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2、建筑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1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方针政策 2自然环境的影响 3物质及技术条件的影响 4使用性能的影响
1)资料性依据
建筑设计的资料性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人体工程学、各种设计的规范和建筑模数制的有关规定。
2)条件性依据
建筑设计的条件性依据,主要可分为地质与气候条件两个方面:
(1)温度 、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设计有较大的影响.例如湿热地区,房屋设计要很好的考虑限热、通风和遮阳等问题;干冷地区,通常又希望把房屋的体形尽可能设计得紧凑一些.以减少外围护面的散热,有利于室内采暖、保温。
日照和主导风向通常是确定房屋朝向和间距的主要因素.风速是高层建筑、电视塔等设计中考虑结构布里和建筑体形的重要因素,雨雪量的多少对选用屋顶形式和构造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设计前.需要收集当地上述有关的气象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
(2)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基地地形的平缓或起伏,基地的地质构成、土坡特性和地耐力的大小对建筑物的平面组合、结构布置和建筑体形都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坡度较陡的地形,常使屋结合地形错层建造。复杂的地质条件.要求房屋的构成和基础的设置采取相应的结构构造措施。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在烈度6度以下的地区,地展对建筑物的损坏影响较小;9度以上的地区,由于地震过于强烈,从经济因素及耗用材料考虑.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尽可能地避免在这些地区建设,房屋抗展设防的重点是指6,7 ,8,9度地震烈度的地区。
3)丈件性依据
建筑设计的依据文件有:
(1) 主管郊门有关建设任务使用要求、建筑面积、单方造价和总投资的批文以及国家有关部、委或各省、市、地区规定的有关设计定额和指标;
(2)工程设计任务书:由建设单位根据使用要求.提出各种房间的用途、面积大小以及其他的一些要求,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面积建筑标准等都需要和主管部门的批文相符合;
(3)城建部门同愈设计的批文:内容包括用地范围(常用红线划定)以及有关规划、环境等城镇建设对拟建房屋的要求:
(4)委托设计工程项目表:建设单位根据有关批文向设计单位正式办理委托设计的手续.规模较大的工程还常采用投标方式,委托得标单位进行设计。
设计人员根据上述设计的有关文件,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侧设计资料,综合考虑总休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耍求、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建筑图纸.编写主要设计意图说明书,其他工种也相应设计并绘制各类图纸.编制各工种的汁算书、说明书以及概算和预算书。上述整套设计图纸和文件使成为房屋施工的依据###建造师挂靠,就选百分百建筑精英网——大数据证书挂靠平台!
‘贰’ 建筑物理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应注意哪些问题
声光热吧,平壁导热问题,灯具和采光角,声学一般是电声,其它好像不多了。
‘叁’ 关于建筑物理的一些问题
以下是个人总结的供你参考
问题一,
1.维护结构保温设计的目的:
(1)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和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
(2)保证建筑内正常使用时不出现冷凝水积聚
(3)节省采暖能源
2. 隔热设计目的:
(1)改善室内热环境,以利于人工作/休息使用。
(2)在室内各房间满足使用的前提下节约空调能耗
(3)减少室内热(冷)损耗,如:冷库,节省能源
3.保温设计要点(或称手段):
(1)外墙/屋顶/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不采暖地下室上部楼板/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采暖预卜采暖房间隔墙..等加设保温措施
(2)减小建筑的体型系数,减少建筑外表面的散热损耗。
(3)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减小外墙窗墙比,控制外门窗散热。
(4)增加外门窗热阻和增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量流失
(5)严寒地区增加地面(尤其是周边地面)隔热能力,减少地面热损失
(6)尽量采用自室内向外蒸汽渗透系数递增的构造,防止出现冷凝从而造成降低保温材料的热组的情况出现。
(7)尽量采用外保温,从而减少“热桥”(“冷桥“)的热损失
4. 隔热设计要点(或称手段):
(1).增加绿化,改善室外热环境
(2).自然通风的构造和利用外廊等设施遮阳(或设置遮阳板等)控制太阳光直射室内
(3)增加外墙/屋顶/外门窗等保温措施
(4)适当利用光反射(如反射玻璃/镀膜玻璃等),降低进入室内的直射光。
问题二.太复杂,建议你到图书馆看《建筑设计资料集》2中的第10章自己总结
问题三. 江南地区春季室内地面结露的原因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高,室内地面的温度低,在地面附近达到饱和(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地面形成结露。
问题四:
1. 水平遮阳--------适用于南向
2. 垂直遮阳--------东北/西北向
3. 3综合遮阳------东南/西南
4. 挡板式------------东,西
问题5为什么外墙外保温更能防止内表面水蒸汽凝结
答:因为通常保温材料都是轻质的.蒸汽渗透好(蒸汽渗透大)的材料,自室内向室外温度虽然呈降低趋势,但是各层墙体材料的也是蒸汽渗透系数越来越大,从而保证内表面或墙体内不至于造成水蒸气凝结,也保证了保温材料不至于因含水率高而降低保温效果。相反如果采用内保温就容易使水蒸气通过容易通过的相对松散的保温材料,也由于温度在保温材料外侧急剧降低造成在此冷凝,从而引起外墙体因冷凝水结冰而开裂,同时也容易造成因保温材料含水率高而失去或降低保温效果。
问题6:窗有哪些传热特点?应如何提高其保温性能?
