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物理常用单位换算
1、速度(v)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v=s/t)
2、质量(m=G/g)单位kg, 常用单位t, 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3、密度(ρ )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 (ρ=m/V)
1g/cm^3=103kg/m^3 1kg/m^3=0.001g/cm^3
4、压强(P)单位Pa 常用单位mmHg,标准大气压 (P=F/S)
1Pa =1N/m2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105Pa
5、力(F)的单位N
6、功(W)的单位J , 1J=1N.m (W=Fs)
7、功率(P=W/t)的单位W(1W=1J/s) 常用单位KW 1KW=103W
P=W /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❷ n•m的物理对应的物理量
由功的公式W=Fs=Pt,可知N•M和W•S都是功的单位; 由公式P= W t =Fv,可知J/s和N•M/S都是功率的单位; 故答案为:功,功率,功,功率.
❸ 物理单位换算 过程啊
1升就是1L,就是1dm3,即1立方分米;
而1立方分米等于0.001立方米,
用科学记数法,就写成:2.5×10-³m³
例如:
因为1mm=10负三次方,所以3.5乘10的负2次方mm=3.5×10的负五次方m
1um=10的负六次方,所以0.503um=5.03×10的负七次方m
1dm=0.1m,所以530dm=53m
1nm=10负九次方,所以 3.5×10负二次方nm=3.5×10的负十一次方m
1cm=10mm 1mm=10的3次方um.所以4.3×10负四次方cm=4.3um
5.6×10三次方mm=5.6m=5.6×10的9次方nm
1m=10的六次方um,所以0.0045um=4.5×10的9次方m=4.5×10的8次方dm
4500cm=45m=4.5×10七次方um
(3)物理m跟n怎么换算扩展阅读:
任何非零数的0次方都等于1。原因如下
通常代表3次方
5的3次方是125,即5×5×5=125
5的2次方是25,即5×5=25
5的1次方是5,即5×1=5
由此可见,n≧0时,将5的(n+1)次方变为5的n次方需除以一个5,所以可定义5的0次方为:
5 ÷ 5 = 1
❹ m、㎡、㎏ 与N的单位换算
N牛[顿] 是力的国际单位,Kg千克 是质量的国际单位。
这两个单位可以通过加速度计算,但不可以等价。
物理学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顿。
只有在讲重力的时候才能勉强认为1千克等同9.8牛。但是其它的力绝对不能等同。
补充: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得到这样一组单位关系:1N=1*Kg*m/(s^2)
❺ 物理化学上面,m/M是什么意思等于n还是N
m/M是质量和摩尔质量的比,m/M=n,其中n表示物质的量。
解答过程如下:
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存在着下式所表示的关系:
n =m/M。
摩尔质量、摩尔体积是物质的量的导出量,应用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对于同一物质规定的基本单元不同,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就不同。
虽然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很大的数值,但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使用起来却非常方便,它就像一座桥梁将微观粒子同宏观物质联系在一起。
摩尔质量的常用单位为g/mol(克每摩尔),摩尔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kg/mol(千克每摩尔)。
其他原子摩尔质量:
O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Na的摩尔质量为23g/mol;
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
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
Na+的摩尔质量为23g/mol;
Cl的摩尔质量为35.5g/mol;
SO4的摩尔质量为96g/mol;
NH4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❻ 初中物理单位换算,全部,求你们了!
