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一物理。。。
当乙车开始刹车,两车相距=20+6×0.5-15×0.5=15.5m。从开始刹车计时,如果两车距离最小的时候没有相撞,那就不会相撞了。当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距离不断缩小;当乙车速度小于甲车速度,两车距离不断扩大,所以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15-3t=6,t=3s,此时两车距离=15.5-3×(6+15/2)+3×6=2>0,所以不会相撞。
⑵ 物理 两车相撞速度问题
1.是相当于一车以120码撞固定物体。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假设A车不动(参照物),B车相对A车的速度是120码,V=Vb-Va=60-(-60)=120(选B车方向为正)。
2.B车算20码速度碰撞。同理,假设A车不动(参照物),B车相对A车的速度是20码,V=Vb-Va=100-80=20(选B车方向为正)。
⑶ 物理两车相撞问题的解法
此方法没有技巧,但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相撞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同时,后车的位移等于前车位移加上两车之间的距离。
(1)为什么是后车的位移等于前车位移加上两车之间的距离?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后车需要跑更远的距离才能追上前车;
(2)为什么临界条件是速度相同时?因为速度相同的时间段内,相同时间两车通过的距离相同。如本题速度相同前,后车速度比前车大,两车之间的距离将减小;速度相同后,后车速度比前车小,两车之间的距离将增大;所以如果速度相同时没有相撞,则两车不会相撞。
⑷ 物理中的追击和相遇问题有哪几种情况
1.追及和相遇问题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会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2.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两者位移之差仍小于初始时的距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②若两者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的距离,且两者速度相等时,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相遇时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③若两者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的距离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极大值.
(2)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
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②若两者位移之差等于初始时的距离时,则追上.
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重点难点突破
一、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形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常见的几种情况:
类型
图象
说明
匀加速追匀速
①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0+Δx
③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注:x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匀速追匀减速
匀加速追匀减速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常见的情形:
类型
图象
说明
匀减速追匀速
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
①若Δx=x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Δx<x0,则不能追及,此时两物体间最小距离为x0-Δx
③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1时刻Δx1=x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注:x0是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匀速追匀加速
匀减速追匀加速
二、追及、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
分析追及与相遇问题大致有两种方法,即数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具体为:
方法1:利用临界条件求解.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
方法2:利用函数方程求解.利用不等式求解,思路有二:其一是先求出在任意时刻t两物体间的距离y=f(t),若对任何t,均存在y=f(t)>0,则这两个物体永远不能相遇;若存在某个时刻t,使得y=f(t)≤0,则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其二是设在t时刻两物体相遇,然后根据几何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f(t)=0,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
方法3:利用图象求解.若用位移图象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若用速度图象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
方法4:利用相对运动求解.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求解追及或相遇问题时,要注意将两个物体对地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和位移)转化为相对的物理量.在追及问题中,常把被追及物体作为参考系,这样追赶物体相对被追物体的各物理量即可表示为:s相对=s后-s前=s0,v相对=
v后-v前,a相对=a后-a前,且上式中各物理量(矢量)的符号都应以统一的正方向进行确定.
三、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
1.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2.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应注意的几点
(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其中通过画草图找到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养成画草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因为正确的草图对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大有裨益.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该物体前是否停止运动.
(3)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典例精析
1.运动中的追及和相遇问题
【例1】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乙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的后面做初速度为15 m/s,加速度大小为0.5 m/s2的匀减速运动,则两车初始距离L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使(1)两车不相遇;(2)两车只相遇一次;(3)两车能相遇两次(设两车相遇时互不影响各自的运动).
【解析】设两车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t,则甲车恰能追上乙车时,应有
v甲t- =v乙t+L
其中t= ,解得L=25 m
若L>25 m,则两车等速时也未追及,以后间距会逐渐增大,即两车不相遇.
若L=25 m,则两车等速时恰好追及,两车只相遇一次,以后间距会逐渐增大.
若L<25 m,则两车等速时,甲车已运动至乙车前面,以后还能再次相遇,即能相遇两次.
【思维提升】对于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处理,要通过两质点的速度进行比较分析,找到隐含条件(即速度相同时,两质点间距离最大或最小),再结合两个运动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建立相应方程求解.
【拓展1】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象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另一辆 ( AC )
【解析】由v-t图象的特点可知,图线与t轴所围成面积的大小,即为物体位移的大小.观察4个图象,只有A、C选项中,a、b所围面积的大小有相等的时刻,故A、C正确.
2.追及、相遇问题的求解
【例2】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s,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解法一:(物理分析法)A、B车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
对A车有sA=v0t+ ×(-2a)×t2
vA=v0+(-2a)×t
对B车有sB= at2,vB=at
两车有s=sA-sB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A=vB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解法二:(极值法)利用判别式求解,由解法一可知sA=s+sB,即v0t+ ×(-2a)×t2=s+ at2
整理得3at2-2v0t+2s=0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根的判别式Δ=(2v0)2-4×3a×2s<0时,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解法三:(图象法)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先作A、B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车有vA=v=v0-2at
对B车有vB=v=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
经t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即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s,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由图象可知
s= v0•t= v0•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v0≤
【思维提升】三种解法中,解法一注重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抓住两车间距有极值时速度应相等这一关键条件来求解;解法二中由位移关系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来确定方程中各系数间的关系,这也是中学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解法三通过图象不仅将两物体运动情况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也可以将位移情况显示,从而快速解答.
【拓展2】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物体A,相隔Δt时间后再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物体B.要使A、B在空中相遇,Δt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A、B两物体都做竖直上抛运动,由s=v0t- gt2作出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显然,两图线的交点表示A、B相遇(sA=sB).
