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必修二
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大部分人认为),首先你要认真听,知不是废话。其实这谁都知道,可是不一定谁都做到。考验你的毅力呕~~ 多做题(这个很重要),它可以帮助你记忆公式和定理。不需要在题海中提高。做几套综合题(分类的那种。) 没做一道题,如果你能知道这道题的考察点是什么,那你就只需写出公式(计算只是计算器的事情啊)不会的话,有例题。看看他们是怎样分析的。然后要找1~2道类似的题巩固一下记忆。 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贰’ 物理高中怎么才能学好
高中物理学三种东西——概念,实验定律,模型
1,概念。这是非常细碎的东西,但是简单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学到静电场,书上告诉你电场强度定义式 ,这个公式不需要问为什么,因为我们这样定义电场强度。再比如电流,我们定义电流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电荷量,那么公式 也不需要问为什么。如果你某个概念没有掌握,直接翻书就行。
2,定律。定律也叫实验定律。他们都是科学家通过做实验得出的规律,他们不能通过其他物理或者数学规律经过数学推导得来。高中物理中所有的实验定律,其背后的实验都必须掌握。
自由落体定律——着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一
牛顿第一定律——着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二 伽利略这两个斜面实验里包含了三个思想实验,是高考重要考点
Yuanqi Li:伽利略在高中物理中的三次思想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实验书上有,实验探究了力,质量,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很简单
胡克定律——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实验研究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的思考与卡文迪许扭秤(牛顿的思考过程非常精彩,必修二课本里有)
机械能守恒定律——着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二(和牛顿第一定律一样)
库仑定律——库伦扭秤实验
Yuanqi Li:两个扭秤——卡文迪许扭秤与库伦扭秤
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实验初中的时候就讲过
电阻定律——初中做了定性实验,高中引入电阻率概念后有了定量规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生磁磁生电实验都是重要物理学史考点
楞次定律——也是实验
斯涅尔定律(就是初中光学就学过的,光折射反射定律)——初中做过实验
其实在获得这些实验定律以后,还会从这些定律中经过数学推导获得一些定理。这些定理是可以推导得到的,建议最好掌握定理推导。如果某条定理没有出现在书上,那么不建议记忆该定理。
举个书上定理推导的精彩例子——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书上只用了矢量相加减的数学规律,还有圆的相关数学规律,就推出了精彩的定理。
以上两点——概念和定律,只需要看书就可以完全掌握。而且,这之后,所有的高中物理题目,使用的公式仅限于以上的公式——定义式,和书上的定律,定理。基础不好的同学,一定要先确保把1,2两点学会,再学第三点。
如果有同学对物理学史感兴趣,可以看我b站发的物理学史系列讲解视频,可以当成轻松的科普和高考相结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5280905/
3,模型
模型的学习一般就是来源于老师的课堂笔记或者一些题目训练。物理模型的意义一句话总结,叫:“补全你的方程组”
学物理的时候,在学会了概念和实验定律,推导完相关定理以后,老师们一般就开始讲各种各样的模型。做题的时候,我们也在训练各种各样的模型。
比如,学万有引力一章,学完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后,就开始学各种模型(或者叫题型)诸如变轨问题,双星模型,星体密度计算等等。
如果你学完以后,背了一堆结论,或者是疯狂刷题,做一道算一道,那这些物理模型对你就没有意义。
举个例子,双星问题。
两星相距 ,列两个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
发现方程里有四个未知数——两星的半径 ,两星的周期 ,但是只有两个方程。
这时候,学过这个模型的同学就知道, , (维持双星系统稳定,必须有这两个关系)。从而补全了方程组。
到此,缺少的那个方程补上了。
因为整个高中阶段,涉及的概念,定律,实验并不多。学习物理模型占据了主要的时间。通过这个例子,同学们感受一下,学模型究竟是学什么。
再举个例子,星体密度问题。
