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物理环境
1、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无污浊气味、无灰尘。
2、保持病室温度适宜,一般病房18—20℃,老年人病室、婴儿室、产房、手术室22—24℃。
3、保持病室相对湿度在50%—60%。
4、光线:有充足的日光,病室有效采光面积应占室内面积1/7以上。病区备有各种人工光源,既不影响病人睡眠又保证医护诊治操作的需要。
(1)医院的物理环境如何保证病人的安全扩展阅读
白天医院较为理想的噪音强度维持在35~45dB。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护理人员在说话、行动和工作时应注意尽量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另外,病室的门窗和桌、椅脚应钉上橡皮垫,推车的轮轴应定期检查并润滑,以减少噪音的产生。
同时要向病人及家属宣传保持病室安静的重要性,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床头增设耳机装置,通过医院广播,播放轻松愉悦的节目,既丰富病人的休养生活,又减少寂寞感的产生。
2. 作为一名护士 应该怎么样为病人提供修养环境
一、物理环境
1.整洁 ①病区陈设齐全,规格统一,布局合理,摆放整齐,方便取用。②做到物有定位,用后归位。③及时清理环境,病区内墙、地面及所有物品采用湿式清扫法,保持清洁。④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病人的排泄物。⑤保持病人及病床单位清洁,床单、被套及衣裤及时更换。⑥非病人生活及医疗护理必需品不得带入病区
2、安静 ①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②电话,手机,呼叫系统等使用消音设置,或将音量调至最低。③并区的桌椅脚应钉上橡胶垫,推车的轮轴、门窗交合链应定期滴注润滑油。④向病人及家属宣传,保持病室安静的重要性。共同创造一个安静的修养环境。
3、舒适 ①温度②湿度③通风④采光⑤装饰
4、安全
3. 护理小常识
基本概念get √
护理学的形成:1、人类早期的护理--医巫不分2、中世纪的护理--医院产生由修女担任,3、文艺复兴时期--成为独立的高尚职业,4、宗教改革--黑暗时期 ;
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医院的物理环境;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其中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一米床与床之间应有围帘必要时进行遮挡。一般病室的温度为18~22,新生儿老年人病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2~24。病室的湿度以50%~60%为宜。开窗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白天医院理想的噪音强度应维持在35~45分贝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手术室应选用绿色或蓝色装饰使病人产生安静信任的感觉!
医院的人际关系主要有:护患关系、病友关系、病人与其他人员的关系。病人床单位是指住院其间医疗机构体供给病人使用的家具和设备它是病人休息睡眠饮食排泄活动与治疗的最基本的生活单位。铺床法有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床的整理、在操作中移开床旁桌约20厘米、床旁椅15厘米.
护理入院病人入院的程序:办理入院手续、实施卫生处置、护送病人入病区。一般病人入院后护理:准备床单位、迎接新病人、测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需要时测量身高并记录、通知医生诊视病人,必要时协助体检或治疗,填写入院病例和有关护理表格(用蓝钢笔逐页填写住院病例眉栏及各种表格,用红钢笔在体温单之间相应入院日和时间栏内竖写入院时间记录首次基本生命体症及身高体重填写入院登记卡诊断卡床头卡)、做好介绍与指导、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入院护理评估。急诊病人入病区后的护理;准备床单位、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配合抢救、暂留陪送人员 分级护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人自理能力的不同护理级别分为四级,即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特别护理的护理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严重的内科疾患等。)护理的内容;安排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药物,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一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绝对休息。(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
4. 医院环境有哪些要求护士如何为病人创设造宜的物理环境
良好的医院环境有下列要求:
5. 如何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物理环境
舒适的环境是人创造的,人是由人心掌控的,变异的人心创造了如今的现实社会。人人都推波助澜参与了整个过程。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人心,就得有新的指导思想,不从人心着手,根本上改变,再多的法律、法制队伍也无济于事。人心不是靠管能够管好的,否则,随着越多的法律,那该是犯罪率下降才对呀,怎么每年都在提升哪?
6. 病区的设置布局及环境管理的要求有哪些
每个病区设有普通病室、危重病室、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护士办公室、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库房、配膳室、浴室、洗涤间、厕所及医护休息室等。
每个病区设30~40张病床为宜,两床之间的距离不可少于1m.
