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近代物理学家
1、钱学森(着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周培源(着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4、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5、钱伟长(着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着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6、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7、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2. 求当代着名的物理学家及其发明着作,杰出贡献
中国当代着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着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长何泽慧先生。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泽慧担任副所长,积极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她倡导和全力支持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胶室;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发展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3. 物理学在近代取得那些突出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英国科学家牛顿系统地阐述了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开创了经典力学体系。同时。他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2)量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在物理学中引入量子形成量子理论。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上展导致量子力学的建立。量子理论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整个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3)相对论的产生。美籍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从而揭示了时间、空间、质量同运动的内在联系。 1916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指出了物质间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而引起的。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4. 20世纪物理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列举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的物理学家
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http://www.nen.com.cn 2003-06-30 22:08:11 中小学教师网
记 者:可以想象一下,今天何院士的谈话面对的是全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网络课堂的魅力正在于此。我们要谈的是21世纪的物理前沿,而20世纪才刚刚过去,所以其实物理更多的是在继续着20世纪的精彩。而说到20世纪的物理学,自然而然会想到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如何驱散物理学天空的两朵乌云的,我们就从这里谈起吧。
何祚庥:在19世纪末叶,有一个叫开尔文的物理学家,他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话,就是“19世纪的物理学,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好像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但是在晴朗的天空上还有两朵乌云”。这两朵乌云指什么呢,一个是指当时对以太的存在性,光速跟以太有没有关系的疑问;另外一个是关于黑体辐射的,谱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这两个理论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说在晴朗的天空上还留有两朵乌云。
这是19世纪物理学家说的话,没有想到这就成为了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序幕。第一朵乌云的驱散,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另外一朵乌云的澄清。导致了量子力学诞生。这两朵乌云一澄清以后,物理学就有飞速发展。我可以简要叙述一下狭义相对论的特点。狭义相对论之所以提出来,是针对光速测量产生的。当时有好多实验,有的证明了以太是静止不动的,还有的证明了以太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运动的,也有一些证明是以太是随着物质的运动而部分地带运动的。所以这个以太就成为了一个“谜”。爱因斯坦就深入分析了这个问题,从一个科学实验事实出发,实验说光的速度和发光物质的运动状态无关,也就是说光不论在什么地方发射,光源的速度是多少,观察者,包括运动中的观察者,永远看到的是光的速度,大概是每秒30万公里在运行。根据这样一个奇怪的事情,再加上了空间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假定,爱因斯坦就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人们对事件空间的观念的一个转变。在狭义相对论中发现,牛顿力学需要有修正。牛顿力学中的力等于动量对时间的微分,其中动量就是质量乘以速度,而相对论就是对这个动量作了修正,结果就是就是物体在低速运动的时候仍然符合牛顿力学的规律,而在速度很大,接近光速的时候,运动规律就有很大的修改。同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有一些很特殊性质的发现,比如钟慢尺缩。
20世纪另外一个重大的发现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发现是由于黑体辐射问题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解决而产生出的问题。这一件事情,当时有一个大物理学家叫做普朗克,他在1900年12月14日发表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来解释黑体辐射。普朗克引进了一个假说,也就是光的能量的传播,不是连续的释放和吸收,而是以一个一个光量子的形态来出现,这个光量子形态也就是普朗克常数乘以光的频率。这个假说很好的解释了黑体辐射问题。这是物理学中第一次引进了光能的吸收和释放是不连续的概念。爱因斯坦进一步用普朗克假说解释了光电效应,进一步爱因斯坦又提出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这个动量就是普朗克常数h乘以振动频率再除以光速c。光子就不再简单看作电磁波的振动,也看作是粒子,这个粒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后来康普顿和吴有训先生在实验上证明了这样一个光子打到电子以后,光子运动的频率和运动方向都会发生改变,而这样一个改变的后果就象是光子作为一个具有确定动量的小球,打在一个静止的电子上面,然后光子再通过弹性散射到另外一个方位上去,这样的改变完全遵守牛顿力学中的弹性碰撞定律,这样就让人们看得很清楚,就是光子既是波,又是粒子,这就是波粒二象性。进一步,法国人德布洛意提出波粒二象性不仅是光子具有的,而是任何一种粒子都具有的。也就是光子看起来是波,其实也是粒子;而普通称为粒子的电子,中子,质子,甚至分子,原子,这些看起来是粒子的也有波动性,因此他把光子的波粒二象性扩展成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这就是德布洛意波假说。进一步,到了薛定鄂、海森堡就把德布洛意的观念更加普遍化,变成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出来以后,引起了人们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一场大革命。
我觉得这两件事情就是20世纪物理的重大发现.
