等)落入水滴中,水滴就会膨胀起来。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滴的反应变得更加剧烈,最后分解成氢和氧。这两种元素在强电流的影响下,燃烧形成了火球(球形闪电)。

第二种理论认为,球形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他们认为,灰尘中的自然微粒形成细丝状结构,并聚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这个球体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同时形成了光。

第三种理论认为,球形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他们认为,土壤或木材等物质在普通闪电的作用下,释放出的金属蒸气,浓缩形成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球形闪电)。它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完成能量的释放。这个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球形闪电为什么能穿过飞机上密封的金属舱壁。

这一提法和新西兰的两位科学家——阿伯拉翰森和戴尼斯在2000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看法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在发表的文章中称,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他们认为,雷电击中土壤后,能引起其向大气中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这些微粒进入大气后,连接成链,聚合形成球状细丝网。该球状细丝网中的颗粒由于接受了雷电袭击的能量,具有很高的活性,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它们就会被氧化,并且释放出能量。研究人员还通过实验发现,在模拟的闪电条件下,含有硅的纳米微粒的氧化速率与球形闪电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含硅颗粒组成的球状细丝网极具弹性,能轻易穿过大多数的门窗,只要空气能穿过的地方,它都能穿过。

实际上,关于球形闪电的形成原理,人们还有很多的猜测。

1955年,苏联的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就提出,球形闪电可能是由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后来,日本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了由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形闪电的现象,特点是运动方向不受气流影响,可以穿越固体物质等。这个实验结果为卡皮查的理论提供了一些证据。1996年,俄罗斯人韦杜塔也提出球形闪电的形成与电磁辐射有关。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在普通闪电的发生过程中,磁场约束了等离子体,从而形成了球形闪电。他认为是普通闪电发生时,会形成一种水平的和一种垂直的磁场,这两种磁场相互交织,形成磁力线网。在某种情况下,磁力线网发展成一个球形,并俘获发光等离子体,形成了一个火球(球形闪电)。火球持续的时间在10秒至15秒之间,当等离子体开始冷却之时,火球也就不再存在了。这个理论指出,球形闪电只有沿磁力线方向的局部温度较高,其他大部分地方的温度都较低。这就很好地解释了球形闪电并不发热,却能在接触到物体后发生爆炸的现象。

虽然,很多科学家对球形闪电的形成原理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不过,人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球形闪电仍是自然界的又一个未解之谜。虽然有人在实验室里模拟出了微型的球形闪电,不过人们也发现,在体积和存在的时间上,实验室球形闪电和自然界球形闪电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且人们很疑惑的是,为什么球形闪电不具有能源,无法辐射热量,但却可以发光。看来,要说明这一情况,还要更强大的理论支持。

4. 球形闪电的原理是什么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共记录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

1981年,一架"伊尔-18"飞机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市起飞。当时天气很好,雷雨云远离飞行线40公里。当飞机升到1200米高空时,突然一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火球闯入飞机驾驶舱,发出了震耳谷聋的爆炸声后随即消失。但几秒钟后,它又令人难以置信地通过密封金属舱壁,在乘客舱内再度出现。它在惊乱一团的乘客头上漂浮着,缓缓地飘进后舱,分裂成两个光亮的半月形,随后又合并在一起,最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了飞机。驾驶员立即着陆检查,发现球形闪电进出的飞机头尾部各钻了个窟窿,雷达和部他仪表失录,但飞机内壁和乘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瞬间却可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 ,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假设:有人认为球 形闪电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和物;有人则推测是化学反应堆;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氮氧化合物;更有学者说它是一团高度电离的空气囊。

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将土壤样品暴露在跟闪电过程一样的条件下,就会产生含有硅的纳米微粒,其被氧化的速率与球形闪电平均8秒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研究人员由此提出一种理论,即,土壤被雷电击中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形成球形闪电。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目前观测到的部分UFO,也是一些高空球形闪电,发出奇怪的光,似一个大火球

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在实验室中成功制造出了球状闪电,这将有助于人们对球状闪电进行直接研究。

