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的原理:它和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是一样的原理,是由于在它们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电子运动现象有两种:我们把缺少电子的原子说为带正电荷,有多余电子的原子说为带负电荷。在电源的非静电力作用下,同种带电微粒会发生定向移动,正电荷向电源负极移动、负电荷向电源正极移动。
带电微粒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一般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直流电,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交流电。
(1)物理电是怎么产生扩展阅读
在对电的具体认知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electric fish)会发出电击。根据公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
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才又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古罗马医生 Scribonius Largus 也在他的大作《Compositiones Medicae》中,建议患有像痛风或头疼一类病痛的病人,去触摸电鳐,也许强力的电击会治愈他们的疾病。
阿拉伯人可能是最先了解闪电本质的族群。他们也可能比其它族群都先认出电的其它来源。早于15世纪以前,阿拉伯人就创建了“闪电”的阿拉伯字 “raad”,并将这字用来称呼电鳐。
⑵ 什么是电流,电压,电阻。电是如何产生的。
发给你
[1]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通常用字母 I 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符号 A ,也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 电流。电源的电动势形成了电压,继而产生了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每秒通过1库仑的电量称为1“安培”(A)。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所有电性的基本单位。 除了A,常用的单位有千安(k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000000μA,电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流微观表达式I=nesv,n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e为电子的电荷量,s为导体横截面积,v为电荷速度。大自然有很多种承载电荷的载子,例如,导电体内可移动的电子、电解液内的离子、等离子体内的电子和离子、强子内的夸克。这些载子的移动,形成了电流。2电压(voltage),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注:电压永远是正值 ,但电势差有负值),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 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此概念与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压”相似。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和“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3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电阻将会导致电子流通量的变化,电阻越小,电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导体则没有电阻。4电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变电能为热能,也可说它是一个耗能元件,电流经过它就产生内能。电阻在电路中通常起分压、分流的作用。对信号来说,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阻。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负电。电是个一般术语,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电荷的存在或移动而产生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像闪电、静电等等,还有一些比较生疏的概念,像电磁场、电磁感应等等。5.⑶ 电是怎么产生的
自然界物质中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与带负电荷的电子是互相制约的,不呈带电性,一旦有外力作用时(比如摩擦),就会使物质失去或得到电子,物体就呈带电性。
当带电物体位于电场中的时候,就一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电子便会有规则的向一个方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电子在导体内移动,也不是大家想象的从一端快速的流向另一端,而是以互相挤压的形式,你推我攘的向前传递,只不过传递的速度非常快,等同于光速而已。
咱们现在所使用的电,都是从发电厂发出来的,为了能够使电流持续不断的流动,就必须使导线的两端有一个电位差,就像水流一样,有了水位差水才能流动,同样,有了电位差,电才能沿着导体流动。这个电位差,就是咱们所说的“电源电压”。而电子能够沿着导体流动,必须在通路的条件下才能完成。
发电类型
1、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 ,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转为水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而得到电力。科学家们以此水位落差的天然条件,有效的利用流力工程及机械物理等,精心搭配以达到最高的发电量,供人们使用廉价又无污染的电力。
2、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指利用可燃物(中国多为煤)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3、核能发电
核能发电的核心装置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按引起裂变的中子能量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发电
⑷ 电,是物理产物还是化学产物为什么生物体能发电比如电鳗
电应该是物理产物。生物体能发电。是由于生物体本身就是有电荷类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电荷来组成的。
⑸ 物理中电雷中的电是怎样形成的
大片的云层在空中高速流动,有的云块在运动中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兰,有的捕获到电子而带正电荷。当这两者靠近时,由于两者电势差巨大,可达几百万伏特,因此导致空气电离成离子态,成为导体,电荷从负电荷云块流向正电荷云块,这样就产生了电流。
⑹ 初中物理电是怎么来的
初中物理电是通过摩擦起电或接触带电、感应起电等方式来的。
⑺ 电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水力发电)、热能(火力发电)、原子能(核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电池)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
电能也可转换成其他所需能量形式,如热能、光能、动能等等。电能可以靠有线或无线的形式,作远距离的传输。
电能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表示电流做多少功的物理量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所以有时也叫电功)。分为直流电能、交流电能、高频电能等。这几种电能均可相互转换。
(7)物理电是怎么产生扩展阅读
电与磁密切相关,电流会在其周围生成磁场,这一现象可以用静磁学基本定律安培定律来表述。这是由安培于1826年提出的,后来成为脑磁图描记术的原理,使用超敏锐的超导量子干涉仪阵列来测量脑部的电流脉波所生成的磁场。
处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这现象称为电磁感应。法拉第定律(1831年)描述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而楞次定律(1834年)则指出了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方向。电磁感应是发电机、变压器、电磁炉(感应加热)等电器的工作原理。
⑻ 生物电怎么产生和物理电的区别,刚刚看完灭世、讨论非常激烈。
生物电在生物生理化学范畴,化学反应中有电荷的转移,通过生物化学反应,积累电荷,产生电势差,然后造个回路就产生生物电了。
物理电在物理学范畴,主要是通过做功,产生能量,移动电荷转变成电势能(电势差),然后有个回路就产生回路就有电了(物理电)
不知道你的文化多高,高中水平我想可以通俗的解释下了。
说白了生物电和物理电都是电荷转移形成,只是形式上直观上分类吧。
⑼ 电是怎么产生并发现的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以前,有许多术士致力于研究电的现象,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纪,才出现了一些在科学方面重要的发展和突破,但是,科学家并没有找到什么电的实际用途;这要等到十九世纪末期,由于电机工程学的进步,把电带进了工业和家庭里面。1600年,英国人吉尔伯特(1544-1603)发明了验电器,这为后来人们对电的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1660年,德国人居里克( 1602-1686)制造摩擦起电机;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锌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发电机,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二十一世纪,现代工业社会的骨干仍旧依赖着电能源,在可见的未来,电能必是绿色科技的主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