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有什么巧妙的物理学小制作

有什么巧妙的物理学小制作

发布时间:2022-08-22 13:13:44

⑴ 物理科技小制作,最好有图(高中水平)

简易发电机,可做成风力的。10元钱以内的成本。在元器件专卖店或修理影碟机的地方,买个VCD的主轴电机(不要DVD的。转速太高,发电量不好)。电机进价不超过3元,应该在10元内搞定。
主轴电机买回后,在它的转盘上固定风叶。风叶可用易拉罐自制,。但是一定要做平衡,角度匀称,不要让它转的不平稳。事先在电机引线上接上100欧姆电阻,和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串联起来形成回路。一定要注意电机的旋转方向。从转盘看去,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红线为“发电机”正极输出端。调整风叶角度使它符合条件,风力发电机模型就竣工了!图片是网上的,稍加改动,将易拉罐底部粘在电机转盘上,调整风叶角度,让发电机在风力下顺时针转动就行了。

小孔成像

简单的东西是找两个大小相差不多的牙膏盒,把大点的一个去掉一个底,在没有去掉的底上用针钻一个小孔,小点的一个两个底都去掉,一端蒙上半透明的纸(塑料袋也行),把小牙膏盒套进大牙膏盒中,小孔成像像机就做成功了.

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小洞。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物体,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不倒翁

1。将一个乒乓球从中间剖开,取其中一半备用,把乳胶与细砂混合后装入半球中填满,晾干待用。
2.取硬纸卷成圆锥桶状粘牢。
3.将粘牢的圆锥桶的底面与半球的断面牢。
4.在粘好的作品外面涂上预先想好的图案。

:橡皮筋吉他
材料: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个纸盒,两根木条
制作方法:把木条放在纸盒两侧,把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有规律的捆在纸盒和木条上。

比较一下,是绷得较紧还是放松的橡皮筋音调高?是粗橡皮筋还是细橡皮筋的音调高?
你能否用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胡琴,提琴等弦乐器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小制作-水管跷跷板

1.材料

粗细均匀、直径3厘米、长度40厘米的硬塑料管一根;粗细与塑料管相当,长度5厘米的软木棍一根;软木塞两个;薄铁片两块;缝衣针一根。

2.制作工具

小钢锯、剪刀、锥子、刀子各一把。

3.制作步骤

①把塑料管从中间截开,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并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钻一个小孔。然后用5厘米长的软木棍把两段管连起来,用缝衣针从软木棍中部穿过,如图1。

②用薄铁片剪成两个支架和两个小人,将小人固定在塑料管两边,如图2。

③向管内注满水并用软木塞塞住,将缝衣针放在支架上,调节此管在支架上平衡。此时水从管下面小孔有节奏地流出。

这时候,只要按下跷跷板的一端,跷跷板就会自动地翘起落下,两边的水轮流地滴出来,直到水全部滴完为止。注意,请把它放在一个盆里,以免水弄湿桌子。想一想它为什么会自动地翘起落下。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取等长等粗的橡皮筋三、四根,把它们的两端用细线扎在一起。再仿照弹簧测力计的装置,选一块长方形的小木板,贴上白纸,用它作为悬挂橡皮筋的支架。支架上方钉一个小钉子。橡皮筋的上端就挂在这个钉子上。在橡皮筋下端扎线处拴一根横放的小铁丝作指针。在支架的白纸上,画出铁丝的原始位置。用几个质量已知的小螺丝帽作砝码。实验时,先将一个螺丝帽挂在橡皮筋的下端,在支架的白纸上用横线画出铁丝的位置。随后再挂2个、3个……画出若干横线。算出每条横线代表的力的大小。这就做成了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⑵ 求关于物理学力学的小制作的思路.

