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杨亚东的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获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我们在重味物理和CP破坏等高能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⑴针对CLEO国际合作组发现的η-prime 困惑,首次提出一个双胶子机制。⑵针对实验发现的慢J/Psi过量产生现象,首次提出奇异混杂态协同产生的解释,是目前三个可能解释中唯一没被实验排除的建议。⑶首次研究了B→phi gamma过程并建议它可作为新物理效应的敏感探针,是随后BABAR对该过程第一次实验研究的唯一理论引文。⑷对实验发现的B→phi K*激化反常进行了系统研究,两篇论文被2006年和2008年版PDG引用。⑸率先开展了B介子无粲非轻衰变过程中由强企鹅图诱导的高阶QCD修整的研究。根据斯坦福SLAC-Spires高能物理数据库,目前,全部论文被引790余次,其中他引706余次。研究结果被CLEO,BABAR,BELLE和CDF等国际合作组引用82次。
② 重口味是什么意思
重口味顾名思义就是对于味觉器官来说很难以下咽的东西。比如说中药汤,苦瓜等。后来延伸为到一切感官难以接受的事物。比如说恐怖电影,血腥暴力,恶心的色情等。
③ 高能物理指的是什么
高能物理学(high energy physics)又称粒子物理学或基本粒子物理学,它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的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它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当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之一。粒子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又基于实验和理论密切结合发展的。
④ 物理学最难的是哪一个分支
物理学最难的一个分支为:高能物理。
高能物理主要研究微观结构,需要强大的数学能力剥离复杂微观现象的本质和足够的想象力给莫名其妙的纯粹数学描述过程赋予意义。
其实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因为处在宇宙中,不论宏观和微观必然受到同一个规则支配。
高能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当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之一,并且交叉广联在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粒子物理的有效探索。粒子物理学是以‘发现和’实验‘’为基础,而又基于实验和理论密切结合发展的粒子的量子化探索。
发展方向:
按照理论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如下:
1、可积量子场论;
2、统计格点模型;
3、超对称弱电统一理论,标准模型唯象,大统一理论;
4、中微子物理;
5、暗物质与暗能量,暴涨宇宙学;
6、超弦,宇宙弦,M理论,磁单极粒子;
7、量子色动力学QCD:重味物理与CP不守恒,B与D介子,夸克,费米子,希格斯粒子(Higgs)等;
8、对撞和探测(BEPC,BES)结果的研究与测量;
⑤ 什么是物理理论
理论物理
一、学科概况
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 应具备坚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和广博的现代物理知识,了解理论物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技术,能应用现代理论物理方法处理相关学科中发现的有关理论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在国际前沿方向或交错领域中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有创造性的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可独立从事前沿理论课题的研究,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2.硕士学位 应有扎实的理论物理基础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理论物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研究物质的微观及宏观现象所用的模型和方法等专业理论以及相关的数学与计算方法,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从事前沿课题研究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理论物理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以理论的方法和模型研究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等离子体和凝聚态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解决学科本身和高科技探索中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范围包括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凝聚态理论、统计物理、光子学理论、原子分子理论、等离子体理论、量子场论与量子力学、引力理论、数学物理、理论生物物理、非线性物理、计算物理等。
2.课程设置 高等量子力学、高等统计物理、量子场论、群论、规范场论、现代数学方法、计算物理、凝聚态理论、量子多体理论、粒子物理、核理论、非平衡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广义相对论、量子光学、理论生物物理、天体物理、微分几何、拓扑学等。
四、主要相关学科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凝聚态物理,化学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
-------------------------------------------------------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一)、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