各种传热形式在窗中均有体现(导热/对流/辐射),最主要的是对流和导热。
提高保温性能的方法(或对策)是1.减少对流,即增大气密性要求,如:改推拉窗为平开窗。2.增加热组如:将单层玻璃改为双层玻璃,或将双层玻璃内填充惰性气体,从而减少空气层流动造成热传导或直接做成中空玻璃3.做热反射玻璃等减少热传导或做带颜色玻璃以遮阳
以上只供你参考使用。
‘肆’ 建筑节能遮阳设计方法有哪些
建筑节能遮阳设计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室内遮阳,另一类为室外遮阳。经过大量实验表明,外遮阳的偏热效果优于内遮阳。内遮阳(窗帘)时实际上是仅仅挡住光线,并不能挡住热量达不到隔热的目的。
遮阳的措施主要分为三类:结合建筑构件处理的窗口遮阳、利用绿化的遮阳、专门设置的遮阳设施。
利用绿化的遮阳一般有在建筑周围植树,一般适宜选用高大、树枝伸展较宽、夏天茂盛且冬天落叶的乔木。还可以在屋顶进行绿化种植,美观又隔热。另外还可以在墙面种植爬腾植物如爬山虎、牵牛花、爆竹花等爬墙生长。都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专门设置的遮阳设施有:遮阳棚、遮阳纱幕、百叶窗、中置式遮阳、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
‘伍’ 建筑物理学的理论设计
在声学方面达到应用声学理论设计,并建造出语言可懂度高和音乐效果良好的厅堂音质和有效控制噪声。21世纪初开始在开展对工厂噪声的预测和评价,进行综合治理。利用自相关、互相关、相干系数原理,对复杂机器设备的声源定位,研制低噪声产品及噪声控制设备配套产品,治理冲击噪声,发展双层隔振和浮动地板,开发声学和振动测试设备。 在建筑光学方面,以改善环境质量和节约能源为中心发展采光和照明技术,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光气候和天然光在建筑中应用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采光和照明设计方法;不断提高光源和灯具的光效、寿命和温色性;发展测试技术;开展光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制订了采光和照明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并出版了各种出版物。
在建筑热工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在积累了较完整的热物理参数并制订自己国家的建筑气候区划;开展了建筑热环境的研究,提出了建筑环境的评价指标和人体热舒适感觉标准;开展建筑节能的研究,制订符合本国特点的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范和指令性的建筑能耗的规定;开发新型建筑热工材料和构件,进一步研究自然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陆’ 遮阳篷有哪些设计要点
在21世纪新时代当中,雨棚作为一种日常装配物品,我们可以在各大都市内不同的建筑物、商铺等地方看到这样的装置。随着不同的人群以及领域都在使用这样的物品,进而让雨棚设计要点等信息,引起了众多消费者、商家的高度关注。现在对于这类物品的设计,通常都是由专业人才来完成。各位消费者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以及相关需求。
现在市面上推出了不同材质的雨棚,进而由于每种材质的特性所在,大家在进行雨棚设计的时候,也应该多多考虑材质的特点以及相关要素。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关于雨棚设计最基本的注意要点之处。
第一、雨棚板的设计可以说是雨棚设计当中的一个要点之处,简单来说,雨棚板就是四边所支撑的物品。而它的长度以及相关厚度等,都要根据雨棚的整体规格以及材质大致总重量来进行计算。
第二、雨棚边梁作为雨棚设计当中的一个难点,因为雨棚板是双向的,那么这个时候边梁所承受的荷载就和单向雨棚板所承载的荷载有所不同。而雨棚边梁可以采取内力以及配筋方面的计算,进而满足雨棚设计的相关构造需求。
第三、雨棚悬挑梁是支撑在雨棚边梁上的,它所需要承载的是雨棚边梁传递过来的部分荷载,这个时候悬挑梁需要根据相关截面的抗弯以及抗剪承载力度来进行合理的计算。它在整个雨棚设计当中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第四、现在不同领域当中所需要的雨棚在尺寸、规格、材质、形状、长短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进而大家想要获得一个精准的雨棚设计方案,首先最关键的就是选择一家正规专业的雨棚设计、安装公司。
在进行雨棚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应该结合相关客户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及安装地域面积来考虑。只有通过多方综合考虑之后,才能设计出最佳的雨棚产品,进而满足客户的实用性、美观性、装饰性等需求。
随着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体需要安装雨棚,进而让雨棚设计等相关资讯获得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只有正确把握雨棚设计的要点,才能让自己收获最适用的雨棚产品。
‘柒’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有哪些
一、室内光情形
(一)自然采光
