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考物理万能公式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不能照抄公式,要审数据
㈡ 高考物理大题解答中 应该怎么列公式 高考评分是见公式给分,例: 几个公式联立得出的公式,可以直接用么
看到物理大题,动力学的,运动三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反正你觉得和题目有关都摆上去。电磁运动也是一样,那些辅导书上都有。觉得用的上就写上去。大题套公式把需要的量算出来。实在不会写,公式一定要写上。还有要写有用的。
总而言之,做不来的题,就把自己觉得相关的公式全部写上去,一般都会得点分。
高考物理的学习:
1.知识深度,理解加深
高中物理,要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些将由定性讨论进入定量计算,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动能概念、电磁感应、核能等。
2.知识广度,范围扩大
高中物理,要扩大物理知识的范围,学习很多初中未学过的新内容,如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光的本性等。
3.知识应用,能力提高
高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是自学能力和物理解题能力,并学会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的方法。
总之,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是螺旋式上升的。
高中物理课本共三册,其中第一,二册为必修,第三册为必修加选修。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㈢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500分)
速度V(m/S) v=S/t; S:路程,t:时间
重力G(N) G=mg; m:质量 ;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n,S=n h , 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 W总 – W额 =ηW总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η=G /(n F)=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 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V) U=U1=U2=……
电阻1/R(Ω) =1/R1+1/R2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f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 f:频率
二.知识点
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
3.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海豚;
5. 次声:低于20Hz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与法线的夹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逆向,水中看岸上树变高)。
8.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9.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2.输送电能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在输送功率相同时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6.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㈣ 物理大题答题格式
首先,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在解题前,写下一个“解:”这样的话,一来格式非常规范,二来如果物理题目很难的话,考试的时候一个“解”就是2分,花一秒钟写一个“解”,双重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答题的书写格式。
物理学的答题书写格式总体上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从题目给你的答题空白处的最左边开始写,由上至下,一步一步要很清楚,写到最下面没有位置继续书写时,再从右边开始从上往下写(不是答题空白处的右边)。
第三,答题的细节方面。
对于磁场力学等计算较多的题目,对于关键的列式要写清楚,不能写错,计算过程可以省略,只写答案。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公式不能省略不写或者直接由数字代替公式字母写在题目上。如果遇到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需要①、②、③……等这样的序号标示清楚。
第四,答题的收尾方面。
大题无非是计算,让你算一些电阻,时间,路程等。不论大题最后要你算什么,你的最后一步必须是:“∴综上所述,要求的xx是xx,xx是xx………………”
㈤ 物理计算题 请写公式和过程
装水:2.5乘以1000等于2500cm3,再用2500乘以水的密度,单位要求是g/cm3,装汽油就是乘以汽油的密度,同理单位是g/cm3,或者2.5直接乘以水或者汽油的密度,这时候密度的单位就是kg/L了。
㈥ 物理大题到底是怎样的格式我刚刚学习物理,老师上课好像说写“已知,求,解,答”这我会写
“已知,求,解,答”这个格式是初学时常用的一种格式,但不是唯一的。
已知:V1=120km/h,V2=150km/h.
