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写一篇物理作文:关于我们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
物态变化是指固体气体液体之间的变化关系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就会熔化,温度不会高于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的温度不定。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摄氏度的冰放在0度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㈡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
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
其实,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天空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更远?太阳周围为何会出现颜色像彩虹的光环?天空和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为什么粥烧开了会溢出来? 笔杆上的小孔有什么功用?饺子或肉丸煮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为什么玻璃器皿遇忽冷忽热会裂开?怎样把开水冷却?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为什么钢笔会出水?为什么滑水运动员不会沉入水中?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不仅能解释这些现象,也能利用他们为人类服务。
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揭开谜底的时候就会感悟到物理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我们人体就是一台充分运用物理知识装备起来的机器,它的许多部位或器官都是物理知识运用的体现。
眼睛
眼睛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它是由在眼球前部凸出的坚韧的透明角膜、含有纤维胶质的透明囊状的晶状体、无色透明的水样液、视网膜及无色透明的胶状玻璃体构成的。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一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眼睛不仅能看见近处的物体,而且还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眼睛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因此,眼睛实际上是一种精巧的变焦系统。当然,眼睛这种调节焦距的调节功能是有限的。近视眼就不能仅靠自身的调节,而必须配以合适的凸透镜来帮助调节,从而达到看清周围物体的目的。
牙齿
人的牙齿早在母胎的第二个月就开始在胎儿的牙槽骨里生长,在婴儿出生后的七个月左右,开始有乳牙萌出,直至二周岁左右,二十只乳牙全部萌出。然而,就从母胎的第二个月开始,人的牙齿就有了细微的、明确的物理分工:(1)门牙又叫切牙,共有四对,它长得扁扁的,宽宽的,像一把刀,是专门用来咬断食物的,门牙的横截面外表很窄,好像刀口,用相同的力,能产生较大的压强,容易切断食物。(2)尖牙又叫犬牙,嘴角两边各有一对,像钩子一样,也能产生很大的压强,它的功能主要是撕碎食物。(3)磨牙又叫盘牙或臼牙。它长得特别粗壮,圆圆的,上面还有些凹凹沟沟,完全像磨豆浆用的磨子一样靠压强和磨擦把食物嚼碎磨细。无论是完整的还是撕碎的食物,最后都要经磨牙加工吞入食道。
耳朵
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组成。外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种声波,这种声波首先由喇叭状的耳廓收集进来。(有些动物的耳廓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更有利于声波的收集,但人类耳廓上的肌肉已经退化了,所以不能活动。)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在外耳道的末端,是一片椭圆形的薄膜,厚仅0.1mm,当外耳的声波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入时,使鼓膜振动,把声波转变成多种振动的“密码”,传向后面的鼓室。鼓室是一个能使声音变得柔和而动听的小腔,腔内有3块听小骨。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内耳是听觉神经最末梢的部分,中耳传来的声波,刺激听神经的末梢,使之兴奋,经过听神经传至大脑后,就能分辨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皮肤
皮肤这个最大的器官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表面积一般大约在1.4~1.6m2之间,其重量约占体重的6%左右。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层三部分组成。皮下脂肪层就好像是人体表面覆盖的一层棉被似的软垫,具有很好的弹性。当人体受到碰撞时,有缓冲作用,可以防止内脏和骨骼又受到外界的直接侵害。
皮肤最突出的物理作用是散热和保温作用。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的血管就扩张、充血,血液就带着体热通过皮肤向空气发散,同时汗腺也大量分泌汗液,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当外界寒冷时,皮肤的血管就收缩,血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散热放慢,有助于体温保持恒定。
关节
关节是人体骨骼的重要连接方式和精密的连接结构,它是骨骼这一杠杆运动的巧妙支点。各块骨连接处的骨面(关节面)十分光滑,表面覆盖着透明软骨构成的关切软骨,以增强光洁度,减少摩擦。据说,两块关节软骨间的摩擦系数比滑冰时冰刀和冰的摩擦系数还小。