水平天窗采光有用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面积的2.5倍计较;屋顶透明部门的面积不年夜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二)人工照明
1.光源的首要类别
热辐射光阅暌剐白炽灯和卤钨灯。用在栖身建筑和开关频仍、不许可有频闪现象的场所。
气体放电光阅暌剐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等。错误谬误有频闪现象。
2.光源的选择
开关频仍、要求瞬时启动和持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同化光源。
二、室内声情形
(一)音频规模及声压级
1.音频规模
中听听到的声音频率20~20000Hz,称为音频规模;低于300Hz的声觉得低频;500~1000Hz的声觉得中频,2000Hz以上的声觉得高频;中听对2000~4000Hz的高频最敏感。
(二)建筑材列罾υ声种类
1.多孔吸声材料麻棉毛毡、玻璃棉、岩棉、矿棉等,首要吸中高频声。
2.薄膜吸声结构皮革、人造革、塑料薄膜等材料,具有欠亨气、优柔、受张拉时有弹性等特征,领受其共振频率200~1000Hz四周的中频声能。
3.薄板吸声结构各类板材固定在框架上,连同板后的封锁空气层,组成振动系统,领受其共振频率80~300Hz四周的低频声能。
(三)噪声
1.室内许可噪声级
卧室、黉舍、病房白日≤40dB(A),夜间≤30dB(A)。
施工阶段噪声不得跨越下列限值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昼间75dB(A),夜间55dB(A);
各类打桩机等,昼间85dB(A),夜间禁止施工;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昼间70dB(A),夜间55dB(A);
装修、明日车、升降机等,昼间65dB(A),夜间55dB(A)。
2.噪声节制
声音的频率每增添一倍或墙的单元面积质量增添一倍,隔声量增添6dB。
三、室内热工情形
(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体形系数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体形系数越年夜,耗热量比值也越年夜
(二)围护结构保温层的设置
窗墙面积比,公共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年夜于0.70。
隔热的体例外概况采用浅色措置,增设墙面遮阳以及绿化;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
一、室内光情形
(一)自然采光
水平天窗采光有用采光面积可按采光口面积的2.5倍计较;屋顶透明部门的面积不年夜于屋顶总面积的20%。
(二)人工照明
1.光源的首要类别
热辐射光阅暌剐白炽灯和卤钨灯。用在栖身建筑和开关频仍、不许可有频闪现象的场所。
气体放电光阅暌剐荧光灯、荧光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氙灯等。错误谬误有频闪现象。
2.光源的选择
开关频仍、要求瞬时启动和持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同化光源。
二、室内声情形
(一)音频规模及声压级
1.音频规模
中听听到的声音频率20~20000Hz,称为音频规模;低于300Hz的声觉得低频;500~1000Hz的声觉得中频,2000Hz以上的声觉得高频;中听对2000~4000Hz的高频最敏感。
(二)建筑材列罾υ声种类
1.多孔吸声材料麻棉毛毡、玻璃棉、岩棉、矿棉等,首要吸中高频声。
2.薄膜吸声结构皮革、人造革、塑料薄膜等材料,具有欠亨气、优柔、受张拉时有弹性等特征,领受其共振频率200~1000Hz四周的中频声能。
3.薄板吸声结构各类板材固定在框架上,连同板后的封锁空气层,组成振动系统,领受其共振频率80~300Hz四周的低频声能。
(三)噪声
1.室内许可噪声级
卧室、黉舍、病房白日≤40dB(A),夜间≤30dB(A)。
施工阶段噪声不得跨越下列限值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昼间75dB(A),夜间55dB(A);
各类打桩机等,昼间85dB(A),夜间禁止施工;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昼间70dB(A),夜间55dB(A);
装修、明日车、升降机等,昼间65dB(A),夜间55dB(A)。
2.噪声节制
声音的频率每增添一倍或墙的单元面积质量增添一倍,隔声量增添6dB。
三、室内热工情形
(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体形系数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依次为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其他组合形式。体形系数越年夜,耗热量比值也越年夜
(二)围护结构保温层的设置
窗墙面积比,公共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年夜于0.70。
隔热的体例外概况采用浅色措置,增设墙面遮阳以及绿化;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
‘捌’ 关于建筑学
