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热学论文怎么写

物理热学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8-17 17:23:20

‘壹’ 初二物理小论文怎么写

举一小例写大气压强的,应超出初中物理的知识范围,从人类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历史上的大型演示实验,大气压强的本质,托里拆利和大气压力的发现,如何确定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利用,可一直写到飞机的升力是利用气压差进行飞行的等等,就是一篇很好的论文。

参考资料
http://kx.pyjy.net/source/czwl/index-8.asp
还有好多其他资料,可按照你的兴趣和感受写

大气压强·格里克及其对真空研究的贡献
大气压强·关于大气压的问答(上)
大气压强·关于大气压的回答(下)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本质
大气压强·标准大气压
大气压强·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强·高山反应
大气压强·潜水病与减压病
大气压强·托里拆利(1608~1647)
大气压强·奥托·格里克(1602—1686)
大气压强·十七世纪对真空问题的研究
大气压强·托里拆利和大气压力的发现
大气压强·历史上显示大气压力的大型演示实验
大气压强·伽利略狱中会徒弟 格里克市外演马戏
大气压强·各种提水机械
大气压强·负压的利用
大气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利用
大气压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大气压强·飞机机翼的升力
大气压强·空吸现象

‘贰’ 物理小论文怎么写

1、写一写你对一个物理现象的观察,或过程、或提问、猜想、假设,可以没有结论,也可以有结论,要依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
写。要用心观察,用脑思考。力的、光的、声的等等都可以。
2、描述你对一个问题的思考。
3、写一写你上过的一节物理课。
4、写一写你听说过的与物理有关的事物,可以以对话形式写。

‘叁’ 物理论文怎么写

以下是我以前给别人写过的,现在同样建议你也这么做
物理类论文大体上分成这样几个部分
1.背景介绍。(交代历史背景已经前人相关研究结果)
2.基础理论。(文中具体用到什么样的物理知识,注意,是基本理论)
3.模型与计算(本文中具体采用了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得到了什么养的计算数据,图表。等等)
4.结论与展望(写改论文的目的以及研究结论,本文中有什么创新点,今后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做什么样的文章)
这个体系结构下来,1000字肯定超了。理论论文都这么写。建议楼主按照这个思路好好琢磨,对你以后也有好处。

‘肆’ 初中物理热学论文

初中热学疑难问题解惑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中学 王梅军

1.0℃的冰比0℃的水冷吗?

答: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因为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物体处于某一物理状态时的特征,所以温度是一个状态量,而温度的高低实质上反映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对于0℃的冰和0℃的水而言,只是水分子之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相同,故冷热程度相同。

2.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吗?

答;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升华,如冰熔化成水,再由水汽化成水蒸气,此时冰经历了两种物态变化(熔化和汽化)而变成了水蒸气,故该过程并不是升华,而只有冰在低温下直接吸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才是升华。因此只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同理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液体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开始汽化。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不正确,液体的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液体的温度达到液体的沸点并且同时必须吸收热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当然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如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为100℃,在高山上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纯水的沸点也低于100℃。

4.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不正确。热量是表示物体在热传递(包括物态变化)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因此它是一个过程量,热量与温度这个状态量没有任何关系,但它总是和温度变化量(或物态变化)有关,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或者说“物体的热量是多少”,而只能说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多少热量,或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

5.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吗?

答:不一定。我们知道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因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分子动能;同时分子间还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如果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就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或斥力而做功,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分子势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质量越大,物体内含有的分子总数就越多;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就越大。但是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而内能大的物体其温度也不一定高,例如一桶冷水和一小杯热水,虽然小杯的水温度高,但内能却少,而对于相同质量的0℃的水和冰而言,温度相同,但0℃的水内能大,由于0℃的冰吸热熔化后才能变成0℃的水。

6.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吗?

答:不一定,例如0℃的冰吸收热量熔化成0℃的水,温度不变,其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改变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但其分子势能增加,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同样液体沸腾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也保持不变。但在不涉及物态变化或非晶体熔化时,物体吸收热量并且不向外传递热量和对外不做功时,物体的温度可能会升高。

7.物体的温度升高,则物体从外界一定吸收了热量吗?

答:不一定,物体的温度高表明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程度剧烈,说明分子运动速度较快,结合内能知识可知,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在物体间发生转移和传递,因此,热传递的实质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被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就叫做热量。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意味着内能增加,这可能是热传递的结果,也可能是做功的结果,也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伍’ 关于热学发展史的论文