当然,不同部位的关节,功能不同,关节的结构也不完全相同,如肘关节是向内运动的,利于提拉重物,膝关节只能向后屈而不能前翻,同时使腿后蹬有力。
除以上器官外,人体内血压和心跳速率的关系,结构巧妙的换气站——肺和肺泡等器官,无处不体现着物理知识的运用。
㈢ 小作文(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主题,题目自拟,书写内容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天,我们物理老师拿来了毛皮、丝绸、橡胶棒和玻璃棒,给我们做电荷的实验。刚上课,物理老师先把书上的一些定义让我们好好看了看,要求我们理解和背诵。等我们都会了定义,物理老师便拿出他的橡胶棒和玻璃棒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然后叫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上去帮忙,老师对那位同学说:“你拿那个垃圾桶放在地上,然后用那个水盆往垃圾桶里倒水。”老师话音刚落,那位同学就把盆里的水哗的一声倒在了垃圾桶里,全班哄堂大笑。老师解释说:“谁让你一次都到完的,让你慢慢的倒,使水细细的均匀流下,不要到的太急。”那位同学就按照老师的指示慢慢的倒,老师也立刻拿来毛皮和橡胶棒,用力摩擦,然后让橡胶棒靠近水流,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水流分叉了。”然后老师表扬了那位同学,让他回到座位上。
接下来的实验更有趣。
老师先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铁架上,然后又拿了一个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悬挂在铁架上的玻璃棒,实验结果大家都知道,一定是互相排斥。老师又拿来了一个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在铁架上的玻璃棒,在靠近之前,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要仔细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在仔细的看后,老师等着我们的回答“相互吸引”可是我们的回答却出乎老师的预料:“相互排斥。”我们也感到了不对劲。老师说:“我当老师十几年了,可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事,太不可思议了。”说着,又动手重新做了一遍实验,可还是相互排斥,老师对我们开玩笑的说:“你们班太神奇了,在别的班都好好地,可一到你们班就失灵了,我得好好研究一下,可能在你们班还能出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呢!”说着,又跑到办公室拿了好多玻璃棒和橡胶棒一个个的实验,可是还是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排斥,老师也没办法了,只好给我们继续往下讲。
下课后,老师找了好多教物理的老师一起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拿的那个去摩擦玻璃棒的只是一块普通的布,并不是丝绸。
㈣ 透过生活看物理作文500
摩擦使社会进步
摩擦是一种物理现象,没有摩擦,我们无法走路,我们无法拿住杯子。不仅如此,摩擦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小到人与人的摩擦,大到阶级与阶级的摩擦,甚至人与自然的摩擦。通过总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无一不缘自摩擦,摩擦的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了。
最早的钻木取火,就是古人类利用了摩擦生热这一物理现象。有了火,人类开始用火做饭,用火取暖,用火防身,因而人类文明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摩擦的社会功用也就逐渐显现出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隳名城,杀豪杰,造阿房宫,筑长城,使得人民劳苦不堪。于是人民与秦始皇产生了巨大的摩擦,正是这摩擦才有了陈胜、吴广起义,才有了“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摩擦产生了巨变,一个朝代灭亡,另一个朝代兴起,这是历史的前进,是整个社会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翻身做主人等都是摩擦发挥了其巨大的社会功用,使得社会不断发展、前进。试想,如果世界上不存在摩擦,即使人类可以生存,那么,就连钻木取火,相信永远也不会被人类掌握,更不要说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摩擦自然也就会更为频繁。有的人认为,自己与别人产生摩擦是不好的。其实不然,两个人产生了摩擦,双方都或多或少地有不足,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这也就给我们指明了自身的缺点,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进一步改进、提高的方向。就像历史上的蔺相如与廉颇,在官位大小产生了摩擦后,蔺相如不与廉颇计较,当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将相和好,赵国也变得更加团结、强大。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并非不好,关键在于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化解矛盾,这样摩擦也就变害为利了。人心团结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自然进步。
只要我们正确面对摩擦,解决摩擦,利用摩擦,社会就会因摩擦而进步。
㈤ 跪求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以日记形式 200字左右 要20篇
1.
今天我在肯德基喝可乐时,发现了可乐里的冰碴浮在杯口,冰块却沉在杯底
分析:物体在液体中有浮力,并且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当重力大于水对物体的浮力时,物体就沉在容器底部 反之则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
2.