1.社会环境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
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因此,护士应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
2.物理环境
(1)安静:病区内应避免噪声。
(2)整洁:主要指病区护理单元、病人及工作人员的整洁。
(3)舒适
1)病室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室内温度,有利于病人休养及治疗。因此,病室内应备有室温计和湿度计,以便随时评估室内温度和湿度。
2)通风:空气流通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及空气中微生物的密度。为保持空气新鲜,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30min左右。
3)采光:室内明暗度,可影响病人的舒适度。充足的光线,可使病人愉悦,且有利于观察病情。
4)绿化:病室内和病区走廊上可适当摆设鲜花和种植绿色植物。过敏性疾病病室除外。
5)色调:病室墙壁一般上方涂白色,下方涂浅绿或浅蓝色,不宜全部涂白色。
3.安全
(1)医院内可能危害病人安全的因素
1)跌倒:跌倒是医院环境中对病人身体安全有威胁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陌生的环境或疾病导致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功能改变,均会增加病人跌倒的可能性。
2)烫伤:治疗性用热、火灾
3)化学性伤害:可因误食药物或清洁剂、吸入有害的气体等造成化学性伤害。
4)触电
5)微波
6)X线及放射性物质
7)医源性感染
(2)预防和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1)避免各种原因所致的躯体损伤
2)预防医院内感染
3)避免医源性损伤
7. 医院有哪些因素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如何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住院环境
空气 噪音 水质 人口素质 药品安全(大) 医生技术(大) 还有医院的水平高低
8. 河北省卫健委对三甲医院手术室保证患者人身安全的措施是什么
摘要 1患者进去手术室时使用平车,应系好安全带、固定两侧的防护栏,防止患者摔倒,推 患者时要注意安全,用力均匀,通过电梯、手术室门时应注意,避免,撞伤病人.2摆放手术体位时需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避免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特别对俯卧位、截石位、侧卧位等易造成意外损伤的手术体位更应注意。
9. 1、 保护病人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保护患者安全的措施:保护具的应用,辅助器的应用。
一、保护具的应用
1.适用范围:
(1)小儿患者。
(2)坠床发生几率高者。
(3)实施某些眼科特殊手术者。
(4)精神病患者。
(5)易发生压疮者。
(6)皮肤瘙痒者。
2.使用原则:
(1)知情同意原则。
(2)短期使用原则。
(3)随时评价原则。
3.常用保护具的使用方法:
(1)床档:主要用于预防患者坠床。
(2)约束带:主要用于保护躁动的患者,限制身体或约束失控肢体活动,防止患者自伤或坠床。
(3)支被架:主要用于肢体瘫痪或极度衰弱的患者,防止盖被压迫肢体而造成不舒适或足下垂等并发症。也可用于灼伤患者采用暴露疗法需保暖时。
二、辅助器的应用
1.目的:
帮助身体残障或因疾病、高龄而行动不便者进行活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2.常用的辅助器:
(1)拐杖。
(2)手杖。
(3)助行器。
3.注意事项:
(1)使用者意识清楚,身体状态良好、稳定。
(2)选择适合自身的辅助器。不合适的辅助器与错误的使用姿势可导致腋下受压造成神经损伤、腋下和手掌挫伤及跌倒,还会引起背部肌肉劳损和酸痛。
(3)使用者的手臂、肩部或背部应无伤痛,活动不受限制,以免影响手臂的支撑力。
(4)使用辅助器时,患者的鞋要合脚、防滑,衣服要宽松、合身。
(5)调整拐杖和手杖后,将全部螺钉拧紧,橡皮底垫紧贴拐杖与手杖底端,并应经常检查确定橡皮底垫的凹槽能否产生足够的吸力和摩擦力。
(6)选择较大的练习场地,避免拥挤和注意力分散。同时应保持地面干燥,无可移动的障碍物。必要时备一把椅子,供患者疲劳时休息。
10. 对社康医院就诊环境有要求吗
一、物理环境
空间:两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米,床间设隔帘,有利于治疗、护理及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声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白天病区较理想的声音强度应维持在35~40dB。达到50~60dB,患者可感到疲倦不安,影响休息与睡眠;长时间暴露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可导致疲倦、焦躁、易怒、头痛、头晕、耳鸣、失眠以及血压升高等;当声音强度达到或超过120dB时,可造成听力丧失或永久性失聪。为了更好地控制噪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①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②病室的门、窗、桌、椅脚应钉上橡皮垫。③推车的轮轴应注润滑油并定期检查。④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保持病室安静的重要性,共同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温度和湿度: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22℃;婴儿室、手术室、产房及老年人等,室温调至22~24℃为宜;早产儿的病室室温为24~26℃。室温过高时,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不利于体力的恢复,患者感到烦躁,呼吸、消化功能均受干扰。室温过低时,冷的刺激可使患者肌肉紧张,且易受凉。病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时,潮湿的空气利于细菌的繁殖,可增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机体蒸发作用减弱,可抑制排汗,患者感觉闷热,尿液排出量增多,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湿度过低时,可致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对气管切开、呼吸道疾患的患者尤为不利。
通风: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左右。冬季通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通风有利于保持空气清新,调节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
光线:光线充足可使患者感到舒适、愉快,并利于病情的观察和诊疗、护理工作的进行。光线不足可出现眼睛疲劳、头痛、视力受损,影响患者的活动,甚至发生意外。但是某些疾病病室内需要避免阳光刺激,如破伤风、犬咬伤、癫痫、子痫、高热惊厥、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装饰:简洁、美观为主。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奶油色给人柔和、温暖感;绿色给人安静、舒适感;浅蓝色可以稳定情绪;白色会使人感到单调、冷漠。
安全:一要避免各种原因所致的躯体损伤,如机械性损伤、温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等;二要预防医院内感染;三要避免医源性损伤。
二、社会环境
人际关系:包括医患关系及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尊重病人,对病人一视同仁,善于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医院规章制度:医院的管理环境着重强调医院的规章制度。医院管理环境应以人为本,体现医院文化,旨在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