记 者:20世纪三大发现中,这两大发现都是物理学的。
何祚庥:是的。我可以这样来评价一下物理学的大发现。物理学的大发现,在历史上有三次。第一次是牛顿力学。牛顿力学以及当时跟牛顿力学有关系的科学所发现的物理学定律是宏观的低速运动的规律。因为牛顿力学讨论象地球,太阳,月球这些天体运动,即讨论对象的运动速度是慢的,物体是宏观的。
记 者:所以说牛顿力学勾画的是经典物理学的图景。
何祚庥:对。到后来,人们研究了电磁相互作用的定律。电磁相互作用定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光速而运动。电磁波的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宏观而高速的运动。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把宏观低速运动和高速运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其中,描写光的高速运动的麦克斯韦方程却自然而然的满足狭义相对论。这就是物理学的第二次突破,爱因斯坦,包括他的前人麦克斯韦就发现了宏观高速运动的规律。第三次突破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回答的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而薛定鄂,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是涉及微观低速作用下的规律。这三次突破都引起了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牛顿力学奠定的是机械工程等方面的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狭义相对论是我们现代电气化的支撑,至于第三次大突破的量子力学的出现,就涉及化学运动的规律,半导体的规律,原子核运动的规律等。我们现在面临的原子能时代,电脑时代的技术,都是量子力学的贡献。物理学每一次划时代的发现都带来了划时代技术的进展。
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我以上说的这些。
5. 近代物理学中主要有哪些成就
一、物理学在近代取得那些突出的成就
(1)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英国科学家牛顿系统地阐述了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开创了经典力学体系。同时。他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2)量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在物理学中引入量子形成量子理论。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上展导致量子力学的建立。量子理论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整个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3)相对论的产生。美籍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从而揭示了时间、空间、质量同运动的内在联系。 1916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指出了物质间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而引起的。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20世纪物理学的主要成就:
●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学。
● 1926年 建立了费米狄拉克统计。
● 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论。
● 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带的猜想。
● 1929年 派尔斯提出禁带、空穴的概念,同年贝特提出了费米面的概念。
●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
● 1957年 皮帕得测量了第一个费米面超晶格材料纳米材料光子。
● 1958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
●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6. 世界五大着名物理学家分别是谁他们对世界都有哪些贡献
世界五大着名的物理学家分别是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温伯格和玻尔,这五名物理学家在世界物理学排行榜中位居前五位。
众所周知,牛顿是世界上最着名的一名物理学家,他经常出现在物理课本上,他不仅在物理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同时在数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果。除此以外他还是英格兰的自然哲学家。他对于世界的贡献十分的大,他的主要贡献表现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的万有引力定力和三大运动规律,为未来物理的发展提供了促进作用。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物理学家,以上这五名物理学家在物理界都是极具有影响力的,也是大家都熟知的。
7. 中国古代、近代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有哪些
我国古代物理知识大部分分散体现在各种技术过程的书籍中,也通过各种技术体现,在这些巨匠在“被介绍”的时候被统称为科学家,搜集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翟 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着)、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沈括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 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着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郭守敬 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着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
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于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监。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并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间,制成一些精良的计时器。