热学发展史对中学热学教学的启示
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由
于比较抽象,因此成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热现象普
遍存在.同学们很早就有了相关的经验,这是进行热学教学的
一个很好基石.但也正因为这个基石的作用,一些不正确的观
点很难进行纠正.根据教学经验和相关研究人员的调查结论
知道,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不管是否学过物理,都有相
当多的人对热的理解不科学,其中非常典型的想法就是把热
看成是一种可以流动的物质.根据当前国际科学教育上富有
广泛影响的学习理论即“概念转变”理论认为:科学学习的过
程就是概念转变过程,提出了为概念转变而教.那么作为中学
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其主要目标是让同学们通过热学的学
习.实现其概念发生转变,建立起科学的分子运动论观点.为
了实现概念发生转变,很多的教师和研究者进行了多种尝试,
如通过“做中学”“实验探究”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热
观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本文中笔者试从利用热学发展
史开展有效教学帮助学生转变概念进行浅析.
从认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同学们个体在对某一事物
认识的时候,认识水平是在主体与客体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过
程中变化和提高的.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是人类认识发展过
程的一个缩影.因此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历史上人类对其
认识水平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从人类对热的认识发展就可
预知学生对热的理解情况.那么要进行有效的热学教学,我们
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热学发展史.在历史上,人类对“热”是
什么的思考一直没停止过.对热的认识不断变化和发展.大致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热质说的形成
受古希腊原子论思想的影响,热是某种特殊的物质实体
的观点也得到流传.法国科学家和哲学家伽桑狄认为,热和冷
也是由特殊的.‘热原子”和’‘冷原子”引起的,波尔哈夫认为热
的本源是钻在物体细孔中的、具有高度可塑性和贯穿性的物
质粒子,它们没有重量,彼此排斥.这个观念,把人们引向“热
质说”.‘’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就好似水从高处
流向低处.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暗藏在物质粒子之
间,受到物质粒子的吸引,热质粒子之间互相排斥.在18世纪
..热质说”几乎统领热学各个领域,当时“热质说”能简单地、比
较满意地解释当时发现的大部分热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
例如.物体温度的变化是吸收或放出“热质”引起的;热传
导是“热质”的流动,等等.在“热质说”的影响下,热学(主要是
量热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到了后来,“热质说”无法
解释热缩冷胀、摩擦生热等现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二、定性的热动说的形成
1658年,伽桑狄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假设,假想分子
是硬粒子,能向各个方向运动,使它们以不同形式进行结合并
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他用这个假说进一步解释了固、液、气三
种状态.即在固体内部,硬粒子结合得很紧密,粒子之间强大
的力使它们保持着固定的形状、粒子排列规则;在液体内部,
相距较近的粒子之间的力使它们不易分散开来;在气体中,相
距很远的粒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各个粒子自西运动.19
世纪初,随着化学原子论的确立,分子概念同样也被提了出
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现象也由实验所呈现出来.在1803年
时,道尔顿(英国化学家)通过对大气的成分、性质以及气体的
扩散和混合现象的研究,提出了他的新原子学说的基本要点.
即:一切化学元素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各种元素的
原子以其不同的形状、性质而区别,并具有特定的质量;不同
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整数的比例柑结合而形成各种化合物的原
子.当时由于“分子”概念尚未建立,道尔顿把不同原子组成的
分子称为“复杂原子”.1811年,阿伏加德罗(意大利物理学
家)在道尔顿的原子论的思想基础上,开始引入“分子”的概
念,并把它与原子概念相区别.1827年,由于布朗(英国植物学
家)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布朗运动,他在分子运动论方面做
出了新发现,为分子运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05年爱因斯坦
从统计力学观点最终建立了布朗运动的理论,给分子运动的
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接着法国的佩兰根据爱因斯坦及他人
的理论研究成果,做了多年的关于布朗运动的实验,并由此相
当精确地测定了阿伏加德罗常数和分子的各个有关的数据.
因此,布朗运动是微观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也是分子存在热
运动和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有力证据.
三、定盆的热动说的形成
焦耳等人通过大量的实验,认为热和机械运动等同其他
运动形式一样,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热质).之后,人们进一步对热运动作了定量的比较系统的研
究.使分子运动论得以建立起来.在分子运动论方面做出大量
工作的有许多科学家,其中克劳修斯、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的
工作尤为重要,他们是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奠基者.经过许多物
理学家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分子运动理论终于建立起来了.它
不仅揭示了宏观“热”过程与分子的微观运动状态之间的联
系,而且表明了热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表现,一个宏观
系统的热力学状态是由组成该系统的大量分子的统计规律决
的.这也说明热运动和机械运动是完全不同的运动形式.单
个分子的运动遵从牛顿力学规律,大量分子的运动遵从的是
统计规律性.
四、热学发展史对中学热学教学的启示
中学物理教学,不要求定量地掌握有关分子运动论,所以
目前的中学物理教科书中只涉及到分子运动论的一些基本概
念,内容表述为:(l)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物体内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这种运动是无规则
的,其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
力.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只要建立起定性的分子运动论
的观点就可以了,这是中学热学的教学目标.
真正有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想办法缩短学生科学认
识所用的时间,不必再像历史上人类那样通过那么长的时间
去摸索探究,所以在热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原有经验,设置
合适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面临当初科学家们所面临的问题,通
过探究来不断发展或改变原有不科学的概念.了解在人类认
识历史上是如何从热质说发展到热动说,难点何在,怎么突破
等问题,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帮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2吴瑞贤,章立源.热学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陆’ 物理小论文怎么写

物理类论文大体上分成这样几个部分
1.背景介绍。(交代历史背景已经前人相关研究结果)
2.基础理论。(文中具体用到什么样的物理知识,注意,是基本理论)
3.模型与计算(本文中具体采用了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得到了什么养的计算数据,图表。等等)
4.结论与展望(写改论文的目的以及研究结论,本文中有什么创新点,今后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做什么样的文章)

阅读全文

与物理热学论文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