由图象可看出Δt满足关系式 时,A、B在空中相遇.
易错门诊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例3】现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 m/s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40 s停下来.若A在平直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180 m处有一货车B以6 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
【错解】设汽车A制动后40 s的位移为x1,货车B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x2.
据a= 得车的加速度a=-0.5 m/s2
又x1=v0t+ at2得
x1=20×40 m+ ×(-0.5)×402 m=400 m
x2=v2t=6×40 m=240 m
两车位移差为400 m-240 m=160 m
因为两车刚开始相距180 m>160 m
所以两车不相撞.
【错因】这是典型的追及问题.关键是要弄清不相撞的条件.汽车A与货车B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和初始时刻两车距离关系是判断两车能否相撞的依据.当两车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大于初始时刻的距离时,两车相撞;小于、等于时,则不相撞.而错解中的判据条件错误导致错解.
【正解】如图,汽车A以v0=20 m/s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0 s停下来.据加速度公式可求出a=-0.5 m/s2.当A车减为与B车同速时,是A车逼近B车距离最多的时刻,这时若能超过B车则相撞,反之则不能相撞.
据v2- =2ax可求出A车减为与B车同速时的位移
x1= m=364 m
此时间t内B车的位移为x2,则t= s=28 s
x2=v2t=6×28 m=168 m
Δx=364 m-168 m=196 m>180 m
所以两车相撞.
【思维提升】分析追及问题应把两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如解析中图)画好.通过此图理解物理情景.本题也可以借助图象帮助理解,如图所示,阴影区是A车比B车多通过的最大距离,这段距离若能大于两车初始时刻的距离则两车必相撞.小于、等于则不相撞.从图中也可以看出A车速度成为零时,不是A车比B车多走距离最大的时刻,因此不能作为临界条件分析.
⑸ 高中物理追及问题中两车相撞的条件到底是什么
这题你可能没考虑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也就是汽车速度减为零时,摩托车速度还没有减为零 。
再有就是 :你们老师说的应该是 匀速的追匀加速的,速度相等是能否相撞的条件吧 ?
⑹ 汽车相撞的物理问题
答案是200km/m.
你可以往那样想:墙是不动的,它的速度为0,因为它相对于大地是不动的。而现在它撞上一个有速度的汽车。我们假定以与它相撞汽车为参照物,则根据相对性知:与它相撞的车的速度即为0,它的速度为200Km/m。
这个实际上就是参照性的选取问题,我们应看到的是选取为参照物的物体它的速度为0,即为静止的。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呀,牛顿才很多年没有被人们所超越,呵呵,如果你知识过硬的话,可以学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⑺ 高一物理相撞问题怎么做,求例题详解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5m/s,B车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400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0m才能够停止.问:
(1)A车若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何时何地?
(2)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A车司机开始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事故?
解:由题,aB=vB2 2s =302 2×1800 =0.25m/s2.
①A、B车运动速度相等所用的时间为 t0=vB−vA aB =30−15 0.25 =60s,
xA=vAt0=15×60=900m,xB=vB+vA 2 t0=30+15 2 ×60=1350m
因xB>xA+d=1300,故两车会相撞.
设经t时间相撞,则有
vBt−1 2 vBt2=400+vAt
解得,t1=40s,t2=80s>60s(舍去),xB=1000m
②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有 vA′=vB′,
v=vA+aAt=vB-aBt
解得:t=vB−vA aA+aB
又两车不相撞的条件是:xB′<400+xA′,
即vBt−1 2 aBt2<400+vAt+1 2 aAt2
解得 t<160 3 s,aA>1 32 m/s2
⑻ 物理:什么情况两车相撞会连在一起走.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用物理术语说就是“lst0726 ”回答的“完全非弹性碰撞”,问题是怎样判断什么时候是完全非弹性碰撞是吧?你问的应该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条件。
这个条件的话很多时候不用你去判断,即使要判断也很简单,要是做题,一般题目中会给出“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物体碰撞后粘在一起”、“碰撞后两物体以同一速度运动”等字眼。
要是在生活中,那就是物理碰撞后一起运动,比如:两车碰撞时在碰撞的地方有一个什么挂钩之类的东西两车碰撞后也是紧紧的粘在一起不分开。又如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两小车前面都装有尼龙胶,使两小车碰撞后粘在了一起等等,
“老登高”说的“两车质量相差比较大”我觉得是不对的,这是反弹,是弹性碰撞
“其中的一辆车加速度足够大”这样的答案就沾不上什么边了...
碰撞还有典型的一种就是完全弹性碰撞,就是我们说的交换速度
我想你应该弄懂3种碰撞的性质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就可以了,考试对判断3种碰撞产生的方法要求相对较低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天天向上!!
⑼ 物理中两车同向追击问题,问是否相撞! 老师说要先求速度相等时的时间,当他们速度相等时没撞上,那...
你好!
这个一般是用于追击的车辆在减速的情况,速度相等是一个临界条件。当速度相等时,他们的距离最短,之后他们的距离又增大。因此计算他们之间的距离,如若此时他们的距离不为正值,则说明他们相遇了。
⑽ 物理题 关于两车相撞
车1下滑,所有势能转化为动能 m1gh=1/2*m1v^2 车1的速度v=根号2gh 相撞之后,动量守恒,m1v1=(m1+m2)vv1是第一步求的值,可得v值丢失的能量算法是,m1gh-1/2(m1+m2)v^2第二问中摩擦力f=摩擦系数*m2g动量守恒ft=m1v1所以直到静止,所用时间是t=m1v1/0.4*m2g距离就更好算了,摩擦力做功=相撞之后的动能fs=1/2(m1+m2)v^2可以求得s值计算中注意单位要换算成kg和N