宋应星 我国古代物理知识大部分分散体现在各种技术过程的书籍中,《天工开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此外,在《论气》中,宋应星深刻阐述了发声原因及波,他还指出太阳也在不断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谈天》)。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着《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
张衡 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共着有科学、哲学和文学着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着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赵友钦(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学家。着有科学着作《革象新书》。这本书有一篇名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狭缝。赵友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现象。
近现代物理学家参考这里吧 http://www.hudong.com/categorypage/show/%e4%b8%ad%e5%9b%bd%e7%89%a9%e7%90%86%e5%ad%a6%e5%ae%b6/
8. 现在物理学革命在物理学史上主要贡献有哪些
自然界是连续的,统一的物质就充满着无限的宇宙空间。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甚至用精密仪器也探测不到,但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容置疑的。统一的物质世界向我们展示了其真正本质的两个不同方面,一方面是物质的有组织形式,即有序形体,我们在世界上所能认识到的一切个别现象,存在的所有个体形态,都不过是统一物质组成的特殊的暂态结构;另一方面是依赖连续物质周期组织与离散传递的能量场,是它把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将它和外在世界联系起来。显然,实体和场是不可分的,实体不断产生与灭亡所形成的能量运动就是场,尽管这种周期可能相当长,让人通常感觉不到它也是能量场中的一部分;而场中同样包含着实体,只要我们拉长时间尺度就可以明显地认识到。
"原子论"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源头,它最直接的贡献就是鼓励了科学家们用科学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来认识外在世界,从而促进了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是它使科学家们忽视了每一个可观察的事物和外在世界的普遍联系,拒绝了哲学这个认识自然更锐利的武器,最终使科学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迷失了方向。就以对光的本质认识来说,大多数科学家之所以不相信连续以太的存在,并不是以太的存在影响了对光本质的解释,最根本的原因则是科学家只相信他们所谓的"精密"仪器,而不相信哲学的思辩,这样的结果使本来依赖连续物质周期组织与离散而传递的能量包被看作是一个粒子。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这个过程中有粒子性的存在,但这只是一个暂态的有序结构,它很快就会沦于混沌,尽管它之后又会在这个粒子离散所释放的能量激励下重新组织成另一个粒子,甚至它继承了原来粒子的所有性质,但它已经不是原来的粒子了。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粒子在线性运动,就明显地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主流是粒子物理学,也就是说努力去探索一个个在性质上表现不同的微小实体,但物理学家们没有认识到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是统一的,同时又是连续的,他们所观察到的粒子不过局部连续的物质在反抗周围物质的不对称运动形成的暂态有序结构,而且这些结构是极不稳定的,一会儿就会离散开来并向外释放它内聚的能量并引起周围物质的再组织。因此,在我们的视野中,量子看起来像一个幽灵,一会从这里出现,一会在那里出现,并且随着环境的干扰不断变换着它的有序形式,这使它一会像个粒子,一会像个光子,不一而足。
自然界是神秘莫测的,它在这里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它外在丰富多样的一面,而且还将它内在的统一和普遍联系隐藏在表象背后;自然界同时又是非常神奇的,这种神奇就体现在巨大的自然界竟然是可以通过局部的人来理解的,因为我们人和自然界的其它事物都遵循着同一个原理,如果我们能够认识了自我存在与发展的原理,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原理来理解宇宙万物的存在。显然,科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我们用科学的逻辑实证方法对可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更需要我们用谦卑的精神去虚心地领悟隐藏在自然背后的神秘设计,科学的实证逻辑方法和哲学的思辩方法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令人遗憾的是,东西方科学一直是分别沿着两条相反的道路独立前进的。一开始是东方科学,它很早就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归于同一种物质――"气"的运动转化,并因此苦苦追寻那内在于物质本性的"理",由于忽视了科学实践对所提出的"理"的检验和提高,科学因此一直停滞不前。之后是西方科学,它借助于科学的观察和实验使我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它轻视了哲学这个认识自然更锐利的武器,这使它看起来虽然表面上富丽堂皇,但内在却缺乏一个贯穿一切的精神锁链。
哲学可以为科学的发展不断提出可以参照的原理,而科学的实践又为这些原理的提出和检验提供依据。西方科学的后来居上就得益于东方科学思想的西扬和众多发明的引进。今天,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又为我们创造了一次新的科学革命的契机,与以往科学革命不同的是,这次革命不仅是科学的革命,更重要是思想上的一次革命,因为我们又重新发现了上帝――一个决定一切的自然规律的存在。
9. 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1:牛顿
主要开创了微积分、经典力学、几何光学等几门学科,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导出了声波的传播速度、导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导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把牛顿的功劳简称3K+4D。//牛顿的导出结果在现在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无一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有,牛顿差点就发现波动光学了,好可惜!
