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变式 简单举例
变式,通过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把一个式子依据一定规律或仿照某些特征改变成另一个式子比如a+b变为b+a。
简单解说
变式一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二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从而显示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课题的表述常常把解决课题的特别关键的本质属性“隐蔽”在非本质属性之中,教师在教学时,就得启发学生一步一步从非本质属性中把本质属性揭露出来。这就必须运用变式规律。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 什么是“变式”
变式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是指通过变更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突出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从而显示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课题的表述常常把解决课题的特别关键的本质属性“隐蔽”在非本质属性之中,教师在教学时,就得启发学生一步一步从非本质属性中把本质属性揭露出来。这就必须运用变式规律。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 初中物理所学的所有公式以及变式(包括单位)
速度公式:v=s/t
公式变形: s=vt t=s/v
平均速度: v=s总/t总
例:已知前一半路程的速度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V2,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设路程为2S,则)
V=S总/t总=(S1+S2)/(t1+t2)
=2S/(t1+t2)
=2S/(S/V1+S/V2)
=2V1V2/(V1+V2)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公式变形: m=G/g
♥: 合力公式: F = F1 + F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F1 - F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如果F1>F2则合力F的方向与F1的方向相同。
物理量单位
ρ——密度 kg/m3 g/cm3
m——质量 kg g
V——体积 m3 cm3
♥: 密度公式:ρ=m/v
公式变形: m=ρv v=m/ρ
混合物的密度:ρ=m总/v总
物理量单位
F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合,混合物的密度为:(设体积为V ,则)
ρ=M总/V总=(M1+M2)/( V1+V2)
=(ρ1V+ρ2V)/2V
=(ρ1+ρ2)/2
♥: 浮力公式:
① 称量法: F浮=G – F
②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V排
物理量单位
F浮:浮力 N
G物:物体的重力 N
③二力的平衡: F浮=G物 (漂浮或悬浮)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
④浮力的实质: F浮=F向上―F向下
♥:压强公式:P=F/S
变形公式: F=PS S=F/P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提示:①固体产生的压力压强的计算:
先压力F=G,后压强P=F/S.
②液体产生的压力压强的计算:
先压强P=ρgh,后压力P=F/S
③. 柱状液体(F=G)产生压力压强的计
算,两种思路都可以。
♥: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或写成:
F1/F2=L2/L1
注:L1,L2的单位相同即可
♥:斜面:FL=GH
♥:轮轴:F1R=F2r
♥:滑轮组: F=G/n F=(G+G动)/n
S =nh VF=nVG
对于定滑轮而言:F = G s = h VF=VG
对于动滑轮而言:F = G/2 F=(G+G动)/2
s =2 h VF=2VG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
克服摩擦力做功或摩擦力做功:W=fS
♥:机械功公式:W =F s
变形公式: F=W/S
S=W/F
♥:功率公式:P=W/t P=FV
变形公式:W=Pt F=P/V
t=W/P V=P/F
♥:机械效率η=W有/W总
滑轮组机械效率η=W有/W总
=GH/(GH+GOH)=G/(G+GO)
=1/(1+G0/G)
斜面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
提示: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高于初温t0,△t = t – t0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低于初温t1。△t = t0- t
=GH/FL=G/nF L=nH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Q吸 =cm(t-t0)
Q放 =cm(t0-t)
Q吸=Q放 不计散热损失 (保证 △t >0)
♥: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 mq Q放=Vq
炉子效率: η=Q有效利用/Q完全燃烧
热机效率: η=W有/Q完全燃烧
♥:电流定义式:
I=Q/t
Q=ne
♥:欧姆定律:
I=U/R U=IR R=U/I
♥:电功公式:
W =UIt=Pt
电热公式:
Q=I2Rt
WW=UIt结合U=I R→W= I 2Rt
W= UIt 结合I=U/R→W=U2t/R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PW=PQ。
♥:电功率公式:
PW=W/t=IU (所有电路)
热功率:
PQ=Q/t=I2R (所有电路)
P=W/t=IU结合I=U/R
P=U2/R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 I=I1=I2
电压: U=U1+U2
电阻: R=R1+R2
分压规律: U1/U2=R1/R2 (U=IR )
电功之比: W1:W2=R2:R1 (W=U2t/R )
功率之比: P1:P2=R1:R2 (P=I2R )
计算总功 公式 W=W1+W 2=UIt=Pt
W=I2Rt=U2t/R (纯电阻电路)
计算总功率 公式 P= P1+P2=W/t=UI
P=I2R=U2/R (纯电阻电路)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 I=I1+I2
电压: U=U1=U2
电阻: 1/R=1/R1+1/R2
分流规律: I1:I2=R2:R1 (I=U/R )
电功之比: W1:W2=R1:R2 (W=I2Rt )
功率之比: P1:P2=R2:R1 (P= U2/R )
计算总功: 公式 W= W1+W2=UIt=Pt
W=I2Rt=U3t/R(纯电阻电路)
计算总功率: 公式 P=P1+P2=W/t=UI
P=I2R=U2/R (纯电阻电路)
④ 什么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它们的外形发生了变化,但本身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变,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了变化)
物理变化的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的例子
1、 水蒸发和凝固;2 、糖块融化;3 、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4 、碘单质在加热是升华为紫色蒸气;5 、放久的面粉结块;6、 玻璃软化;7 、镜子摔裂;8、砍倒大树;9 、绘画的颜料变干;10、纸巾揉成一团;11 、把灰尘扫到一起;12 、揉橡皮泥;13 、把木棍折断;14、吃饭时把米嚼细;15、冰棍化了;16、铁水铸成铁锅;17、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水的凝固;18.石块粉碎;19、冰糖溶解;20、汽车行驶。
⑤ 浮力的公式是什么,变式是什么
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解释: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2)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和向下的压力差。
3、变形公式:
1)(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ρ物∶(ρ液-ρ物)=V排∶V露。
⑥ 什么是物理变化,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就是变化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在初中阶段讲的最多的物理变化,就是指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性质的溶解性,熔点、沸点、凝固点、软硬程度,密度,塑性,弹性,挥发性、颜色、气味、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等。
而物质的化学性质有这么几个方面,例如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腐蚀性,阻燃性,助燃性,酸碱性等等。
例如,水结冰,变化前后H2O的化学性质是不变的。仍然分子是由一个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物质的酸碱性中,pH等于7,呈中性。
但是水结冰,发生了一些物理变化,例如温度发生变化,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了,分子与分子间的距离也发生变化了。导致物质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从而物质的性质也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硬度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