学过这个模型的同学,学会的不应该是某个星体密度公式,而应该是如何列方程解出星体密度——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星体表面某个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然后,重力等于质量乘以该星体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表达式中的距离等于星体半径,星体质量可以用密度和球体积公式表达。
(也许有同学注意到了,我在前面一直强调“方程”两个字。列方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必须养成的习惯,也是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转变。初中学物理的时候,是一个计算式解出一个量,逐步解出答案。但是这种方法在很多问题上会遇到困难。比如小学就学过的鸡兔同笼,要是列式计算,必须用巧妙办法才可以做,但是列方程解方程就很简单。另外,把方程规范地列出来,也便于改卷的时候给过程分)
当你学会了概念,掌握了基本定律,积累了模型,就可以做高考题了。下面我举例说明,怎样从基础到达高考题。以力学中小木块问题为例:
小木块的运动,我们总是可以分成几个过程,以及几个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结束状态。
整个运动过程分解为:初始状态--过程1--中间状态1--过程2--中间状态2-过程3--结束状态。如果一道题足够复杂,它可以有很多个中间状态,也就会在状态间夹杂很多过程。但是毕竟高考题复杂程度有限,一般的高考题都是只有一个中间状态。也就是典型的:初始状态--过程1--中间状态--过程2--结束状态。我们称之为——三状态,两过程。
完成一道力学题,就需要搞清楚,在三个状态时,木块的速度,位置。在两个过程中,木块的受力,以及根据受力计算出加速度。
我们有木块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根据过程1的受力,计算出过程1的加速度,从而用运动学方法列出关于中间状态的速度,位置的方程。再根据过程2的受力,计算出过程2的加速度,从而用运动学方法列出关于结束状态的速度,位置的方程。进而解出答案。
以上是做题流程的讲解。
下面,我们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解决力学木块问题。(一切从书上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是我处理高考问题的一贯宗旨)
目录:
运动学
动力学木块问题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功和机械能
动量
静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
首先,你需要掌握运动学相关知识。
掌握加速度定义式 以后,变形可以得到: ,然后使用图像法可以推出位移公式 ,进而推出所有运动学规律:速度-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时间中点瞬时速度公式,等等,这些推导书上都有,请务必掌握。
其次,你需要掌握静力学相关知识,知道弹力,摩擦力的性质(也就是掌握它们的概念),会做受力分析,懂得整体法和隔离法。请先做一下下图中的受力分析,分析出所有的力,讨论所有情况,尤其是所有摩擦面对每个物体的摩擦力。若你不会做,或者对任何一个例子的分析没有把握,请尽快向老师,同学请教。
注:④中的两个木块质量,以及他们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取值都和③一样
注:⑥为自锁现象,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计算大题第一题考了该点,当F和水平面夹角与摩擦系数满足一定关系的时候,无论用多大的力,都无法推动木块
注:11,12为圆形轨道,11轨道光滑,12轨道有恒定阻力f
抛体运动的运动分解,矢量分解,功和机械能,静电场电场强度定义,也是需要的储备知识。
若以上几点储备知识,任何一条不会或者不熟,请尽快查阅课本,或者问一下同学。
储备知识学会以后,请尽量忘掉平时看的那些二级结论,从最基本的物理规律,求解下面这些题目中,小木块的运动。你会发现,其实只要搞清楚上面这些小木块叠放时候,各种情况的受力分析,那么求解下面这几个看似很像“综合题”的例题的时候,只要正确分析受力,然后套上运动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无论它怎么变换形式,都逃不出你的掌心。
前三题,木块或者组合木块受拉力F,在光滑地面拉动距离为l,进入有摩擦的地面后,撤掉拉力。第四题,两个木块均有初始速度v0,先在光滑地面运动,再进入有阻力地面。前四题,木块均为小木块(尺寸忽略不计)第五题,上面一个小木块,下面是长木板,给出长木板长度,长木板撞到墙后停下,而小木块与墙的碰撞(如果发生碰撞的话)看做完全弹性碰撞
第6/7题,小木块静止释放,第七题小木块带电,第七题中的电场,仅仅出现在抛体运动那一部分的空间
1
2
3
4
5
长木板撞到墙后停下,而小木块与墙的碰撞(如果发生碰撞的话)看做完全弹性碰撞
6
7
匀强电场仅存在于抛体运动发生的那一部分空间
希望这条回答,可以让同学们明白高中物理该学什么,把精力用在要点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下面放出前面六个小模型的答案,以及其中一种讨论情况的详解。同学们体会一下第三个例子的讨论。本例均默认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一下讨论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情况。(其实应付高考就按照等于就够了)图中没画重力和弹力,只画了摩擦力。