一、 名称:降落伞 材料:细线 手帕 螺丝帽 过程:先将四根等长的细线系在手帕四角 再把另一端系在螺丝帽上 原理:相互作用力 二、 名称:不倒翁 材料:略 过程:略 原理:重力总是垂直向下的 三、名称:太空车 材料:一块较大的磁板(也可以在铁板下安上强力电磁铁,其实不用太大 你自己想多大就多大) 小型强力磁铁(比小指甲盖还小一点的圆柱形磁铁) 一辆小型玩具车(大拇指左右大的小车 塑料的) 细线 过程:将小型磁铁固定在小车里(注意:某一磁极朝车底 注意平衡)把三根细线分别系在小车车头 车尾两翼(可随意系细线 也可以把细线另一端系在小木棍上 辅助操作) 将小车放在磁板上(小车车底磁极与磁板正面磁极相同)小车就会悬浮起来 用细线控制平衡 原理:同磁极相互排斥

⑶ 物理小制作做啥

1、你可以自制一个潜望镜.
简单的潜望镜制作方法,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潜望镜的原理。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简单的潜望镜制作方法:
买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自己动手制作一架简单的照相机
【制作过程】
[方案一] 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方案二]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实验与现象】
按照方案制作好像机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屏幕上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
【实验结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不倒翁
器材:
常用鸡蛋,胶水,一些重物及装饰物品若干。
制作:
在鸡蛋的尖顶端开个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将蛋清,蛋黄取出,形成较完整蛋壳。将小重物放入鸡蛋中,用胶水固定在底部,用装饰品或颜料将鸡蛋外部按喜好装饰即可。
操作及现象:
将其左右压倒,仍顽强的恢复到竖直状态。
原理解释:
不倒翁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上轻下重,重心很低;另外,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心和桌面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摆动回原位置.
从杠杆原理来说,不倒翁倒下时,不管支点在哪里,虽然重力的力臂较短,但力矩=力*力臂,有力矩,不倒翁还是回复到原来位置。
还有就是底部为圆形,摩擦力小,便于不倒翁回到原来位置。
不倒翁精神:做人也要将“重心”放低些,当遇到“外力”时,才能顽强“不倒”!
杆秤小制作
制作目的
1.锻炼动手能力 2.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材料准备
杆、钩/挂盘、提钮、秤砣(质量稍大的物体均可)
制作方法
制作、标零做一根长40厘米的杆秤,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在孔中固定穿钉。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或用挂盘吊在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纽。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此时在秤杆内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
标刻度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
扩展量程为了增大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再装一个提纽(称做二组),二纽的位置应离秤钩更近一些,它的位置是这样确定的:在头纽和秤钩之间用钢绳在秤杆上套一活结,作为二纽;在秤钩上挂上头纽最大秤量(如2.5千克)的重物,提起绳子(该绳至少应能提起5千克的重物),将秤砣向离开绳子的方向移动,直到秤杆平衡为止;若这个位置距提绳太远,可将提绳位置向向秤钩移近一些,相应地秤砣位置也向秤钩移近一些;找到满意的位置后,记下这两个位置,它们就分别是二纽的位置和二纽的起点刻度(如2.5千克),在二纽的位置钻孔,装上∏形穿钉和提纽。按2中的方法依次找出3千克、3.5千克、4千克、4.5千克、5千克等刻度位置,并进一步作出每相隔0.1千克的刻度。
*标定精确度杆秤刻度标定后,可用标准秤校准,得出自制杆秤的误差范围。
惯性演示仪
材料准备:
弹片 底座 支架 薄片 重物
制作过程:
将弹片固定在底座上,拨动后观察大致的振动范围。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支架,使得支架顶端在弹片振动范围内,并且有比较合适的撞击力。固定好支架,在支架上从下往上放上薄片和重物。
操作及现象
将重物和薄片按顺序摆放。拨动弹片,将薄片撞出,发现重物能落在支架上,而没有随薄片一起飞出。
原理解释
薄片受到撞击后急剧改变运动状态,高速飞出。重物并未受到撞击,忽略薄片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认为重物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上不改变运动状态,不会运动。薄片飞出后,由于重物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而落到支架上。忽略薄片的厚度,则可认为物体没有运动。因此,可以说:重物由于惯性,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停在原处。
小窍门: 为了提高演示的成功几率,同时使现象更明显,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小窍门:
*弹片的弹性要尽可能好。这样薄片与物体间存在摩擦力的时间就短,减小重物的水平方向微动。
*弹片和支架之间的位置要仔细调试。太远,弹片给与的撞击速度不够;太近,要防止弹片撞到重物或支架。
*重物和弹片的接触面间要尽可能光滑些。这样可以减小摩擦力,减小重物的水平方向微动。
*支架上的支撑面要适当宽些。考虑到重物落下时的速度和水平方向的微动,太窄则可能使得重物的重力作用线偏出支撑面,导致演示失败。
蒸汽轮机
器材:
铁罐、细管、小飞轮、酒精灯、水。
制作:
给铁罐焊上一个细管,从易拉罐剪下一块薄铝板制成一个直径约为5cm的轮子。把小轮子固定在粗铁丝上 ,架起来,使它能绕架子转动。在铁罐内灌些水,用酒精灯在铁罐底部加热。
操作及现象:
点燃酒精灯对铁罐内的水加热,水沸腾,水蒸气源源不断从管口喷出,吹动飞轮转动。
原理解释:
蒸汽轮机是一种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为:酒精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水、水蒸气的内能,高温水蒸气吹动飞轮转动,蒸汽内能转化为飞轮的机械能。