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基本相互作用规律的物理学前沿学科。粒子物理理论作为量子场的基本理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它能统一描述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小"粒子"(夸克、轻子、光子、胶子、中间玻色子、Higgs 粒子)的性质及强、电、弱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粒子物理学有许多研究方向,例如:强子物理、重味物理、轻子物理、中微子物理、标准模型精确检验、对称性和对称性破坏、标准模型扩展等等。
当前,该所开展的粒子物理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尚未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有关实验所暗示的新物理进行。其主要内容为: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CP破坏和费米子质量起源,太阳和大气中微子失踪之谜以及粒子物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量子色动力学的低能动力学,量子味动力学,手征微扰理论,重味夸克有效场论,手征对称性和夸克禁闭,格点规范理论,重味物理,中微子物理,强子结构和性质,超高能碰撞等。研究中特别注意各种新理论和新模型,如:超对称理论和模型,超对称大统一模型,两个或多个Higgs模型,味对称规范模型。在研究方式上注重紧密与实验结合,并以实验为基础,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理论和新模型以及新的物理概念,运用和发展量子场论、群论、数学物理和计算物理等理论物理方法,开展与粒子物理前沿相关的量子场论研究。此外,重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开展粒子天体物理,粒子宇宙学和粒子核物理以及与粒子物理有关的超弦理论唯象学的研究。
(二)、超弦理论和场论
量子场论是研究微观世界的基本工具,属于重要的前沿领域,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地影响理论物理许多分支领域的进展。弦理论是在量子场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物理模型,它避免了通常场论中遇到的紫外发散等问题,是当前统一四种相互作用理论的重要尝试。
目前该所在此方向的研究课题为:
1、量子场论及超弦理论,特别是其非微扰问题;弦理论的最新发展;
2、场论(特别是规范场论)及弦理论的数学工具,包括非对易几何,几何量子化等以及非对易空间上的规范场论、离散群或离散点集上规范场论、用非线性联络的规范场论等。
3、各种数学物理和计算物理问题;
4、低维场论,特别是与低维凝聚态物理有关的场论;
5、与粒子物理相联系的量子场论问题;弦理论在粒子物理中的应用;
6、与引力理论相关的量子场论问题,包括源于弦理论的量子引力、黑洞熵的起源等等。
(三)、引力理论与宇宙学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经典引力理论,将引力量子化从而 建立一个自恰的量子引力理论是当前理论物理的一大重要任务。与广义相对论相比,标量-张量引力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广义相对论在宇宙学及天体物理中的应用(包括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子星和黑洞、引力透镜以及引力波的预言)已取得巨大成功,但是,许多疑难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奇性困难,暗物质的构成及其存在形式、物理性质、在宇宙中的占有比例及其对宇宙演化的作用,物质反物质的不对称性,宇宙常数和暗能量问题,原初核合成,宇宙早期相变过程的拓扑缺陷问题,宇宙早期暴涨模型的建立,黑洞的量子力学,引力的全息性质等。
国际上若干大型的空间和地面天文观测装置(包括大型望远镜、引力波天文台、等效原理的检验装置等等)将在今后若干年内投入使用,这将对现有的宇宙学模型、引力波的预言以及等效原理的正确性提供更精确的检验,随之而来的将是宇宙学和引力论的迅速发展,为理论工作提供更多获取重要成果的机遇。
理论物理所在本方向的研究围绕上述疑难问题开展。 (四)、凝聚态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
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多体微观量子世界的基本特征,对其规律性的探索是凝聚态理论研究的核心。这方面的每一次突破,例如能带论和超导的BCS理论的建立,都对量子多体物理的应用和微观世界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成果交叉渗透到数学、化学、材料、信息、计算机等许多学科和领域。近年来,在陶瓷材料、半导体异质结及其它低维固体材料中发现的大量反常物理现象召唤着新的电子论的诞生。对这些新的物理现象的研究是该所研究人员的一个中心任务,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
量子Hall效应、高温超导电性、巨磁阻等强关联系统的物理机理、量子液体及量子临界现象;
量子多体理论方法,特别是数值计算的方法的探索和应用。计算方法包括密度矩阵重整化群、量子蒙特-卡罗计算、从头计算等;
量子点、线、碳管等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或结构中的非平衡量子输运及自旋电子学;
格点系统中的量子反散射与可积问题研究。
(五)、统计物理与理论生命科学
统计物理学研究方法极为普遍,研究对象广泛,它是微观到宏观的桥梁,简单到复杂的阶梯,理论到应用的途径。从生物大分子序列分析,到认识其空间结构,到理解生命活动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生命科学提出了大量富有挑战性的统计物理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深化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将促进统计物理学本身的发展。
该所过去在本研究方向上重点开展了相变理论与临界现象、非线性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有限系统临界现象、重整化群方法、生物大分子序列分析以及生物体系中的输运问题等方面,探讨由生命科学激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统计物理问题。生物信息学研究是本方向的热点,该所研究人员与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有很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水稻基因组研究工作中已作出重要创新性成果。
(六)、理论生物物理
