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物理学曲线运动中,△v=v2—v1中v2、v1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般情况下,△v=v2—v1中v2是指的是物体在一段运动过程中的末速度,v1指的是这段运动的初速度,这虽然是曲线运动,但对这个公式的应用和在直线运动中是一样的,但这两个速度相减时,有一点要非常注意,既然是曲线运动,那么V2与V1的方向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遵循矢量相加减的法则,即三角形定则
Ⅱ 高中物理选修3-3问题,答案看不怎么懂,为什么mo/m=V1/V2
根据那个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解一下V1 和V2 的含义。
V1是氧气瓶的体积,同时也是理想气体初状态的体积,也是理想气体末状态在瓶中的体积(注意:这点很重要,是理解那个比例式的关键)。
V2是理想气体末状态的体积。这个体积在哪里?一部分仍然在氧气瓶中,即V1,另外一部分已经用掉了,设为V',因此,有V2=V1+V'。这里的三个体积都是末状态的,因此它们的压强、温度、密度都相同。所以有:V2对应末状态的总质量m,V1对应末状态在氧气瓶中剩余的质量m0,V'对应末状态用去的质量m'。所以有:mo/m=V1/V2
Ⅲ 物理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怎样求动能变化量和重力势能变化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是:Ek=mv^2/2
所以动能的变化量的计算方法是:
ΔEk=mv2^2/2-mv1^2/2=m(v2^2-v1^2)/2
注:式中的v2v1分别代表第二个速度和第一个速度,^2表示平方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是:Ep=mgh
所以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的计算方法是:
ΔEp=mgh2-mgh1=mg(h2-h1)
上式中的h2h1分别表示第二个高度和第一个高度
Ⅳ 在物理学曲线运动中,△v=v2—v1中v2、v1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般情况下,△v=v2—v1中v2是指的是物体在一段运动过程中的末速度,v1指的是这段运动的初速度,这虽然是曲线运动,但对这个公式的应用和在直线运动中是一样的,但这两个速度相减时,有一点要非常注意,既然是曲线运动,那么V2与V1的方向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遵循矢量相加减的法则,即三角形定则
Ⅳ v2v1对电聚焦的影响
能实现聚焦。
A1 A2接不同的电压,形成非均匀电场。V1>V2,电子在电场中沿轴线受力减速,并先受力远离轴线后受力靠近轴线,但因为电子减速,故前一阶段的飞行时间短于后一阶段,影响小于后者。因此,总体上电子是向轴线靠拢的,不过此过程难以加速。
电聚焦的优点:
有很高的分辨率,可将等电点相差0.01-0.02pH单位的蛋白质分开;一般电泳由于受扩散作用的影响,随着时间和所走的距离加长,区带越走越宽,而电聚焦能抵消扩散作用,使区带越走越窄;由于这种电聚焦作用,不管样品加在什么部位,都可聚焦到其电点,很稀的样品也可进行分离;可直接测出蛋白质的等电点,其精确度可达0.01pH 单位。
Ⅵ 高中物理题
分解为两步,首先上升段
上升距离h=v^2/2g=20米
第二步垂直速度为0,水平抛出,可以理解为高度20米的两个平抛运动
设两块质量为m1、m2,水平速度v1、v2
则有:m1v1=m2v2
两个物体下落时间t和上升时间一样为t=v/g=2秒
v1t+v2t=100米
落地时的垂直速度和上抛时大小一致所以为v=20米/秒
且两个物体速度相互垂直
设两个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1、a2
所以tga1=ctga2
所以 v2/v=v/v1
列方程组得
m1v1=m2v2
v1t+v2t=s
v2v1=v^2
m1+m2=m
其中m=10千克,t=2秒,s=100米,v=20米/秒
四个方程有四个未知数,有解,解得
m1=8千克,m2=2千克
Ⅶ 物理,三角形定则,解释一下:为什么v=v2-v1
假设我们不用三角形法则,就用标量的加减运算,那我想问你的是,既然你已经接受了速度是矢量这一事实,那方向呢?想过没有怎样确定。其实对速度的运算就是带方向的运算。在你可以理解一条直线上运算的前提下你不妨我向你推荐正交分解,也许你跟容易理解。作平面坐标系,将v1 v2分别按原有的方向放在坐标平面内,在分别以这两个量的终点出发,向两条轴做垂线,这样就变成了两部分一条线上的运算了,最后在就算两条轴上的和并求总和、方向。希望你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