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赵云怎么语c人物理解

赵云怎么语c人物理解

发布时间:2022-08-22 19:24:51

⑴ 三国演义关于赵云的人物点评

人物点评: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1)赵云怎么语c人物理解扩展阅读:

赵云的主要成就:

1、单骑救主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帐下虎豹骑统领曹纯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

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

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着,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维等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

2、领土贡献

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带兵开始了对西川的扫荡行动,在共同攻下巴东郡以及巴郡以后,赵云与张飞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阳、犍为两郡。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

3、汉水破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军处理好与东吴孙权的关系,并击退了多次进犯巴西的张郃后,开始争夺汉中,同年七月,曹操开始治兵,准备支援汉中攻打刘备,九月,军队进驻长安。 次年,刘备军将夏侯渊斩杀,而曹操的大军到这一年三月份才开到汉中;

刘备虽然很自信的说“我必有汉川”,但却采取了占据险要、固守不战的策略。此时曹操运送几千万囊军粮到北山下,黄忠提议并带兵前去截取,但没有在与赵云约好的时间里回来,赵云便仅带了几十个骑兵前去寻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军并与之交战。

赵云利用骑兵的优势,多次突击曹军的阵列,且战且退,回到营中后,偃旗息鼓,曹操军认为赵云设有伏兵,不再进攻。赵云趁曹军撤退时,擂鼓呐喊,并用劲弩攻击其后军,致使曹军大为惊骇,自相践踏,溃不成军,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坠入汉水淹死。

此战赵云在己方军势不利的情况大挫曹军,给曹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也使得汉中战局刘备军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向曹操军挑战,而曹操军却按兵不出,致使准备了半年有余的曹操军,在到达汉中后,仅仅两个月就败走了。 后世一些史书在记载汉中之战中,直接记载曹操219年三月来争汉中,被赵云打的大败而退走。

4、内政贡献

刘备在拿下成都之前,因为和将士约定,不会干预城破之后将士争取成都府库里的财物,导致经济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幸亏在刘巴的建议下发行值百钱的铜板,并统一物价才解决。

但就在此时,仍然有人向刘备建议将成都的房产、田产赏赐给诸将。赵云引用霍去病故事对此事进行劝谏,他认为应该把房地产归还给百姓,让刚刚遭遇战祸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不但保障了农业发展,而且可以顺利征兵。该建议被刘备所采纳。

⑵ 对《三国演义》中赵云做一个人物评析及个人看法、

赵云,字子龙,他是三国演义中最得人心者之一,他一出场就不同凡响,给读者留下很深印象,他武艺超群,勇猛非凡,而又谦虚谨慎,忠义刚正,他不似关羽的居高自傲,不似张飞的暴虐无恩,他是以儒将艺术典型和完人来塑造的。赵云一身历战无数,令敌人闻风丧胆,年过七旬依然神勇无比,世人皆称常胜将军,军中号为虎威将军,同时赵云忠直敢谏,谏分田,谏阻伐吴都表现了他这一特点,和爱护百姓,着眼大局的优秀品德,被世人广为传诵。如果楼主想要了解更多专业人士的评价请
http://tieba..com/f?kz=407237072

⑶ 赵云-赵子龙,如何评价他呢

三国时期可谓是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

有胸怀大志、文韬武略的刘备、曹操、孙权;有足智多谋、才识超群的诸葛亮、郭嘉、周瑜;有武艺高超、英勇善战的关羽、许褚、甘宁等人物。

3.侍主忠,待友义——忠义兼备

明代杨时伟称“子龙心贯金石,义薄云天,不减关张。”

赵云侍主之忠,可谓家喻户晓。一次是血战长坂坡之后,刘备大败,丢下妻儿与诸葛亮等人落荒而逃,危难之际赵云在千军万马之中“单骑就阿斗”;一次是孙权设计夺荆州时,孙夫人携刘禅回吴,关键时刻又是赵云“截江夺阿斗”。

赵云的待友之义,史料也有记载。公元202年,博望之战,赵云生擒敌将夏侯兰。因其与夏侯兰同乡,便向刘备求情,免夏侯兰一死。

还有,赤壁之战后,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将赵范取而代之,兼任桂阳太守。赵范有一守寡的嫂嫂,美貌倾国倾城,赵范想将其许配给赵云。赵云拒绝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是我的嫂子。” 当时有人还劝赵云娶了这美女,可赵云回答说:“赵范被迫投降,心不可测,况且天下女子有的是。”不久,赵范果然藉机而逃,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赵云的忠义可见一斑!