双亲分子膜是凝聚态物理软物质,或者叫复杂流体的前沿研究对象,是物理、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的研究课题。该所研究人员主要是运用微分几何方法,以液晶为模型,研究双亲分子膜的形状及其相变问题,已作出一组有国际影响的工作。现在本方向的研究正在向单分子膜、生物大分子与它们的生物功能联系(DNA单分子弹性、蛋白质折叠等)的理论探索扩展。
(七)、原子核理论
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到本世纪初的十年内,国际上先后有一批超大型核物理实验装置投入运行,如TJNAF(CEBAF),RIB,RHIC 等等,核物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新的巨型装置为从更深入的层次上研究核子-核子相互作用、核内的短程行为和核结构、各种极端条件下的核现象、核性质和多体理论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未来十年中,该所的研究人员将集中力量开展超重元素的性质及其合成途径,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结构,核天体物理及核内夸克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以求得对原子核运动规律的新认识。
(八)、量子物理、量子信息和原子分子理论
目前高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前无法得到的极端物理条件(如极端强场、超低温度和可控的介观尺度)在实验室中得以实现。在这些特殊条件下,物质与光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会呈现出一系列全新的物理现象,使得人们能重新认识物理学基本问题,导致新兴学科分支(如量子信息)的建立。
量子信息是以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充分利用量子相干的独特性质(量子并行和量子纠缠),探索以全新的方式进行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为突破芯片元件尺度的极限提供新概念、新思路和新途径。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结合,充分显示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可能会导致信息科学观念和模式的重大变革。该所本方向的研究将基于量子物理基本问题的理论和最新实验的结合, 鼓励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发挥理论物理对量子信息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作用,瞄准国际前沿,立足思想创新、探索和解决当前量子信息前沿领域的关键理论性问题。
目前该所在此方向上的研究课题主要为:
1.量子测量和量子开系统的基本问题:包括量子系统与经典系统相互作用,量子到经典过渡的基本模型,微观信息宏观提取的理论机制,量子耗散和量子退相干理论;也包括发展和应用实际的量子测量理论,探讨提高探测量子态效率的可能性。
2. 特殊量子态的基本特性。包括研究各种宏观量子态(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原子激光,介观电流,微腔激子-极化子)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并探索它们作为量子信息载体的可能性.也包括超冷囚禁原子、分子系统与受限光场的相互作用,如腔量子电动力学和原子光学。
3.量子信息方案的物理基础。包括演化过程的动力学控制、纠缠态的度量,多粒态的局域制备和纯化、已知量子态远程制备和未知量子态远程传输。还包括提出新的量子算法、量子编码和量子纠错的新型方案,研究量子信息中的计算复杂性理论和相应的各种数学物理问题。
4. 强场中的原子分子运动。主要兴趣集中在强磁场和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的动力学行为,其中,许多全新的实验现象要求发展处理非微扰问题的崭新概念和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对揭示混沌体系的动力学和利用外场控制分子、原子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九)、计算物理
辛算法和保结构算法是我国着名数学家冯康及其学派在80年代中期系统提出、并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工作不仅一直领先,而且在计算数学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国际上的公认。在计算数学和计算物理中,引入保持所计算的Hamilton系统的辛结构,或者对于接触系统等保持系统有关的几何结构的思想非常重要。最近,国际上沿着保结构的思想,有关领域又有新的进展。比如多辛算法和李群算法的提出等等,它们分别是保持无限维系统的多辛结构的算法和系统李群对称性的算法。
该所在本研究方向上研究辛算法、多辛算法等各种保结构算法 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
⑥ 重口味什么意思
应该是指饮食方面的吧。形容(人)味觉量的浓度较大。(化学物品对感官刺激的适宜量)
1.菜肴中加很多的调味品,例如辣椒、大蒜、盐等。
2.令人能感觉到恶心的情景,多出自某些特殊对应人群的节目或影片里,例如其中带有虐待、大小便或其他污淫物的影片。
3.重口味就是你吃的东西特别咸,或者喜欢吃咸的,辣的及味道重的东西!与清淡的口味意思相反。
重口味,最先开始是应用于人的味觉上,形容味觉量的浓度较大,喜欢吃咸和辣的。喻用到了电影上则是指那类在视觉上或者题材上{个人认为更是视觉上},给你带来冲击,专业化的术语就是“带来感官上的及其刺激”,而这种刺激不是温馨或者甜美的,更多的是灰暗和惨淡,让你体会的是一种失望,惊讶,以及无法接受!~
⑦ 理论物理学要学哪些课程
理论物理学及其交叉科学若干前沿问题》
2004年项目指南
理论物理学是对自然界各个层次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进行理论探索和研究的学科。物理学及其相关交叉科学的基本理论的建立是一个艰苦的、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它需要各种思维类型的科学工作者,特别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相互合作、多方探索方可取得突破。而正确的理论一旦建立,常会出人意料地把许多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的现象联系起来,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带动物理学、其他自然科学乃至技术科学的发展。这些充分显示出理论物理研究作为基础研究的长期性、前瞻性和先导性,同时也清晰地表明同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是理论物理适用范围的自然延伸。