2:爱因斯坦
开创了相对论时空观和现代宇宙学、和别人一起创立量子力学、导出激光原理、建立固体物理理论的爱因斯坦模型、证明原子的存在、解释了光电效应、独立导出玻色_爱因斯坦统计。因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很多,玻尔、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普朗克等贡献都很大,所以爱因斯坦的贡献最多只算0.2个。因此他贡献合计2.2K+5D。//没给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颁奖实在太不合理了!据说是因为太难证实,没等到找到广义相对论的直接证据,爱因斯坦早死了。
此二人的贡献足以令其他科学家望尘莫及,谁如果没把他们二人排在前两名,那这个排名就是无理取闹。不过,他们二人的贡献还真是差不多,3K+4D对2.2K+5D,好像是牛顿强一些吧?
其余的人中我认为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
3:麦克斯韦:
他没有开创新学科(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不太算一级学科吧?),但他用两个方程组结束了两个学科。一是电磁学的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另一个是着名的热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后人基本上就是确定边界条件,代公式计算就完了。他的贡献可表示成2J。//麦克斯韦是个可怕的数学天才,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土星环是由一群离散的卫星聚集而成的,在论文中运用了200多个方程。
4:伽利略:
他不能算开创学科,因为没有建立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但他结束了经验力学和经验天文学。其中天文学他最多算0.8的功劳,因为有哥白尼0.1、布鲁诺0.1。所以贡献大约1.8J。//附加个说明,开创或结束一门学科其中当然包括好多D级的贡献,这里如日心说啦、加速度的概念啦、天文望远镜啦、月球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卫星啦等等,但为了不重复计算,就不另加说明了,反正大家记得K和J>>D就是了,另外K>J。
5:狄拉克:
开创量子力学(0.2K),导出电子自旋、预言正电子、提出生命靠负熵生存、独立导出费米_狄拉克统计。0.2K+4D,不可思议的高。
6:阿基米德:
开创微积分初步,提出日心说(用来解释了日月食的成因,可惜流传不广,要不历史上就没有哥白尼的名字了)、浮力定律、杠杆原理,0.2K+强3D。莫要小看浮力定律和杠杆原理,要往大了说这就是流体力学和刚体力学的基础了。
7:惠更斯:
开创波动光学(和托马斯.杨一起)、导出摆的性质(作用重大)、改良天文望远镜(用来发现土星光环),0.5K+1.5D。//我认为改装天文望远镜只算是0.5D的贡献,可是开创学科的贡献实在太大了。
8: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提出场的概念、发现磁致旋光效应,强3D。//我这里不讨论化学,因此法拉第被严重低估了。另外,开创电磁学的人也太多了,就算算法拉第个0.1K也没什么意思了。
9:卢瑟福:
原子有核结构模型、人工核聚变、放射性研究,弱3D。//把他放在这儿是因为他勉强算是近代物理的奠基人吧,其实奠基人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