望采纳谢谢你!

⑷ 求: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小制作或小发明 要求实用且可行

声 传声筒
光 自制望远镜
热 小型的热气球(这个有点困难)
电 以马达作为发电机,支持一个小电灯什么的
力 可以考虑做一个简易的古老的称,是利用力矩的那种
不清楚你是什么年级的,参考一下吧
如果满意就采纳呗谢谢啊

⑸ 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瓶内吹气球、能抓住气球的杯子、会吸水的杯子、会吃鸡蛋的瓶子、瓶子瘪了。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 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 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五、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1. 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2. 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5)有什么巧妙的物理学小制作扩展阅读: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一般分为演示实验、课内小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

课内小实验是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操作的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取得资料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总结概括结论的过程,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⑹ 跪求初二极其简单的物理小制作!

不倒翁
器材:
常用鸡蛋,胶水,一些重物及装饰物品若干。
制作:
在鸡蛋的尖顶端开个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将蛋清,蛋黄取出,形成较完整蛋壳。将小重物放入鸡蛋中,用胶水固定在底部,用装饰品或颜料将鸡蛋外部按喜好装饰即可。
操作及现象:
将其左右压倒,仍顽强的恢复到竖直状态。
原理解释:
不倒翁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上轻下重,重心很低;另外,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心和桌面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摆动回原位置.
从杠杆原理来说,不倒翁倒下时,不管支点在哪里,虽然重力的力臂较短,但力矩=力*力臂,有力矩,不倒翁还是回复到原来位置。
还有就是底部为圆形,摩擦力小,便于不倒翁回到原来位置。
不倒翁精神:做人也要将“重心”放低些,当遇到“外力”时,才能顽强“不倒”!

杆秤小制作
制作目的
1.锻炼动手能力
2.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材料准备
杆、钩/挂盘、提钮、秤砣(质量稍大的物体均可)
制作方法
制作、标零做一根长40厘米的杆秤,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在孔中固定穿钉。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或用挂盘吊在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纽。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此时在秤杆内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

标刻度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
扩展量程为了增大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再装一个提纽(称做二组),二纽的位置应离秤钩更近一些,它的位置是这样确定的:在头纽和秤钩之间用钢绳在秤杆上套一活结,作为二纽;在秤钩上挂上头纽最大秤量(如2.5千克)的重物,提起绳子(该绳至少应能提起5千克的重物),将秤砣向离开绳子的方向移动,直到秤杆平衡为止;若这个位置距提绳太远,可将提绳位置向向秤钩移近一些,相应地秤砣位置也向秤钩移近一些;找到满意的位置后,记下这两个位置,它们就分别是二纽的位置和二纽的起点刻度(如2.5千克),在二纽的位置钻孔,装上∏形穿钉和提纽。按2中的方法依次找出3千克、3.5千克、4千克、4.5千克、5千克等刻度位置,并进一步作出每相隔0.1千克的刻度。
*标定精确度杆秤刻度标定后,可用标准秤校准,得出自制杆秤的误差范围。