①②仅画出了摩擦力,①②各物体静止
下面讨论模型③,需要分情况讨论:
下面详解一下模型③的第二种情况,不会推导的同学可以模仿一下,如果上面的简略推导已经看懂,或者自己能够进行详细推导,就可以跳过下面这一小段详解。
详解模型③情况ii:
注意:m M相对运动,无法用整体法求加速度
隔离法:M初始静止,要开始向右运动,必须有向右的加速度,它与地面摩擦力向左,那么,M受到来自m摩擦力向右,且为滑动摩擦
注意,图中的答案解析部分,受力示意图只画出来了摩擦力,还有外力F,没有画重力和弹力,摩擦力的大小已经直接在图中标出。
然后,我们进一步思考模型③,它真的只有三种情况吗?不,其实还有第四种情况,下面写出了第四种情况的讨论。
但对于③中的iv情况 : m M相对静止,一起向右运动。这要求m M间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模型③终于讨论完了,下面我们讨论模型④,情况简单了一些,恭喜你已经翻越了最难的一个山峰。
注:④中的两个木块质量,以及他们接触面的摩擦系数,取值都和③一样
条件为:
条件为:
即为:
条件为:
模型⑤的分析和模型3,4一样,分情况讨论并讨论条件。模型⑤确实复杂了一些,你可以不把它完整写下来,只要能说清楚该如何分析受力,你就算合格了。
下面是模型⑥的答案,自锁现象,非常常见的一个模型,这种分析方法很重要,当力F非常大时,如何分析。
ii:静止:
讨论滑动条件:
剩下的几个模型,以及后面的“综合题”例子,建议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可以仿照模型③,模型④的讨论。
‘叁’ 如何学好物理必修二第二章的内容 主要是向心力这一块。
多背书吧,物理书
感觉一下么,当骑自行车,拐弯时,自行车会向内倒,这样,自行车一部分重力转化为向心力,保持了车的稳定。
还有用胳膊抡起半桶水,而水不洒,当水桶在最高处时,水的重力提供了向心力,所以水不会掉下来。
当然若你抡的速度更快,手会感觉到小桶要脱离而去,这是因为重力太小无法提供向心力,需要胳膊再提供一个拉力,两者加起来,是向心力。
还有拱形桥,当摩托车以很快速度冲上去时,发现凌空落下,电影很常见的哇,为啥,因为速度太快,需要很大向心力,而摩托车重力不足以提供,怎么办,离心运动啊,增大了半径,需要向心力少了,就稳定了。
总之,物体能够做圆周运动,是因为向心力,有了向心力,它才能够做圆周运动,才能保持这种状态。
在古典力学中,向心力是当物体沿着圆周或者曲线轨道运动时,指向圆心(曲率中心)的合外力作用力。“向心力”一词是从这种合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而命名的。这种效果可以由弹力、重力、摩擦力等任何一力而产生,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或其分力提供。
因为圆周运动属于曲线运动,在做圆周运动中的物体也同时会受到与其速度方向不同的合外力作用。对于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是一种拉力,其方向随着物体在圆周轨道上的运动而不停改变。此拉力沿着圆周半径指向圆周的中心,所以得名“向心力”。向心力指向圆周中心,且被向心力所控制的物体是沿着切线的方向运动,所以向心力必与受控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仅产生速度法线方向上的加速度。因此向心力只改变所控物体的运动方向,而不改变运动的速率,即使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也是如此。非匀速圆周运动中,改变运动速率的切向加速度并非由向心力产生。
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物体运动圆周半径的长度(r)和角速度(ω)有着密切关系。
‘肆’ 高一物理怎样学啊(必修二)
同学,高中物理必修只有2本,这两本书是至关重要的。我给你个建议,你手头上至少要有一本课外书,这本课外书必须有知识点讲解的(这个最重要),有每节课内容的知识要点总结,还要有适当练习的。这两三个都不能少,而且最好就是,它的练习不会很难。
另外,每节新课前一定要预习好,也就是通过你的课本跟你的课外资料,先把内容搞个4、5成。做一做书本上的课后题,不会的留着,然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2、3成,这样你就一定可以把物理学好。
注意,一定要把书本上的课后题先做了哦 ,听完课之后再做课外书上的练习。
祝你学习进步
‘伍’ 怎样快速学完高中物理必修二
首先要大致浏览一遍,然后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始专攻这一门,没条件也没关系,只是花的时间长一些。自学完一课就去做练习巩固,一个单元搞定了就去写单元练习。不要以为看看就能记住了,一定要运用起来。除了上课听老师讲解,还有按照教辅上的思维导图复习。
‘陆’ 听说物理必修二非常难,真的吗