球状闪电,一种由等离子体构成的闪电,在雷雨天气里往往带来很大的破坏力,造成人员和财物巨大损失。这种闪电存在时间很短,较难追踪,此前,球状闪电对人们来说仍然是个谜。

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康斯坦丁核物理研究所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球状闪电由呈阳性的氢离子和呈阴性的氢氧基离子构成,球状闪电中的这些离子被水汽包裹着,水分子能够阻止两种离子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得球状闪电能够存在一些时间。根据这种特点,他们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球状闪电。

实验所用装置由一个连在一起的电容器组和两个电极组成,其中一个电极是铜线圈,放置在聚乙烯容器的底部,并在容器中盛放了自来水;另一个由碳棒组成的中心电极放在容器水面以上的地方。当中心电极的碳棒被滴上水滴时,两个电极之间会有电流通过,其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在电路的短暂接通和关闭过程中,中心电极会释放出等离子束,并且分离出发光的等离子粒团,大小从10厘米到18厘米不等,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一般在0.2秒到0.5秒后消失。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合适,等离子粒团会呈现圆球状,成为球状闪电。此外,中心电极所使用的材料不同,这种人工球状闪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比如使用碳做中心电极,闪电中心会呈现淡紫色,外面呈淡黄色;用铁做中心电极,闪电呈淡白色。专家还发现,等离子粒团的存在时间受中心电极尺寸大小和几何形状、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电流强度和持续时间、水的温度和导电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专家指出,虽然实验室条件下制造出来的球状闪电的尺寸没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球状闪电大,但是科学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球状闪电进行直接研究。

5. 有种玻璃球,里面会产生闪电,它是什么

全称是:电子离子静电球

用起来是:通电打开开关之后,球体内出现一条条血红色的光线,犹如天空中划过一道道闪电,此时用手触摸球体光线就会跑到手和球体的接触点处,让你有如身处太空的感觉,时间久了还会发热哦,

原理是这样的:绝缘体与金属摩擦起电并可载电输送,马达带动及带与金属刷摩擦起电,一方面皮带载电输送至上方金属球壳,也将上方产生的电荷向下输送,另一方面底座之金属刷接地,将累积之电量导走。为了要避免放电时的能量造成气体分子产生化学变化,所以通常灌入化性稳定的钝性气体,例如:氩气...等。静电球要插电供应电能(220V/110V),手放上去和球内高压静电产生感应,在球内低压气体中产生放电火花,就形成一条条有颜色的光线。

这东西现在市面上都有的卖的,不是很贵,三四十就可以买到了。

6. 什么是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于1838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可是说它可以穿越任何物体是不可信的。

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50cm。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有少数目击者说它会随着金属物品走,例如电话线,但多数人都说它的路径不定。绝大部份目击者都说它是横向移动的。在它短短几秒的生命中,它的光度、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它曾在空地、封闭的房间内、甚至飞机仓内出现!有迹象显示,它跟云层与地面之间的闪电(即常见的普通闪电)有密切关系,有目击者说它会在普通闪电后形成或消失。球状闪电有可能激烈地爆发,也可能会安静地突然消失。在颜色方面,则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描述。

球状闪电具有破坏力。它既可以破坏玻璃窗,也能使墙壁的外层剥落。它也曾造成人和动物的伤亡,但由于资料不足,未能了解致死的真正原因。没有证据显示球状闪电会破坏树木,这与普通闪电略有不同。球状闪电几乎无法被破坏,有人曾用步枪射中过球状闪电,但是无效。

由于球状闪电出现的频率很低,科学家难以做系统的观测,至今也没有人拍摄得高质量的照片来作科学研究。理论方面,有人认为它是灼热的空气团或气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钠又或是铜。虽然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球状闪电的部分特性,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它可以在飞机仓内形成。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等离子体、离子、带电的尘埃、有外层电子壳的水……,但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满地解释这个科学悬案。如果你有见过球状闪电或拍到它的照片,一定要把所有资料记录下来,那将会是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

球状闪电之所以神秘,实在是因为它并不常见,它飘渺的行踪、多变的色彩和外形以及它刹时间巨大的破坏力都让人类着迷。所以,早在古希腊的年代,人们就开始留意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了。