惯性演示仪
材料准备:
弹片 底座 支架 薄片 重物
制作过程:

将弹片固定在底座上,拨动后观察大致的振动范围。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支架,使得支架顶端在弹片振动范围内,并且有比较合适的撞击力。固定好支架,在支架上从下往上放上薄片和重物。

操作及现象

将重物和薄片按顺序摆放。拨动弹片,将薄片撞出,发现重物能落在支架上,而没有随薄片一起飞出。

原理解释
薄片受到撞击后急剧改变运动状态,高速飞出。重物并未受到撞击,忽略薄片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认为重物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上不改变运动状态,不会运动。薄片飞出后,由于重物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而落到支架上。忽略薄片的厚度,则可认为物体没有运动。因此,可以说:重物由于惯性,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停在原处。

小窍门: 为了提高演示的成功几率,同时使现象更明显,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小窍门:
*弹片的弹性要尽可能好。这样薄片与物体间存在摩擦力的时间就短,减小重物的水平方向微动。
*弹片和支架之间的位置要仔细调试。太远,弹片给与的撞击速度不够;太近,要防止弹片撞到重物或支架。
*重物和弹片的接触面间要尽可能光滑些。这样可以减小摩擦力,减小重物的水平方向微动。
*支架上的支撑面要适当宽些。考虑到重物落下时的速度和水平方向的微动,太窄则可能使得重物的重力作用线偏出支撑面,导致演示失败。

蒸汽轮机
器材:
铁罐、细管、小飞轮、酒精灯、水。
制作:
给铁罐焊上一个细管,从易拉罐剪下一块薄铝板制成一个直径约为5cm的轮子。把小轮子固定在粗铁丝上 ,架起来,使它能绕架子转动。在铁罐内灌些水,用酒精灯在铁罐底部加热。
操作及现象:
点燃酒精灯对铁罐内的水加热,水沸腾,水蒸气源源不断从管口喷出,吹动飞轮转动。
原理解释:
蒸汽轮机是一种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为:酒精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水、水蒸气的内能,高温水蒸气吹动飞轮转动,蒸汽内能转化为飞轮的机械能。

⑺ 关于物理的一些小妙招

一、利用小制作来预习
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物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书里都是生活中知道或见过的事;陌生的是:里面又有哪些物理知识呢!这时如果教师布置小制作,学生就会参照书上所述,自己动手去完成,这在无形中就预习了课本,待到上课的时候,教师结合学生的小制作再分析物理原理,学生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例如学习“声的传播”时,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学习声音特性时,制作“水瓶琴”;以及小孔成像照相机、万花筒等,学生自己制作,收获一份成功,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时又多了一份惊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上物理课,是怎样的期待呢,当然想立即知道原理是什么了!这比教师做好了给学生演示效果显着得多。
同理,还可以布置个性实验报告,比如研究烧开水;调查环境噪声的产生及防止;调查节约用水的报告等等。教师有指导性的布置,学生拿着自己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用小制作来预习,真妙!
二、利用小动画来引课
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来引入新课,动画片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所爱,从中还能发现物理问题,也让他们更加发现物理的确来自生活哟!例如,在电学学习的第一节课上,有一部小熊猫的动画片,其中有手机、有雷电等与电现象有关的知识,学生看完之后,因情节而大笑不已,教师再话锋一转,“有哪些物理知识在里面,你想了解现这些象是怎样产生的吗?”。这样的引课能用上几次,学生就会有深刻的印象,知识点也在无形中记在了心里。
三、利用小故事来上课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其体系的建立凝结了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这里面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每一个现象的发现,每一个定律的得出,都有背后的故事。教师如果注意收集,就能在上课过程中巧妙地穿插进来,达到和科学家一起探究一起学习的效果,不仅学生乐于去听故事,也让学生无形中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更有趣的是有些在无意中的发现,令学生若有所思,树立了自己“也能”的信心。例如在学习望远镜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最早的望远镜是一个小男孩在无意中发现的,他在爸爸的眼镜店里,拿着镜片玩,无意中将两个镜片前后放置,突然发现远处的景物发生了变化,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就有了现在各种用途的望远镜。学生们有的羡慕,有的惊叹,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想,我又能在生活中发现什么呢?
四、利用小实验来突破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实验效果对突破教学难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里尤其要提到“小实验”的作用,是指那些能就地取材,信手拈来的实验,更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用“塑料尺和头发摩擦起电”;用“放大镜”和墙壁模拟照相机成像;用气球和乙醚演示汽化和液化等等,学生也能参与进来,材料就在手边,这比用组装的专业实验仪器更有亲近感,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复杂的仪器往往在介绍仪器原理上就得花费不少时间啊!用小实验省时省力来突破难点,岂不更好!
五、利用小测试来巩固
花一节课的时间来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周期长;课前提问,覆盖面小。斟酌之下,课前5分钟的小听写,效果不错。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效果却也出乎意料,本想督促学困生能记一点是一点,却没想到对学优生作用更大,学优生中的一部分也往往忽视平时的复习巩固,等到考试前才看书,而小听写就使得他们课课不放松,知识点堂堂清,到了单元测试时,复习量小了,也有更多的精力花在总结梳理上,成绩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⑻ 初二物理小制作有哪些