艺术的建筑学(Architecture),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 建筑设计往往在建筑地点、建筑类型及建筑造价三者决定之后进行。因此,建筑设计是对于环境、用途和经济上的条件和要求加以运筹调整和具体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但有其实用价值,而且有其精神价值,因为为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所创造的空间布置将影响到人们在其中活动的方式。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如上所述,古希腊建筑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既反映了城邦制小国寡民,也反映了当时兴旺的经济以及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罗马建筑的宏伟壮丽,反映了国力雄厚、财富充足以及统治集团巨大的组织能力、雄心勃勃的气魄和奢华的生活;拜占廷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在建筑形制上的不同,原因之一是由于基督教东、西两派在教义解释和宗教仪式上有差异;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发展和哥特式建筑的形成是同封建生产关系有关的。 封建社会的劳动力比奴隶社会贵,再加上在封建割据下,关卡林立、捐税繁多,石料价格提高,促使建筑向节俭用料的方向发展。 同样以石为料,同样使用拱券技术,哥特式建筑用小块石料砌成的扶壁和飞扶壁,这同罗马建筑用大块石料建成的厚墙粗柱在形式上大相径庭。 此外,建筑学作为一门艺术,自然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建筑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技艺在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促进技术的研究。 就工程技术性质而言,建筑师总是在 可行的建筑技术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因为建筑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技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埃及金字塔如果没有几何知识、测量知识和运输巨石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建成的。人们总是可能使用当时可资利用的科学技术来创造建筑文化。 现代科学的发展,建筑材料、施工机械、结构技术以及空气调节、人工照明、防火、防水技术的进步,使建筑不仅可以向高空、地下、海洋发展,而且为建筑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建筑学在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方面和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相似。但是建筑物又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建筑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质,在这一点上和其他工程技术学科又不相同。 建筑艺术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是和其他视觉艺术相似之处。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汉初萧何建造未央宫时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可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德国文学家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也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建筑又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它需要大量的财富和技术条件,大量的劳动力和集体智慧才能实现。它的物质表现手段规模之大,为任何其他艺术门类所难以比拟。宏伟的建筑建成不易,保留时间也较长,这些条件导致建筑美学的变革相对迟缓。建筑艺术还常常需要应用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园林艺术,创造室内外空间艺术环境。因此,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编辑本段]建筑学的内容
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是建筑学的最终目的。建筑设计是一种技艺,古代靠师徒承袭,口传心授,后来虽然开办学校,采取课堂教学方式,但仍须通过 设计实践来学习。 有关建筑设计的学科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总结各种建筑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建筑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通过范例,阐述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类是探讨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平面布局、空间组合交通安排,以及有关建筑艺术效果的美学规律等等。