理论物理几乎包容了从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体所有物质世界的物理规律的认识,它几乎渗透到现代一切科技领域,与数学、天文、化学、生物、材料、信息、能源、工程、环境、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都有着深层次层面上的交叉,所以通过"研究计划"整合与集成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术思路和不同层次的研究,选择有限的目标,突出几个最重要的基础性的前沿领域,是本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层次的基础理论队伍的存在,不仅是人类对认识世界的追求的要求,也是保证交叉学科持久兴旺的前提;同时,兴旺的交叉学科也为理论物理基础研究源源不断地提供源头创新的机会。前期的实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有的工作在国际上受到相当多的引用和重视;有的工作可能会开拓出新的研究方向;有的工作预言了新的实验,有的工作对实验工作有指导意义;有的工作成功地解释了国际上一些较为重要的实验。本重大研究计划的设立,旨在充分发挥理论物理研究的前瞻性、基础性和原始创新的作用,造就出一批理论研究的杰出人才,增强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使我国理论物理及其交叉科学在21世纪前期步入国际最先进行列。
本"研究计划"在实施中贯彻"基础研究的长期性、前瞻性和包容性,以及注意学科交叉、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开拓源头创新",明确了 "研究计划"的指导思想:1)要进行重大科学问题源头创新,2)要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3)要造就一批高水平理论物理人才,4)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在设立和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板块"、"9个前沿领域"相互交融、相互交叉的核心科学问题。
开展物质世界深层次规律的研究,是基于人类对认识物质世界的无限追求的要求,也是人类现代文明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动力;同时,它也是推动自然科学整体发展的基础研究中一个最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占世界人口总数1/4的大国,我们也理应在这一关系到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上作出贡献。因此本计划选择物质世界深层次规律的探索作为本研究计划的第一大板块。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凝聚态物理学基于物质结构规律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面宽广,同时又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它的发展不仅深化和拓宽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多种多样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头。对于这一层次物质形态的研究既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物理学与众多学科交叉的中介。所以,本计划选择凝聚态理论为我们三大板块中的又一大板块。物理学及其所包含的理论物理学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常常会形成一些新的交叉科学生长点。这种跨学科的基础研究也常常是未来高新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源泉。历史也告诉我们,理论物理本身在向其他学科渗透和交叉中,也常因不断获得新的源泉而兴旺发达。现在理论物理已经与几乎一切科技领域有着紧密的交叉,根据对当前发展态势的认识,本计划将理论物理与生命、化学、材料和信息这四个交叉学科中的某些前沿领域,作为研究计划的第三大板块。这种交叉作用是双向的,相关学科也为理论物理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创新源头和机遇。
本重大研究计划要求所申请的项目应在科学上具有特色及创新思想,欢迎各方面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参与,并鼓励进行学科交叉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
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组织的中期评估,本研究计划在总结评估前三年资助项目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明确今后2年(2004-2005年度)项目组织实施经费投入的基本思路是重点与面上项目之比为4:6(2004年度拟公布五个重点项目,见后),以对形成的优势、创新和交叉的方向给予相应强度的资助和保证适度的资助面,促进原始创新思想和新的交叉点的产生。加强学术交流,围绕某一方向形成项目群,是本研究计划的又一特色。
(一)板块一:深层次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规律的前沿领域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理论,它包含弱电统一规范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这一理论成功地经受了大量实验的检验,但又面临着一些十分尖锐的挑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发展。电弱对称破缺机制、CP破坏产生的机制、夸克禁闭、费米子质量起源这样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都尚未得到解决。正在运行的B介子工厂对于研究B介子衰变及其中的CP破坏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微子实验已经证实中微子振荡和非零质量。作为描写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面临非微扰求解困难。结合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BNL)的实验结果以及未来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重离子碰撞实验(ALICE),探索高温高密QCD相变机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和手征对称性恢复等,对了解新的物质状态及量子色动力学的非微扰性质有重要意义。自九十年代以来,天文观测已经积累了许多相当精确的宇宙学数据,进入了一个精确宇宙学年代,使得宇宙学中存在的大爆涨、暗物质、暗能量三大问题更加突出。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使得粒子物理、量子场论、引力理论、宇宙学等基本理论的发展相互交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形成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一个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交叉学科。
