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力公式是什么
G=mg。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为比例系数,大小约为9.8N/kg,重力随着纬度大小改变而改变,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简介
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是,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center of gravity)。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例如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他的中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重力
Ⅱ 重力的计算公式是多少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同样,当m一定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加速度g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
(2)在物理中重力的公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在地面附近的范围内,重力的研究和应用采用了近似的方法。近似方法忽略了地球的自转,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同一物体在各处受的万有引力相同。这样重力就近似为恒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建立起中学阶段的重力概念。运用近似方法,在地面附近可以顺利地进行有重力参与的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抛体运动的研究。为了顺从难度的要求,在中学阶段近似的方法是研究和应用重力的独一选择。但是这里所采用的重力定义存在实质性的问题,这将在【问题分析】一段第4条详细叙述。
在近似研究中展现到面前的是披着重力外衣的万有引力,实际上不是在研究重力而是在研究万有引力。让万有引力脱掉虚幻莫测的外衣,与弹力、摩擦力组合成中学力学中三个基础的力(万有引力的测量会因地球自转存在微小的系统误差,是近似研究所允许的),是编写中学力学教材的科学合理的方法。至于重力,经过深入挖掘得出科学的重力概念,并把它引入大学教材。
Ⅲ 重力的公式,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一、定义
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在地球两极处重力才完全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他地方重力仅仅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个分力。
二、公式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重力的大小为G=mg.其中g叫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9.8m/s2,粗略计算时也可以取g=10m/s2.t。
三、单位
重力单位(gravity unit)是一个常用于度量重力加速度的单位,符号g 或G。重力在SI单位制中的计量单位是米/秒^2(过去常用的厘米克秒制中的计量单位是厘米/秒^2,为了纪念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又把厘米/秒^2称为伽)。
四、物理意义
其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3)在物理中重力的公式是什么扩展阅读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竖直向下并不一定是指向地球的球心,只有在赤道和地球的两极处,重力的方向指向地球的球心。
2、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但竖直向下可以理解为垂直水平面向下,生活中常见的用一根细线悬吊于天花板上的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细线的方向便为竖直方向,重垂线也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这一特点。
Ⅳ 求物理重力的公式
g=mg
m是质量(kg)
g是9.8n/kg
g是物体所受到的重力(n)方向竖直向下
希望采纳
Ⅳ 重力的公式是什么
G=mg。其中g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9.8m/s2,但在粗略计算时也可以取g=10m/s2。重力是在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简介
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同样,当m一定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加速度g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9.8N是一个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g=9.79N/kg;在两极上g最大,g=9.83N/kg。N是力的单位,字母表示为N,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Ⅵ 物理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9.8m/s2,但在粗略计算时也可以取g=10m/s2。重力是在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Ⅶ 重力公式
假如椭圆率f由大地测量得到,极点和赤道处的地球转动惯量差值(C—A)就可以用方程(7-15)计算出来。数值J2=(C—A)/(Ma2)可由人造卫星的轨道来确定,而且其精度比从大地测量资料间接得到的要高一个数量级。于是,椭圆率则是根据卫星资料确定的J2值来进行估算。
现引入一个量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则式(7-24)可以写成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数值m=3.4678×10—3,所以采用库拉(Kaula,1969)得到的,并为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协会作为测量参考标准的卫星数值J2=1.08270×10—3,椭圆率f=3.35280×10—3。若保留二阶项,则
f=3.35280×10—3=1/298.26
椭球体的法线与径向方向相差一个和f同量级的小角度。因此应用式(7-15)和式(7-12),取到一次微小量的g值,则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椭球体上的r值由方程(7-26)给出。在式(7-29)中第二、第三项里取r=a已足够近似,因为它们是第一项数量级的f倍。所以在椭球体上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再引入式(7-27),则变为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在赤道(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任意点的g值(到f的一次项)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应用式(7-27)和式(7-28),式(7-32)可写为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或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该式通称为克莱劳(Clairaut)定理(1743)。斯托克斯和赫尔梅拉特把它展开到高阶项。最后得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该式为在1930年国际重力公式中采用的常数值,但根据近年来卫星轨道研究和新的天文测量结果则有很大的改变。但是,为便于作为参考标准,老的值仍继续使用。用这些老的常数值,并以纬度φ代替余纬度θ,由式(7-35)得到
g=978.0490(1+0.0052884sin2φ—0.0000059sin22φ)(7-36)
此处g的单位是cm/s2。1cm/s2的加速度称为1Gal,以纪念伽利略。1mGal是0.001Gal(现国际上通用的重力单位为:1mGal=10—5m/s2)。
一个等势椭球体由四个常数来确定。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协会选择了a、GM、J2和ω,并于1967年在瑞士的一次会议上确定了以下各值:
a=6378160m
GM=398603×1091/s2
J2=0.0010827
ω=7.2921151467×10—5arc/s
已知ω的精度比其他三个参数要高。其他参数可由标准公式计算(Heiskanen et al.,1967)。采用新的常数值的重力公式为
g=978.03185(1+0.005278895sin2ψ+0.000023462sin4ψ)(7-37)
其精度为0.004×10—5m/s。当要求精度为0.1×10—5m/s时,可写为
g=978.0318(1+0.0053024sin2ψ+0.0000059sin22ψ)(7-38)
国际重力公式(1930)和新的重力公式(1967)的g值之差(×10—5m/s2)可从式(7-36)和式(7-38)求得
g1967—g1930=(—17.2+13.6sin2ψ)(7-39)
Ⅷ 高中物理重力公式
高中物理重力公式 G=mg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9.8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