我发现将一个小木块快速丢入大烧杯中,小木块会按照竖直向上的方向上升,将大烧杯倾斜一定角度,再次丢入小木块会发现小木块依旧会按照竖直向上的方向上升
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般情况下都有浮力,且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3.
在井里提水时在水桶刚露出水面到水桶底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提水的手感觉水桶的分量越来越重
分析:在水桶刚露出水面到水桶底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水桶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减小,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小,所以水桶对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大,即提水的手感觉水桶的分量越来越重
4.
人从河边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水底布满小石头,人的脚底感到疼痛减弱
分析:人从河边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过程中,浸在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受到水的浮力也就愈来愈大,水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所以人的脚底感到疼痛减弱
5.
当人拿着紫外线小手电或其他带光亮的东西照向镜子时会发现,镜子对面的墙上也有一个小光点,而照向白纸或其他表面粗糙的物体时会发现没有另一个光点出现
分析:因为表面粗糙的物体会将射向他的光源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不集中所以没有反射的光点出现
6.
当田径运动员起跑时,我们会先看到发令枪冒出白烟,随后才听到枪声
分析:因为光速大于声速 ,所以才有此现象发生,同下雨天打雷现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道理一样
7、描述一下你洗澡产生的浮力。
8、从楼上往下扔东西属自由落体。
9、在地毯上走时间长或是脱毛衣有净电现象。
10、当你在坐公交车要下车但车没停稳你就下来了,身体不由的向前倾,这是惯性作用。
11、下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传播速度不同的原因。
12、在不平的路面骑车费力而在平的路面省力这是阻力的原因。
13描述一下你是怎么吸钢笔水的,是因为压力不同才能把钢笔水抽到笔囊里的。
㈥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文 如棉花
我来说说我的生活中的物理故事
一、晴天,准备一盆水和一面镜子
将镜子放入盆中水面以下,将阳光折射到室内较暗处,你可以看见棱镜将太阳关分成7色的结果.
二、乒乓球在地上不小心被踩窝了,没破裂,真是窝了一处.将窝了的乒乓球放在开水里面,踩窝的地方会自己恢复成原来的形状.利用了气体升温后体积膨胀的原理.
三、水井顶部打水的转手,和杠杆的原理相似.打水的旋转的把手一定是离转轴中心越远越省力.这就是力臂越大,做同样的功,需要的力就越小.
其他的暂时没想到,你可以多观察家里的装备,好好思考,肯定有很多的想法的.
物理属于应用科学,所谓应用科学也就是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发展、提升的理论知识.你再把那些知识倒过去想想就行了.
㈦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文600字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文600字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文600字,作文的水平提高还要依靠个人的努力,作文绝不只是单一的流水账,写作不能局限于同一种题材,就像每逢春节都少不了孩童的笑闹和鞭炮,下面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文600字。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其实隐藏了很多简单的物理知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你将会发现,你已来到了五彩缤纷的物理世界,在这儿你将会发现人生的新起点。
比如,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这就是利用了物质热胀冷缩的特性。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比如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造成的房屋和桥梁十分坚固。
色彩斑斓的世界中,有着五彩缤纷的物理现象,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其规律,就能为我们所用。
日常现象、生活中的小游戏以及我们的玩具中都蕴含着物理知识,随着我们不断增长的物理学知识和探究实验的兴趣,用物理知识的储备来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源,挑战我们的学习兴趣,开创游戏的空间增长物理知识,让我们意识到实验不仅仅是走进实验室才能完成的探究,更是让生活中得到的实验探究兴趣。
许多生活现象都能引发我们遐想,一个不经意的想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实验。当我们用老花眼镜(凸透镜)看近处或远处物体,我们会被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当新鲜的鸡蛋在水中下沉,却在不断加入盐的水中浮起,我们会为之惊讶;当我们用线和纸杯制成的土电话体会小时的乐趣;当我们可以用水杯和纸板托起水的激动。经过了大胆证实猜想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发现,原来物理是这样充满奥秘与神奇,充满着乐趣。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道理,甚至一些小游戏和生活现象都有让我们觉得很惊奇,要来了解这个神奇的世界就用我们储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物理这门学科,培养着我们的小组实验精神,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使我们对生活充满好奇……
就拿我们人人熟悉的手机来说:当前手机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当我们在用它进行通讯、娱乐甚至上网时,还可以用它来做小实验解决我们的学习知识,例如拨打放在桌面上调至振动的手机[1],可以听到手机与桌面间因为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进而我们会想,如果把教科书中可抽真空罩的实验中的小闹铃换成手机,当拨打置于铃声状态的手机时,以及不断抽空气的手机时,体会可以听到铃声以及感到声音在变小的过程,体会学习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是在拨打时,发现手机是有信号的,甚至是可以接通的,看来虽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那手机信号直接传播的可能不是声音,其实手机的信号是一种电磁波,可以猜想出电磁波应该是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的。这就启发我们,声音与电磁波的性质并不一样,宇航员就是借助无线电来传递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的想象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而我们从小玩起来的小玩具也可以让我们从物理知识中得到解决。