1.量子场论及与宇宙学相关的前沿理论问题
科学目标:
探索和解决量子场论中的非微扰问题(如夸克囚禁和超对称破缺)和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问题,着重发挥量子场论研究中提出的新概念、新方向、新方法和对其他领域的指导作用,争取在超弦基本问题和宇宙学常数问题等方面有重要进展。
资助方向:
(1)弦宇宙学和宇宙常数问题。
(2)量子场论中的对偶性和非微扰问题。
(3)弯曲空间中超弦理论的量子化和非交换几何。
2.粒子物理及与宇宙学相关的前沿理论问题
科学目标:
结合国际上LHC、B工厂实验和国内BEPC/BES实验进一步精确检验和发展粒子物理中标准模型理论,探索新物理、发展非微扰方法、重味物理和粒子宇宙学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资助方向:
(1)高能对撞机物理及新物理的理论研究。
(2)宇宙中暗物质、暗能量及与宇宙学相关的科学问题。
(3)味物理、BES物理和CP破坏机制。
(4)量子色动力学的微扰和非微扰理论。
3.高能重离子碰撞和强子物理中动力学规律的理论研究
科学目标:
结合RIHC和LHC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物理探索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存在证据及其物理性质,研究QCD相变结构和高密天体结构。结合国际低能强子物理实验研究各种新强子态性质、强子结构和强子间相互作用。
资助方向:
(1)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2)QCD相变机制和高密天体物理。
(3)强子结构和新强子态。
(二)板块二:凝聚态理论研究的两个前沿领域
强关联多电子系统和纳米尺度受限小量子系统是当今凝聚态领域最为突出的研究领域,这两者之间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低维小量子系统中,由于强的量子涨落,即使是非常一般强度的相互作用,其关联效应就非常重要,通常基于弱相互作用的多体量子理论,必须要由全新的适用于强关联的多电子量子理论所代替。强关联和无序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两个重要基本问题,它们常常出现在同一个体系之中。强关联效应不仅与相互作用有关,而且也与空间维度和载流子浓度有关。高温超导体的正常态性质和超导机理、低维多电子系统的物性等等均涉及到我们对强关联多电子系统和低维凝聚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当系统的量子相干长度与系统的尺度相比拟时,系统的特征时间尺度有可能短于各种元激发的产生和湮灭时间。在这类系统中量子态波函数的相位因子起着主导作用。受限系统中的相位干涉及其退相干、耗散、关联效应、物理过程的演化和控制以及纳米受限系统的非平衡态的输运理论等是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计划将继续突出这两前沿领域的研究,推动我国凝聚理论研究在深层次上质的飞跃。
4.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理论研究
科学目标:
高温超导体的正常态性质和超导机理、低维多电子系统的物性等等均涉及到我们对强关联多电子系统和低维凝聚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应努力发展强关联和低维凝聚态系统的数值模拟新方法,以求早日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基地。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国际前沿行列。
资助方向:
(1)低维关联电子系统和一些模型体系的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高温超导正常态性质和超导机理的研究;
(2)金属-绝缘体转变;不同有序态的竟争和共存及量子相变的理论研究;
(3)加强探索处理强关联系统的新理论方法和对强关联系统性质的数值计算和计算方法的研究。
(4)低维磁性系统的量子理论研究
5.受限小量子系统的理论研究
科学目标:
以小量子(纳米)系统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中的关键理论问题作为研究方向,受限系统中的相位干涉及其退相干、耗散、关联效应、物理过程的演化和控制以及纳米受限系统的非平衡态的输运理论等是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问题,争取在整体上取得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并力争解释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实验,提出一些原创性的受限小量子结构和检验基本原理的实验设计。
资助方向:
(1)介观系统输运理论、量子限制效应、载流客体性质的量子测量,超快过程的多体理论;
(2)自旋电子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3)受限光子系统如光子量子点及类分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三)板块三:跨学科理论研究新领域
板块三是板块一与板块二的自然延伸,是向相关学科的渗透和结合,以推动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如果说板块一和板块二是理论物理研究的主体,那么板块三是理论物理研究(特别是板块二)的交叉外延。生命、材料和信息是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也是迫切需要理论物理介入的学科。例如,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定量化和系统建模的新阶段,其基因网络调控的解析、蛋白质折叠机制和三级结构预测等等都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对理论物理提出的新挑战。这是考虑板块三的组成时的一个思路。另一个考虑是:要既顾选择与理论物理交叉有较好基础的学科,如理论化学(的新问题)、材料设计(的关键问题),也要选择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如生命、量子信息。于是,板块三由四个前沿研究领域组成。
