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小提琴声是怎么产生的物理

小提琴声是怎么产生的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3 21:02:51

① 古龙小提琴等乐器的声音是什么产生

小提琴发出声音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

② 小提琴是怎样发声的

主要原理是震动,但是,小提琴的音箱是最重要的部分,在木制音箱内,有木制的回音条组合,当用弓拉弦,产生摩擦,摩擦产生的震动传到音响箱,在音箱内的回音条之间反复回荡,再由音箱上的发音孔传出,就是小提琴的发声原理!

③ 小提琴是靠什么发出声音的

发声的根本原因是震动,而小提琴是弦乐,所以它是靠琴弦的震动通过音箱传播出来的。用琴弓拉弦或拨弦可发出声音。琴身内部的空气借此产生振动而发声,称为共鸣。
调音方法是扭动弦轸以调整琴弦的松紧。
琴音的高低决定于琴弦的大小、粗细及张力。愈短、愈细、愈紧的琴弦,所产生的音愈高。
响度靠琴弓施加的力度来调整,弓所施的压力愈大,声音愈强。谢谢

④ 优美的小提琴声是怎样产生的物理

小提琴的发音是依靠弓在弦上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

左手决定弦振动的次数,而右手的任务则是使弦本身振动、乐音是—定次数的规则振动的结果。如振动不规则,则产生噪音。乐音并不是绝对的不同于噪音,而是大多数音里都含有噪音,大多数噪音又都含行一定的音高。

音乐上把随着乐音所发出的噪音称为杂音,并在发音中尽可能避免它,对小提琴来讲,完全避免杂音是不可能的,单就弓毛和弦摩擦所发出的噪音来说,就永远不能完全消除的,只不过:当这些噪音较弱时,也就是说当它们不妨碍弦振动时。

只有在离弦很近的人才听得出来而已,但如果噪音较强,例如由于弓毛对弦的压力过大而发出“喳喳”声时,这种噪音则必须认为是发音中的毛病之一。

⑤ 小提琴的工作原理

首先通过琴弦的“颤动”产生最基本的“频率”就是常说的“音”,此时琴弦所产生的物理能量非常“弱”声音很小,只能是演凑者自己能感觉得到。
琴弦产生的物理能量通过(桥码)传递到(木质的共鸣箱)共鸣箱在琴弦的物理能量的作用下,产生“震动”作用并且与琴弦的震动“频率”(异步/反相/谐振),为什么是异步和反相?因为共鸣箱自身是没有声音的,必须是受到外部的作用力才会引起作用,所以共鸣箱的声音是比琴弦的声音是迟一步,并且是“相位”相反的,但是频率相同。
琴弦的物理能通过桥码传递到共鸣箱,并且带动共鸣箱的作用将声音放大,这完全是一种物理性质的能量放大过程。

⑥ 小提琴的发音原理是什么(详细)

学习小提琴必须知道小提琴发音的基本原理。小提琴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发音的物理性能,让学生感觉到这些性能,从而能够运用这些性能,这样更有利于自觉形成对于一切违反这些性能的演奏动作本能的抵制。目的是提高小提琴发音的质量。这些性能就是:

1 .音源:即小提琴的弦。由于弦有张力,振则动,动则生波,这就是声音的源泉。小提琴弦每秒震动440次,就是二弦的空弦音高,这是二弦的基本频率,简称基频;泛音的组合形成音色;小提琴弦的震幅大小产生不同的音量。这里值得着重谈一谈的是音量大小取决于振幅大小的问题。演奏者要想奏出有力的音响,就要设法创造条件,加速运弓,多放重量,最终是使弦更充分地振动起来,扩大振幅从而扩大音量。但是,有些小提琴初学者误认为用力“压”紧弦会扩大音量,这是错误的方法,因为他违反了弦振动的物理特性。

2.共鸣:小提琴是共鸣体,小提琴演奏者的躯体和琴还形成一个完整的发音共鸣体。奥尔认为肩和琴的背板相接触形成小提琴演奏是的“踏板”(借用钢琴踏板的含义)。采用肩垫的目的是扩大琴的共鸣和使持琴稳定,但主张使用它的人也发觉它有弱点。

3. 弓是乐器:考察一下小提琴的重量的选择,历史上形状的变革,尤其是小提琴本身的弹性,就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为了发音的需要。“发音离不开弓,弓影响着发音”。我们用不同的弓在同一个小提琴上演奏可以听到不同的音响效果,差别明显。这就说明弓本身也是乐器。培养学生感觉它、运用它,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本来是不难明白的客观事实,但有些学生实际上只承认琴是乐器,把弓贬低为某种与发音无关的“物件”,这就堵塞了自己研究和撑握弓的性能的道路,随之产生了发音的一系列难免的缺陷。