像如饮水鸟,将饮水鸟的头按低,使其嘴接触到水,让后释放,之后会发现它不断地抬头又不断低头完成饮水动作,也许之前我们会觉得这很好玩,现在我们会想到那饮水鸟是不是会永远饮水下去?首先我们给予鸟一定的能量,可以猜想这种能量不是平白生成的。可会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所以我们听到的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个玩具却称为“爱因斯坦也吃惊的玩具”,也想彻底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有很多的探究去完成。也许现在我们的猜想或许不完善甚至是不正确的,而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我们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随着我们物理知识的不断掌握,更能体会到物理的神奇。
物理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它可以引导我们走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不断观察、提出质疑和探究实验,我们的能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用永动机的精神去追求科学真理。
物理激发我们的兴趣,培养我们的求知精神,我们能够在玩耍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中懂得物理道理,我们要对生活现象怀有疑问,用自己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去发现,这样我们会发现,只有这样做了,才会是成功者的作为,探究物理让我们从走进实验开始,兴趣从探究中获得!
㈧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文800字
对于物理,总有人觉得它十分难学,对物理抱有畏惧感,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学物理可以从生活中开始。
现在我们所学习的物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发现都是从生活中诞生的。
在生活中学物理,就要细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尝试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他们,说明其中的道理。帕斯卡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并从不认为一件事“本来就应该……”于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帕斯卡在不到10岁时,就探究出了声音产生的原理。并在物理学上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就。
在生活中学物理,不能只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在课下多看书,通过现代手段学习物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见多识广。如果把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比作一艘船,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课下所获得的知识便是承载这艘船远行的江河。做到这一点,就能不断的进步;做不到这一点,只是永远停留在“知之者”的境界上了,即使是得到了一个好的成绩,也不能使自己感到满足愉快。
在生活中学物理,就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的预习是你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注意到课本上的重难点。课下了还要复习,背诵一下物理定律,多做一些困难的,有陷阱的题目,这些有助于提高成绩。
㈨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短文 100-200字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㈩ 求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文急!!!
假期 读了《生活中的物理》这本书,我发现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与人们天天见面的现象。这本书使我感到有许多物理小知识其实就是在我们身边。
我小时候总以为人们穿上棉衣感觉到暖和是因为棉花会自动发热,在《生活中的物理》里有一篇文章说明了我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很纳闷,继续看下去才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棉花可以帮助人体把这温度长久地保持下去—那是因为它有极强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根据《生活中的物理》这本书讲述的道理,我做了个小实验,把两根冰棍其中一根放在盘子里另一根放在棉衣里,我看到盘中的冰棍很快就化了,在同一时间里棉衣里的冰棍却没有化。这个实验足以说明:人们穿上棉衣会觉得暖和不是因为棉花会自动发热或产生热量,而是因为它有很强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读《生活中的物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真正懂得了人们使用棉花制作棉衣为自己保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认识,我从中获得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只有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长大才有可能利用所学和掌握的科学知识为祖国和人民造福。我记得高尔基有句名言“我们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了。”我认为书是知识的海洋,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生命。我们应该共同去探索这知识的海洋。
有句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同学们!让我们永远以书为伴,从小热爱科学把书当成自己真正的“知心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