6.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理论研究
科学目标:
围绕生物大分子理论及生物信息学中关键问题,在DNA链复杂性、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统计分析、基因组全信息的生物进化等方面提出新理论、建立新方法;开展多重时空尺度上的生物大分子和生物凝聚体的结构、相互作用、性质及其调控理论的创新研究。
资助方向:
(1)生物信息学研究:基因识别(包括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域识别)的新方法;分析多个基因组新方法并应用于分子进化;基因网络与系统生物学研究。
(2)计算分子生物学与计算细胞生物学研究:单分子生物物理理论;蛋白质二、三级结构预测新方法;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如生物膜、肌纤、蛋白微管等)理论等。
7.有机固体和聚合物的理论物理研究
科学目标:
围绕有机固体和聚合物的关键科学问题,发挥理论物理的先导作用,重视理论与实验结合,在有机固体的输运机制、光电磁性能及功能器件、聚合物链的折叠、结晶等方面有所创新。
资助方向:
(1)有机固体中载流子、自旋的激发、输运和复合过程。
(2)尺度、维度、各向异性与光电磁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器件理论研究。
(3)聚合物链的折叠、结晶与复杂流体的理论研究。
(4)外场作用下聚合物形态和结构演变的机制和理论。
8.材料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
科学目标:
以材料组分、结构设计和性能预测为主导,针对材料的关联效应和低激发态、纳米体系输运性质、物性计算等方面,在多层次、不同尺度上建立新模型,发展新方法,提出新理论,解释新实验,为材料性能预测和新材料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物理基础。
资助方向:
(1)第一原理计算中的关联效应和低激发态计算模型和方法。
(2)材料物性的原子、电子层次高精度计算与动力学模拟。
(3)纳米体系力学性能、输运性质的计算和理论。
(4)材料设计中的多尺度计算方法和理论。
9.量子信息的理论研究
科学目标:
在量子信息领域,选择量子信息交换、量子信息传输、量子存储等重要问题,与国内的实验研究工作相结合,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争取在几个重要问题上有所突破。
资助方向:
(1)新型量子信息处理、计算或传输方案的理论探索。
(2)量子测量的理论研究,包括量子退相干、量子耗散等问题。
(3)新型量子信息载体产生与控制的理论研究。
2004年度重点资助项目
(1)宇宙中暗能量、暗物质的理论研究
(2)味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研究
(3)受限小量子系统中量子相干性研究
(4)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系统的统计物理学研究
(5)有机固体和聚合物中新效应的理论探索
本研究计划2004年度经费投入预算为1300万元,以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方式组织实施,面上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为25万元,重点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150万元。
申请者应根据项目指南确定的研究内容,针对某一研究方向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提出选题新颖,开拓性强的研究项目,组织好研究队伍,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于既有"另辟蹊径"的独到想法,又有科学根据的项目申请,可以不受本《指南》研究内容的限制)。以下是有关项目申请的一些具体问题,请申请者给予特别注意:
本重大研究计划由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组成学科联合工作组受理申请。
申请者必须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基本信息表中的"资助类别"栏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栏选择"面上项目"或"重点项目","附注说明"栏选择"理论物理学及其交叉科学若干前沿问题"。申请代码根据实际研究内容选择,对于申请板块三的项目,申请代码按项目研究内容选择生命、化学、工程与材料、或信息科学部相应的申请代码。
申请者和参加者(不包括博士后和博士生等年轻人)都需在申请书的研究基础部分的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中,提供各自近5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5~10篇(不要超过10篇)的目录和相应的SCI他引次数,以及各自已发表的全部论文的他引总数。鼓励年轻人参加,年轻人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附代表性论文。
⑧ 物理有哪些理论
您好: 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到您哟
1.理论物理(Theoretical
Physics
)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
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基本相互作用规律的物理学前沿学科。粒子物理理论作为量子场的基本理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它能统一描述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小"粒子"(夸克、轻子、光子、胶子、中间玻色子、Higgs
粒子)的性质及强、电、弱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粒子物理学有许多研究方向,例如:强子物理、重味物理、轻子物理、中微子物理、标准模型精确检验、对称性和对称性破坏、标准模型扩展等等。
⑨ 什么是重味物理
重味物理是检验与发展标准模型的重要领域 ,是研究微观物理到夸克层面的物理学
⑩ 刘觉平的履历
国籍:中国
1945.12.27 生于中国湖北省汉阳县
1964.─1970. 在北京大学物理学系学习
1978─1980 武汉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
1980─1983 德国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攻读理论物理博士学位