⑷ 赵云人物形象分析

请根据需要自己删节

摘 要:赵云是《三国演义》里颇受读者青睐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武艺卓群,英勇过人,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铁血汉子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又深明大义,目光长远,不仅在军事战略上书写了许多传奇,更在政见上表现出了为国为民的的良臣风范。加上他谦虚谨慎的性格,使得这一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堪称完美。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论述赵云胆识皆俱的人物形象特点,浅析他完美艺术形象的原由。

一、赵云之胆

赵云作为一员勇将的形象,在民间早已深入人心。《三国演义》更使得这一形象更加生动、性格更加传神。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一回中,刘备就曾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①]。那么,赵云的“胆”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赵云的“胆”是以卓然不群的武艺为基础,在千军万马中英勇无惧的血性汉子的大无畏气概。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里,就有对赵云的武艺进行颇有诗意的描述:“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②]可见,赵云的枪法是可以和号称“万人敌”的关张所媲美的。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赵云的“胆”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事例上。

1.长坂救主

长坂坡一战奠定了赵云的猛将地位,也成就赵云威震华夏之名。《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中就这样描写赵云的胆气:他怀中抱着小阿斗,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从四更时分一直厮杀到天明,七进七出并连斩曹营56将。真是可谓“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③]试问此等神威,又有哪员武将能够做到。先说时间是从四更时分到天明,不可谓不长。而且面对的不是一两员敌将,而是打了胜仗意气高昂的百万曹军。碰上一只这样的大军,一般人早逃之夭夭了,更别说是七进七出了。而赵云仅靠一个人、一匹马、一杆枪却能在千军万马中保得幼主安然无恙,更连斩敌军56将全身而退。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其精湛的武艺,更对其无畏的胆气钦佩。就连敌首曹操也由衷的地感叹:“真虎将也!”[④]。类似赵云的冲阵救主,号称“三国第一武将”的吕布也曾经为嫁女而突围。我们看看,吕布自身的武艺无疑在赵云之上,也有自己的军队,面对的军队更没有这支胜利的曹军强大,却在仅仅一次突围不成后以失败而告终。对比吕布灰头土脸的失败,这更我们看到赵云在这场战争中,以他的英勇独特地透视出铮铮汉子的血性,使他的大无畏气概开始迸发出石破天惊的光彩。

2.力斩五将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老将写的最出色最勇猛的要数长沙黄汉升了。黄忠在《三国演义》中曾箭射关云长(第五十三回)、力斩夏侯渊(第七十一回)盖过多少壮年猛将的风头。可以说除了老迈,也可称得上是一位“完人”。而在第九十二回中,年老的赵云也有了黄忠的风采——年过七十尚能力斩五将。看看小说中夏侯茂对其部将所说的话:“吾久闻赵云之名,未尝见面;今日年老,英雄尚在,方信当阳长坂之事。似此无人可敌,如之奈何?”[⑤]可见,夏侯茂对赵云的英勇无惧的胆气的畏惧,让读者感受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力斩五将的英勇神采。这里从侧面描写了年老赵云的威风胆气,不仅使赵云英勇无畏的形象得到延续,更善始善终的保持了赵云不败的神话,使之形象得以圆满。

以上两个事例是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活动经历的两次特殊时期。表现了赵云在战场上无畏的勇气和英勇的魅力,使读者在佩服其勇猛无双的之时,更佩服其大无畏的胆气。

二、赵云之识

如果说一员武将只有胆而没有识的话,那就根本谈不上是第一流的武将。而赵云被称为“虎威将军”仅仅是凭着胆气和蛮力吗?我认为那肯定是不尽然的。前人对赵云早已有过见解:“客问:‘子龙,先主称曰,‘子龙一身都是胆。’全以胆胜乎?’答曰:‘还是识胜,非胆胜也。盖胆从识生,无识而有胆,妄耳狂耳,非胆也。’”[⑥]看看在《三国演义》里那些只有蛮力的武将的下场:吕布命丧白门楼(第十九回)、典韦救曹损命(第十六回)……而赵云能够树立英雄之旗终年不倒,全赖他的智识过人。那么,他的“识”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从《三国演义》中看出以下几点:

1.将才之识

作为第一流的武将,赵云很好的把他的将识同他大无畏的胆气相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个军事上的传奇。他的这种将才之识我认为首先是一种灵活善变的无畏常胜的军事才能。将他的这一“识”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是有名的汉水之战。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一回中就有其精彩的描写,活脱脱是诸葛亮‘空城计’的翻版。他引军撤回,面对曹操的大军毫无惧色,单枪匹马独立营前,这就显现出他过人的胆气。趁着曹军多疑退去,却令旗一招,戎弩飞射曹军。最后乘胜追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神话。这份谋略不得不让人佩服。这次的汉水之战,充分显示了赵云胆气和将略的完美结合。加上在第五十二回中的三千精兵计取桂阳的精彩和在九十六回中不折一骑的箕谷退敌的传奇等等,都充分显示了赵云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才能,这些都是赵云胆大灵变为将之识的具体表现。

其次,赵云在其胆大灵活中又多了一些细致谨慎。谦虚谨慎既是一个人的品格,也是他作为一位将军应有的认识。从关羽的刚愎自用导致最后的灭亡,我们可以看出谦虚谨慎对赵云为将的作用。而且,这一类将军通常都有保护君主的能力。所以,从《三国演义》上来看,赵云的工作多是充当“保镖”。我们知道,在封建年代,君主无疑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一个国家的灵魂。保护君主等于是在保护一个国家的灵魂,可见其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不谨慎的将军是胜任不了这一任务的。众观《三国演义》,你看刘备和诸葛亮哪次出席什么重要活动,不是由赵云陪同的,如第二十四回参加刘表的宴请等。难怪网上有人说要是没了赵云,也就没了刘备和其蜀势力。这话虽然夸张了些,但我认为还是有其合理性。而且,我们知道,赵云的救主行为是出了名的。在文章的前面已经说过了的的“长坂救主”,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勇猛无惧,能达到目的全身而出就显示出他的胆大心细的为将之识和忠君为国的大智大勇。正如诗歌所赞的:“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⑦]。面对曹操百万大军无所畏惧,面对跋扈的女主人与吴兵更能“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⑧]。如果说在前次救主是靠大无畏胆气和过人的武艺的话,那么,后一次救主则是对赵云勇气和智慧的挑战。因为,这次面对的不是百万大军,而是自己的主子,既要把小主子留下来又不能够伤害自己的女主子,这就不得不要用合适的智谋了。最后与张飞联手,终于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通过张飞和赵云的对比,更显示出赵云细腻灵活的处理同上下级的关系。对比刘备的手足——张飞把嫂子失陷给吕布(第十四回)关羽失陷二嫂(第二十五回),还有谁能比赵云更能胜任保护家小的工作。而且,上文已经说过,君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要不然,曹操为何独独先哭典韦。可见,赵云在保护君主方面的确劳苦功高。

再者,赵云不仅负责保护君主等,更身负着断后接应之类的重任。我们知道,这种工作一项吃力不讨好,却始终必须有人担当。有多少次刘备打输了仗不是赵云接应断后的,最着名的当然要数蜀汉败的最惨的彝陵之战,想想如果没了赵云的接应,刘备是否连到白帝城托孤都成妄想。可以说,赵云作为刘备集团的武将,其完美的为将品质是得到了刘备集团的认同的,否则,也不会让其担任保驾、断后之类既有挑战性又非常重要的职责工作。

由此可见,赵云既有独当一面、决胜千里的大将之才,更有胆大心细、不求名利的大将之风。

2.良臣之识

赵云的“识”不仅表现在他战无不胜的军事才能上,更表现在他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见上。那么,他的“识”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就表现了赵云的择主之识。三国是一个君选臣,臣亦择君的时代。一些名臣在择君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显露出他们的政治主张,如鲁肃、诸葛亮等。而正面表达出了政治理想的只有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第二十八回中赵云对刘备是这样说的:“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⑨]那么在赵云的心目中“主”该是什么样的呢?在第七回赵云对公孙瓒的话里就可以看得明明白白:“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⑩]可见,赵云择主的前提条件是其主必须要有忠君爱民之心。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的确比任何人更符合赵云心目中的这一君主形象。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更在“衣带昭”事件上为君出力,虽然并没成功,却能见其忠君。他更是仁慈的主子,携民渡江犹能看出其爱民。难怪跟了公孙瓒的赵云后来“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11]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赵云是一个具有着“忠君爱民”之“大识”思想的将领,在他的择主意识里,“忠君爱民”既是首要条件,更是必要条件。并且这一“识”决定了他一生的行为。在这种“忠君爱民”的思想支配下,赵云又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便是最受争议的赵云拒美(第五十二回)之事。有人认为,赵云这是在假道学,沽名钓誉。我完全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请看赵云答刘备其拒美的原因:“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所以,我认为前面的两点只是赵云为拒美随口而出的原由,这不仅没有假道学之风,反而是为他人着想,更突出了他性格的闪光点。至于第三点,我认为这才是“拒美”的真正理由。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是联系赵云依附刘备的原因来看的,赵云是一个忠君的人,他始终是以国家大事为己任,这才是支配他拒美的最基本的原因。其次,看看后来他做了那些事。其中,最着名的的当然要数那使赵云被称为“云有谏臣之风”的力谏刘备的事例——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一回赵云是这样谏刘备的::“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12]从这个事例上我们可以看出赵云的心中对于“国家”的概念。他能深刻认识到刘备势力乃至汉家天下的最大敌人是曹操。所以,他才会以“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13]的大义来说服刘备。怎耐刘备这时在节骨眼上把持不住,没听从赵云的劝告,最终落败收场。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出为国着想始终赵云是做人的第一标准。最后,赵云懂得怎么正确对待人民,能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着想。在封建年代,各方军势势力的混战,都是以取得最大利益为动力,视人命如草芥。在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年代里,能有这么一位能把眼光放在百姓身上并替百姓说话的将军是多么的不容易。在《三国演义》的第六十五回中,赵云就是这么为百姓说话的:“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14]这是真正的为民着想,更是达到一定高度的政治眼光。