高中物理其实说实在的不是很难,就是要把知识点理解透彻,力学可能有点麻烦,因为要想象题目所说的情景,还要思考发生了什么力的转换之类的,如果你把所有的知识点理解透彻,什么题都不在话下了,记住啊,一定要理解!理解!千万不能说:大概是这样的吧。然后就不管了,千万不能,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加油!打好基础后面的就不怕了,刚开始可能觉得很容易,但是不要轻视,后来就慢慢难了,不要觉得好像学的还蛮好的,不能有这种想法的!其实物理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把学过的知识和身边发生的事结合起来多想想就不错了!加油!
你要是上好的学校就会学很难的,要是上普通的或者稍好的高中那物理教学一般不会提高到太难层次,好的学校像南模、上中,物理难得恐怖(都是上海数一数二的学生亲身所得)我们学校算比较差一点的市重点就没有太难的题目,知识点也不会太深入,你要是想考好大学,或者参加竞赛那么就有必要接触高阶的物理(很难)如果只是应付考试的话普通学校和好一点的学校都只要认真学完全不会绝望的。
所谓登堂入室,掌握了这个学科的方法,自然不难了。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内行人引路,的确比较困难。我初中的时候物理不好,主要是思维还转不过弯来,有些东西老师讲得太抽象,其实自己的理解最重要。
‘柒’ 高二物理怎么学好
1.理解物概念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2)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3)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4)与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5)这些概念和规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6)适度训练。
2.制定目标
(1)在阅读能力训练上,能独立阅读教材,找出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2)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上,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概念及规律,能把一般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3)在观察动手能力训练上,能细致观察物理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处理实验数据。
3.归纳总结
除课上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外,课下还要在复习基础上重新整理课堂笔记,加强印象和记忆。每学完一章后,都要总结出详细的知识结构,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全面考虑问题,克服片面性。
4.建立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典型的“分析综合”思维方法的训练。同学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教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当同学们头脑中有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主观意识时,复杂的物理现象分解成的若干简单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联系起来,便使复杂的物理问题演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物理画面,这样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想象力,也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掌握方法
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老师讲课时听着都明白,自己做题时却不知从哪儿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想进行正确的思维,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弄清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使思维活动建立在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
(2)要按物理内在规律进行思维,学生遇到一个问题,要弄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遵从什么规律。需用什么公式,只要物理过程搞清楚了,题目就会容易做了;
(3)积累和总结几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模式,诸如受力分析法、等效代替法、运动状态分析法、能量状态分析法、电路等效变换法、电路中电势变化分析法等。我们所遇到的物理习题中有很多同类的习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和步骤去解决。
‘捌’ 高一物理必修二怎么复习