1983.2.17 获德国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学)理学博士学位
1983至今 武汉大学任教
1989至今 聘为武汉大学教授
1986.1.13─17 以中国科学院与高校12人代表团正式成员身份参加了在印度Bangalore举行的第二届亚太地区物理会议。
1988.7.1─8.30 应邀以访问学者身份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短期工作。
1990.4.1-30,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粲粒子与重味物理”工作月,是武汉大学首次参加类似工作月的教师。
1990.6─91.6, 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开放中心课题组“标准模型及其发展”的研究。
1991.7─92.7, 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开放中心课题组“粒子物理 (BEPC、重味和TeV能量下的物理)”的研究。
1992.10─93.4, 经国家选派,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出国人员培训部通过英语听力、笔试、作文与口语对话考试后,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德国海得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访问半年。
1993.10─12, 与德国海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W. Wetzel教授在武汉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科研三个月。
1995.4─7,与德国海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W. Wetzel教授在武汉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科研三个月。
1996.9─10. 与德国海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W. Wetzel教授在武汉大学物理系与本人进行合作科研三个月。
1996.11.18-29,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重夸克与弱衰变”研讨会。
1997.5.21-25,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胶球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研讨会。
1997.5.8─ 8.6, 经国家选派,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出国人员培训部通过英语听力、笔试、作文与口语对话考试后,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海得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同H.G. Dosch教授行合作科研三个月。
1998.5─7., 与德国海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W. Wetzel教授在武汉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科研三个月。
1998.4.27-4.30,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与RHIC物理相关的pQCD”研讨会。
1999.4.5-9,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基因算法及其在物理、生命科学与
工程中的应用”研讨会。
1999.4.26-30,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胶球与新强子态”研讨会。
2001.2.7-9,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BES J/Psi物理”研讨会。
2001.5.14-18,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举办的“微扰QCD进展(III)”研讨会。
2001.5.31-6.6, 参加了二十一世纪首届味物理国际会议。
2001-现在 自2001年起被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2.11.7-2002.12.6,在德国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资助下,访问德国海德堡马普核物理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 fuer Kernphysik, Heidelberg),同该所教授Hans-Christian Pauli博士开展合作研究。
2002.12.6-2003.2.4,在德国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资助下,访问德国Bochum鲁尔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II (Institut fuer Theoretische Physik II, Ruhr University,Bochum), 同该所所长终身教授Klaus Goeke博士开展合作研究。
2003.1.8,应德国Bochum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Institut fuer Theoretische
Physik , Heidelberg University,Heidelberg)所长终身教授Otto Nachtmann博士的邀请,赴该所做学术报告:“The Nucleon Axial Isoscalar Coupling and the First Moments of the Nucleon Spin Structure Functions”。
2004.8.19-24, 作为被邀请的8个专家之一在全国物理学基地《电磁学》与《电动力学》课程教师骨干培训班作题为“狭义相对论与相对论波动方程”报告。
2005.2.28-3.3,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新强子态与QCD”研讨会。
2005.4.12-15, 应邀参加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非微扰QCD相关的若干问题”研讨会。
自1993.10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