1、水果电池

2、火警报警器

3、潜望镜

⑼ 求一个物理小发明(初高中阶段),要求能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一、最简单的抽水机

实验素材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处处留心、
善于发现,
日常生活中很多信手拈
来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实验的好资源。

有一次我患重感冒,
躺在病床上,
当我看到护土拿着一支注射器和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
料软管走过来时,
我突发其想:
要是能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件物理教具就好了,
我苦思冥想
了两天,结果出院时诞生了一件获得省二等奖的教具。

如图
1

将打吊针用的一次性塑料软管较粗的那两段剪下来
(在图中标注为
A

B


A
两端各有一个口,上端口是出水口,下端口是进水口,
B
上端有现成的两个口,下端有一个
口。

B
上端的一个口与
A
下端进水口连接,
另一个口与注射器相连接,
再将
B
下端进水口
放入水中,并事先分别在
A

B
内放进一颗小钢珠,这样就做成了一只最简单的活塞式抽水
机。

反复抽动注射器的活塞,
水就会从
A
出水口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A

B
都是透明的,
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抽水过程中软管内小钢珠的运动情况(即活塞阀门的开闭情况)。

由这件教具的制作材料,
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做实验的物品比比皆
是,
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十分丰富,
我们缺少的并不是资源,
而是发现资源的慧眼和设计实
验的智慧。
尽管实验资源开发的途径、
开发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最具价值的还应该是有创新
的意识和思想。

二、十分神奇的光学仪器

身边司空见惯的物品摇身一变,
可以演变出趣味无穷的科学实验:
两个纸筒魔术般地组
合,可以制成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等模型,并能生动地揭示这
4
种光学仪器的
原理。

1
.照相机。
如图
2
,事先发给学生一只凸透镜(也可用放大镜或远视眼镜片代替),
让他们准备两本
16
开的杂志,卷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空心圆筒,在较小圆筒的一个端口蒙上
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在较大圆筒的一端口用胶纸固定上凸透镜,
使小筒蒙有塑料薄膜的
一端的能自如地套进大筒里,这样就制成了照相机。

上课时,
让学生把上述装置带来,
用大筒上的凸透镜对准教室里或窗外的明亮景物,

后移动小筒,
使像距发生改变,
这时,
学生就可以观察远近不同的景物,
并且可以在小筒塑
料薄膜上得到一幅清晰的彩色图像。

此处,“要使图像放大或缩小时,相机应靠近或远离景物?”“暗箱应拉长或缩短?”
这些历来教学中的难点,
可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观察中被轻松突破,
亲身感受所学得的物
理知识,比用任何语言描述都更生动可信和印象深刻。

2
.幻灯机。
上述装置,还能被巧妙地改装成幻灯机:只要将小筒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换成透明的塑料纸,
并在塑料纸上画上景物
(或直接换成印有图案的透明塑料包装纸,
其实
这就是现成的幻灯片)

