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阻怎么计算
分辨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没有支路的单一回路。所有电阻或其他元件都排成一条线。
2
将所有电阻值相加。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值等于所有电阻之和。[1] 通过各电阻的电流相同,所以每个电阻都会如你所想的那样发挥作用。
例如,串联电路中有一个2 Ω(欧姆),一个5 Ω,以及一个7 Ω的电阻。则电路的总电阻等于2 + 5 + 7 = 14 Ω。
3
通过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如果不知道各电阻的阻值,那么你可以使用欧姆定律:V = IR,即电压 = 电流 x 电阻。首先,要知道电路的电流和总电压:
串联电路中,所有位置的电流都相等。[2] 如果知道任意位置的电流,那么你可以将这个值用到公式中。
总电压等于电池等电源的电压。它不等于单个元件两端的电压。[3]
4
将数值代入欧姆定律公式。将公式V = IR变形,求电阻值:R = V / I (电阻 = 电压 / 电流)。将求得的数值代入到此公式中,算出总电阻。
例如,有一条串联电路,由12伏的电池供电,测得电流为8安。则电路两端的总电阻RT = 12伏 / 8安 = 1.5欧。
广告
方法 2 的 4:
并联电路
1
了解并联电路。并联电路分成多条支路,然后再汇到一起。电流会通过电路的各条支路。
如果电路分支部分之前或之后的主路上有电阻,或者单个支路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阻,请直接跳到混合电路部分。
2
通过各支路的电阻来计算总电阻。由于各电阻仅阻碍通过一条支路的电流,所以对电路的总电阻影响不大。总电阻RT的公式为1/RT = 1/R1 + 1/R2 + 1/R3 + ...1/Rn,其中R1是第一条支路的电阻,R2是第二条支路的电阻,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条支路的电阻Rn。
例如,一条并联电路有三条支路,电阻分别为10 Ω、2 Ω和1 Ω。
使用公式 1/RT = 1/10 + 1/2 + 1/1 求出RT :
通分:1/RT = 1/10 + 5/10 + 10/10
1/RT = (1 + 5 + 10) / 10 = 16/10 = 1.6
两边都乘以RT:1 = 1.6RT
RT = 1 / 1.6 = 0.625 Ω。
3
通过总电流和电压计算总电阻。如果不知道各电阻的阻值,那你必须知道电流和电压:
在并联电路中,一条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4] 只要知道一条支路两端的电压值,你就可以放心地继续计算了。总电压还等于电池等电路电源的电压。
在并联电路中,每条支路的电流可能不同。你需要知道总电流,否则无法计算总电阻。
4
将数值代入欧姆定律公式。知道整个电路两端的总电流和电压后,你就可以用欧姆定律来计算出总电阻:R = V / I。
例如,并联电路的电压为9伏,总电流为3安。则总电阻RT = 9伏 / 3安 = 3 欧。
5
注意电阻为零的支路。如果并联电路的一条支路没有电阻,则所有电流都会从这条支路通过。此时,电路的电阻为零欧。
在实际应用中,这通常意味着电阻失效或旁路,也就是所谓短路,而高电流会损坏电路的其余部分。
㈡ 如何计算电阻
1.
电阻,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叫该物质的电阻。电阻小的物质称为电导体,简称导体。电阻大的物质称为电绝缘体,简称绝缘体。
2.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Resistance)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电阻元件是对电流呈现阻碍作用的耗能元件。
3.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音译成拼音读作
ōu
mī
ga
),1Ω=1V/A。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4.
计算公式:R
=V/I,V:指通过导体的电压,I:指通过导体的电流;
R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粗细、材料有关。
㈢ 物理的电压电流电阻怎么求出来
物理学中有一着名定律:欧姆定律。I=V/R。这个表述了电压电流电阻三者的量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三个量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求出第三个量。
这个定律并不难理解。除非数学基础太差。
㈣ 物理中算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R=ρl/S
其中的
ρ
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
S为面积
也可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阻
R=U/I
㈤ 电阻的公式是什么 电阻的公式怎样的
1、电阻计算的公式:R=ρL/S(其中,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定义式:R=U/I。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R3+……+Rn。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1/R=1/R1+1/R2+……+1/Rn。通过电功率求电阻:R=U2/P;R=P/I2。
2、说明:物理学中,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㈥ 怎样算电阻电阻的公式是怎样的
可以利用电阻计算公式计算:R=ρL/S。
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电阻将会导致电子流通量的变化,电阻越小,电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导体则没有电阻。
(6)物理学中电阻怎么求扩展阅读:
电阻由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来定义,即R=U/I。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阻愈大,通过的电流就愈小;
反之,电阻愈小,通过的电流就愈大。
电阻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强弱,即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的量值与导体的材料、形状、体积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
不同导体的电阻按其性质的不同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称为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满足欧姆定律; 另一类称为非线性电阻,不满足欧姆定律。
㈦ 电阻怎么计算
以其中一个顶点为起点,另一相邻的顶点为终点。从起点出发的电流回路有3个(电流会经过电阻最少的回路),一个回路的电阻是R,两个回路的电阻是3R,它们都是并联的,所以就是根据并联算出来是R*3/5
㈧ 初三物理的电阻值的计算公式
串联电阻求总电阻公式:R总=R1+R2.
并联电阻求总电阻公式:R总=R1分之一+R2分之一的倒数之和。
举例:R1,R2分别是10欧姆。
串联电路总电阻: R总=10+ 10=20欧姆
并联电路总电阻:R总=10分之一+10分之一=0.2欧姆,1÷0.2=5欧姆。
㈨ 关于电阻的公式有哪些
1、定义式:R=U/I。(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定义公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3、电阻串联:R=R1+R2+R3+...+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4、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5、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²/P;R=P/I²。(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P表示电功率)。
6、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²t/W;R=W/I²t。(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W表示电热)。
(9)物理学中电阻怎么求扩展阅读: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影响因素:
1、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材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金属等;对少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如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