求 :车队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V
解 :V=2V1*V2/(V1+V2)=2×120km/h×150km/h/(120km/h+150km/h)=133km/h
答:该车队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33km/h
㈦ 物理大题解题格式怎么写(八年级)
曾珍物理68个解题黄金模板 最新配套建模课程(珍哥视频)网络网盘
链接: https://pan..com/s/1R3Jz6biNsurf8kxjzfZChw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㈧ 求高考物理大题常用的公式
1.V=X/t
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时间(s);
2.Vt=Vo+a0t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²)t是时间(s);
3.X=Vot+(1/2)at²
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²);
4.Vt²-Vo²=2aX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²)X是位移(m);
5.h=(1/2)gt² Vt=gt Vt²=2gh
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
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
6.G=mg
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
7.f=μFN
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FN是支持力(N);
8.F=kX
F是弹力(N)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
9.F=ma
F是合力(N)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²)。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1.a向=V²/r=ω²r=(2π/T)²r=(2πf)²r=ωV(ω=φ/t)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
ω是角速度(rad/s)φ是弧度(rad)t是时间(s)
T是周期(s)f是频率(Hz);
2.F合=F向=ma向=m(V²/r)=mω²r=m(2π/T)²r
=m(2πf)²r
F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N)F向是向心力(N)
m是质量(kg)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V是线速度(m/s)
r是半径(m)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
f是频率(Hz);
3.F引=F向=m(2π/T)²r=G(Mm/r²)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m是质量(kg)
T是周期(s)r是半径(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质量(kg);
4.推导公式:∵F引=F向∴g=G(M’/r’²)
∴G(Mm/r²)= m(V²/r) =>V=
=mω²r =>ω=
=m(2π/T)²r =>T=
=m(2πf)²r =>f=
=ma向 =>a向=GM/r²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M是质量(kg)
m是质量(kg)r是半径(m)V是线速度(m/s)
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f是频率(Hz)
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²)M’是该天体的质量(kg)
r’是该天体的半径(m);
5.
ρ是天体密度(kg/m³)R是天体半径(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²)T是周期(s);6.W=FScosθ
W是功(J)F是力(N)S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位移(m)
cosθ是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余弦;
7.P=W/t=FV
P是功率(W)W是功(J)t是时间(s)F是力(N)
V是速度(m/s);
8.W=ΔEp=mgΔh=mg(h1-h2)
W是重力势能做的功(J)ΔEp是重力势能(J)
m是物体的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²≈10m/s²)Δh是高度差(m)h1是起始高度(m)
h2是终止(末)高度(m);
9.ΔEp=(1/2)kX²
ΔEp是弹性是能(J)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
10. Ek=(1/2)mV²
Ek是动能(J)m是质量(kg)V是速度(m/s);
11.动能定理:W总=(1/2)mVt²-(1/2)mVo²
机械能守恒:E=Ep+ Ek+Ep’
W是总能量(J)m是质量(kg)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E是机械能(J)Ep是重力势能(J)
Ek是动能(J)Ep’是弹性势能(J)。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1.
F是电场力(N)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²/C²)
q1、q2是电荷带电量(C)r是两个电荷的距离(m);
2.E=
E是电场强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F是电场力(N)q是电荷量(C)
*点电荷:
EQ是点电荷电场强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²/C²)
Q是点电荷带电量(C)r是半径(m);
3. φ=
φ是电势(V)E是电势能(J)q是电荷量(C);
4.
=
UAB是A、B两点的电势差(V) q是电荷量(C)
WAB是从A点到B点做的功(J)
EpA是A点的电势能(J) EpB是B点的电势能(J)
φA是A点电势(V)φB是B点电势(V);
5.UAB=Ed
UAB是A、B两点的电势差(V)d是距离(m)
E是电场强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6.C=
C是电容(F)Q是电荷量(C)U是电势差(V);
7.推导公式:
E===
E是电场强度(N/C或V/m²均可,1N/C=1V/m²)
U是电势差(V)d是距离(m)Q是带电量(C)
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²/C²)
ε是相对介电常数;
8.q=It
q是电荷量(C) I是电流(A) t是时间(s);
9.I=(欧姆定律) I=(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是电流(A) U是电势差(电压)(V) R是电阻(Ω)
E是电动势(V) r是内电阻(Ω)
推导公式:E=U外+U内=IR+Ir
U外是外电路电势差(电压)(V)
U内是内电路电势差(电压)(V)
串联电路总电阻:R=R1+R2+
并联电路总电阻: =+=>R=
*串联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串正并反”!