用手电筒去照小筒开口端,
则可在白墙上或在竖直放置书本的封底
中出现一幅放大的彩色的景物像。

同样,

“要使像放大或缩小该怎么办?”“幻灯片为什么应倒插”等问题,学生在观
察中很容易掌握,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物理知识。

3
.望远镜。
在上述幻灯机装置中,学生只要将小筒上的塑料纸换成焦距比大筒上凸透
镜(物镜)焦距短的凸透镜(当目镜用),便能改装成望远镜,通过前后移动小筒在大筒里
的位置,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明显变近。

4
.显微镜。
将上述望远镜装置中的目镜与物镜位置调换,即可当显微镜用。

多数初中校的实验室中没有“正规”的演示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原理的模
型,
也就谈不上让全班学生亲自操作、
观察和理解上述教学难点,
而利用两个纸筒组合成的
模型却能做到这一点。

利用上述日常用品做实验,
还有以下优点:
首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因为即便是条
件较好的城市学校,
教师也不可能做到每一节课的课前都为学生准备人人动手的教具。
其次,
学生课外也可以利用自制的学具反复动手操作,
而不必担心损坏仪器,
这样他们能够充分地
动手、动脑,观察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反复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

因此笔者认为,
因陋就简做实验是利用
“正规”
仪器做实验的补充和延伸,
对条件较好
的学校也同样适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趣味横生的静电实验

静电实验历来很难做成功,
如何巧妙设计实验、
寻找容易带电材料,
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
.静电感应实验。
如图
3
,取一根用过的圆珠笔芯,取下铜笔头,将残留的笔油洗净,
用钳子把笔芯的正中央部分夹扁,在夹扁的部位扎个小孔,让铜笔头尖端恰好能插紧小孔,
另取一根缝衣针,将有针眼一端固定在软木塞上(热水瓶塞),针尖朝上,将固定在圆珠笔
芯上的铜笔头套针尖上,使它能在针尖上灵活转动。

由于上述装置中针尖恰好顶在铜笔头的小圆珠上,
所以转动十分灵活。
让学生用普通纸
去摩擦支架上圆珠笔芯的一端使之带电,
另取一根不带电的圆珠笔芯
(或其他不带电的物体)

去靠近支架上笔芯的带电端,
会看到它们将立即吸住,
这就是奇妙的静电感应现象,
十分有
趣。

2
.电荷相互作用实验。
将两根笔芯用纸摩擦,一根笔芯架在上述针尖上的铜笔头中,
另一根拿在手上,
让它们带电端相互靠近,
这时针尖上的笔芯就会被手中的笔芯推开,
调换
两根笔芯的位置,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实验。
让学生取一段长
20
厘米的普通塑料包扎绳
(包扎教材用的)

在一端打个结,
从另一端往打结端方向用手反复撕成许多条细塑料丝,
然后将这束塑料丝平
铺在桌面上,用手指使劲摩擦塑料丝(这是迅速带电的摩擦窍门),待手指发热时,提起塑
料丝的打结端,
这时可以惊奇地看到塑料丝像
“着魔”
似地自动散开,
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
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
.不同物体摩擦后带异种电荷实验。
就利用上述这么一条随手可得的塑料包扎绳,还
可以生动地说明两个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的是异种电荷,
而这一点是实验室的仪器没办法做到
的:
用学生有机塑料尺或三角板去跟装食品用的普通薄塑料袋摩擦,
让带电塑料尺靠近上述
带电塑料丝,
会看到散开的塑料丝立刻紧抱塑料尺,
而用上述带电薄塑料袋去靠近上述塑料
丝,却会看到带电散开的塑料丝散得更开,不肯与塑料袋接触,这个实验可以形象地说明:
有机塑料尺与塑料袋这两个不同物体摩擦后,带的是异种电荷。

若用实验室的绸子与玻璃棒摩擦后,
绸子上的电荷将马上消失,
而这里用塑料袋代替绸
子,用有机塑料尺代替玻璃棒,电荷都可以长时间保留,实验现象十分明显。可见,一条普
普通通的包扎绳,有了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