4. 换触点:弓在弦上的一定位置、以一定的速度、一定的重量、用弓的一定的部位既奏出一定的音响。研究不同弦上的运弓部位、速度、重量和音响之间的关系是小提琴学习者的必修课。

⑦ 小提琴的发声原理

小提琴的发音是依靠弓在弦上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左手决定弦振动的次数,而右手的任务则是使弦本身振动、乐音是—定次数的规则振动的结果。如振动不规则,则产生噪音。乐音并不是绝对的不同于噪音,而是大多数音里都含有噪音,大多数噪音又都含行一定的音高。音乐上把随着乐音所发出的噪音称为杂音,并在发音中尽可能避免它,对小提琴来讲,完全避免杂音是不可能的,单就弓毛和弦摩擦所发出的噪音来说,就永远不能完全消除的,只不过:当这些噪音较弱时,也就是说当它们不妨碍弦振动时,只有在离弦很近的人才听得出来而已,但如果噪音较强,例如由于弓毛对弦的压力过大而发出“喳喳”声时,这种噪音则必须认为是发音中的毛病之一。

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优美的小提琴声是怎样产生的

当物体产生振动的时候便会产生声音,而小提琴的声音是由琴弓与琴弦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的振动而产生的,琴弦的振动会将周围空气带动起来也开始被迫振动,这时候,空气作为介质就会将声音传进人的耳朵。


(8)小提琴声是怎么产生的物理扩展阅读:

如何在小提琴上拉出动听的声音,有以下各种主要基本功。

1、握弓

右手握弓,拇指尖须紧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执住弓杆,使手背成自然弧形。

手指需要柔软的弯曲。弓杆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节中(即指端),拇指恰与中指相对,小指的指尖,轻松的放在弓杆上,使易于适应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动(上弓时向前移动,下弓时向后移动)。

四指之间,略须靠拢,不可单独分开,否则显得笨拙而不雅观。

2、运弓

优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就运弓而言,取决于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3种因素的不同结合。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①分弓:一弓演奏一个音,音要拉的干净,清楚;

②连弓:一弓演奏许多音,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用到,是最常用的弓法之一;

③顿弓:音与音之间断开;

④跳弓:弓毛离开琴弦。这4类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纪中期,连顿弓,即在一弓中连续快速演奏许多音与音之间是断开的音,被人视为绝技,随后又出现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听起来或看起来像跳弓一样。所以人们把小提琴演奏艺术称之为“运弓的艺术”。

3、揉弦

揉弦是小提琴,二胡,吉他等弦乐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乐句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揉弦,会比没有揉弦的乐句在声音上要生动的多。

揉弦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现力的技巧,用它可以来表现不同风格和特征的每一个音或每一个乐段。揉弦的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两者都要练习。以能够表现出最好的音乐特征,来选择揉弦的速度和宽窄。

在手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指的关节,手指的触弦点不能随着手腕的揉动而移位。在练习手腕揉弦时,可先从三指开始。因为用三指揉动可以使动作更为宽松,然后再练习二指和一指。而练习四指时,还可将三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

这样的练习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自如。在手腕揉弦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逐渐学习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演奏上的表现力,适应于各种力度和情绪变化的需要。

4、把位

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称之为把位。靠近琴头的把位为低把,靠近琴马的为高把。从一个把位换到另一个把位,称为换把。

换把位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空弦换把,同指换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换把等。换把时产生非演奏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训练不足的标志。部分情况下,滑音可以使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富于变化,增加一个优美的过度。特别是结合换把使用滑音,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演奏手段。

5、双手技巧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音阶、双音、换把、揉弦、泛音、左手拨弦。

右手技巧有:连弓、分弓、顿弓、连顿弓、跳弓、波弓、击弓、碎弓、右手拨弦。

⑨ 小提琴的发声原理,详细一点

拉弦或拨弦可发出声音。琴身内部的空气借此产生振动而发声,称为共鸣。
四条琴弦自小提琴的底部延伸,跨过琴马,至指板尾端以弦轸固定。调音方法是扭动弦轸以调整琴弦的松紧。

琴音的高低决定于琴弦的大小、粗细及张力。愈短、愈细、愈紧的琴弦,所产生的音愈高。起初琴弦以羊肠制成,如今多半用合成材料取代。

阅读全文

与小提琴声是怎么产生的物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