球状闪电的一般性质:球状闪电至今仍是人们不能解释的奇怪自然现象。许多目击者认为,球状闪电的运动就像是有智慧的,好像它知道要去哪里,如果它进到一个房间,它通常是穿过门口或窗户再到走廊。当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

根据众多的目击材料,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球状闪电的基本轮廓。这种发光的球体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其亮度可与100瓦灯泡相当。球状闪电持续时间一般在5~10秒左右,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穿门窗,进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出轻微的唿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球状闪电几乎总是发生在雷暴天。

球状闪电的大小:球状闪电直径从15~30厘米不等,但也有人见过直径1~2厘米和5~10米大小的。能以固定的频率改变其直径大小,可逐渐衰弱变小,爆炸可使其体积增加并使其终结。能靠分解或重组改变大小。

球状闪电的形状:大部分报道为球形或卵形,还有扁长方形、立方体、圆环状、哑铃形、云雾形、圆柱形、子弹形、雪茄形、锥形、透镜形、盾形和螺旋形等。

球状闪电的颜色:两种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和橘黄色,其他较常见的是红、蓝、黄和绿色,银色和黑色很少见。有些球状闪电会变色。

球状闪电的速度:可从静止到难以想象的高速(每小时2万多公里,但这种情况不是在雷暴中),一般速度约为每秒5米,即每小时18公里。

球状闪电的结构:似乎是某种等离子体或云雾状物质,有的球状闪电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根本没有明显的固定结构,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球状闪电的运动性:有时是静止的。大部分为直线运动,有些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些是不停地转动,有些是按明显的复杂路径来运行的。

球状闪电的寿命:球状闪电一般会持续几秒钟,如7~8秒钟,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

球状闪电的行为: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

球状闪电的声音:极少情况会形成噼哩啪啦或嘶嘶的声音。

球状闪电的味道:目击者说有烧焦的或硫磺的味道。还说有时有烧焦油或氨水或臭氧的气味。

球状闪电的温度:触到球状闪电的人都说它相当凉——即没有热的感觉。但它却可以煮开锅、熔电线和加热金属。

球状闪电的亮度:球状闪电一般都像路灯一样亮。它们有时白天即可见到,但人们通常是夜间见到它们照亮了大地。

球状闪电的发生:它们通常发生在雷暴之时,但极少也会发生在之前或之后。大多数的球状闪电都伴随着普通闪电——盘旋着待机而发,但有时它们也像普通闪电一样从云端直击大地。

上世纪40年代,在法国的小城镇里,有3个士兵在一棵菩提树下躲雨时被雷击毙了,但他们仍然站着,像没事一样。雷雨之后,行人跟他们说话,却不见回应,当行人去接触他们时,3具尸体顿时倒地,化成了一堆灰烬。

1956年夏的一个正午,在苏联某个集体农庄,两个孩子在牛棚里躲雨。突然,房前的白杨树下滚落一个橙黄色的火球直向他们逼来,一个孩子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火球爆炸了,牛棚里的12头牛炸死了11头,孩子们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火球是罕见的球状闪电。

在美国的一个小城里曾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主妇从市场回到家里,打开电冰箱一看,她放进去的生鸭、生肉全都变成了熟食品。后经科学家的研究才明白,是球状闪电把冰箱变成了电炉,奇怪的是冰箱没有损坏!

1981年1月的一天,苏联一架客机在黑海附近遭遇球状闪电。一个大火球闯入驾驶舱,发出爆炸声。几秒钟后又穿过密封的金属舱壁,出现在乘客的座舱里,戏剧性的表演一番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飞机。事后检查,机头机尾的金属壁各出现一个窟窿,内壁却完好无损。

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球状闪电来去如风,先在纱门上留下了一个篮球大的洞,然后直奔地下室,毫不留情的毁坏了一个旧轧干机;俄罗斯一位教师的经历更可怕,一个80厘米直径的球状闪电在他头上来回跳动不下20次,然后悄然消失了;此外,前苏联也有报道说,一个球状闪电飞进了一个盛水的大锅里,水立刻沸腾起来,球状闪电在锅里翻滚了10分钟才熄灭;另有一次,一个足球大小的球状闪电沿街滚动、跳跃,接触到地面时,竟炸出了一些深半米、直径1米的坑,最后,随着一声轰响,火球钻进地下。