首先你觉得你自己学得怎样?要是基础好的话,就看一遍书,从头到尾的看一遍,不要认为书上的东西简单,浪费你时间,无论怎样,最终都要回归课本。你一定会发现你仍然有很多收获,而且头脑中的线条非常清楚。然后,把你平时考试或者练习中错过的题,遮住答案,再做一遍,看看现在还会不会错了。要是还错的话,就要分析原因,是因为粗心还是有知识没有掌握?然后复习相关的知识部分。最后,还是要拿出书,只翻到目录,看着目录回想这一章的重点,典型的题型是什么。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少量的练习一点题,不用多了但是要有代表性,选择题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参考书,如果读完题就觉得思路明确的话,就不用在费时间做了。觉得步骤很多,涉及知识全面的题可以做做,一天就做1,2道,不宜太多。
如果你基础不是太好的话,建议还是先看书,从头到尾仔细的把学过的都看一遍。在看书的同时,你拿出一个本子,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记录在笔记上。但是一定要抓住重点。然后把所有涉及公式的专门又抄到一张纸上。这样速度可能比较慢,但是比较全面,比较仔细,你会发现很多平时没有弄懂的东西现在知道了。看完书以后,你就拿出你的记录本,再理一下思路,注意比较每个公式之间的关系,分别是用于什么情况,每个知识点之间又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好好地想一想。最后把所有的公式默写一遍,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公式上的一点小差别导致的错误,默写完以后好好检查。边默写边想一想这个公式是用于什么情况。然后可以多看看书后的练习题,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然后把以前的错题反复多做几遍。不懂得一定要多问问老师和同学。平时没事就把你的抄有公式的字条拿出来看看。考试前晚,再把整理本拿出来看看,不建议再多做题了。
很多人喜欢,晚上睡觉得时候,躺在床上回忆白天学习的内容,我不是太建议这样。这样容易紧张失眠。晚上建议泡一个热水脚,听一些歌然后睡觉。
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会有好成绩的。
‘玖’ 高一物理必修二难不难,应怎样才能学好,说点实的
LZ您好..
物理难不难的问题难道不是因学生而异的么...
会觉得物理很难,我觉得必修一就应该很吃力了,如果必修一觉得轻松的话,必修二应该不至于吃力的.
毕竟高中物理起,我们要接触的是牛顿这个老爷子创立的古典物理学体系,与初中不同,同学会觉得物理开始要用到大量数学知识.毕竟古典物理学就是用数学作为钥匙来研究的.
而且毫不客气地说,必修一必修二物理能学好,高考物理学的部分,70%的分数已经到手,高二电磁学只不过增加了F=BIL,F=Eq,F=qvB三个公式而已,结果绕来绕去还是回到受力或者运动学分析.另外增加了大概有4个电学实验,顺便复习下初中学的电压电阻和电流...之后热学,光学,振动学,近代物理(原子物理和相对论)?!这些全是送分题!足可见牛顿建立的经典物理学,在物理学科中的辐射是怎样.
因而,回归必修二,其实曲线运动只是告诉了我们平抛(或者类平抛)怎么处理,圆周运动要分析哪些物理量,之后万有引力一章不过是研究星球运动问题(嗯,和地理或者空间数学有关),将其化为圆周运动(不是圆周运动的时候会与本书最后一章有关)
之后是机械能(能量)守恒定律,研究能量转化的关系和前提条件
准确地说,经典物理学还有一章被调去了选修3-5,也就是动量守恒.届时学到时要与能量守恒做区别.
所以大体上,由于易混淆的概念(动量)被调去了很后面教,所以实际上现在的人教版教材难度已经算下降很多了.但物理解决:"给出运动求受力"或者"给出受力求运动"的本质一直贯穿其中的.
如果你非要问怎么学好...
物理课其实也就那样,不可有惧怕心理,只是我们正在习惯用数学思维解决物理问题
务必做好预习!特别是中等水平往下,必修一就吃力的.不然必修二上课和听天书没两样!
高一阶段立足基础.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翻一翻近年的高考试卷,看看考试喜欢怎么考.套路是怎样的.
我不是非常推荐高一就大面积刷题.但是也需要保证一定的计算量训练.这和3不矛盾,我并不强制要求高一的学生就开始天天钻研物理难题.
高度警惕非智力而是智商因素导致的丢分.切勿将错误归咎于"啊这次我粗心了.""啊这次我忘了考虑XX了"...这样!因为当您每次都在同样的地方做错,习惯成自然就麻烦了,务必归纳自己都在什么情景下粗心!做到条件反射题目一出,你会意识到"啊千万这次别忘了XX"
‘拾’ 高中物理必修二太难了,有没有什么解题技巧啊
必修二包括的内容: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天体运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其实天体运动属于匀速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属于动能定理,也就是说必修二事实上只包括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和动能定理这三大块。踏踏实实把每一块的基本概念,规律弄清楚,再做些练习,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要多思考,多验证,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