后者称为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分化出来的,它主要研究室内的艺术处理、空间利用、装修技术及家具等问题。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指导建筑细部设计和施工,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建筑历史研究建筑、建筑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研究人类建筑历史上遗留下来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从中了解前人的有益经验,为建筑设计汲取营养。“建筑理论”探讨建筑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建筑实践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基本规律。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建筑物理研究物理学知识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设计应用这些知识,为建筑物创造适合使用者要求的声学、光学、热工学的环境。建筑设备研究使用现代机电设备来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建筑设计者应具备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
[编辑本段]建筑学的未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建筑同其他各种有关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新的结构理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运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的发展,体现了新技术的威力。 建筑工业化体系的运用,加速了大量性建筑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建筑设计领域所引起的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势必深刻地影响建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密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当代建筑师、规划师和园林设计师面临的共同课题,同时也为建筑学开拓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建筑和建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如伟大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杰作《巴黎圣母院》中所说的“从世界的开始到15世纪,建筑学一直是人类的巨着,是人类各种力量的发展或才能的发展的主要表现”。人类将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不断探索建筑学的未来,为这部巨着撰写新的更加瑰丽的篇章。 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因此,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学科。 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在某一建筑物中可能某些因素很强而其余因素很弱,但在其它建筑物中情况则可能迥异。 事实上,作为专用词的“建筑学”所研究的对象不仅是建筑物本身,更主要的是研究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及其如何满足、研究建筑物实体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中分别对应的策划、设计、实施。
‘玖’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它是薄壁构件,在平面内有很强的抗剪、抗弯刚度,但在平面外它刚度很小,如有较大出平面弯矩容易导致翘曲失稳,而出平面弯矩现有电算程序是未考虑的。因此“高规”7.1.7条要求控制剪力墙的出平面弯矩,当梁轴与剪力墙中心线不在同一平面时就会产生出平面弯矩,此时应按《高规》第7.1.7条要求设置扶壁柱,另一有效措施是将梁与墙的连接作成铰接(仅按构造设置负筋)。转换梁支承在剪力墙上尤需注意,应设较大扶壁柱,且柱两侧应开“计算洞”。
4)悬臂构件问题
“高规”第4.1.3条规定:高层建筑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悬臂结构是静定结构只有一道防线,故高层建筑应尽量少挑或不挑。挑出构件应按“高规”3.2.9条规定验算“局部上浮”。
转换框架梁与转换次梁不宜出挑。如必须出挑时如L/h≥1.5,梁端应加斜撑(斜撑下端应支在下层楼盖处)以满足多道抗震防线要求,此时应按悬臂梁及按桁架分别计算,且各自单独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要求。
5)异形柱、短肢墙、普通墙混用问题