1999年3月16日下午,我国湖北省北部的枣阳市忽然间闪电频发,雷声惊天,当场造成9人死亡、20余人受伤的罕见灾害。据目击者称,雷击现场有一片红光,这正是球状闪电的特征。有人怀疑,上个世纪发生在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的罪魁祸首就是球状闪电。

到底什么是不可思议的球状闪电?多少年来,科学界都认为球状闪电是子虚乌有的现象,直到最近几十年才承认它的真实性。

早在1955年,苏联物理学家便提出球状闪电是雷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状闪电的现象,他们的人造等离子球也显示出球状闪电的一些特性,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神秘球状闪电其成因并不神秘,这一现象很可能是闪电产生过程中,磁场约束发光等离子体所形成。他建立了闪电磁场模型,认为关键是闪电过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磁力线圈相互交织而成的磁力线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一磁力线网有可能会呈现出球形,而发光等离子体会被这一网所“俘获”而形成球状闪电。这一火球效应会一直持续到等离子体开始冷却。研究人员指出,根据他们的预算,火球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0至15秒。当等离子体冷却后,电子开始被原子所束缚,等离子体内部电阻变大、电流趋弱,周围的磁场也将随之瓦解,最终火球不复存在。

按照这一理论,球状闪电绝大部分较冷,但在沿磁力线方向局部温度则极高。研究人员指出,据此就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火球并不发热而触到物体后往往容易着火。

2000年,两位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了他们的新理论。当一般的枝状闪电击到土壤中,土壤中的矿物质会转换成纳米纯硅和硅化合物颗粒。这些尺寸不足十分之一微米的微型颗粒,会在闪电的能量作用下由土壤蒸发进入大气。这一过程,就像抽烟者从嘴中吐出烟圈。进入大气的含硅颗粒会首先连接成链,然后组成能随气流运动的球状细丝网。该球状细丝网中的颗粒具有很高活性,会在特定条件下缓慢燃烧,并释放出光和热而形成所谓球状闪电。

一些目击者曾报告说,他们看到的球状闪电能穿墙越窗,甚至能通过飞机的机身,这一理论对此也能解释。大多数房屋的门窗周围都有缝隙,而含硅颗粒组成的球状细丝网极具弹性,只要空气能过的地方细丝网也应能通行。也就是说,如果空气能穿过门窗,那么该细丝网也能“挤过”,并会随后重新恢复形状。

科学家以闪电样本的放电来试验土壤样本,结果确实产生了聚合的纳米粒子,这些离子的氧化速度与球状闪电一致。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学术杂志《哲学学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球状闪电理论的文章。这些理论分别由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提出。他们提出了3个解释球状闪电缘由的新理论。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1.球状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它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在这个理论中,球状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

2.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在该理论中,灰尘中的自然微粒,像来源于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

3.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在这个理论中,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气,这种带电的金属蒸气浓缩成一个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这些理论都有些说服力,特别是第三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球状闪电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的窗子,似乎更有说服力。

但是,人们至今尚未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真正的球状闪电,虽然已模拟出了极微型又短命的球状闪电。事实上,所有的理论在球状闪电的复杂多变性面前都显得那么单薄。一个真正的球状闪电理论应说明所有的现象,包括没有雷暴的情况和球状闪电持续很长时间及球状闪电大如房屋的情形。而要说清这一切,需要更强大的理论。

有人认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应是接近冷聚反应领域,与等离子体现象相关的理论。更有人提出球状闪电和龙卷风一样都是等离子团的现象。还有人设想,最佳的理论可能是把电磁学、电学和等离子及纳米理论综合起来的想法。

总之,球状闪电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很多秘密,一旦了解了它的本质,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或许会有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不仅能找到人体自焚和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兇,更能由此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7. 什么是球形闪电它有什么危害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于1838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可是说它可以穿越任何物体是不可信的。

阅读全文

与物理弹球闪电有什么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