赵云为军之将,为国之臣,在他忠君爱民的思想下,他能用其无惧的胆气同出色军事谋略相结合,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胜利;更能够深明大义的向君主上谏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主张。他的“识”以“忠君爱民”为核心,达到了空前统一。使其形象更加完美。

三、堪称完美

赵云的“胆”使他成就了“虎威将军”的威名,更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这不但与他超群的武艺有关,更与他的“胆”和“识”的密切联系有关。试想一下,如果他没有忠君为国的大智大识,他如何有七进七出单枪匹马面对百万大军的勇气;如果没有在战场上无所畏惧的胆气,他又如何在空营前指挥自如呢;只有胆而没有识或是有识却无胆,终究都不会有什么作为。赵云名列五虎上将,可见其胆识皆俱。他的“胆”与“识”更是相互交织、相互成长的,这就促进了他形象的完美。

到了近代,人们对其人格魅力的欣赏甚至超过了关羽。为什么罗贯中在塑造关、张英雄形象之外,还要多塑造赵云这么一位名将呢?赵云看起来却就比关羽真实得多、完美得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合

我认为,首先是罗贯中在描写赵云时把真实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而对于关羽却是怀着崇敬和对历史真实的矛盾心境下写的。《三国志》中对关张的评价是“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15]对赵云的却是“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16]这是三国志作者对赵云的赞赏。而且,到了现代,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评价事物的标准也不一样了。《三国志》里的关羽是有缺点的,“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演义不能脱离历史上关羽所具有的缺点,这就导致了在演义中关羽不能再那么完美。而且,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至少犯了几项错误:如华容道义释曹操的立场错误,刚愎自用等,而且,其骄傲自大的性格也不能得到现代人的好评。相比之下,赵云可谓完美的多,那么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样的呢,罗贯中又是如何把历史真实结合到文学艺术上的?

在《三国志》中的《云传记》有赵云这样一些事例:(1)、本属公孙瓒后随刘备;(2)、当阳长阪救主;(3)、攻取西川;(4)、箕谷退敌;《云别传》则多增加了其中的许多详细细节[17]。虽然,《三国志》关于赵云的记载并不是很多,但也能让我们知道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一个样子——历史上的赵云虽然没有演义中的赵云那么传神、生动,但也不失为一个深明大义、忠直敢谏的勇将形象。而罗贯中更是巧妙的运用了历史中的赵云形象并把他完美化,可信化。比如说描写在当阳长阪时,赵云七进七出救主之勇,作者并没有完全得把他神化,而加了曹操的赞叹:“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18]一方面突出了赵云的英勇,一方面也显出了曹操的爱才,更为赵云的英勇取得了更让人信服的理由。而且,在这一段中,写赵云救主也并不是简单的叙述的,而是先救糜竺,再遇甘夫人,最后才保主出重围的曲折生动描写。可见当时曹军的势大,连英勇的赵云都杀得筋疲力尽,最后碰上张飞才完成使命。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不怀疑赵云的英勇,更相信确有其事。从而令其英勇的形象得到深化。对比关羽,我认为关羽的骁勇只能归于神勇一类,而不能称英勇。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关羽在战场上的表现有如神助,比如,关羽在第二十五回中斩颜良、诛文丑之时就一个“快”字,很爽,但不精彩。更让人苦笑不得的是,关羽死后还能斩杀吕蒙,这既不符合历史,更使人对关羽无敌的武圣形象产生怀疑,从而就不真实了。同时,也因为赵云的真实,令他更接近完美,更让人崇拜。