这种利用随手可得的废弃学习用品、
身边之物,
精心设计的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极具创意:
第一,
利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小铜笔头巧妙设计的灵敏支架装置和精心选择的极易带电的实
验材料,使得本来较难的实验能轻易地做成;第二,类似简单、方便、切实可行的实验,为
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
使得人人动手做随堂实验成为了可能,
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
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灵敏多用的小磁针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做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
大到电冰箱、
小到圆珠笔芯、
缝衣针,
都是可以利用的实验资源,
这些物品通过巧妙的设计,
就能发挥生活用品的实验功
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图
4
,受到上述灵敏支架装置的启发,还是利用上述小小的铜笔头和圆珠笔芯,我与
学生一起发明了一根灵敏多用的小磁针:
将圆珠笔芯铜笔头的笔油洗净,
剪取一段
1
厘米长
的圆珠笔芯套在笔头尖上,将一支磁化的缝衣针用火烤热后,横穿过上述圆珠笔芯的顶部,
另取一根缝衣针,
把有针眼的一端固定在软木塞
(或泡沫塑料)



将铜笔头套在针尖上,
这就制成了一根极其灵敏的小磁针。

有了它,学生就可以动手做以下一系列实验:

1
.指南针。

在教科书、
参考书上介绍的指南针制作方法很多,
但我觉得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指南针
最简单、最灵敏,用手拨动小磁针,静止后,一端立即指向南,另一端立即指向北。

2
.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
取一根磁化的缝衣针,将其两端分别与上述小磁针的一端靠
近,可以看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

3
.奥斯特实验。
由于上述小磁针转动十分灵敏,学生用一段旧干电池就可以做奥斯特
实验。

4
.判断螺线管的极性实验。
如图
5
所示的螺线管,是用学生作业本卷成圆筒在其上面
环绕导线制成,
让自制的通电螺线管两端分别与上述小磁针靠近,
学生根据相吸或相斥,

可以判断螺线管的两个磁极的极性,从而在操作中熟练地掌握右手定则。

5
.判断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实验。
让学生分别用不同匝数及在管中间插入铁钉的上述通
电螺线管,
与上述小磁针靠近,
根椐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可以探究螺线管的磁性强弱跟哪些
因素有关。

这是一个颇具创新性的实验设计,
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利用身边的物品缝衣针、
圆珠笔芯
和导线,
制作了这根十分灵敏的简易小磁针和螺线管。
制作方法极其简单,
每一位学生都可
以自制,
而且一物多用,
一套装置组合起来,
可以解决磁现象和电流磁场中这部分教学内容
中的一系列问题,很多节课学生上课时都可以带来亲自动手做随堂实验。

所以,
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实验都需要专门的实验仪器来完成,
我们身边的许多日常生活
用品也能很好完成随堂实验,而且也能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

五、精彩绝伦的光学实验

一个巧妙的实验设计除了器材上的合理应用以外,
还应该包含精彩的实验方法,
不仅要
能够释疑解难,
而且要能够透过具体的实验给人以解决其他问题所需的智慧方法的启迪,

面这个装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利用它可以成功地解决长期以来光学实验难做的困惑,

妙地完成以下系列实验。

如图
6
,取一只圆柱形的平底透明塑料盒,将其密封,在侧面打个圆孔,把盒子侧放在
支架上
(即让外底面面向读者)

往盒子上侧面的圆孔中注入半盒水至水平直径处,
如图
7

再往水中滴入两滴牛奶,
并向圆孔中注入适量的淡烟雾,
使烟雾充满水面上方空间
(可用废
报纸卷成细空心纸筒,
点燃纸筒一端,
将另一端冒出的烟雾用注射器将烟吸入针筒里,
然后
往盒子上的圆孔中注入即可)

用橡皮塞堵紧圆孔,
在盒子外底面画出水面和法线,
并在盒
子外底边沿处标上角度,
用玩具激光笔从透明盒子外往盒内照射,
可以看到清晰明亮的红色
光线。

阅读全文

与有什么巧妙的物理学小制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