初中物理单位及单位换算
一、力学单位
一、长度(L)、路程(s) 国际单位: 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цm)、钠米(nm)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1km = 1X103m
1dm=0.1m=1x10-1 m
1cm=0.01m=1x10-2m
1mm=0.001m=1x10-3m
1цm=1x10-6 m
1nm=1x10-9m
十进位:1m 10 1dm 10 1cm 10 1mm
百进位:1m 102 1cm 1dm 102 1mm
千进位:1km 103 1m 103 1mm 103 1цm 103 1nm
二、面积(s) 国际单位 平方米( m2 )
面积公式:s=ab
常用单位:平方分米dm2 、平方厘米c m2、 平方毫米mm2
1 dm2=1x10-2 m2
1c m2=1 x 10-3 m2
1 mm2=1 x 10-6 m2
百进位:1m2 102 1 dm2 102 1 c m2 102 1 mm2
三、体积单位 国际单位 立方米( m3 )
体积公式:v=sh
常用单位:立方分米dm3 、立方厘米(cm3)、毫升(ml)、升(L)
1ml= 1cm3= 1 x 10-6m3
1l = 1dm3= 1 x10-3 m3
千进位:1m3 103 1dm3(1L) 103 1cm3(1ml)
三、时间(t) 国际单位 秒(s)
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
1h=3600s 1min=60s
四、速度(v) 国际单位 米每秒(m/s)
1m/s= 3.6km/h
五、质量(m)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 x 103kg 1g=1 x 10-3kg 1mg=1 x 10-6kg
千进位:1t 103 1kg 103 1g 103 1mg
六、密度(ρ) 国际单位 千克每立方米 (kg/m3 )
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 ( g/cm3 )
1 x103 kg/m3 = 1 g/cm3-
ρ水 = 1 g/cm3=1 x103 kg/m3
七、力(F) 国际单位 牛顿(N)
公式:G=m g g=9.8N/kg或者10N/kg
八、压强(P) 国际单位:帕斯卡(Pa)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注:只适用于液体或柱形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关于求液体的压力、压强,一般先求压强P=ρgh,再求压力F=PS
固体压强公式:P=F/S
注:适用于一切物体压强,关于求固体的压力、压强,一般先求压力F= G,再求压强 (柱形液体压力F= G液))
1 Pa=1N/ m2 常用单位:千帕(kpa) 1k Pa=1x103pa
九、功(w) 国际单位:焦耳(J) 1J=1N.m
十、功率(P) 国际单位:瓦特(w) 1w=1J/s
常用单位:千瓦(kw) 1kw=1 x 103w
【力 学 部 分公式】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下-F上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提升重物)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❼ M和N的公式
其实一样
在中学阶段,一般m用g,M用g/mol 从而得到摩尔数
而大学阶段,一般m用千克(因为工业生产不可能量太少),M就变成kg/kmol, 物质的量表示为kmol,这个用的比较多
❽ 初二物理!!!长度单位怎么换算。
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厘);1.61公里= 1英里;
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1微米(μm) = 1 000纳米(nm) = 0.001毫米(mm) = 0.000 1厘米(cm);
1纳米=0.000001毫米;
1皮米=10^-12米=0.001 纳米(nm) =0.000 001 微米(μm)。
一个数的负次方即为这个数的正次方的倒数。
a^-x=1/a^x
例:2的-1次方=1/2的一次方。
1/2的-1次方=2的一次方。
5的-2次方=1/5的二次方,
1/5的-2次方=5的二次方。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
(1)公里
公里又称千米,是个长度单位,缩写为“km”,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厘);1.61公里= 1英里。
(2)米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
—
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
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
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
由于档案米的变形情况严重,于是,1872年放弃了“档案米”的米定义,而以铂依合金(90%的铂和10%的铱)制造的米原器作为长度的单位。
米原器是根据“档案米”的长度制造的,当时共制出了31只,截面近似呈X形,把档案米的长度以两条宽度为6~8微米的刻线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
1889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把经国际计量局鉴定的第6号米原器(31只米原器中在0℃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选作国际米原器,并作为世界上最有的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中,其余的尺子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0℃时,米原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
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但是使用米原器作为米的客观标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材料变形;测量精度不高(只能达0.1μm)。很难满足计量学和其他精密测量的需要。
另外,万一米原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来了困难。因此,采用自然量值作为单位基准器的设想一直为人们所向往。20世纪50年代,随着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
发现了宽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谱线,加上干涉技术的成功,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易毁坏的自然标准,即以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
这一自然基准,性能稳定,没有变形问题,容易复现,而且具有很高的复现精度。中国于1963年也建立了氪-86同位素长度基准。
米的定义更改后,国际米原器仍按原规定保存在国际计量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70年代以来,对时间和光速的测定,都达到了很高的精确度。
因此,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这样,基于光谱线波长的米的定义就被新的米定义所替代了。
(3)分米
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4)厘米
厘米,长度单位;英文:centimetre(s),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5)毫米
毫米,又称公厘(或公厘),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符号㎜。1毫米相当于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为“毫”的字义)。进制关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6)微米
微米是长度单位,符号 [micron],读作[miú]。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此即为“微”的字义)。换算关系如下:1微米(μm) = 1 000纳米(nm) = 0.001毫米(mm) = 0.000 1厘米(cm) 。
(7)纳米
纳米(符号为nm)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米(10亿分之一米)。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长度的度量单位。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单个细菌微生物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也就是五千纳米。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一纳米。也就是说,一纳米大约就是0.000001毫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8)皮米(pm)
皮米(picometer或pm)是长度单位,1皮米相当于1米的一万亿分之一。有时在原子物理学中称为微微米(micromicron)。换算关系如下:1皮米=10-12米=0.001 纳米(nm) =0.000 001 微米(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