2.符合现代民间的审美

赵云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武将,到了现代,更成为一个堪称完美的形象。据网络民众投票显示,赵云受欢迎的程度紧跟着诸葛亮,更在关羽等人之上。为什么在建国以前被人顶礼膜拜的关羽现在的人气竟不如赵云了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这是民间审美目光的转变,也就是说现代人更崇尚一种有着平和心态的道德完人。相比关羽的“刚而自矜”、张飞的“暴而无恩”,赵云的谦虚平和就显得可爱得多,也可敬得多了。在刘备的西蜀集团中,赵云可算上是元老级的人物,他多次护主并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可是他的地位却远没有他的战功那样的显着,甚至没有比得上魏延。然而,他却始终没有怨言的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诚如在七十一回里对黄忠说的:“我与你都一般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19]可以看出他并不是酷爱争名夺利之辈。甚至在刘备等集团首脑犯糊涂时勇于正直的出言相谏。我想,这正是因为他的谦虚平和使得他成为蜀汉集团的调和剂,让他在这矛盾丛丛的集团里能够得到认可和赞赏。而在现代,他被越来愈多的人所喜爱也是与他重国重义而轻私、淡泊名利谦虚平和的为人处事有关吧。再加上一些小细节,如赵云仿佛从天而降的出身等,这也符合当代一些草根英雄主义审美观。其次,除了赵云的性格受欢迎外,他的胆识用在正统的西蜀集团上也符合人们的心理。正如上文说过的,赵云曾多次救主,多受大家的赞赏。而在三国里,典韦和周泰也都曾奋勇救主过,典韦甚至为此付出生命,却没有得到像赵云这么好的评价。究其原因,不过是赵云救的是仁慈之主、正统之君, 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肯定。并且,他的“胆”和“识”是在他为国为民的思想下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为国爱民之心,他定然不能够勇敢的站出来以大义上谏刘备。也不会有英勇的胆气以博得“常胜将军”之名号。

终上所述,赵云在《三国演义》里的确算得是一个完美的武将,更深受读者喜爱。究其原因就是以在战场上英勇无惧的胆气是基础,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关键,再有一颗符合道德标准的心来锦上添花。我想,赵云的完美形象当然不止这些,但此文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⑸ 求三国演义赵云的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平话里描写这个时候的赵云是“少年将军”,从这里就可以基本判定赵云的年龄。古时候最晚在15岁进行“冠礼”,一旦进行“冠礼”,就等于成人了,不能再用“少年”称之,所以刚出征的年龄在15岁以下
赵云是在蜀汉建兴6年(公元229)年去世的,而在蜀汉建兴4年,赵云力战五将就有“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的诗句,邓芝还祝贺说:“将军寿已七旬,英雄如昨”,所以即使按这时赵云七十岁来算,他应该寿七十二而终的。由此倒推赵云应该出生于公元157年。而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那么赵云应该比刘备大4岁,比诸葛亮大24岁。但赵云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时却是一位少年将军,有地方史书说他15岁从军,那从公元191年公孙大战袁绍时赵云从军算的话,赵云应该是176年出生,比刘备小15岁,比诸葛亮大5岁。所以《三国演义》中关于赵云年龄最矛盾的地方就在于那句诗了,似乎应该是“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五十建奇功”才对,赵云寿五十三而终。

⑹ 求赵云的人物形象概括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

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汉先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6)赵云怎么语c人物理解扩展阅读

历史上记载赵云随刘备攻占桂阳、零陵、武陵、长沙等江南四郡,战后被任命为桂阳郡太守,小说《三国演义》里有“赵子龙计取桂阳”的情节。 桂阳城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芙蓉峰,据传赵云曾经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写着“赵云屯兵处”,唐宋时期,山上还建有“赵侯祠”。

赵侯祠又叫护英祠,经历朝代更迭,赵侯祠屡被破坏,又屡屡修葺,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城关镇街道居委会在芙蓉峰开辟社队企业石灰窑、砂石场,将赵侯祠及石刻炸毁,只有碑记石刻、碑文、谒诗等流传下来,碑记石刻叫《汉顺平侯赵将军庙碑记》,被收藏在蒙泉亭内。

阅读全文

与赵云怎么语c人物理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