10.P=UI W=UIt=Pt
P是电功率(W)U是电势差(电压)(V)I是电流(A)
W是电功(J)t是时间(s)
推导公式:∵I=,P=UI∴R=,P=I²R
U额是额定电压(V)U实是实际电压(V)
P额是额定功率(W)P实是实际功率(W)
R是纯电阻电路的电阻(Ω)
Q=I²Rt,R=ρ
Q是电流产生的热量(焦耳热)(J)L是导体长度(m)
ρ是电阻率,由材料本身决定(Ω•m)
S是导体横截面积(m²);
*欧姆定律中的所有公式要求是在纯电阻电路中使用。注意电动势(电源)的内阻r不可忽略!
11.F=BIL
F是安培力(N)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²);
12.Φ=BS
Φ是磁通量(Wb)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²)
13.f=qVB
f是洛伦兹力(N)q是电荷量(C)V是速度(m/s)
B是磁感应强度(T);
推导公式:∵f=F向∴qVB=m∴R=T==
f是洛伦兹力(N)F向是向心力(N)q是电荷量(C)
V是速度(m/s)B是磁感应强度(T)m是质量(kg)
r是半径(m)T是周期(s)。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公式
1.Φ=BSsinθ
Φ是磁通量(Wb)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²)
sinθ是磁场方向与导体面的夹角正弦值;
2.E=n
E是感应电动势(V)n是匝数(匝)
Φ是磁通量的变化量(Wb)Δt是磁通量的变化时间(s);
推导公式:E=n=nS=nB=BLVsinθ
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²)
ΔS是变化面积(m²)ΔB是变化磁感应强度(T)
L是有效长度(m)V是速度(m/s)
sinθ是磁场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正弦值;
推导公式:F安= q=nP安=P电=
F安是安培力(N)Vm是最大速度(m/s)
R是外总电阻(Ω)r是内总电阻(Ω)
r’是导体本身电阻(Ω)P安是安培力的功率(W)
P电是电功率(W)V是速度(m/s);
3.E自=L
E自是自感电动势(V)L是自感系数(H)
ΔI是变化自感电流(A)Δt是变化时间(s);
4.e=Emsinωt
e是电动势(电压)(V)Em是电动势(电压)的峰值(V)
ω是线圈转动的角速度(rad/s)t是时间(s);
5.Em=nBSω
Em是电动势(电压)的峰值(V)n是匝数(匝)
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²)
ω是线圈转动的角速度(rad/s);
6.T=
T是周期(s)f是频率(Hz);
7.I==0.707Im Um==0.707Um
I是电流的有效值(A)Im是电流的峰值(A)
U是电压的有效值(V)Um是电压的峰值(V);
8.
U1是原线圈两端电压(V)U2是副线圈两端电压(V)
n1是原线圈的匝数(匝)n2是副线圈的匝数(匝);
推导公式:n1I1=n2I2
I1是原线圈中的电流(A)I2是副线圈中的电流(A)
n1是原线圈的匝数(匝)n2是副线圈的匝数(匝)。
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5、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6、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二、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2、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3、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四、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2、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3、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4、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5、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6、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9)物理大题怎么写公式扩展阅读:
学习物理注意事项:
1、总结解题规律
物理题灵活多变,可百变不离其宗,任何难题,都可以用课本上黑体字标出的定理与定律来求解的,所以不要怕,大胆的尝试,大胆去画受力分析图,分析具体运动过程;很多时候,分析着分析着,思路就有了。
2、空余时间来巩固课本知识
同学们平时应把一些琐碎的时间都用起来,去复习学过的内容。物理学习的知识多,只有多看常看才能得对不懂的内容做笔记做到记忆深刻新。
3、上课的时候记得对不懂的内容做笔记
物理是个比价乏味,比较难懂的学科,讲的内容可以说比较玄乎,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认真纪录下我们脑袋里面记不到,理解不来的内容。
㈩ 物理大题常用公式
物理大题常用公式:V=X/t;Vt=Vo+a0t;X=Vot+(1/2)at²;Vt²-Vo²=2aX;h=(1/2)gt²Vt=gtVt²=2gh;G=mg等等。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