这种情况在设计中常会遇到,电算输入时异形柱按“柱”输入,短肢墙、普通墙按“墙”输入,构造要求按规范有关各自条文分别满足。
二)计算问题
1)凡是需要计算确定的构件设计单位均应进行计算并提供计算书。选用标准图时应注明标准图集号(重庆地区不应选用其他“地方标准图”,无法律效力)及所用参数。采用电算的,除电算计算书外,尚应提供原始计算资料(如面荷载、线荷载的计算),原始数据及总信息中参数取值应校对、审查无误后再输入。采用手算的应给出全套计算书,不能只给结果或仅提供部分计算过程。
大跨度梁、板及转换层梁应提供裂缝、挠度计算结果,转换层楼盖尚应提供弯矩、剪力包络图以及附加横向钢筋计算结果。预应力砼结构构件除强度、抗裂度、变形验算外还应验算端部锚固区局部承压强度、及施工阶段承载力等。
2)设计单位应提供超筋超限信息,当出现超限情况时设计人应进行处理、解决,不能置之不理。
3)复杂结构及B级高度结构的计算按“高规”5.1.13条规定进行,对质量与刚度分布不均匀、质心与刚心距离较大的结构抗震计算应考虑耦连计算。
4)计算简图与实际情况应相符合,如:
错层结构计算时,当错层高度超过600,错开的楼层应各自作为单独层参加结构整体计算,不应归并为一层计算。
屋顶为斜屋面时也不应简化为平屋面计算。
当单层厂房砼柱与屋架为铰接时应按排架计算,不应按刚架计算。
地下室周边挡墙,当考虑用柱作支点时,除在整体计算时应考虑岩土侧压力(静止土压力)外,尚应对柱子进行土压力作用下的局部受弯验算,建议不用柱子作挡墙支点(柱子主要承受竖向压力)而用楼盖作支点,挡土墙按单向支承连续板计算等等。
5)岩石地基(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上筏板计算:当验算地基承载力时可以“平均计算”,即用筏板上各段墙体荷载总和除以筏板面积看是否超出地勘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筏板厚度按冲切计算确定,而配筋则按局部弯曲计算确定,且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当筏板上各部位计算配筋值相差较大时,可取中间值整体配筋,而在局部增加附加钢筋。
当筒体承受荷载很大,采用筏基不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宜作桩筏基础,主要荷载由桩承受,小部分荷载由筏板下岩基承受。桩宜布置在剪力墙交汇点,筒体转角,不宜布置在“空档”处。(不要追求桩在筏板上“均匀”布置)
6)对电算结果应进行分析,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依据。发现电算结果不合理或局部异常时应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予以解决,不能盲目照搬电算结果。
三)设计、审查中常见问题及疑难问题
1)“大规范”(如混凝土规范、抗震规范、荷载规范等)与专门规范(如地基规范、边坡规范、高规、预应力规范等)的规定有出入时,宜按专门规范执行,因为专门规范考虑得更细些。
2)处于露天或潮湿环境的结构构件,应按二a或二b类环境进行设计,设计采用材料,构造等应与所定的设计使用年限相符。
3)非嵌岩柱下基础断面应足够大才能固定柱子,一般E2I2/E1I1=5~8(I1、I2分别为柱子和基础截面的惯性矩)可根据柱底弯矩、剪力大小确定。当不满足以上条件时应在基础两主轴方向加连系梁或在桩顶加承台,承台挑出长度<0.8h(承台厚度),h≥1.0M。连系梁或承台下的土层应夯填密实。当为嵌岩基础及桩顶已是岩层时可不受此条件限制,但柱子纵筋应插于桩周纵筋之内。(当桩较小时个别钢筋也可插入桩顶承台内锚固)
当桩支承剪力墙,而部分墙体超出桩范围采用承台支承时,应验算承台板的抗剪、抗弯承载力,如超出范围过长宜采用地基梁支承方式。
4)剪力墙下采用桩基加托梁方式支承时,托梁因在地下可不考虑抗震,其配筋除按计算外,尚应按高规10.2.8条框支梁“非抗震设计”的规定配置,如符合深受弯构件条件可按深受弯构件计算、配筋。
托梁与桩之间计算时应按铰接,梁按连续梁或简支梁计算。
5)对“地基规范”10.1.6条的要求,当岩层为砂岩、泥岩等时,应在委托详勘时要求地勘单位探明场地在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而对于岩溶地区则应按10.1.6条要求逐桩检测。
6)当建筑地基内有人防洞室或轨道交通隧道等而又需保留时,基础的处理视洞室埋置深度而定,当埋藏较浅时若采用跨越式结构处理,此时跨越结构与洞室应完全脱开,互不干扰。当洞室埋藏较深时可验算洞顶、洞壁岩层的强度,必要时洞室可加衬砌进行整体考虑。
7)桩上部在土层中时一般应在两个方向设连系梁,当厂房跨度较大时,可在开间方向设连系梁,而在跨度方向加大承台长度或加强地坪刚度。连系梁配筋按“措施”3.11.3条9款按柱最大轴力的0.05(6度地区)配置受拉钢筋。此时钢筋应沿梁周边均匀布置(不应仅集中于上、下边)且锚固长度≥laE。如连系梁兼作托墙梁时,梁应按拉弯构件配筋,此时上、下边钢筋主要抗弯,而腰筋则主要起抗拉和抗扭作用。
8)墩基础在“技术措施”3.11.1条5款有规定:L<6M或L/D<3时按墩基计算。墩基实际上即短桩,由于它较短一般不计侧阻力,如岩层埋藏浅墩基嵌入岩层中,则其计算与嵌岩桩相同。
9)采用人工换填垫层、强夯等地基设计时应注明所要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实系数及检测、验收要求。
10)异形柱框架结构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不设钢筋砼抗震剪力墙。
11)多层框架结构局部有转换时,可不按框支结构考虑,抗震等级一般仍按框架结构选取,仅转换梁、柱抗震构造措施等级提高一级,其钢筋可按计算及“抗规”6.3.3条、6.3.8条要求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